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3】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课时达标: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2份,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3】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课时达标: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2份,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01 20:48:33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检测·课时达标
【基础组】
1.18 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 )
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
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充裕可靠的动力
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2.(2012·淮安高二检测)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
3.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图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行驶在铁路上的情景发生时( )
A.内燃机已出现
B.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C.电报线出现
D.电子计算机问世
4.(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电力作为工业生产的动力开始出现于( )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1世纪初
5.(2012·广州高二检测)我们国家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现和发明是( )
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②内燃机的创制
③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④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7.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下列哪种情况不是信息时代带来的( )
A.甲在网上进行产品销售,生意兴隆
B.乙在家中上班,完成工作而受表扬
C.丙昨天还在非洲,今天却在泰国度假
D.丁沉迷于虚幻时空,被诊断为“网瘾”少年
8.(2012·湖南学业水平测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下列关于互联网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B.互联网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
C.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
D.互联网完全取代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煤介
9.(2012·临汾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垄断组织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兼并。兼并一般都是设备先进、管理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企业,兼并后又以先进的那一套去改变落后的部分。就是自愿联合与合并,在结成一体统一经营后,也要采用先进的方式经营。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垄断组织都是以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为前提而形成的。卡特尔和辛迪加的参加者虽然在生产上还是独立的,但它们都是一些大型企业;托拉斯和康采恩则已是大型企业合并组成的规模极大的企业或企业群。列宁曾将垄断称之为规模极大的技术生产单位,认为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后,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使科学技术的研究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由于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时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结果导致价格、利润的普遍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的更加频繁、深刻和持久。各种形式的垄断组织,都是为了调节生产而建立的。最后,托拉斯和康采恩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也更为有利。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垄断组织是如何形成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垄断的几种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垄断组织对于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
【提升组】
10.(2012·六安高二检测)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11.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12.1873年,在维也纳工业展览会上,格拉姆展出了几种发电机。由于疏忽,他把一对电线接到另一台正在运转的发电机上,导致这台发电机倒转。由此,格拉姆电动机问世了。格拉姆电动机的发明过程证明了( )
A.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毫无关联的
B.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C.发明创造无须科学理论指导
D.科技发明是历史的偶然现象
13.恩格斯在评价某项技术的意义时曾指出:“这一发现使工业彻底摆脱几乎所有的地方条件限制,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里的“某项技术”应该指(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力传输技术
14.(2012·合肥模拟)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15.(2012·福州模拟)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但人类对三者的认识和应用却不同步。下列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
A.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B.相对论→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C.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利用→相对论
D.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
16.(2012·浏阳高二检测)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
A.《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17.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中国首席代表保罗·格拉森在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带来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的自控问题,主要是取决于每个人的自控能力。这说明( )
A.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的信仰
B.保罗·格拉森是一个互联网专家
C.互联网的弊端需要人们自控
D.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利用互联网
18.(2012·临沂高二检测)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2.【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分析能力。1851年英国伦敦博览会展出的最新工业成果,只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C项正确。内燃机、电灯泡、电话机都与题干时间不符。
3.【解析】选B。材料中发明火车并实际应用是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A、C、D的发明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从此作为新的动力逐步推广,故选B。
5.【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是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现和发明。②③与电的发明无关。
6.【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出现两大集团,吞并其他公司,说明了垄断组织的兼并及扩大,C正确。而A、B、D不符合“生产关系的角度”。
7.【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互联网的功能与影响。“信息时代”是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其对人们的工作、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弊端也同样存在,A、B、D都符合。C中,丙应该是借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做到的。
8.【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但网络技术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故本题选D。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气革命后垄断组织的形式、特点及影响。本题三个问题都要求依据材料分析,因此,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读材料,在阅读
提炼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组织答案。
答案:(1)设备先进、管理有方的企业兼并效益差的企业,导致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出现大规模的垄断企业。
(2)卡特尔和辛迪加,参加这种垄断组织的企业在生产上是独立的(垄断体现在流通领域)。托拉斯和康采恩是兼并形成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垄断深入到生产领域)。
(3)第一,企业设备精良、规模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有利于发展科学研究和将科学成果应用于生产,提高生产力;第三,有利于调节生产,克服经济危机;第四,有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10.【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蒸汽机发明的社会条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推动技术革新的最主要要因素是社会需求,即市场因素。
11.【解析】选B。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由材料的关键信息“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以蒸汽机为基础”可知B符合题干要求。
12.【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格拉姆因为“疏忽”,导致电动机问世,首先体现了一种偶然性。但是,在当时科技革命的潮流中,这带有必然性。因此,B最能解释题干信息。
13.【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蒸汽机、内燃机不可能使工业摆脱所有地方条件限制。如果使遥远的水力利用成为可能,只能把水力变为电力传输过来,用电力为工业提供能源。因此,材料所指的发明应是D。
14.【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能源革命的作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革命即电力、石油的广泛应用,导致工业结构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轻工业部门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工业部门为主导。新能源的应用与垄断有一定关系,但是不能说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5.【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材料中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为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
1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规律方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1)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
3.促进了社会结构和生活状况的变化:(1)从事农、牧、渔业的农村人口急剧减少。(2)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比例发生重大变化。(3)促使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日益多样化和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4.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1)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2)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3)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变式备选】“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地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在当前要想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更加容易
B.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电子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数字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千家万户,深入生活领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题干强调了网络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影响。说明了网络信息的影响深远。
17.【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弊端需要人们用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也就是自控能力,尤其是青少年。题干中保罗·格拉森对互联网的看法也在于此,故答案为A。B、C观点错误;D从题干中体现不出。
