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3.梅兰芳蓄须 1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23.梅兰芳蓄须 1课时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1 09:5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部编版 四年级上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2.
语言运用: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3.
思维能力: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4.
审美创造:运用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新知导入
资料袋
梅兰芳(1894-1961)生于北京,原籍江苏泰州。梅兰芳虽出身梨园世家,但演戏天资并不见佳,可他并不消沉,付出了多出别人数倍的精力,千方百计地扬长避短,终成一代名家。梅兰芳是京剧界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除演戏之外,他还是一位满腔热忱的爱国者。
自读课文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别人。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识字解词
我会读
(1)根据拼音读一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被迫
蓄须
纠 缠
邀请


jiū chán
yāo
租界

骚扰
rǎo
拒绝

妄想
wàng
签 订
qiān dìng
后鼻音
荒谬不合理
识字解词
古文识字
(纠)
绳线绑结在一起。
识字解词
古文识字
(要)
妟,在晴天丽日伴女游玩
双手,表示邀请
邀女游玩,讨其欢心。
识字解词
图片识字
蓄 须

识字解词
多音字

nìng
níng
(宁可)
(宁静)

yāo
yào
(要是)
(要求)
读一读:1.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宁愿放弃现在宁静闲适的生活 。
2.你要是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帮你解决。
.
.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识字解词
纠缠: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本文是说梅兰芳被日本人不断烦扰。
骚扰:意指扰乱他人,使之不得安宁。文中是说日本侵略者总是逼迫梅兰芳演戏。
近义词
识字游戏






朗读课文
要求: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
是否正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带着问题读课文: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内容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梅兰芳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新知讲解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梅兰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新知讲解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闻名世界”突出了
梅兰芳在世界上的地
位,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新知讲解
学习课文第2-7自然段,说一说梅兰芳是用什么方法拒绝演出的。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试着填写下面表格。
原 因 拒演方法 困难和危险
移居香港、不再登台
多次逼迫
随时骚扰
险丢性命
新知讲解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避港拒演
新知讲解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蓄须明志
新知讲解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卖房度日
新知讲解
打针装病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新知讲解
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新知讲解
拒演过程中困难逐渐升级,危险逐渐加剧。
原 因 拒演方法 困难和危险
移居香港、不再登台
多次逼迫
随时骚扰
险丢性命
不断纠缠
虚度生命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打针装病
强令上台
新知讲解
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说一说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开始干什么。
新知讲解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梅兰芳
高超的表演艺术
高尚的民族气节
喜爱 敬佩
新知讲解
不矛盾,因为梅兰芳确实是视舞台为生命、视艺术为生命,但是为了民族气节,为了国家的尊严,他却把个人的艺术追求放在身后,压抑自己爱唱戏的本性,坚决不为日本人表演。更加表现了他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前文说梅兰芳视舞台为生命、视艺术为生命,后面却多次写到梅兰芳拒绝登台演出,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新知讲解
示例:梅兰芳用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抵制了日本侵略者的丑陋行径,课文中也体现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国之情啊!
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你想对梅兰芳先生说些什么?
新知讲解
提示:把京剧和现代元素相结合,让年轻人乐于接受;采取多渠道宣传京剧;从儿童开始,培养他们的京剧兴趣。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然而,欣赏国粹的人越来越少。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把京剧这一艺术发扬光大呢?
拓展阅读
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大师。他出生在京剧世家,在长辈们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看戏。
八岁的时候,梅兰芳开始拜师学艺。他学的是旦角。男孩子学旦角,唱、念、做、打都要模仿女性。刚学的时候,一出戏师傅教了很长时间,他还没有学会。师傅说他不行,不适合唱戏。
梅兰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唱戏。他用心思考,反复练习。一段唱,别人唱几遍就不练了,他总要坚持练二三十遍。经过刻苦练习,他终于练出了圆润甜美的嗓子。
拓展阅读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没有神。而旦角的眼神特别重要。怎么办呢?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的时候,他的眼睛就紧紧盯着飞翔的鸽子。他还经常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渐渐地,他的双眼有神了。
日子一长,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思考:文章写了梅兰芳为了练眼神是怎么做的?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
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 )签订演出合同,( )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2、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 )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 )愁没钱花?”
3、( )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
只要

只要

无论

课堂练习
二、缩句。
1、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2、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梅兰芳先生是艺术家。
梅兰芳蓄须明志。
板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
藏身租借,躲避纠缠。
避居香港,拒绝登台。
香港沦陷,蓄须拒演。
自伤身体,拒绝演出。
高尚的爱国情感
坚定的民族气节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下来。
2、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