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3.2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同步测试(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3.2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同步测试(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7 12:59:1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3.2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 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多辆汽车被埋(见下图)。此次山体滑坡一共造成28人死亡,13人受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重大危害可能是(  )
A.埋没田地 B.掩埋汽车
C.毁坏基础设施 D.毁坏森林等植被
2.在滑坡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往滑坡体两侧跑 B.迅速向山下低洼处跑
C.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D.双手抱头,身体趴下
【答案】1.D
2.A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1.题目的限制条件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危害。毁坏基础设施、埋没田地、掩埋汽车都属于对人文环境的破坏;毁坏森林植被体现的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危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滑坡发生时,滑坡体会顺着坡面迅速向山下滑动,因此正确的逃生方法应迅速向滑坡体两侧跑,A正确;迅速向山下低洼处跑, 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双手抱头、身体趴下,都不是正确的逃生方式,BCD错误。故答案为:A。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所示为防灾减灾工作中的(  )
A.灾害监测 B.灾害救援 C.灾害防御 D.灾害自救
4.图中所示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寒潮灾害 B.滑坡泥石流 C.洪涝灾害 D.台风灾害
【答案】3.C
4.B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的特征是突然爆发,巨大的岩石从山体上滚落,由于它们的高速和强大的能量,它们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凶猛性。滑坡的发生条件包括: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差。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3.图中所示为灾害发生后的防御措施,图中工程措施将上游的石块等拦住,减轻下游的危害,属于灾害防御措施,C正确。灾害监测是通过卫星、人工对灾害进行观察、监测,图中明显不符合,A错误。灾害救援是通过人类活动救助受灾地区人、财产等,图中明显不符合,B错误。灾害自救一般是灾害发生后,受灾的人展开自己救助自己的行为,图中明显不符合,D错误。故答案为:C。
4.图中所示针对的自然灾害是通过工程措施将上游的石块等拦住,减轻下游的危害,主要是防御滑坡泥石流,B正确。寒潮灾害一般是降温带来的危害,A错误。洪涝灾害应该是拦蓄洪水,而不是拦石块等、不拦水,C错误。台风在台风一般带来大风、暴雨等灾害,图中措施难以拦洪水,D错误。故答案为:B。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承纳赣、抚、信、饶、修等支流的来水,经由湖口注入长江,湖面丰枯变化显著。2020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游和鄱阳湖流域遭遇集中强降雨。下图为鄱阳湖星子站三次洪水过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  )
A.起涨时间早 B.上涨速度缓慢
C.回落缓慢 D.持续时间短
6.面对洪水灾害时,不宜采取的个人避灾措施是(  )
A.去往高处暂避,等待救援
B.穿好救生衣,随时准备逃生
C.被洪水包围时迅速游泳逃生
D.落入洪水时抓住固定或漂浮物体
【答案】5.D
6.C
【知识点】洪涝灾害;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点评】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1、技术措施:加强对暴雨和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2、生物措施: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3、工程措施: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中游地区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河道。相关措施还有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高加固大堤等。
4、意识与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防洪管理。
5.从图中可以看到1954年洪水在4月上旬便开始起涨,2020年其洪水大致是在6月初开始上涨,2020年洪水起涨时间晚,A选项错误。1954年洪水在4月上旬开始上涨,直至7月中旬涨至最高水位;2020年洪水从6月初开始上涨至7月中旬涨至最高水位,2020年其上涨时间更短,上涨速度更快,B选项错误。1954年洪水在7月中旬开始回落,至9月下旬才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2020年从7月中旬开始回落至8月中旬便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故2020年其洪水回落速度更快,C选项错误。1954年洪水自6月中旬进入警戒水位直至9月下旬结束,2020年洪水自7月上旬进入警戒水位到8月中旬结束,其持续时间更短,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
6.当洪水来临时,因水向低处蔓延,故可向高处暂避, A选项排除。洪水威力巨大,来时迅猛,可提前穿好救生衣,随时准备逃生,B选项排除。被洪水包围时,要寻找更高的位置进行躲避,等待救援,切不可贸然进入洪水, 迅速游泳逃生其行为不可取, C选项正确。如果突然落入洪水时,要尽可能的抓住一些固定或漂浮的物体,以保证身体不被洪水所淹没,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
()受寒潮的影响,1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部地区遭遇强降温雨雪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本次寒潮的发源地可能是(  )
A.西藏自治区 B.辽宁省
C.蒙古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此次寒潮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海南省河流出现冰冻 B.缓解南阳市农田高温状况
C.缓解了小麦旱情 D.南阳市农田病虫害增加
9.下列预防寒潮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及时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
B.在封闭室内采用煤炉取暖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答案】7.C
8.C
9.B
【知识点】寒潮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寒潮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管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抗灾意识。
