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球的表
面形态
流水
地貌
风成
地貌
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成因、危害、防治措施
滑坡和
泥石流
冲( 洪)积扇、
河漫滩、三角洲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冰川
地貌
海岸
地貌
喀斯特
地貌
V 形河谷,河流阶地
沉积地貌
溶蚀地貌
风蚀柱、风蚀蘑菇、
风蚀壁龛
风沙活动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危害与防治
沙丘
溶沟、石芽、峰林等
石笋、石柱、石钟乳等
海蚀崖、海蚀柱等
海滩、沙坝等
冰碛丘陵
冰斗、角峰、刃脊等
第二章 地球的表面形态 整体知识网络结构
冰川侵
蚀地貌
冰川堆
积地貌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整体知识网络结构
与水的作用有关地貌
冰川地貌
海
岸
地
貌
喀
斯
特
地
貌
溶蚀
地貌
沉积
地貌
海蚀
地貌
海积
地貌
峰林
石芽
溶沟
石笋
石钟乳
石柱
海蚀柱
海蚀崖
海滩
沙坝
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堆积地貌
刃脊
角峰
冰斗
冰碛丘陵
石质沟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
溶洞中直立在洞底的尖锥体
溶洞中从顶垂直到地的沉积体
溶洞中倒悬在洞顶的尖锥体
长条形堤状
海岸边缘的沙砾堆积体
高出海面的陡崖
抗蚀能力强的部
分保留下来
围椅
状凹
地
形如
U字
刀刃
状山
脊
波状起伏,杂乱
堆积
喀斯特地貌
海岸地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认识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的类型和景观特征。
2. 描述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的景观特征。
3. 理解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
一、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1、定义:
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石灰岩的溶蚀和沉积过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1)溶蚀作用:
CO +HO +CaCO =Ca(HCO ) (2)沉积作用:
Ca(HCO ) =CaCO ↓+HO +CO ↑
视野拓展: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
CaCO 3 + CO2 +H2O Ca(HCO3)2
(地表)溶蚀
(地下)沉积
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
( 1 ) 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广布。
( 2 ) 岩石具有一定的裂隙和孔隙,利于地表水渗透到地下,发生溶蚀作用。
(4 )地形坡度大,水体流动性强。
( 3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知识链接:
2、分类:
(1)溶蚀地貌:
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
(2)沉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地上喀斯特:
溶沟和石芽、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落水洞、天坑、地表钙华堆积。
地下喀斯特:
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
如何判断景观图中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学法指导:
(1)看形态特征。(2)看位置。
1.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石牙、石林
溶沟是地表水沿着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牙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石林是高大的石牙。
峰丛、峰林、孤峰
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
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 米,远望如林。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常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溶斗、天坑、溶洞
溶洞 : 南方充沛降水、地表水通过各种缝隙、孔洞进入地下,溶蚀成溶洞。
天坑 : 溶斗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塌陷的喀斯特漏斗又称为天坑。
溶斗: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2. 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
石钟乳 : 溶洞中倒悬在洞顶的尖锥体
石笋 : 溶洞中直立在洞底的尖锥体
石柱 : 溶洞中从顶垂直到地的沉积体(洞顶的石钟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体)
钙华 : 在适宜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导致碳酸钙沉积。
钙华
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表景观均是溶蚀地貌,地下景观均是沉积地貌。
易错辨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地表景观如溶沟、石芽、峰林、孤峰等为溶蚀地貌,但地下溶洞也是溶蚀地貌。
桂林山水的成因
知识拓展:
成因 自然因素 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 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沉积,后抬升为陆地,石灰岩广布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可溶性强;空隙和裂隙发育,透水性好
水的溶蚀性 气候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水文 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漓
江纵贯南北,水的流动性强
生物 亚热帝气候有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形成,土壤和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强
二、海岸地貌:
1. 海蚀地貌:
海浪对岩石的长时间侵蚀,岩石坚硬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了不同形状的海岸地貌。
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掏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的。
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蚀拱桥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之间的关联性
学法指导:
海水冲击岸边的基岩,掏空下部,上部岩石崩落,形成海蚀崖;海蚀崖后退,微微斜向大海,形成海蚀平台;海蚀平台抗侵蚀强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海蚀柱。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的,包括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2. 海积地貌:
海滩
海滩
沙嘴
离岸堤
沿岸流
河流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地形、气候、地质也能使波浪力量减弱,海滨沉积物就堆积下来形成各种海积地貌。比如海积阶地就是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和海岸的上升而形成的海边平坦宽阔台阶状堆积地形。
易错辨析:
海积地貌仅受海水运动影响。
好望角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是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像一把利剑直插入海。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最初称为“风暴角”。
知识链接 :
好望角
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这里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巨浪飞雪,气势恢宏,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成山角直插入海,临海山体峭壁如削,崖下海涛翻腾,水流湍急,常年经受大风、大浪和风暴潮的冲击。
知识链接 :
成山角
三、冰川地貌:
1. 冰川:
(1) 定义:
是指多年存在于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 2 ) 冰川分类 :
山岳冰川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
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大陆冰川主要分布
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2. 冰川作用: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3. 冰川地貌 :
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角峰:金字塔形的
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冰川槽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角峰、刃脊、冰斗、冰川槽谷
冰蚀湖、峡湾
冰碛丘陵、冰碛湖
冰川地貌分布:
① 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② 第四纪大冰期,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留下了大量的冰蚀湖(北美五大湖)和峡湾(挪威西峡湾)。
(1)看分布位置。
(2)判外力表现(侵蚀或沉积)。(3)察景观特征。
(4)定地貌类型。如:高山上部—侵蚀—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冰斗;
山下—堆积—地势起伏—冰碛丘陵。
学法指导:
判断冰川地貌的方法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的两侧一般有平坦的谷肩,较平直而宽阔。与河流作用形成的U形谷相比,冰川作用形成的U 形谷搬运能力比较强,但距离相对比较短,碎石岩屑磨圆度差。U形谷谷壁上,常因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磨光面。河流U形谷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地区,地转偏向力导致河流的侧蚀、堆积作用较明显,进而呈U形。
易错辨析:
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和河流侵蚀形成的U形谷形态、位置都一样。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 自然遗产申报成功。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变质作用
2.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
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和淀积作用
C
C
练习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A
B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是( )
A.峡谷 B.峡湾 C.海峡 D.海湾
6. 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B
C
埃特雷塔是法国的一个小镇,以其海岸著称于世,其海岸常被称为“象鼻海岸”。如图为“象鼻海岸”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象鼻海岸”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流水沉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8. 在我国与图中“象鼻海岸”相似的地貌最可能出现在( )
A. 长江三角洲 B. 福建沿海
C. 海河入海口 D. 江苏沿海
D
B
下图为小王同学在学习地理时看到的某种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 据图推测,形成该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作用 B. 风力作用 C .流水作用 D. 海浪作用
10. 下列景观与该地貌成因一致的最可能是( )
A.A B.B C.C D.D
D
A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