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 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 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8 20:0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 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一定变大
C.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
2.将6000 L的氧气加压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
A.分子的质量变大了 B.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C.分子的数目变少了 D.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3. “一家炒菜十家香”,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主要性质是 (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间隔很小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不断运动
4.利用右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试管一段时间后,
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分子间隔变大了 B.分子体积变大了
C.分子运动加快了 D.分子个数变多了
5.“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
A.冬天,河中的水会结冰
B.用力挤压气球,其体积会缩小
C.向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
7.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8.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二、填空题
10.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能说明粒子运动的是_________,能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________;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美酒飘香 ②盐咸糖甜 ③干冰升华 ④轮胎爆胎 ⑤热胀冷缩 ⑥水银非银
1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①食物腐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酒精挥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花香四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热胀冷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
(2)气体加压降温后,体积会缩小 。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将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3.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填标号)。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有关。
(3)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如图3-甲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
(2)如图3-乙所示,烧杯C中装入浓氨水,烧杯A、B中盛放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液体变红,说明 ,烧杯B的作用是 。
(3)图3-丙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ab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由此可知氨气的密度 (填“大于”或“小于”)空气的密度。
(4)图10-丙实验与图10-乙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
15.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图1是按课本上的实验,但是在实验结束揭开大烧杯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与B、C中的酚酞溶液做__________。
(2)进行b操作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试管中的溶液__________(选填“很快”或“慢慢”,下同)变成红色,C试管中的溶液__________变成红色。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
①能够防止__________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
②能够得出在不同__________下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差异。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C 6.B 7.D 8.A 9.C
10.①③ ③④⑤ ②⑥
11.①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②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受热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冷却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2.(1)氧气分子 (2)气体受压,分子间隔缩小 (3)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4)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5)温度升高,分子在水中的运动速率加快
13.(1)BC (2)分子种类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14.(1)分子之间有间隔
(2)分子在不断运动 作对比实验
(3)小于
(4)更环保,节约药品
15.(1)对比 (2)慢慢 很快 (3)分子在不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氨气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