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 一 学期 七 年级 科学 学科 随堂练习( 11 )
2013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 四 章: 物质的特性 第 6 节: 汽化与液化(2)
一:预习训练
1、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4、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B.液体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蒸发时温度不升高
C.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二:课堂巩固
1、酒精的沸点是78.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时_________使用酒精温度计.(能或不能)
2、在没有加盖的锅中装上水,加热到沸腾后,再将火力加大,关于锅中水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逐渐升高 B.迅速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液体的沸点是一定的
B.同一种液体的沸点可有多个值
C.同一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变的,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可能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会发黄变焦,这说明( )
A油放出的热比水多 B.油中有致黄致焦的物质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比水传热性能好
5、关于水的沸腾,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沸腾是由于加热太急造成的 B.沸腾是由于加热时间太长造成的
C.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液体的汽化现象 D.沸腾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6、某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回答: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1)由表中数据做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实验中得到水的沸点是多少?
(3)在实验中可观察到: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_________;沸腾时杯底的气泡在水中迅速上升,体积_________,到达水面时气泡_________.
三:课后作业设计
A 1、蒸发是液体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 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
3、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则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4、 下表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所测得的一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
温度/℃ 28 44 60 78 98 98 98 …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沸点偏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B 5、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时间 t/分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T1/℃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T2/℃ 80 56 43 32 28 … 20 20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经过40分钟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3)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2013学年第 一 学期 七 年级 科学 学科 随堂练习( 10 )
2013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 四 章: 物质的特性 第 6 节: 汽化与液化(1)
一:预习训练
1、物质从__ 变成_ 的现象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 。
2、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______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的一种,它可以在______温度下进行。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 ; ;
。
4、蒸发时需要 热,从而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5、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蒸发的实例吗?
。
6、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上吸热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二:课堂巩固
1、 人从游泳池上岸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原因,一杯40℃的酒精,打开盖子酒精不断蒸发,余下的酒精温度______40℃
2、 在发烧的人的手心、脚心、额头上涂抹酒精能够起到______的作用,这是因为酒精在______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
3、 下列陈述中与液体的蒸发快慢没有关系的是( )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的质量越多,蒸发得越快
C、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D、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
A、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以上都不对
5、下列做法是为了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在场院上晾晒刚收获的玉米 B、在通风的地方晾晒湿衣服
C、把蔬菜装在塑料袋里放入冰箱 D、用热风干手器吹干洗过的手
6、喝开水的时候,常向水面吹一些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由于( )
A.向水面吹的是冷气,因此温度高
B.吹气使热水下沉而冷水留在上面
C.吹气加快水面汽化,使水面温度降低
D.吹气使水面流动,因此使水面温度降低
7、农民在收割后,把谷放在通风的操场上太阳底下摊开来晒,然后隔段时间会去把谷翻翻,这利用了哪些原理?
三:课后作业设计
A 1.蒸发是在 下、在 发生的 的 现象;在蒸发过程中要 热,使 的温度降低或 的温度降低.
2.要减慢液体的蒸发,可以 、 、 ;在北方缺水的地区,目前普通采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好处之一就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 ,这是采用 办法使之减少的。
3.夏天人们是靠 从 吸热,保持体温不致升高的;而没有汗腺狗,只得大口大口喘气,靠加快 ,增加 来散热的
4.关于蒸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只能在15℃以上才能进行 B.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C.只有对液体加热液体才会蒸发 D.蒸发会使液体自身的温度降低
5.降低室内平均温度的做法是( )
A.打开电风扇 B.关闭房门
C.向地上洒些水 D.打开房间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门
6.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
A.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7.下列措施不能有效防止水分蒸发的有( )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 B.给墨水瓶加盖
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把新鲜柑桔装入塑料袋
8.酒精一般装在小口瓶中,并用盖子盖紧,这是为了( )
A.防止变质 B.防止凝固 C.防止酒精溢出 D.减少蒸发
B 9.要使湿衣服干得快些,应采用哪些可行的措施 为什么
10.夏天,为了让教室里变得凉快一些,可有哪些可行的方法 (至少写出2种方法,空调除外).2013学年第 一 学期 七 年级 科学 学科 随堂练习( 12 )
2013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 四 章: 物质的特性 第 6 节: 汽化与液化(3)
一:预习训练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2、所有气体在温度__________都可以液化;所有气体在一定的温度下_________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时__________热.
3、我们家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利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储存的.
4、电冰箱是利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 时,从冷冻室 ,又利用压缩机将气态的冷凝剂 向外放热,将热从冰箱的冷冻室搬到冰箱外。
二:课堂巩固
1、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的水珠是水蒸气由于遇冷发生的 ________________ ,而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利用 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钢罐里的。
2、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___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______.
3、 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 冬天早晨出来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_____现象.
(2) 冰雪化成水,是________现象. (3) 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_____现象.
(4) 钢水变成钢锭,是_____现象.
(5) 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是________现象.
(6) 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是_______现象。
(7)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往往会出现水珠,这是______现象。
4、夏天,在盛有冰冻饮料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是
A.杯中的水渗透出来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C.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跟人体出汗道理相似
5、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A.室内的水气留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D.受到感动热泪盈眶
6、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
A.水缸中的水液化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凝固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三:课后作业设计
1、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的缘故。
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 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 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3、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__ _ _
4、“北斗导航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导航卫星,2010年1月17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____ ___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5、为了缓解五一期间炎热,世博园内启动了一种降温设施,这种“降温明星”就是低压两相流喷雾降温技术,整个世博园的雾喷区域约18万平方米,喷雾后15分钟内,3米范围内温度会降低6℃,经过喷雾降温,园区比上海市区凉爽3℃-5℃。请问:这些“白雾”怎样形成的 (填物态变化);喷雾降温是利用“白雾” 原理来降温的。
6、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
7、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 )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8、 对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熔化、凝华吸热,凝固、升华放热 B. 凝固、升华吸热、熔化、凝华放热
C. 熔化、液化吸热,凝固、汽化放热 D. 熔化、汽化吸热,凝固、液化放热
9、冬天去看牙病时,牙科医生在专用金属制的小镜子探视牙齿前,往往先把小镜子在火上烤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怕病人碰到冷的小镜子着凉
B.对病人负责再次进行消毒
C.怕口腔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会液化而看不清
D.医生的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