7.由材料可知,寒潮的路径是由北向南,所以发源地为我国北部的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地区,C正确;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A错误;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B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8.由材料信息“受寒潮的影响,1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部地区遭遇强降温雨雪天气”可知,寒潮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了冬小麦旱情,C正确;寒潮会带来大幅度降温天气,会冻死越冬害虫,会减少病虫害,D错误;海南省纬度低,受寒潮影响小,河流不会出现冰冻,A错误;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气温较低,不能缓解南阳市农田高温状况,B错误。故答案为:C。
9.由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自然灾害的预防,首要工作是发布信息,及时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以便各个部门和居民安排相关防治工作与生活;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可以预防寒潮,这些都可以预防寒潮,不符合题意,ACD正确,不合题意。在封闭室内采用煤炉取暖,如果烟囱排气不良,可能会产生煤气中毒事件,符合题意,B正确。故答案为:B。
()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截至7月21日6时,郑州市平均降水量452.6毫米(郑州市年平均降水量641毫米),受灾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郑州市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  )
①地势平坦,排水不畅②降水集中,强度大③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④路面硬化多,下渗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此次洪涝灾害在山区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泥石流 B.地震 C.风暴潮 D.寒潮
12.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②灾中及时向地势低平的地方转移③灾中尽快购买应急生活物资,以备不时之需④灾后不吃洪水泡过的食物,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0.A
11.A
12.D
【知识点】洪涝灾害;滑坡与泥石流;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0.河南中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排水不畅,①正确。河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②正确。郑州距海较远,只有在河口地区,才会受海水倒灌的影响,③错。随着郑州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路面硬化多,下渗慢,排水不畅,④正确。A①②④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所以洪涝灾害在山区会引发泥石流和滑坡,故A正确。地震时由于板块运动造成的,而不是洪涝引起的,故B错误。风暴潮是由于台风登陆造成的,而不是由于洪涝引起的,故C错误。寒潮是由于冷锋过境引起的,而不是洪涝引起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A。
12.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灾害发生时,及时安全撤离,故①正确。地势低平地区容易遭受洪涝灾害,故②错。洪灾时应该尽快撤离到安全区域,故③错。不吃洪水泡过的食物,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安全饮食和安全用电,故④正确。所以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ABC错误。故答案为:D。
()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7月20日,郑州市气象台分别在6时02分、9时08分、11时50分、13时25分、16时01分、21时32分、7月21日0时25分,连续发布7个暴雨预警信号,提示需关注城市内涝。下图示意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20日22时降水量(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下表为中国大陆暴雨预警等级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蓝色预警标准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3.推断郑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信号(  )
A.4个橙色预警,3个红色预警 B.0个橙色预警,7个红色预警
C.3个橙色预警,4个红色预警 D.2个橙色预警,5个红色预警
14.遇暴雨自救避险方法合理的是(  )
①选择在大树等遮雨的地点避雨,用手机与外界联系
②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
③暴雨来临远离屋里,远离窗户
④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
⑤远离电力设施、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⑥在野外选择在空旷地区、农山等地躲避
⑦不要穿拖鞋、凉鞋
A.①③⑥⑦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⑦
【答案】13.B
14.D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暴雨红色预警的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13.根据材料“7月20日,郑州市气象台分别在6时02分、9时08分、11时50分、13时25分、16时01分、21时32分、7月21日0时25分,连续发布7个暴雨预警信号,提示需关注城市内涝”,读“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20日22时降水量(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图”可知,7个暴雨预报时段均符合“3小时内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均为红色预警标准,推断其为7个红色预警,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14.选择在大树等遮雨的地点避雨,用手机与外界联系,可能遭遇雷击,应远离在大树等的地点,不要轻易拨打手机与外界联系,①错误。应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岗、地铁等),避免路段积水引发危险,②正确。暴雨来临尽量躲避在屋里,远离窗户,避免风雨雷电等危险,③错误。在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以免积水淹没设备引发泄露,发生次生灾害,④正确。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如高压线、高压电塔、变电器,远离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避免这些设备漏电威胁生命安全,⑤正确。在野外选择空旷地区、农田等地躲避,可能遭遇雷击,⑥错误。不要穿拖鞋、凉鞋或光脚,以免滑倒涉水,⑦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驻马店市气象台2022年6月4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目前我市已出现90毫米的降水,预计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且强降雨可能持续,请注意防范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据此完成问题。