1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蒸汽机创制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第(1)题,首先从材料一中概括出市场、资金、劳动力三要素,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推动工业革命首先爆发的这三方面原因。第(2)题,回答蒸汽动力技术的产生原因,应落实到社会生产的推动及经验积累等方面。第(3)题,首先注意材料二、三的角度引导,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积极影响外,还要从环境、能源角度来认识。
答案:(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地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如答手工工场经验的积累,同样正确)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任答四点即可)
课件40张PPT。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
(1)政治: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_____________的胜利。
(2)经济:18世纪,随着___________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
生产成为可能。
(3)科技: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资产阶级革命工场手工业2.过程:
(1)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_____________。
(2)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
(3)此后,纺织业等诸多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_______作为
动力。单动式蒸汽机蒸汽机3.影响:
(1)生产力:19世纪___________,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
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方式: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
真正意义上的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
(3)城市化: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___________等国家成为工
业国家。
(4)世界联系:蒸汽动力在_____________上的应用,使得世界
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三四十年代机器大工业工厂社会化大生产英、法、美交通运输工具【警示钟】
瓦特与蒸汽机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而并非发明蒸汽机。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最重要的是使蒸汽机适应了不同工厂的需要。蒸汽动力从此在不同的地区和部门得以扩展,人类才得以进入蒸汽时代。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条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_____________,为
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成就:
(1)随着_______和_______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一种新能
源。
(2)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
(3)各种各样的电气产品不断出现。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电动机【警示钟】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并未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则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出现的,科学与技术实现了真正结合。3.意义:
(1)生产力:工业获得了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更多的
工业部门涌现,工业生产出现新的_____________,称为电气革
命。
(2)社会关系: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了_________________
___,资产阶级开始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方式: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_________的形成。
(4)社会面貌: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_________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社会结构和世界形技术革命浪潮势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垄断组织社会生活【学习思考】
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提示: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展开和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加快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互联网的诞生: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___________。
(2)1969年,美国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_______
_______。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___________。
2.互联网的功能:可以提供文件传输、_________、聊天等服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产生全球信息网电子邮箱3.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___________开始出
现。
②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___________的步
伐。
③_________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
采购扩大市场。
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_________方式。
(2)消极影响: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信息化社会经济全球化传统产业社会交往 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
【探究讨论】
材料一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二材料三请分析:
(1)材料一现象何时出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会出现“保守人士”惊呼和“民主人士”拍手称赞的原因。
提示:出现及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经瓦特改良得到推广,出现了火车等交通工具。原因: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①变化:垄断组织(大企业组织)出现。
②影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3)阅读材料三,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中先后被用作能源的依次是什么?在推动能源利用方面,分别有哪些革命性的发明?
提示:能源:煤炭(蒸汽)、电力、石油。
发明:蒸汽机、发电机。【要点归纳】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1)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而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和火车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1)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蒸汽机出现以后,新兴城市不断涌现,加快了近代城市化进程。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4.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
提示:1.第一次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封闭国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出现。
(2)客观上瓦解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着中国封建思想文化,诱导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3)深层次的影响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2.第二次影响:
(1)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跟踪训练1】下表是英法两国工人实际工资增长表。本表所示变化的原因是( )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
D.1832年议会改革【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850—1900年,工人工资水平不断提高。1850年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 ,人类已进入“蒸汽时代”;1870—190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相应地提高了工人工资水平。【变式备选】“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
A.动力问题 B.资金问题
C.市场问题 D.劳动力问题
【解析】选A。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水力、风力等;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使得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故A项为正确答案。 互联网的发展及影响
【探究讨论】
材料一 从技术的角度来定义互联网,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
——百度百科材料二 在对2020年互联网的展望中,计算机学家们已经在开始着手重新研究,重新考虑每一件事:从IP地址到DNS,再到路由表单和互联网安全的所有事情……目前互联网的风险很高,一些专家担心随着网络攻击的规模和严重性不断增加,对多媒体内容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及对新移动应用的需求的出现,互联网将会崩溃。除非研发出新的网络架构。
——百度百科材料三 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仅仅30年就经历了五代。平均每六年其运转速度就提高10倍,存贮量增加20倍。蒸汽机从发明到运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原子能为6年,晶体管为4年。请分析:
(1)材料一中“互联网”是在何时出现的科技现象?从“人文史观”的角度说一说其影响。
提示:①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②影响: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网上购物、空中课堂,资料查询等广泛应用,正以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2)从材料二看,计算机学家们对互联网的发展最担心的是什么?结合社会现实说明。
提示:互联网的安全。互联网问题可以威胁到国家安全、军事及经济生活,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社会交往甚至心理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并据此谈谈这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提示:①特点: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②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要点归纳】
互联网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网络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2.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前沿,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 ②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实现资源共享。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学习,还使文化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
③有效地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④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使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资源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2)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3)促进了新技术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帮助人们攻克科学难题,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4)负面影响: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与犯罪影响着经济的安全。
②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③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造成了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跟踪训练2】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题干中的某些工业比重下降,另一些工业迅猛发展,就说明了工业结构也就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因此选择D。【变式备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
( )
①推动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
③使人们的工作方式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
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知能力。“信息高速公路”是指互联网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知识密集型产业符合此时知识经济产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教育的发展变化。因此,四个选项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