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国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李清照。
声声慢
李清照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习目标
走近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诗言志而词言情,著有《漱玉词》。沈谦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为遗孀。
1131年: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词风清新婉丽,创作以靖康之变后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情感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 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写作背景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眼:愁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向南方飞去,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的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怎么写愁?
直接写愁(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写愁(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意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结果
引发
(一)直接抒情:
(1)渲染悲凉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内容】
(2)加强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情感】
(3)增强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形式】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开头七组叠词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惨”为什么?说说叠词有何作用?
黄花
梧桐
细雨
愁
借意象抒情
(二)间接抒情:
淡酒
秋雁
秋风
酒:三杯两盏淡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言酒淡,实反衬愁浓。 ——晚年凄凉惨淡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风:怎敌他晚来风急
结论:秋风渲染悲凉愁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登高》
此处的“风”,是秋风、是晚风、是冷风。几杯淡酒哪能抵挡得住冷风的侵袭?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结论:过雁象征相思、离愁
1.雁声凄惨(悲凉之感)
2.传递书信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表现孤苦伶仃的晚境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黄花:以花喻人,一语双关,既指花枯萎憔悴,也指自己衰老憔悴
有谁堪摘:反问,强调无人可摘,怀人伤己,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结论:梧桐细雨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意象总结
淡酒
晚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酒淡反衬愁浓
渲染愁情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喻容颜憔悴,孤苦伶仃的晚境
一叶知秋,更显愁浓
雨滴梧桐,敲打人心,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以愁做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
戛然而止,但却言尽而意无穷
愁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思维导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奠定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表现了愁情之浓之深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借景抒情
叠词运用
直抒胸臆
愁
首尾呼应
李清照是因《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1.《声声慢》“ , , ”几句,首用叠句,无一愁字,却极言愁绪,不仅描写了诗人寂寞的心情,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声声慢》中,写词人看到大雁可以自如往返而感慨自己滞流南方不能如愿的句子“ , , ”。
3.《声声慢》中“ , , ?”几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词人的感情渐渐融入菊花当中,只能看着花瓣枯萎凋零,联想自身,不禁黯然神伤。
4. 《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把所有的凄苦、无奈、孤独、纷繁不尽的思绪用“ , ”代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