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描一描”、“说一说”、量一量等多种感知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又找到了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3.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运动会,有一项是是小蚂蚁跑步比赛,比赛规则:必须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出示)
1.比一比
比较三只小蚂蚁的跑步路线,判断谁赢了,并说出原因。
(1)1号小蚂蚁赢了,因为比赛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
一周:就是沿着树叶边线上,从一起点又绕回到起点。
(2)描出小蚂蚁跑步的路线。
沿着树叶边线,从一起点绕一圈又回到起点。(手势比划)
2.生活中有很多熟悉的物体都有这样的边线,我们来描一描这些物体的边线吧。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材上的例3.
(1)学生在教材上描出上面图形的边线。
我们描的这些物体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吧。
如果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样子呢?
它们都是平面图形:1.有些图形的边是直的;2.有些图形的边弯曲的。它们都有周长。
(3)你能判断这些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学生抢答)
师生小结:
那些能找到周长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沿着图形的边线,从起点绕过一周回到起点,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封闭图形。
那么我们可以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封闭:首尾连接起来,没有缺口。
一周:从起点出发,围绕图形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回到起点。
说一说
你能描述出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吗?(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周长)
①(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③(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桌面)的(周长)。
②(钟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钟面)的(周长)。
3.量一量
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例3)的周长是多少吗?(每个小组测量其中一个直边图形和一个曲边图形,全体同学合作完成所有图形的周长测量。)
(1)例3中图形边是直的可以直接在书上测量,曲边图形(树叶和钟面)的周长测量利用教师准备好的教具来完成。
(2)小组完成后,派代表汇报结果。
通过测量周长师生共同小结:①图形的边是直的:可以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所有的边的长度加起来;②图形的边是弯曲的:可以用线绳沿着周长围一圈,量出线绳的长度。
4.知识点梳理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求周长的方法:
①图形的边是直的:用直尺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所有边长加起来。
②图形的边弯曲的:可以用线绳沿着周长围一圈,再量出线绳的长度。
(三)巩固提升
1.下面哪些是封闭图形?哪些不是?把是的打“√”,并描出它的周长;不是的打“×”。
小结①:有周长的图形的边线首尾连接起来,没有缺口。
小结②: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就是它的周长。
2.先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形周长各是多少(小组合作)。
2+2+1+1=6(cm) 3+3+1=7(cm) 3+3+2+2=10(cm)
小结:(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所有边长加起来。
回顾:如果图形的边弯曲的:可以用线绳沿着图形的边线围一圈,再量出线绳的长度。
分组合作完成,每小组求一个图形的周长,完成后指名汇报。
3.选择正确的答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图形A的周长( ② )图形B的周长
①> ②= ③<
(演示)
4.比较图形的周长。
(1) (2)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演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求周长的方法:(1)图形的边是直的:用直尺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所有边长加起来。(2)图形的边弯曲的:可以用线绳沿着周长围一圈,再量出线绳的长度。
(五)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教材84页练习十八1、2、3、4题。
板书设计
周长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求周长的方法:
(1)图形的边是直的:用直尺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所有边长加起来。
(2)图形的边是弯曲的:可以用线绳沿着周长围一圈,再量出线绳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