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密度越来越高,在秋冬时节则相反
1.导致这些植物种群数量出现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2.这些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当地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
春夏时节,草木繁盛,植食性动物食物充足,出生率提高,死亡率降低;秋冬时节则相反;
植食性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又会影响肉食性动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北方的原野
问题探讨:
一.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
温度
水
种内
种内竞争
种间
种间竞争
捕食
寄生
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
郁闭度大
郁闭度小
1.非生物因素
一.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①密度制约因素
A.概念: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密度是相关的。
B.举例: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②非密度制约因素
A.概念: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
B.举例: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一.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
思维训练:分析循环因果关系
一.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若结果2与原因1相反,则属于负反馈;
若结果2比原因1程度加强,则属于正反馈。
一、概念检测
1.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 又是复杂多样的。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
(2)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 )
(3)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 )
第2节 练习与应用 (P12页)
×
×
×
2.对一个生物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取决于环境条件。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对甲乙两地的蝮蛇种群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对生活在冻原的旅鼠来说,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
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对生活在同一个湖泊中的鲢鱼和鲤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练习与应用
B
二、拓展应用
1.种群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分别会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你能举出教材以外的例子 加以说明吗?
练习与应用
【答案】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J”形增长。例如,澳大利亚昆虫学家曾对果园中蓟马种群进行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它们的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表现出季节性的“J”形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长,这就是“S”形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S”形增长的特点。
二、拓展应用
2.假设你承包了一个鱼塘,正在因投放多 少鱼苗而困惑:投放后密度过大,鱼竞争加剧, 死亡率会升高;投放后密度过小,水体的资源和 空间不能充分利用。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请査 阅有关的书籍或网站。
练习与应用
【提示】同样大小的池塘,对不同种类的鱼来说,环境容纳量是不同的。可以根据欲养殖的鱼的种类,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了解单位面积水面应放养的鱼的数量。
一、概念检测
1.种群数量变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林下光照较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 )
(2)只有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 ( )
第3节 练习与应用 (P17)
×
×
2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请分析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1)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或概括是 ( )
A.与种内竞争无关 B.二者总是此消彼长
C.与植物种群数量无关 D.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2)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并
不都符合该模型,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
A.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
B.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
C.猎物逃避捕食者的
能力明显提高
D.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
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
D
C
二、拓展应用
1.一本生态学专著上写道:“当能预报未来时,生态学就变成一门预测性科学;当能决定未来时,生态学就变成了一门管理科学。”结合本章 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査阅更多资料,了解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从本章内容来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例如,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模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根据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在物种保护、渔业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制订相应对策。
二、拓展应用
2.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一个孤岛。该种群1915-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表中数字画曲线图。
(1)用曲线图表示该种群1915—1943年的消长情况。
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
(2)1915—1930年,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取食,导致食物匿乏;自然灾害等。
(3)该种群的数量后来急剧下降,可能的原 因有哪些?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
A.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
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D.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2.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 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解释是 (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迁入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
复习与提高 (P20)
C
A
3.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推测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
4.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
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
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
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 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
C
5.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为 ( )
C
二、非选择题
1.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环境因素影响了
大树杜鹃的种群数量?
枯枝落叶层、阳光、温度。
二、非选择题
(2)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的种子发芽率,促进种群数量增长。你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复习与提高
这一问题需要避免从线性因果关系的角度去回答。仅仅从提高大树杜鹤发芽率的角度看,这一建议有道理;但是,凋落物分解后会增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如果人工除去,可能会造成土壤贫淆。
(3)由于大树杜鹃植株高 大、花大而艳丽,很有观赏价值,因此存在人为破坏的风险。你对保护大树杜鹃有哪些建议?
此题有一定开放性。可参考的建议有加强宣传教育;禁止买卖;在大树杜鹏分布范围内,建立自然保护地等。
二、非选择题
2.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地区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近些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据报道,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 793只,但它们面 临的威胁依然存在。在牧场围栏附近常可见到普氏原羚的尸骨,有的是狼捕食后的残骸,有的是被围栏上刺丝勾挂致死的。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
(1)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看,不同分布区的普氏原羚种群处于隔离状态,这对该物种的延续有什么不利影响?
复习与提高
不同分布区的普氏原羚处于隔离状态,这不利于该种群的繁殖和基因交流,可能降低种群的基因多样性;还可能造成近亲繁殖,出现较多有遗传缺陷的后代,不利于种群的繁衍和物种的进化。
二、非选择题
(2)有人建议大量捕杀狼等天敌以保护普氏原羚,你是否赞同这一建议?说说你的理由。
复习与提高
普氏原羚和狼都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成分。从协同进化的角度看,狼的存在有利于普氏原羚的进化。
(3)许多牧民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拆除牧场围栏,但之后却出现家畜被狼、狐咬死的情况;严控放牧可以为普氏原羚腾出空间,但是会减少牧民的收入。应该如何协调保护普氏原羚与保障牧民利益的关系?
此题有一定开放性。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社会参与意识。例如,提出政府在推行保护普氏原羚政策的同时,推出保护当地牧民利益的举措,如发放补贴、开发其他产业等。
例3.如图是某养殖鱼类种群的有关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b、c、f点种群都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a点和e点的增长速率与c点对应
D.b、d点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E .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图1的K值提高
B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如图是某养殖鱼类种群的有关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表示该种群数量的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
B.图2表示的种群增长规律可以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
C.渔业捕捞时,为保证持续获得高产量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a点之前的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环境阻力影响
D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A.根据“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Nt=N0 λt可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2表示
B.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C.“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到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以下,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D .外来物种入侵,种群的数量一定呈“J”型增长
D
如图是某养殖鱼类种群的有关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A.图2 c点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天敌、资源和空间等
B.资源量是该种群数量最主要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C.根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在“J”型曲线增长中,每年增加的个体数始终不变
A
B
C
D
如图是某养殖鱼类种群的有关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例4.下图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其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r对策生物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增长为负值的是____对策生物;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____对策生物。
K
R
四.种群数量的下降
例4.下图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其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r对策生物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2)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 %,是________ (“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
四.种群数量的下降
r对策
________型增长曲线。使家鼠种群数量持续维持较低水平、对环境无污染的防治措施有( )
A.室内采取硬化地面 B.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C.养殖家鼠的天敌 D.药物捕杀
ABC
r对策
例4.下图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其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r对策生物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3)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__。
(4)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灭绝,此时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S
(或K值)
环境容纳量
建立动物园、建立动物繁育中心等易地保护措施;建立精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
四.种群数量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