15.此次暴雨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
①洪涝②地震③泥石流④滑坡⑤台风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16.当山区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有(  )
A.就近爬上高树进行躲避 B.尽量跑向两侧树木密集山坡
C.卸掉所有的旅行装备和行李 D.躲在低平的河道凹侧逃生
【答案】15.D
16.B
【知识点】洪涝灾害;滑坡与泥石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泥石流防灾应急:
1.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2.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3.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4.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5.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6.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15.暴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故①正确;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灾害(地球内力作用),暴雨不会引发地震灾害,故②错误;在山地、丘陵区,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故③④正确;台风属于热带气旋,会引发狂风、风暴潮、暴雨等灾害,暴雨不会引发台风灾害,故⑤错误。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速度快,能量大,可能会压塌树木,爬上高树躲避易受伤,故A选项错误;泥当山区发生泥石流时,应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而且密集的树木可以阻挡泥石流的前进,降低洪流速度,故B选项正确;遇到泥石流的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但不能丢弃通讯工具,以便与外界联系求助,故C选项错误;遇到泥石流时,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洪流汇集,易将人掩埋),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已建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
18.东港市政府广场是东港市现有的最大“广场类应急避难场所”,该类应急避难场所(  )
A.专为市民提供地震灾害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救生衣
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可作大型停车场及露天仓库使用
【答案】17.C
18.A
【知识点】洪涝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应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应选择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影响的地区,如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宜靠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交通运输便利,便于调运;市政条件较好(通信、供水、供电等),保证信息联络的畅通。
17.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洪涝灾害,C正确;旱灾应该准备抽水机、饮用水等,A错误;泥石流应该准备大型机械、帐篷、食物等,B错误;寒潮应该准备保暖物资,D错误。故答案为:C。
18.辽宁东港市政府广场比较宽阔,建筑低矮,地震发生时威胁较小,适合作为地震灾害避难场所,A正确;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本设施配置,也就是应该备齐充足的水和基本的救生物资,但是辽宁东港市雨季短、降水量不大,救生衣不是必须准备的,应该是准备基本的救生物资,B错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可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交通便利的地区,不适合建在远郊区县,C错误;应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得占用做大型停车场及露天仓库,D错误。故答案为:A。
二、图文分析题
19.(2021高一上·云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家沟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甘家沟村,是白龙江左岸的一规支沟。甘家沟整体为一个深切的"V"形谷,地形陡,支沟多,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该沟谷两岸山坡坡度大,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沟谷内部松散物质数量多、分布广,极大地增加了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下图示意甘家沟的岩石崩塌。
(1)简述甘家沟易发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2)指出甘家沟发生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危害。
(3)请为甘家沟防治泥石流提出建议。
【答案】(1)土质疏松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降雨以大雨和暴雨为主,对地表冲刷力大;地势起伏大。
(2)冲毁农田、房屋;破坏建筑、道路等公共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带来经济损失;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3)提高植被覆盖率;采取工程措施固坡;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系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分析】(1)泥石流的发生有三个必备的条件,一是地形陡峭,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结合材料分析,甘家沟整体为一个深切的"V"形谷,地形陡峭;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沟谷内部松散物质数量多、分布广;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支沟多,短时间内就可以汇集大量的水流,对地表冲刷力大。
(2)甘家沟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如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等公共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带来经济损失;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分析。工程措施,如采取工程措施固坡;提高植被覆盖率。非工程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系统;健全灾害管理体系。
【点评】滑坡、泥石流(典型地区:我国西南地区)
(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旱雨季分明、雨季多暴雨;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坡度大;
③地壳运动强烈,岩石破碎,疏松碎屑物多。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大型工程建设。
