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9 14:5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大唐盛世视角下的
隋唐五代史




繁盛一时的隋朝

俯首称臣
接受招抚
隋唐五代史


隋唐五代史


魏晋南北朝
隋文帝
以隋代周
统一南北
炀帝继位
隋朝灭亡
618年
604年
589年
581年
北朝:周
南朝:陈
盛极一时……
隋唐五代史


制度创新
原始混乱的六官制
三省六部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北周刑律苛酷
《开皇律》
隋既是南北朝的终结者,又是唐文明的先驱者,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
——气贺则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隋唐五代史


经济繁荣
贞观十一年,马周对唐太宗说:“隋家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京积布帛,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吴兢:论奢纵·贞观政要(卷六)
“古今称国计之富有, 莫如隋。”
——马端临:国用考·文献通考(卷)23
王夫之“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
——马端临:国用考·文献通考(卷)29
隋朝大运河与主要粮仓示意图


说出隋朝粮仓的地理分布有何特点?
分析如此设置的原因。
分布特点:1.靠近大运河 2.靠近长安洛阳等重要城市
原因:1.交通便利,便于运输调用 2.长安洛阳是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是粮仓的存在根本,同时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3.关中平原及河洛平原,是当时国内重要的产粮基地。
隋唐五代史


隋炀帝与双面隋朝
国富
民贫
大兴土木
夸富邻邦
急于求成
徭役赋税
民生凋敝
哀鸿遍野
618年,隋朝灭亡
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开明务实 天下一家

高祖建国
618
627
649
太宗
690
705
武周
玄宗
713
755
907
灭亡
唐前期
贞观之治
唐后期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大厦倾颓


根据所学,你认为“治世”“盛世”的要素有哪些?
隋唐五代史


唐太宗
开明政治
民本思想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选贤任能
选无清浊 用人唯才
兼听纳谏
主动限权 政风清新
务实亲民
省徭减赋 力戒奢侈
隋唐五代史


隋唐五代史



精选辅佐,姚崇宋璟
裁汰冗员,重视吏治
勤政节俭,除弊劝农
务实灵活,顺势调整
隋唐五代史



扬州
泉州
广州
农业发明:江东犁
创新、开放、宏伟
手工业发明:越窑青瓷
俞大娘航船:不啻载万,开巷为圃


以上材料反映唐朝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隋唐五代史



爱之如一,怀柔远人,“天可汗”
羁縻府州是唐朝对边疆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以部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子孙相袭,不编户籍,不上贡赋。豪酋须放弃可汗称号,由汉人代表中央帝国担任都督府长官。
中原地区:道-州-县
边族地区: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
隋唐五代史



多元灵活,各族平等
异族之恋,唐蕃一家
唐与南诏之战
唐与靺鞨族
和亲
战争
册封
唐朝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共23次,唐高祖的19个女儿近半数嫁给了少数民族首领。
——张岂之《中国古代史十五讲》
隋唐五代史



民族融合,兼收并蓄
敦煌壁画 胡旋舞
胡服仕女
西域堆髻
吐蕃赭面
女为胡妇学胡妆,
伎进胡音务胡乐。
元和妆梳君记取,
髻堆面赭非华风。
隋唐五代史



民族融合
章怀太子墓 马球图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走马射箭图
诗仙·李白 佩剑画像
为什么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能够取得巨大进展?
隋唐五代史


唐朝杰出统治者“混一九州”、“一统天下”的民族观念。
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羁縻制度、册封、和亲、战争、分化牵制等)。
地域民族间经济贸易互相依存、互通有无,构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
少数民族在唐朝政权中占有重要地位,唐朝帝王带有少数民族血统。
唐朝统治者自信、开放、包容的大帝国心态。
隋唐五代史



文化航母,世界帝国
《东征传绘卷》遣唐使
这是一个巩固的时代,一个明智地运用皇权的时代,一个克制的时代,尤其是一个没有对外进行劳民伤财和野心勃勃地冒险行动的时代。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
隋唐五代史



明君
昏君
大兴土木,兴庆宫华清池
大兴边功,征南诏、吐蕃
不思朝政,任用奸相
李隆基与杨玉环


由盛而衰 帝国余音

隋唐五代史


历史转折:安史之乱
节度募兵 外重内轻 双料胡人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隋唐五代史


积重难返,分崩离析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胡人添堵
浙东裘甫起义
黄巢起义
朱温镇压起义。907年,废唐称帝……
唐朝节度使掌兵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唐末新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分裂格局
隋唐五代史


从藩镇到分裂进阶示意图

618
907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南汉 南平 后唐 北汉

960
隋唐五代史


隋唐五代史


为什么安史之乱形成藩镇割据,唐王朝仍能持续一百多年?
藩镇是割据势力,本身不是统一的。唐中后期的藩镇可以分为四类,割据型、防遏型、御边型、财源型,藩镇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牙兵易骄,骄兵与节度使的关系取决于获益程度,没有形成替代唐朝的力量。
唐毕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强盛王朝,它既没有因安史之乱一触即溃,也不会因藩镇割据而瞬时沦亡。
不能忽视中华民族传统的大一统意识所产生的凝聚力,它确认中央朝廷为国家政治中心并极力维护正统合法体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