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资源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09 12: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导学案 第___周第___课时
课题 自然资源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备课组审核 级部审核 学生姓名
教师寄语 把每天的小事做好,你就是成功的。
学习目标 认识区域特点,提高地理分析能力
【自主预习】1、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_______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______,并且______和______,便能实现可持续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当______和______。5、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______,种类相当齐全,可谓地大物博,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______于世界平均水平。【合作探究】1、自然资源是在______对人类有________的资源。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自源的是: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2、下列资源中,属于能源矿产的是:A石油、煤炭 B水能、太阳能 C石油、煤炭、铁矿 D水能、太阳能、铁矿3、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石油、水资源、土地资源 B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C土地资源、太阳能、天然气 D太阳能、天然气、小麦4、下列关于可再生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如果利用合理,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使用B数量有限,用一些就少一些 D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矿产都是可再生资源。5、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四大工程中的“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 煤炭和天然气 B. 水资源和电力 C. 煤炭和水资源 D. 天然气和电力四大工程表明我国资源()A. 总量丰富 B. 人均不足 C. 地区分布不均 D. 种类齐全在江苏盐城的沿海滩涂有我国最大“风光渔”一体化电站,几百台大型风车迎着海风旋转;风车下成片的蓝紫色太阳能电池板熠熠生辉;电池板下,是数千亩的鱼塘,鱼虾嬉游其间,实现了能源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回答下列题:“风光渔”电站A. 主要生产化石能源 B. 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
C. 不受天气变化影响 D. 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发电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有利于太阳能发电的季节是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风光渔”一体化电站有利于①提高土地利用率②减轻大气污染③增加水产养殖收入④减少当地用电需求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大
B. 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华北缺水问题
C. 土地资源属于可在生资源,可以任意利用
D.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风光互补路灯”采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提供能源照明,能为城市街道路灯提供稳定的电源。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风能丰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仅考虑天气因素,我国下列四个城市最适合安装“风光互补路灯”的是A. 湖南长沙 B. 新疆吐鲁番 C. 四川成都 D. 贵州贵阳推广“风光互补路灯”A. 有利于环保节能 B. 会消耗更多的电能
C. 不再需要石油资源 D. 会增加环境污染下列不与秦岭淮河线重合的是A. 一月 0℃等温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D.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读我图夏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题。夏季风的性质是A. 温暖湿润 B. 寒冷干燥 C. 寒冷潮湿 D. 炎热干燥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区域称为A. 季风区 B. 非季风区 C. 外流区 D. 内流区夏季风很强的年份,我国东部地区的气象灾害往往是A. 南涝北旱 B. 东涝西旱 C. 南旱北涝 D. 东旱西涝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属于( )A. 水资源 B. 生物资源 C. 可再生资源 D. 非可再生资源可燃冰被认为是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是因为( )
①清洁环保②分布广③储量大 ④开发技术难度小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自我评价专栏 自主学习: 合作与交流: 书写: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