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09 09:4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Section II changes in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汇报人姓名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深圳市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比重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思考:(1)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一、地区产业结构
一、地区产业结构
1.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思考:我国三次产业是如何划分的?
产业 内容
第一产业 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 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 即服务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分类:
(1)依据社会生产发展阶段划分
一、地区产业结构
2.产业结构分类:
(2)依据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划分
1.资源密集型产业: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采矿业;
2.劳动密集型产业:
农业、林业、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
3.资本密集型产业:
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4.技术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
阅读材料,思考每段材料中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材料1:位于波斯湾西南岸半岛上的国家卡塔尔,石油、天然气产业为其经济支柱产业。
资源禀赋
材料2:非洲布隆迪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就业比重高达90%,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美国农业发达但以服务业为主。
技术条件
材料3:40年的发展,深圳形成了独特的、发达的、高度细分化的、极复杂的网络化分工体系,构成产业链协同分工效应。因分工深化而带来的进一步的产业扩张和创新,使产业升级成为可能。
分工深化
其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国际贸易等等
一、地区产业结构
3.影响因素
(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方面)
一、地区产业结构
4.作用
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资源禀赋
技术条件
分工深化
地区产业结构
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
水平较低
以第一产业为主
水平较高
以二三产业为主
反映
体现
体现经济发展水平
非洲农业
新加坡
非州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思考】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说明农业不发达?简要说明理由。
一、地区产业结构
4.作用
体现经济发展水平
不是。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但农业不发达。
注意: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但农业不发达。
非洲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
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活动
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差异。
1. 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人口
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
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东临太平洋
位于我国中部内陆地区
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邻国众多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北与俄罗斯接壤,南临渤海
地势低,平原、丘陵为主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稠密
贫乏

地势较高,平原、高原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众多
丰富
较高
地势高,高原、盆地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较稀疏
人口相对较少
较低
丰富
丰富
较高
平原、山地为主
2.根据表3.2,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
3.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同: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异:东部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
中部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
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原因: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案例探究
读“深圳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出20世纪80年代深圳产业结构特点。
2.说出20世纪末深圳第二产业的变化特点。
3. 描述2000年-2010年期间深圳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4.读图册P29“深圳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变化”图,总结深圳就业人员变化特点。
案例探究
读“深圳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出20世纪80年代深圳产业结构特点。
2.说出20世纪末深圳第二产业的变化特点。
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比重最小,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第一产业为主转向第二产业为主;
案例探究
读“深圳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3.描述2000年-2010年期间深圳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转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说明产业结构升级成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案例探究
4.读图册P29“深圳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变化”图,总结深圳就业人员变化特点。
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1.内涵: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2.主要表现:
①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②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主要表现:
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①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③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在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表现为:
核心:产品附加值提高。
案例探究
读“深圳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4.分析2000年-2010年期间深圳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①失去政策和劳动力价格低的比较优势;
②政府积极引进人才,引导企业技术创新。
合作与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变化
思考:
(1)珠江三角洲早期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2)1990年后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1990年以前和1995年以后工业结构主要差异是什么?
合作与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变化
问题:(1)珠江三角洲早期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图:198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
图:珠江三角洲地区位置和范围
答案:
该阶段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丰富廉价,因此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合作与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变化
图:珠江三角洲地区位置和范围
图: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
问题:(2)1990年后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答案:1990年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
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合作与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变化
图:珠江三角洲地区位置和范围
问题:1990年及以前和1995年以后工业结构主要差异是什么?
答案:
第一阶段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第二阶段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3.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价格提高,同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提升,并具有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此后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国家或地区
根据与自身比较优势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起重要作用
因地制宜
发展经济
原有比较优势丧失,新的比较优势凸显
政策引导
主导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案例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思考: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比较优势的变化、政策、技术创新等。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技术革命
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
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以前,深圳是以农业为主的渔村;改革开放以后,受国家政策的引导,深圳从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现在,由于比较优势的变化,深圳的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升级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为主。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过了持续的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3.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政策引导
比较优势的变化
主导产业需要转型
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促使产业结
构尽快升级
技术创新
根本原因
新兴产业在技术创新地区发展并向其他地区扩散,依次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3.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分析: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自主学习一: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读P52图3.17和3.18思考:
1.描述上海的地理位置特点,评价其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
2.概括上海市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问题一 描述上海的地理位置特点,评价其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
1.上海的地理位置特点
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长江入海口,长江三角洲地区。
意义: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促进轻工业发展;
有利于发展长江内河航运与海运,交通便利;
沿海,利于对外经济交往;
位于沿海的中部,利于加强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经济联系。
读课本P52—54文字和图3.19-3.23,分析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归纳、填写表格
工业化初期 20世纪50至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工业结构
产业结构
以轻纺工业为主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
由第二产业为主导转变为第三产业为主导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问题二 概括上海市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2.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机械化工业
轻纺工业
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
工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从轻纺工业一综合性工业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
问题三 阅读教材P52-53,分别概括工业化初期、20世纪50年代开始、20世纪90年代具体的主导产业和比较优势是什么?
3.上海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
(1)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工业化初期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后
今后
发展历史:
明代中叶: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
鸦片战争后:全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中国最大的产丝区在上海附近的苏南和浙北地区,其丝产量约占企国的一半。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个缫丝工厂在上海设立。此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纷纷在上海建立,上海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基地。
比较优势:
①接近原料产地;
②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③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
(2)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1953年上海某电机厂
上海某钢铁企业车间
机电工业产品众多,有电机、电气成套装置、家用电器、电力电容器、电子元件等,可用于电站、冶金、矿山、机械、化工、船舶、科研、交通、排灌、轻纺等各行各业。
20世纪70年 最现代化的钢钛企业总部就位于上海。
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发展重工业部门
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比较优势:
①国家实施重工化工业战略决策;
②原有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3)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1990年,国家提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政策,在浦东设立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1992年成立了张江高科技园区。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建有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是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比较优势:
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新形式;
②国家优惠政策;
③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
④高素质人才和科技企业集聚。
发展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后: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工业领衔、现代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新体系;上海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
洋山港全自动集装箱码头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区,洋山港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建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4)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历史:
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比较优势:
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活动 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阅读教材P55-56,并读图思考: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读图3.26,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1.分析贵阳市建设数据中心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1)大数据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贵阳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机房除尘成本低;
(2)大数据产业设备对降温有很高的要求,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可自然降温;
(3)降水多,地形落差大,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能源 。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活动 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2.读图3.26,讨论随着数据中心基地的发展,贵阳市产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化。
数据中心基地建设除了带动相关数据产业以外,还可以推动贵阳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如减少有污染的工业、发展旅游业、拓展交通网等因此贵阳市的旅游、商务、交通等第三产业比重会明显上升,第二产业会有所下降,尤其是污染型重工业比重下降较快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活动 分析贵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知 识 回 顾
轻纺工业
重化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