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检测·课时达标
【基础组】
1.(2012·合肥高二检测)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
)
A.秦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
B.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
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
D.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
3.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法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劲’”。这表明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之一是(
)
A.统治者对书法的偏爱
B.人才选拔制度的推动
C.书法家艺术修养的提高
D.士大夫审美标准的转变
4.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
C.唐朝时期——宗教画——《送子天王图》
D.北宋时期——风俗画——《洛神赋图》
5.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蒙娜丽莎》是东西方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
A.社会思潮变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传统文化影响
D.社会上层倡导
6.(2012·湖南学业水平测试)观赏元朝画家王冕的《墨梅图》(右图),判断其属于(
)
A.宗教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文人画
7.(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对中国某一剧种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一剧种是(
)
A.京剧
B.元杂剧
C.粤剧
D.昆曲
8.“脸谱化”是中国京剧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刘备被视为汉室传承者,而曹操则被视为篡汉者,视为“不忠”,在舞台上成为奸臣,下列脸谱为曹操的是(
)
9.(2012·海南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古代文化异彩纷呈,文化珍品琳琅满目。请欣赏下列一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1)请按下表中的类别填写对应的图示序号。
(2)请你列举除京剧之外的其他三种地方戏曲。
(3)请你结合图片中的成果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提升组】
10.(2012·金华模拟)《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
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
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
①④
11.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了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12.(2012·苏州高二检测)中国书法主要有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下列属于楷书的是(
)
13.结合下图信息,“图画文字”的准确含义是(
)
A.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B.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
C.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D.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14.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壁画大多宣传佛教徒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更多地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15.(2012·宿州模拟)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注重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并加以创新。右图为齐白石的作品,最能体现作者继承与发扬的中国画传统是(
)
A.风俗画
B.工笔画
C.文人画
D.花鸟画
16.(2012·石家庄高二检测)人们评说昆曲时说“乾隆嘉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昆曲走向衰落。由此可知,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
)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
17.(2012·合肥高二检测)“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18.收藏既是人类保存和发展文化的一种要素,又是文化性的休闲和知识型的娱乐。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时期,末代皇帝溥仪为维持“小朝廷”的开支向银行抵押库存官窑器物。众多太监偷盗宫廷古器变卖,没落王爷贱卖宫廷遗珍。因古物卖家与买家的出现,故清末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一度兴旺。民国初年,上海五马路古玩市场也兴旺,上海滩著名的“卢吴公司”是出口古玩的大商家。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主流收藏项目金石碑帖书画依然流行,日本欧美古玩商热衷于收购中国宋至明清的官窑、瓷器及历代石刻佛像等,带动了中国的买办、资本家、医生、律师们收藏瓷器及古玩杂项。
——《中国历史上有六次收藏热》
(1)宋代出现收藏热,收藏书画是最有影响力的项目之一。列举宋代的书法家和画家各一位,简要分析宋代出现收藏热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清末民初收藏热的具体表现,简述这次收藏热反映的时代特征。
(3)谈谈你对收藏的认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由图片中汉字发展可知①正确。图片反映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故③正确。汉字是表意文字,②表述不正确。图片无法体现汉字的古老,故④不正确。因此选B。
2.【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注意文物是一草书帖,署名是张旭,因此体现的是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
3.【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的能力。唐代选拔人才对书法提出要求,客观上推动了书法艺术走向鼎盛,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洛神赋图》是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名作。北宋时期的风俗画应是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5.【解析】选B。宋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镇的大量出现,市民阶层大量涌现,反映市民文化需求的市俗化文艺形式出现,在绘画领域表现为风俗画的出现。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征的理解领悟能力。王冕的《墨梅图》注重以形写神,讲究神韵意趣,而且集诗、书、画于一体,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和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是在徽汉合流基础上形成的,故选A。
8.【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艺术特色。在京剧的脸谱中的白脸的生角代表奸臣,B是旦角,黑脸表示刚烈正直等,而D是丑角。因此A正确。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和戏曲艺术。第(1)题将图片分类,填写序号即可。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3)题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结合图片中的成果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注意分类回答,避免总体列举;二是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以发散思维,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
(2)粤剧、川剧、豫剧、越剧、评剧、秦腔等。(任选三项)
(3)地位:书画:古代中国的书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且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戏曲:在戏曲方面,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剧,是戏曲界一朵奇葩,至今不衰,誉为国粹。
中医:独特创造,自成一体,举世闻名,对世界医药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认识:继承、发展、创新、传播方面,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言之成理即可)
10.【解析】选B。“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分析各选项,②④正确,①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不能表明材料中的“书”为甲骨文;③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历史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11.【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单纯根据某件物品推断,可能四项都对。推测古墓时间应根据出现最晚的物件推断。因此,D项正确。
12.【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法字体的识别能力。据图分析,A项是篆书,B项是行书,C项是楷书,D项是草书。
1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图画文字”的概念。中国的原始文字都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也说明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C项正确。A、B两项不正确,D项是指“图画文字”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14.【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具有时代性。魏晋壁画反映了战乱和人们的苦难;隋唐壁画反映了当时的强盛;宋壁画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世俗化。[]
15.【解析】选C。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材料中的画作有绘画也有书法,还有诗作,因此是文人画。
【规律方法】元明清的写意画的特点[来源:学
科
网]
(1)诗、书、画、印章密切结合,增强了图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民族特色。
(2)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追求笔墨趣味,反对刻意求工、形似,主张神似。
(3)崇尚水墨写意,重视画家主观意志和思想感情的抒发,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变式备选】(2012·皖南八校模拟)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
)
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千里”
C.“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D.“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而是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其追求的绘画风格应是抒情写意,主张神似,应是对文人画的要求。对比四个选项,C项符合要求。
