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两小儿辩日》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本文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能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3.通过辩论,感受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科学精神,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难点:感受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科学精神,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
质疑、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孔子简介。
2.学识如此渊博的孔子在去往东方各国游历的路上,却被两个小孩的争执难住了。到底是什么样的难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适时讲解本课一类生字“辩”。齐读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正字音,明节奏
1.出示读书要求,生自由读课文。
2.开火车读课文。(一生读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
3.师配乐范读。
4.生齐读。
三、齐合作,解句意
1.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展示。(师适时引导学生想象太阳还可以大如什么?小如什么?生活中近热远凉的例子)
3.指生说全文意思。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四、说理由,辩观点
1.默读课文 2-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2.指名回答,并上台完成相应板书内容。
3.师:通过表格,你发现两小儿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引出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4.时空穿梭,我们来到了公元前 497年的辩斗现场。假如你就是那正在辩斗的两小儿。出示辩斗的语句: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是故远者小而近者大。”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是故近者热而远者凉。”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相比较,体会反问句的好处,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
5.师:同学们,当你们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不一样时,你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说服他?生自由发言。
6. 师:我们在辩论的时候,我们除了用语言去辩,还可以用什么帮助我们辩?同桌辅以动作、神态互辩。
7.师:好,同学们,看你们辩得这么激烈,谁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请两位学生到台前辩斗。指导学生理解辩斗不是靠声音高,要做到以理服人,在辩论的时候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在辩论的时候要读出古人的韵味。
(相机评价指导后再辩。)
8.师:其实啊,辩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同学们,看你们辩论得这么激烈,也激起了老师的斗志,我也想跟你们辩一辩。指名上台,师生互辩。
9.师:现在观点有了,理由也有了,咱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辩一辩。
师念旁白,生对辩。
五、拓展提升
1.体会两小儿与孔子的人物品质。
师:在这激烈的辩斗中,你们觉得这两小儿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生自由回答,师引导总结。
师:你们觉得孔子身上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生自由回答,师引导总结。
2.解惑总结。
当年孔子不能解答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答案,播放视频解惑。师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实践。
【作业布置】
1.课后讲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背诵课文。
2.小组策划一个辩论赛,参考辩题:
①临近统考,每天锻炼一小时是否耽误学习。
②电脑时代下,是否需要练字。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搜集有说服力的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日初出 日中
一儿 近 大 远 小
车盖 盘盂
一儿 远 凉 近 热
沧沧凉凉 探汤
评测练习
一、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而日中时()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而日中时()也。”一儿曰:“日初出( ),及日中则如( ),此不为( )?”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 ),此不为( )?”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
二、解释红色的字
问其故( ) 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斗(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孔子不能决也。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5、孰为汝多知乎?
四、文中从哪里能知道两小儿辩论的观点及理由?
五、两小儿和孔子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六、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七、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八、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个问题的?
课后反思
对于文言文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陌生了。古文教学类似于古诗,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的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本课教学,以读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课堂明显的沉静下来,学生不但读出了古文的韵味,也收获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断的练习朗读,思考着怎样去读,并且从读中感悟着文章给我们的道理和启示,就连最激烈的辩斗的环节孩子们把握的恰如其分,他们不像之前那样只顾扯着嗓子喊了,辩斗的开始是温文尔雅的,到了后来虽有些面红耳赤谁都不服谁,但却依旧保持着一种风度,坚定、稳重、自信且尊重他人。用文言文、白话文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来辩论,是本课的亮点之一。但学生们能不能辩出来呢?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文思泉涌,张口一说很有古人的风范,精彩的回答一个接着一个,最终达到了“学古文、用古文”的目标。反观本节课,我发现还有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比如对文本的研读,学生朗读的训练、对学生的评价等等。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文意,在进行全班交流时,由于看到时间紧迫,所以使得交流有点仓促,流于形式,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公开课、录像课对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很好的历练,我很幸运能有这次磨炼的机会,感谢所有给与我指导、帮助和支持的人。我会为自己热爱的课堂继续挥洒我的汗水,我会让自己智慧的羽翼在梦想的召唤下越来越丰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