(2)治理措施:恢复植被、大型工程建设需科学论证
20.(2021高一上·丽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22日,湖北恩施沙子坝发生大面积滑坡泥石流,该地处清江河谷,地质特殊,6月8日入梅以来,恩施市发生了持续强降雨,时间长、雨量多、强度大。由于连续的强降雨,诱发大规模滑坡泥石流。乙图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此次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2)列举此次滑坡、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说出三方面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面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图乙的逃生路线是   。我们还应该采取怎样的自救措施   。
【答案】(1)有松散物质;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植被覆盖率较差;连续性强降水;
(2)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造成破坏;导致河道淤塞;更严重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造成毁灭性冲淤;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危害交通安全
(3)①②;加强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注重防灾;遇到灾害时,应沉着冷静,迅速撤离危险地段;灾后,积极组织抢险救灾活动等。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地处清江河谷,地质特殊”、“持续强降雨,时间长、雨量多、强度大”。该地地质特殊,岩层破碎,松散物质较多,有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泥石流发生地地处清江河谷,该地地势起伏应较大,有泥石流发生的动力条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植被的水土保持能力弱,更易发生泥石流。此次入梅后持续降水,降水时间长,强度大,雨量多,是本次泥石流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2)滑坡泥石流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毁坏道路等基础设施等。首先,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可能对附近城镇、矿山、乡村等造成毁灭性的冲击和掩埋,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滑落的物质阻塞交通,毁坏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也会对房屋以及工程设施等造成影响;最后,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会破坏耕地,如果滑落至河道会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如果将乙图的方向看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泥石流运动的方向为自西南向东北。其逃生方向应垂直于泥石流运动的方向向高处逃离,即图中的①②线路;③线路跨越泥石流,危险性大;④线路顺泥石流方向逃离,危险性大。面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作为自身而言,应该加强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遇到灾害发生时,应沉着冷静,迅速撤离危险地段,尽量减轻灾害对自身生命安全的影响,在灾后,可以积极组织抢险救灾活动等。
【点评】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7月河南中西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1小时降雨量达201.9mm。发生严重的洪清灾害。据统计,河南省此次暴雨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420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并导致51人遇难。
材料二:下图为河南省地形图。
(1)结合材料,从水循环过程角度分析郑州此次洪灾发生的原因。
(2)从减灾角度,请你为郑州抵御洪涝灾害提出两个相应的措施。
【答案】(1)暴雨来时急,持续时间长,降水多;郑州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大量路面硬化,地表水难以下渗;排水系统建设落后,排水不畅,地表径流量大;郑州中西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快,而郑州附近地势较平坦,地表径流速度慢,排水不畅。
(2)加强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放水腾库工作,提高防洪能力;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沟渠,确保排水通畅;扩大城市绿地、湿地面积,增加下渗等。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1小时降雨量达201.9mm”等信息可知,受夏季风的影响,区域降水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州中西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快,而郑州附近地势较平坦,地表径流速度慢,排水不畅,导致水位上升速度快;加之城市路面硬化,下渗减少,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落后等因素,导致此次郑州洪灾严重。
(2)自然灾害不可避免,要加强对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搞好流域的生态建设等降低洪涝灾害强度;雨季前调整库容,以应对洪峰带来的巨大水量;定期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加强城市绿地、湿地建设,提高地表径流下渗的能力等。
【点评】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1、技术措施:加强对暴雨和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2、生物措施: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3、工程措施: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中游地区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河道。相关措施还有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高加固大堤等。
4、意识与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防洪管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美国遭遇致命寒潮,极寒天气袭来,局地气温降至-51℃,创下近20年来最低记录。据美媒报道,截止2月16日,美国约有2亿人处于冬季寒潮天气的威胁之下。
(1)指出寒潮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面对致命寒潮,作为居民,你应如何应对。
(3)寒潮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采取那些措施来防灾减灾。
【答案】(1)大风影响出行;低温造成冻害(危害身体健康,净化空气等);暴雪冰封道路,阻塞交通,破坏通信与电力设施(电网瘫痪);停水停电等。
(2)注意添加衣物,防寒保暖;外出注意防滑受伤,注意交通安全,远离广告牌、屋檐下,以防冰凌砸伤;不要在危房或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中逗留。
(3)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当自然灾害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和救助/灾后恢复)。