16.【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昆曲由“有戏有曲”到“有曲无戏”,再到“无戏无曲”的过程,着重体现的是昆曲由于自身原因的衰落,A项正确。
17.【解析】选C。本题考查戏剧艺术。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不受时空限制的特征。
18.【解析】本题以“收藏热”为题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等。第(1)题宋代书法家和画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出现“收藏热”可考虑经济因素,收藏人素质及书画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第(2)题,注意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第(3)题可结合现实,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几个角度分析。
答案:(1)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
画家:张择端、宋徽宗等。
原因:商品经济繁荣;书法、绘画艺术发展;科举取士,文人队伍壮大等。
(2)表现:藏品数量增加;皇家用品和藏品大量流入市场;出现专门的藏品交易市场,且比较兴旺;参与藏品交易的人员数量增加,身份多样。
特征:中国社会急剧变革,中外联系更加密切。
(3)认识:认识要有层次性,围绕是什么和有什么意义回答。
比如,它是一种经济(投资)活动,可以保值和增值。
它是一种文化活动,有利于保存和发展文化,也有利于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等。(共34张PPT)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被称为“_______
___”。象形字后来逐渐_______,形成汉字。
(2)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脉络演变
发展。
(4)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_________。
图画文
字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由繁到简
符号化
2.书法:
(1)阶段特征: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_________。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_________。
(2)艺术形式:
自发阶段
自觉阶段
笔画详备
颜真卿
柳公权
勾连不断
审美价值
王羲之
楷书的规矩
王
献之
书的放纵
草
【学习思考】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提示:(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我国存在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时期:
(1)特点: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代表:《___________》《人物驭龙图》。
3.魏晋时期:
(1)特点:士大夫画家总结了精辟的_________,提出“以形写
神”。
(2)代表:顾恺之的《_________》《_________》等。
人物龙凤图
绘画理论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4.隋唐时期:
(1)特点:吸取印度、波斯等_________风格。
(2)代表: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
子的《送子天王图》,以及___________的壁画。
5.两宋时期:
(1)特点: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_______是最大亮点。
(2)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___________》。
外来美术
敦煌莫高窟
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6.元明清时期:
(1)特点:
(2)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_________
___》、清代郑板桥的《_______》。
文学、书法、绘画及
篆刻艺术
表现个性
借
物抒情
神韵意趣
牡丹蕉石
图
墨兰图
【警示钟】
中国画的分类
不要把文人画与人物画、山水画及花鸟画并列,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方法。因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文人画体现了中国画对意境的追求,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都能体现,绝不是这三种题材外的另一种题材。
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演变:
(1)起源:从___________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3)元代:_______把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戏曲流传甚广,尤其是_____。
原始的歌舞
元杂剧
昆曲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②道光年间:形成“_________”的局面。
(2)形成:经过广大_________的表演实践,新的剧种——京剧
形成。
(3)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________、_______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徽汉合流
徽汉艺人
程长庚
谭鑫培
(4)传播:
①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
②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秦腔、_____、_____、_____和黄梅戏等。
越剧
川剧
粤剧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历程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材料三
明代,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征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征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请分析: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书法艺术?
结合图片分析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提示:时期:盛唐时期。
特点:风格多样,既有张旭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原因: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发展,知识文人队伍发展壮大。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3)请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书法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提示: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要点归纳】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行书、草书臻于
成熟
①社会的变迁影响了人的心理;②士人群体渐趋形成,书法成为其追求神韵、意境和风骨的理想形式;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提供条件
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注重规范,风格多样
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
繁荣,思想开放,整个社会充
满活力和进取精神,法度和规
范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崇尚意趣、追求个性、忽略法度
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创造
①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
富多样;②理学产生和发展,
使人们在审美上出现强调表现
心境和易趣的新特点;③社会上
重文风气的形成
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代
明代
【想一想】书法艺术与文字书写有什么区别呢?
提示: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与单纯的文字书写有本质的区别:如书法写出的字是比较优美的,给人以美感,而单纯的文字书写写出的字可好可坏;如书法融入了“神”,从书法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内心的精神世界,而单纯的文字书写则否;如再从二者的功能看,单纯的文字书写以实用价值为主,书法以审美价值为主。
【跟踪训练1】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对书法艺术形成背景的理解。根据题干“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说明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需要。
【变式备选】有学者认为,通过书法艺术,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种种精神和实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作品兼有“肥瘦相合,骨力相称”“自然”“意境”
“风骨”等特点,这反映出(
)
A.魏晋士人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
B.儒释道三教互相影响的趋势
C.动荡时期文人们追求精神寄托
D.书法成为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通过史实学习,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实质集中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儒释道的发展。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
【探究讨论】
材料一
《鹳鱼石斧图》《洛神赋图》:
材料二
请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鹳鱼石斧图》的艺术价值和《洛神赋图》体现出的作者的绘画理念。
提示: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远古时代的杰作;《洛神赋图》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所谓“以形写神”。
(2)材料二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作者分别是谁?
提示:图一属于风俗画,北宋张择端;图二属于文人画(写意画),元代王冕。
(3)通过材料二图一,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体现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反映了北宋经济的发展。
(4)材料二图二体现的绘画类型的精髓是什么?
提示: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要点归纳】
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跟踪训练2】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作者这一艺术的主要寓意是
(
)
A.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
B.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C.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绪
D.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要注意绘画作品和自题诗所表达的意境,是一种心无旁骛、不为世俗所累而融入自然的脱俗心态,或者是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失望。因此,只有C项符合题意。
【变式备选】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文人画的理解。从材料看《盘车图》诗画结合,重视写意,选择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