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轴对称
授课班级:四年级(3)班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4、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剪刀。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你们喜欢图画吗?喜欢。今天我就结合图形来学习有关轴对称。
二、感知图形,体悟特征
1、师出生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平面图形的特点。
师:既然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并且画出对称轴,你发现可以画几条?
(3)汇报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4.判断下列这些国旗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5.想象:根据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断给出的是什么图案。
三、动手实践,深化体验
引导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一些素材,自己想办法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3、知识运用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那我们来练一练吧。
1.动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页上的脸谱,补全到教材第84页第2题的空白处。2.教材第83页做一做。
3.教材第84页第4题。
4.教材第85页第6题。
注:这题关键点是哪几个点呢?特别是第二题,同学们要注意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又有什么收获呢?
五、机动
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