【知识点】寒潮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分析】(1)由题意,寒潮气象灾害的特征表现为大幅度降温、降雪、大风。降温导致下垫面道路、树枝水管、电线、通讯线路等结冰,导致道路冰封,影响交通。水管冰冻,流水受阻,电线、通讯线路被冰雪压断,断水断电断网。树枝被冰雪压断,威胁人身安全。大风影响人们出行和室外作业。但降雪能够促进空气污染物沉降,净化空气。
(2)由题意,从居民层面应对寒潮,可以从御寒,减少外出,提高对冰雪天气的风险认识,防滑、防砸、防摔等,避开因大风而出现的危险建筑,清理阳台、窗户上不固定的物品,避免大风吹落导致财产损失和造成他人人身安全威胁。
(3)由题意,从国家层面来预防寒潮灾害,在预防上,可以从技术层面提高气象的监测,提前做好预报和预警。从宣传教育层面,可以加强居民个人防灾意识和措施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在救灾上,提前做好救灾紧急预案,稳定社会秩序,从物质和心理上进行救援。
【点评】寒潮的防御措施:加固棚架设施,防止棚架倒塌或大风掀开棚膜加重冻害,并通过加盖草垫等方式给大棚保温增温;做好禽畜棚舍的防寒保温工作,水产养殖户要提前调试水温,适当减少投饵量;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必要时可关闭道路交通;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控,提醒涉水单位和施工企业做好防范寒潮大风的准备;公众要及时添衣保暖;关好门窗,加固搭建物;外出注意防滑;煤炉取暖居民要提防煤气中毒。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23日以来,受台风“电母”影响,泰国东北部和中部地区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2021年12月,台风“雷伊”肆虐中南半岛,泰国灾情严重。从冬到夏,泰国曼谷常年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下图示意曼谷位置。
(1)分析曼谷冬夏都易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且常常洪水久积不退的自然原因。
(2)洪涝频发严重威胁曼谷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请就此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1)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夏秋季节台风多发,易发洪涝;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顶托作用明显,河水下泄困难,加剧洪涝灾害。
(2)加强暴雨洪水监测预报;提高居民防灾意识;完善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疏浚河道;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上游修建水库。
【知识点】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分析】(1)曼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夏秋季节多台风,降水强度均较大,曼谷地处湄南河下游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入海河水受到海水顶托作用,水流不畅,加剧洪涝灾害。
(2)暴雨洪涝等灾害可提前预测,故首先应加强暴雨洪水监测预报,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可减轻城市内涝问题,疏浚河道可加快河流下泄,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可增加下渗,减少坡面径流,上游修建水库,可调蓄洪水,减轻下游洪涝灾害威胁。
【点评】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1、技术措施:加强对暴雨和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2、生物措施: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3、工程措施: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中游地区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河道。相关措施还有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高加固大堤等。
4、意识与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防洪管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3.2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 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多辆汽车被埋(见下图)。此次山体滑坡一共造成28人死亡,13人受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重大危害可能是(  )
A.埋没田地 B.掩埋汽车
C.毁坏基础设施 D.毁坏森林等植被
2.在滑坡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往滑坡体两侧跑 B.迅速向山下低洼处跑
C.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D.双手抱头,身体趴下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所示为防灾减灾工作中的(  )
A.灾害监测 B.灾害救援 C.灾害防御 D.灾害自救
4.图中所示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寒潮灾害 B.滑坡泥石流 C.洪涝灾害 D.台风灾害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承纳赣、抚、信、饶、修等支流的来水,经由湖口注入长江,湖面丰枯变化显著。2020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游和鄱阳湖流域遭遇集中强降雨。下图为鄱阳湖星子站三次洪水过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1954年洪水相比,2020年洪水(  )
A.起涨时间早 B.上涨速度缓慢
C.回落缓慢 D.持续时间短
6.面对洪水灾害时,不宜采取的个人避灾措施是(  )
A.去往高处暂避,等待救援
B.穿好救生衣,随时准备逃生
C.被洪水包围时迅速游泳逃生
D.落入洪水时抓住固定或漂浮物体
()受寒潮的影响,1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部地区遭遇强降温雨雪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本次寒潮的发源地可能是(  )
A.西藏自治区 B.辽宁省
C.蒙古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此次寒潮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海南省河流出现冰冻 B.缓解南阳市农田高温状况
C.缓解了小麦旱情 D.南阳市农田病虫害增加
9.下列预防寒潮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及时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
B.在封闭室内采用煤炉取暖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截至7月21日6时,郑州市平均降水量452.6毫米(郑州市年平均降水量641毫米),受灾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郑州市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  )
①地势平坦,排水不畅②降水集中,强度大③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④路面硬化多,下渗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此次洪涝灾害在山区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泥石流 B.地震 C.风暴潮 D.寒潮
