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前四单元练习试题(三)
一、选择题
1.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中的“快活”是形容词。
B.“精神的三间小屋”“斑羚飞渡”“蚊子和狮子”“热爱生命”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和动宾短语。
C.“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D.“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中的谓语是“盛放”。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沙鸥翔集 B.至若春和景明
C.宠辱偕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tāng)
B.淫雨(yín) 巴陵郡(jùn) 薄暮冥冥(míng)
C.皓月(hào) 喜洋洋(yá) 宠辱偕忘(jiē)
D.樯倾(qiáng) 吞长江(tēn) 虎啸猿啼(xiào)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A 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 )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fèn 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文中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这是一段演讲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出来?
(4)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得职业的趣味,请分别为每方面用一个词语概括。
三、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在某地铁站附近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闯红灯,交警按规定处罚,责其现场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当地交警还对处罚方式进行了创新:违规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发微信朋友圈,说明自己因闯红灯受处罚,只要集齐20个“赞”就可被放行。
这种“集‘赞’放行”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赞成方:赞成。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不仅惩戒了本人,而且① ,让大家以后都不闯红灯,比单纯处罚一个人效果更好。
反对方:反对。②
7.在①处补齐赞成方的理由,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8.在②处从不同角度为反对方补写理由。要求:语言简明,理由充分,言之成理。
四、对比阅读
(甲)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
(乙)
①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②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②,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③;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④,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为苟全⑤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④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⑥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⑦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⑧,曰:“乐哉游乎!”
⑤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⑨
注:①餔,吃。啜,喝。糟,浊酒。醨,薄酒。②胶西,指密州,今天的诸城市。③蔽采椽之居,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④比,连续,常常。登,丰收。⑤苟全,大致完备。⑥庶几,表希望或推测。⑦卢敖,秦时人。遁,隐居。⑧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瀹(yuè),煮。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改任密州太守,勤政厉为,密州政局初定,于是修葺园圃北旧台一新,并作文记之。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
④南望马耳、常山 南:
10.分别概括两文所体现的“忧乐观”并说明其由来。
11.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於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2.选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13.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克服做事苦的问题?
14.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5.选文结尾划线句中加点词“这”是指什么?
16.“学习”是我们作为学生的“业”,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你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阅读《故乡》,回答小题。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地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星光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修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家乡要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流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这才发现,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 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17.请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18.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9.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故乡,后又写“我”因为故乡建水库即将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
六、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童话大王郑渊洁去参加笔会,有位作家在发言时,大谈自己读了很多书,此人在说完一位外国作家的书后,问郑渊洁:“你知道这本书吗?”郑渊洁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世界那么大,知识那么多,谁都不可能全知道。“说‘不知道’”体现了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一种胸怀……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D
6.(1); (2)pián 愤(3)“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4)身入其中 奋斗刻苦 勇于争胜 领略趣味
7.朋友圈的好友都受到了教育和提醒 8.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让个人的隐私公布于好友之间,会伤害当事人的自尊,会影响当事人的人格品质,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伤害。
9.①迫近;②因为;③任知州;④向南。 10.甲文的忧乐观是“先忧后乐”,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来;乙文的忧乐观是“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从“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而来。 1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篇之中,借景抒情,对比手法。
12.示例:我们要乐业。 13.示例: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4.示例:①身入其中、亲切有味;②奋斗刻苦,增加快乐;③比较骈进,竞胜快乐;④专心做事,省去闲烦。 15.示例:“乐业”才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 16.示例:学习是一种享受。在数学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十个调皮的数字做游戏,千变万化,简单的符号,可以堆砌成数学的宝塔。在语文中感悟生活。静默的文字,娓娓的诉说。一个偶然,一场邂逅,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个婉约的人儿。不过,终归是擦肩而过。
17.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日益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离开”的情节;引出下文“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18.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难以割舍的关系。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割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留恋之情。 19.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之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情感理念,所以不希望离开。(情感、理念)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颗改变嘉兴贫瘠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改变故乡、改变自己的机会) 20.这样的安排,体现出“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思念。
21.参考例文:
要敢说“不知道”
“不知道”似乎是以前少不更事的我们常说的话。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知识的增长,这三个字出现的次数逐渐减少了。同时,也由于自身的威严与地位,便很少轻易地说这三个字。而一个教书已30余年的老师,被学生提问时,竟可以放下老师一向的威严与架子,坦诚地回答学生“不知道”,这实在是难能可贵。试问我们又有几个能这样呢?
“不知道”不仅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它虽表示不知,但却不是愚蠢;它虽表示不懂,但却不是无知。它是虚心,它是坦诚,它是在别人面前敢于暴露自己缺点的一种勇敢。它可以让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及时认识事物,它是一个给你探究未知事物的好机会。因此,敢说“不知道”的人是一个勇敢而又好学的人。
“不知道”还是一种鞭笞,一种鼓励。当你知道自己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不够之后,它便会是一种动力驱使你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动力。就像那位老师一样,“不知道”令他如芒在背,寝食不安,于是四处求教找出答案。由此可见,“不知道”真可促进你的求知欲望,最终想方设法解决心中的问题。
我们要敢说“不知道”,这还不够,说过之后,还要敢虚心求教,要敢放下束缚,不耻下问。为什么只是这短短的三个字,小小的一件事,我们平常还做不到呢?平常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问题明明听不懂,但当老师再三提问还有谁没掌握时,却害怕出丑,怕被人知道自己不懂而不敢提问。想来自己假装知道的行为真是愚蠢,一心以为如果说自己不知道是丢人的,但却没想到如果以后一直一知半解的话,吃亏的终究还是自己。反而敢说“不知道”的,才是最精明的。不是吗?古有孔子向老子问礼,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他们不管地位的高低,不论对方是否比自己贤能,都敢于说“不知道”,敢于不耻下问,何况我们?
冲破自身心理障碍,丢掉不必要的“尊严”,放下自己一颗高傲的心,去问吧!遇到难题,本来就应该敢说“不知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