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培优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②“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③医生用“B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④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⑤大冶中心城区4月30日实施“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⑥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全国上下举行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系列活动,我市举办的庆祝晚会精彩纷呈。下列对晚会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
B.音箱放出的伴奏声和演员的合唱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C.晚会期间,现场观众要保持安静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D.演员将邓小平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他主要是模仿邓小平声音的音色
3.以下对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
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4.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
D.古战场上,探马将耳朵贴在地面听便能及早发现敌情,原因是固体传声比空气快
5.我国的空间站正在太空翱翔,本次航天任务中,航天员王亚平将再次在太空进行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空间站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D.王亚平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高
6.某科学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晚上,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B.这位气象学家用氢气球预报海上的风暴,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C.这位气象学家用氢气球预报海上的风暴,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D.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传播距离很小,故很难用仪器接收到
7.关于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真空不能传声
B.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 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 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8.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9.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B.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D.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
10.小强很有音乐特长,在班级迎新年联欢会上,小强弹奏了一首吉他曲,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灵巧的手指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色
B.美轮美奂的吉他声通过空气传递到同学们的耳朵中
C.美轮美奂的吉他声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美轮美奂的吉他声可能是噪声
11.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我校排演了男女声大合唱,其中关于声音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幅大
B.音乐伴奏声和合唱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C.听众可通过音调分辨出不同伴奏乐器发出的声音
D.合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12.甲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220Hz,乙音叉发声时每分钟产生15000次振动,则( )
A.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大 B.甲音叉发声时音调更高
C.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小 D.甲音叉发声时音调更低
13.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向山崖行驶,在山崖前某处鸣笛后,经过2s后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则鸣笛时,汽车中的人距山崖的距离是( )
A.350m B.340m C.330m D.320m
1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乙和丙声音的响度不同
C.丙和丁声音的音色不同
D.从物理学角度来看,丁声音属于噪声
二、填空题
15.学校体艺节晚会上,小月在演奏古筝前,需要用如图所示的仪器校音,该调音器显示的是琴弦振动的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演奏时古筝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更准。
16.声音是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是为了控制声音的______,男高音、男低音之分是因为他们的______不同(后两格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
17.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______声波,这种声音人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______m。
18.一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它的翅膀30s内振动了20000次,人 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见这种声音。
19.动物受伤时会发出痛苦的声音,植物受到伤害时会发出痛苦的声音吗?英国科学家用番茄进行研究,科学家先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接着科学家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进行录音,然后将录音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强度很小的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超低速播放实际上是改变了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或“传播速度”)。
2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
(1)爆竹声是由于______振动发生的;
(2)锣声、鼓声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锣声和鼓声,是因为它们______不同;
(3)要使锣鼓声更响些,可以______敲(填“轻”、“重”或“快”、“慢”),这样发声体的______变大。
2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_____不能传播声音;男高音歌手演唱会上放声歌唱,深受广大歌迷的欢迎,其中“高”指的是声音的 _____;我们根据乐器的 _____可以判断演唱会上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三、实验题
22.小红在做“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的实验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为了使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响度相同,应用大小 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力多次拨钢尺,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2)在实验中发现,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 ___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3)小红还想进一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接下来,她的具体操作是 ________。
23.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
活动一:
如图1,小丽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丽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小华把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两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活动2:
(2)将金属衣架悬挂在细绳中央如图2(a)所示,当同伴轻轻敲击衣架时,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 ___________传到耳中的;
(3)将细绳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并用两个食指堵住双耳,如图2(b)所示,再让同伴轻轻敲击衣架,这时你听到声音是通过 ___________传到耳中的;
(4)通过对上面的两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活动三:
(5)如图3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随着瓶内空气被不断抽出,听到的声音变 ___________(填“小”或“大”);并且可以由此推论: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中传播。
(6)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该现象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4.(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如图6所示的四根钢丝和一台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______。
(2)为了探究钢丝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两根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在探究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______。(填实验方法)
25.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的越紧,振动的越______,发声的音调越______。
小红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红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的琴弦。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主要用到了______的研究方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A
6.A
7.A
8.B
9.D
10.A
11.B
12.D
13.A
14.B
15.频率 音调
16.振动 介质 响度 音调
17.超 不能 765
18.能
19.超声波 音调
20.空气 空气 音色 重 响度
21.真空 音调 音色
22.相同 慢 低 保持钢尺伸出长度相同,使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变,使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改变并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幅,比较两次产生声音的响度有无变化
2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空气 固体 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小 真空 C
24.乙 越高 乙、丙 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控制变量法
25.快 高 AB ③①②④ 控制变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