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时 间 :150分钟 满分 : 150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罅隙(xià) 山峦(lán) 闺阁(guī) 酣畅淋漓(hān)
B.嚣鸣(xiāo) 荡漾(yànɡ) 脂膏(zhī) 不事雕琢(diāo)
C.揳入(qì) 铆钉(mǎo) 倾吐(qīng) 清辉洋溢(yì)
D.霓虹(lí) 衷心(zhōng) 消融(róng) 霞蔚云蒸(wèi)
2.下列诗句与作品、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好呵,欢乐的精灵!——《红烛》——闻一多
B.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致云雀》——郭沫若
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昌耀
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4.下列关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诗人郭沫若对于力的赞歌,可以看作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B.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可以“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呼喊和喊叫。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节奏感很强,随着感情的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D.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5.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句中的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B.“不误,不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C.红烛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
D.诗人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美,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
6.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分析不恰当的是( ) (3分)
A.刻画了不同时代的具有人情美、人性美的女性形象,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启迪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B.摒弃宏大叙事,着眼于日常生活情景,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刻画细腻,人物形象丰满而又鲜活;语言清新、俊逸,富有诗意,极具感染力。
C.采用具有象征意味的物象。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扬了人物的人性美;自动铅笔盒则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
D.有着相同的叙述视角,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7.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B.“真没治!”“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云地嘟嚷着。
C.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D.火车眨眼就无影无踪了。姑娘们围住香雪,当她们知道她追火车的原因后,便觉得好笑起来。
8.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中的“风”,又称为“国风”,主要是指各地民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指祭祀庙歌。“颂”分为“周颂”“商颂”,指宫廷乐曲。
B.《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故又被称为“诗三百”。
D.《诗经》的六义包括赋、比、兴、风、雅、颂。
9.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沁园春》戴复古 )
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10.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春节,小李给老师拜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C.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D.涂鸦之作,不值先生一哂,如蒙赐正,不胜感激!
二、小说。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3题。(15分)
少男
刘庆邦
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颗苦株树下。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姐姐定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蹩着眉头。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的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斯打。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姐姐定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姐姐不定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定亲呢?
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河生觉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脚的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那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河生赶紧躲到了一从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他热的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课时他就是接受不了。他没想过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定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人这样的。
回到家,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河生一声不吭,装作没有听见姐姐的话,装作被太阳晒得有些头蒙,躺在床上闭着眼,连嗯一声也没嗯。过了一会,河生悄悄起来,从窗户里侧往外一看,姐姐正独自坐在树荫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叶,手捏着含在嘴边,一副不辨榴叶是何叶的样子。河生想,他对姐姐做得是不是过分。他有些后悔,有心跟姐姐说一句话,又想不起说什么好,只好蔫蔫地回到床上,真的睡去了。
姐姐向母亲建议,给河生做一条洋布裤子。河生说不要,连姐姐还没舍得做一条洋布裤子,他怎么好意思花家里的钱呢 姐姐又说,学校里那么多女同学,别人家笑话呢。布买回来,姐姐比着河生的身体裁好,一针一线地缝制。河生看见姐姐缝裤子,想起姐姐说的关于女同学的话,心里悄悄泛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有些柔软,有些滋润,还有漫无边际的忧愁……
到了秋后,原来跟姐姐订亲的那个小伙子,到外地参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让家里人替他退亲。起初,河生并不知道退亲的事,只是发现姐姐做好了饭,却不吃,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才端起饭碗,却在别端起碗的时候,眼泪就涌出来。在听准了退亲的事之后,他就像被当头砸了一砖头,头发空,腿发软,小脸顿时变得苍白。河生觉得,这件事不仅对姐姐是一个侮辱,对母亲、对他、对他们全家都是一个严重的耍弄和侮辱。姐姐是天下最好的姐姐,他不明白竞有人这样无理地对待姐姐,实在让人愤恨。河生真想为姐姐出这口气,出气找不到对象,他就转向了委屈。他无端地想,父亲去世后,一切责任都是他这个长子担着,他这个长子当的是什么!
