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劝学》《师说》群文教学(内容写法比较)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劝学》《师说》群文教学(内容写法比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9 17:2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劝学》《师说》群文教学(内容写法比较)
第10课  《劝学》+ 《师说》比较阅读
文言知识归类整理+内容比较+写法比较+素材运用+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的劝学、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比喻论证、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知识。
教学过程
文言知识归类整理
一、通假字
(1) 以为轮/ 使之然也 (“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2)虽有槁暴 (“有”同“又”)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见识)
(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性)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不(向老师学习))
二、一词多义
1、劝
(1)劝学 (劝勉、鼓励)
(2)肃劝权召瑜还 (劝说、规劝)
2、闻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听到)
(2)博闻强志 (见闻、学识)
(3)不能称前时之闻 (声誉、名声)
3、中
(1)瓮中之鳖 (内、里)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当中)
(3)中道而废 (中途)
(4)木直中绳 (符合、适合、合于)
(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命中)
4、假
(1)善假于物也 (凭借)
(2)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
(3)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 (借)
5、绝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2)群响毕绝 (终止、停止)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断、隔绝不通的)
(4)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5)以为妙绝 (到了极点)
(6)络绎不绝 (间断、断绝)
(7)绝处逢生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8)绝无仅有 (独一无二)
6、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7、道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2)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途径、方法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三、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  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2)其曲中规 (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3)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
(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泳)
(8)积善成德 (形容词作名词,善事)
(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10)用心一也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11)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12)吾从而师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13)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14)孔子师郯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1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词作动词,低于)
(16)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7)吾未见其明也 (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18)惑而不从师 (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1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2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学习)
四、古今异义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义:品格高尚的人。
(2) 以为轮
古义:把它做成。
今义:认为。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义:特指长江、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古义:地下的泉水。
今义: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寄居。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凭它(他)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0)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12)年十七,好古文
古义: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今义: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13)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多数人。
(14)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也,……也”表判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冰,水为之,而于水寒”)
而耻学于师。 (状语“于师”置于中心词“学”之后)
(3)定语后置句: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正常语序为“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4)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句读”“惑”置于动词“知”“解”之前,“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5)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表反问,译为“难道……吗”“哪里……呢”)
二 文章内容比较鉴赏
1.《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师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说》全文,看看这篇文章是为谁而作?因何而作?
答案:李蟠。原因是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4.《劝学》围绕中心论点是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证的?
①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人要想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所以“学不可以已”。
②学习的作用,学习的作用能够弥补不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以“学不可以已”。
③方法和态度。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因而“学不可以已”。
5.如何理解《师说》思想的进步性?
《师说》中有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
①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味着不仅“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都要从师学习。
②从师学习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此句否定了“生而知之”,明确“学而后知”,严正批驳了“士大夫之族”所宣扬的血统论和先验论,具有积极意义。
③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两句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而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择师观念:某一方面比我好,在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师。
《师说》中提出的这些思想把师的权威性、封建性大大地降低了,把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平等化了,打破了师法或家法的保守壁垒。这些思想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
6.在学习问题上,荀子的《劝学》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而韩愈在《师说》中则有“圣人无常师”的看法,请联系现实说说你对这两个观点的理解。
“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可以停止,古人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而今人也有这样的观点:社会在快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不学习就会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无止境,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问,就要不断地学习。
“圣人无常师”的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只要在某一点上比自己强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哪怕他在许多地方不如自己。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向他们学习,特别是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更要不停地学习,不间断地向“老师”学习。
三 论证方法比较鉴赏
1.对照鲜明,立论严密。
本课两篇文章都用到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明确】《劝学》第四段用正反对比的方法加以阐述,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得出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阐述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阐述学习要积累。“骐骥”“驽马”对比,得出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阐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阐述除做到积累外还要专一。
《师说》在第二段借三组对比重点批判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①“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结论,带有疑问语气,简单地说造成圣愚的原因是从师与否;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比,得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结论,带有肯定语气,讽刺了士大夫在从师问题上学小遗大;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对比,得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结论,带有讽刺语气,讽刺了士大夫之流虚荣自误、迂腐可笑的思想行为。
2.喻巧理至,浅显易懂。
《劝学》能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论证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请结合文本分析。
【明确】①排比中的比喻论证。本文把排比中的比喻论证运用到了极致。例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在这种排比中,语气越来越强;并在这越来越强的语气中,通过形象的比喻论证,把“积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等具体的物象,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②对比中的比喻论证
本文把对比和比喻论证结合在一起,形象地突出了论证的事理。例如:作者把“骐骥一跃”与“驽马十驾”,把“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把无“爪牙之利”的蚓与有“六跪而二螯”的蟹进行了详细的对比。这种正反相差极大的对比,在强调这些事物有巨大差异的同时,把“用心躁也”的事理论证得既形象,又生动。
③递进中的比喻论证
本文把要论证的道理,通过一种递进的方式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第三段中“登高而招……假于物也”。首先,由登高时的现象,引出声音的传递,再由声音的传递现象,引出驾驭奔马出行,可谓是包罗万象。由生活现象到其本质的论述是一种递进,而从生活现象到本质所蕴含的道理引出自己的观点则又是一种递进。
3.《劝学》和《师说》都围绕“学习”表达看法,请对比阅读,思考两篇文章的论证特点,完成下面表格。
课文 观点 主要论证方法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劝学》 学不可以已 比喻论证 并列结构,逐项阐述自己的观点 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举的句式,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
《师说》 要重视师道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递进结构,逐层深入论证自己的观点 整句与散句结合,又兼以多种不同句式,使得语言错落有致,错综变化,又富有气势
四 主题素材运用
学不可以已
《劝学》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态度,是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勉励人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充分体现了荀子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专注,厚积薄发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这就告诫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韧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运用方向】
学习的态度 专注与成功 持之以恒 积累 学无止境  善假于物
乐 于 从 师
《师说》通过古今师风、学风的对比,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求学的原因,说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也赞扬了乐于从师的风尚。
【运用方向】
敢为人师 乐于从师 尊师重教  挑战世俗
五 与时俱进,拓展延伸
1.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学习”又拥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从《劝学》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古时候,我国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这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人们利用飞船却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情况。宇宙飞船的发明,是现代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学习的结果。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在上古时代,人们也是有发明创造的,课文中有没有提到这一点
有。如“善假于物”
“舆马”“舟楫”都是人的发明创造,说明人是“善假于物”的。荀子提出“善假于物“这一命题是非常可贵的。人类成长的一大标志就是学会了制造劳动工具。人类社会是随着劳动工具的改善而不断进步的。
2.《师说》这篇文章虽然说到此文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 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可以说,韩愈的文章还送给以下的两种人:
①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严重。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
②1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袒护孩子,辱骂老师;学生课堂和老师顶嘴甚至围攻老师;学生在路上碰见老师却形同陌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
3.今天怎样看待“尊师”这个古老的命题?
新闻:
眉山市仁寿县城北实验初级中学,一初三男生在教室内偷袭老师,用砖块连续击打老师头部,10秒9下。据红星新闻报道,该男生因为在校内骑自行车被班主任教育,所以怀恨在心。而受伤的老师三十多岁,平时很敬业。
对于类似这样的事情,你怎么看待?
点拨: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学习对于每个人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每个人只是芸芸众生中极其普通的一体,但是学习却让我们成为芸芸众生中独特的个体,这是学习带给我们的。然学习需得“用心一也”,更要“古之学者必有师”。同学们,让我们左手携着“专心”,右手牵着“师者”,在求学的旅途中走出一片光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