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情景导入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台儿庄战役
探究新知
台儿庄战役
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日军企图让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在台儿庄会师,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起了全面反攻。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李宗仁在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
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6月,日军大举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中的著名战役
万家岭战役: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取得了歼灭日军3 000余人的大捷。
武汉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结果: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影响:
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会战结束。
武汉会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影响:
1941年12月
经过:
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长沙城下鏖战,打退增援长沙的三路日军和进攻长沙外围的日军。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获得会战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振奋了人心,坚定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心,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关史事 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从上述的相关史事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浴血奋战,不怕牺牲。
说说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中国军队指挥官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中国军人顽强奋战,不怕牺牲;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物力财力十分困难。
豫湘桂战役
背景:
过程: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时间:
1944年
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此次溃败是正面战场上的第二次大溃败,也是丢失国土最多的一次战役。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
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抗战,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⑤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同时,正面战场抗击了日军的主要兵力,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掩护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的作用。
板书设计
台儿庄
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
场胜仗
武汉会战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
破灭,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歼灭大批日军,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丢失豫 、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
的一部分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三次
长沙会战
豫湘桂
战役
1.据日军《步兵第十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李宗仁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杨虎城
当堂演练
A
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D
3.“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
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②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③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④历时四个多月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B
4.“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材料所描述的战况发生在( )
A.1938年 B.1939年 C.1940年 D.1941年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