这回轮到河生不吃饭了。母亲问他心里到底有什么事,他只说不饿,不想吃。母亲气得要打他,没打成,自己先哭了。母亲哭的时候提到了父亲,对父亲有所埋怨,说他们父亲要是还活着她哪至于遭这么大的罪。
河生的委屈是一个大包,母亲的话把他的委屈捅破了,他虽然咬着牙对自己说,我是长子,我不哭,可他到底没能咬住,嗷的一声就哭倒在地。
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
(选自《山花》1997年第1期,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中“失落的空气”,既指人们对年节氛围渐淡的失落,同时也暗示了河生听说姐姐订亲之事后的失落心情。
B.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将户主名字换成了河生,这一情节说明母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表明她对河生寄予了厚望。
C.在看到“那个人”逮到黑鱼后,河生躲了起来,这是因为河生不喜欢“那个人”,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
D.小说在刻画河生的形象时,着重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12.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6分)
13.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
三、古诗歌阅读。
(一)课内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4.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1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这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6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披 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较为贴切、形象、生动。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与尾联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17.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四、默写(共10题,每空1分,共20分。)
18.(1)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和俯瞰之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3)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 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形象。
(7)《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曹操在《短歌行》中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基础应用。(7分)
有人喜欢牡丹,说她 ① 。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
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 ② 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 ③ 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素旧拙朴,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
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六、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教授感觉自己“落伍”了,常常不知道怎么跟学生在手机上进行交流,因为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用表情包。有时他苦口婆心劝告学生几句,学生啥也不说,回一个表情包,表扬或者批评学生几句,学生也会发来一个表情包。表情包成了结束聊天的“利器”,学生发“包”,自己不知道怎么回应。他认为,这不是对话结束,而是沟通中止。“表情包”是一种通过图片来表示感情的方式,它诞生后,迅速统治了中国人的社交圈,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社交方式是所谓“天可不聊,图不能输”,几乎任何对话都有表情包的身影。
表情包是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还是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山峦”的“峦”应读luán。
C.“揳入”的“揳”应读xiē。
D.“霓虹”的“霓”应读ní。
故选B。
2.D
3.【答案】B
【解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设问。
4.C【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情感、手法等综合鉴赏能力。
C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错误,这是一首自由体诗,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自由体诗每一行的字数,每一节的划分,每一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
故选C。
5.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错,由原文“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一句可以得知,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
故选C。
6.【答案】D
【解析】D项,“有着相同的叙述视角,以‘我’为视点”错。二者视角不同,《百合花》是第一人称视角;《哦,香雪》是第三人称视角,自然也就谈不到是以“我”为视点,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了。
7.【答案】B
【解析】 A.心不在焉: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正确。
B.不知所云:不知道在说什么,形容人说话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无伦次。句意为“不知道该怎么办”,错误。
C.喜怒哀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正确。
D.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正确。
8.A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牌《沁园春》上阙的排序。如此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学过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顺序进行排序。从内容上看,④句总括“有百余言,说尽一生”;②句“四方奔走,求利求名”是前半生;①句“蹭蹬归来,闭门独坐”是后半生;③句紧承①句“赢得穷吟诗句清”。
10.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能力。敬语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使用敬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
A项,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小李称自己,使用不当。
B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不能用于“我”。
C项,敝:谦辞,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可把“敝校”改为“母校”。“躬临”多用于贵宾,用于自己则显得不谦逊。
11.C
12.从不让别人欺负弟弟、给弟弟做洋布裤子等,可见她是一个关心弟弟、呵护弟弟的好姐姐;从接受退学决定、卖干草补贴家用等,可见她是一一个吃苦耐劳、体贴家人的好女儿;从订亲后坐着出神、打听摸鱼的人、被退亲后流泪等,可见她是--个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
13.对河生遭受挫折又无能为力的同情;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
14.C “卷”并非拟人手法。
15.①起兴;②营造了一个深沉、旷远的意境;③为周郎的出场做铺垫
奠定了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感情基调
16.B
17.①比喻,拟人。用“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东风“知”我,桃花“含笑”拟人,赋予“东风,桃花”人的心理、神态,使东风“桃花”着上了人的感彩。②远近结合,颔联描写远景,颈联描写近景,由远及近,展现山村风景的美好和生机。③动静结合,“竹篱短”“沙水清”静景清新秀丽,“野桃笑”“溪柳摇”动景活泼自在,动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
18.(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7)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9)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10)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9.①国色天香 ②鸟语花香 ③挥毫泼墨 (3分)
【解析】①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句子是形容牡丹花应填“国色天香”。
②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根据语境句子描写鸟儿在三角梅丛中飞舞欢叫有花有鸟突出两者的和谐应填“鸟语花香”。
③挥毫泼墨:指作画或书写毛笔书法作品。挥毫指运笔过去的毛笔都是由狼毫或羊毫所制故挥毫为运笔;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语境中有“书法家、画家”的表述是这两类艺术家在此创作故填“挥毫泼墨”。
20.增文势: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运用了 “一……的……”的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朗朗上口。
广文义:由乡村至古亭客厅,再到宜人的心境,从具体景观到抽象的精神感受,句子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而有层次地表现出美丽乡村的怡人之景。(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