12.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②灾中及时向地势低平的地方转移③灾中尽快购买应急生活物资,以备不时之需④灾后不吃洪水泡过的食物,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7月20日,郑州市气象台分别在6时02分、9时08分、11时50分、13时25分、16时01分、21时32分、7月21日0时25分,连续发布7个暴雨预警信号,提示需关注城市内涝。下图示意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20日22时降水量(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下表为中国大陆暴雨预警等级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蓝色预警标准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3.推断郑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信号(  )
A.4个橙色预警,3个红色预警 B.0个橙色预警,7个红色预警
C.3个橙色预警,4个红色预警 D.2个橙色预警,5个红色预警
14.遇暴雨自救避险方法合理的是(  )
①选择在大树等遮雨的地点避雨,用手机与外界联系
②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
③暴雨来临远离屋里,远离窗户
④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
⑤远离电力设施、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⑥在野外选择在空旷地区、农山等地躲避
⑦不要穿拖鞋、凉鞋
A.①③⑥⑦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⑦
()驻马店市气象台2022年6月4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目前我市已出现90毫米的降水,预计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且强降雨可能持续,请注意防范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据此完成问题。
15.此次暴雨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
①洪涝②地震③泥石流④滑坡⑤台风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16.当山区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有(  )
A.就近爬上高树进行躲避 B.尽量跑向两侧树木密集山坡
C.卸掉所有的旅行装备和行李 D.躲在低平的河道凹侧逃生
()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已建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
18.东港市政府广场是东港市现有的最大“广场类应急避难场所”,该类应急避难场所(  )
A.专为市民提供地震灾害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救生衣
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可作大型停车场及露天仓库使用
二、图文分析题
19.(2021高一上·云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家沟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甘家沟村,是白龙江左岸的一规支沟。甘家沟整体为一个深切的"V"形谷,地形陡,支沟多,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该沟谷两岸山坡坡度大,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沟谷内部松散物质数量多、分布广,极大地增加了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下图示意甘家沟的岩石崩塌。
(1)简述甘家沟易发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2)指出甘家沟发生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危害。
(3)请为甘家沟防治泥石流提出建议。
20.(2021高一上·丽江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22日,湖北恩施沙子坝发生大面积滑坡泥石流,该地处清江河谷,地质特殊,6月8日入梅以来,恩施市发生了持续强降雨,时间长、雨量多、强度大。由于连续的强降雨,诱发大规模滑坡泥石流。乙图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此次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2)列举此次滑坡、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说出三方面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面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图乙的逃生路线是   。我们还应该采取怎样的自救措施   。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7月河南中西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1小时降雨量达201.9mm。发生严重的洪清灾害。据统计,河南省此次暴雨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420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并导致51人遇难。
材料二:下图为河南省地形图。
(1)结合材料,从水循环过程角度分析郑州此次洪灾发生的原因。
(2)从减灾角度,请你为郑州抵御洪涝灾害提出两个相应的措施。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美国遭遇致命寒潮,极寒天气袭来,局地气温降至-51℃,创下近20年来最低记录。据美媒报道,截止2月16日,美国约有2亿人处于冬季寒潮天气的威胁之下。
(1)指出寒潮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面对致命寒潮,作为居民,你应如何应对。
(3)寒潮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采取那些措施来防灾减灾。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23日以来,受台风“电母”影响,泰国东北部和中部地区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2021年12月,台风“雷伊”肆虐中南半岛,泰国灾情严重。从冬到夏,泰国曼谷常年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下图示意曼谷位置。
(1)分析曼谷冬夏都易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且常常洪水久积不退的自然原因。
(2)洪涝频发严重威胁曼谷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请就此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1.题目的限制条件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危害。毁坏基础设施、埋没田地、掩埋汽车都属于对人文环境的破坏;毁坏森林植被体现的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危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滑坡发生时,滑坡体会顺着坡面迅速向山下滑动,因此正确的逃生方法应迅速向滑坡体两侧跑,A正确;迅速向山下低洼处跑, 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双手抱头、身体趴下,都不是正确的逃生方式,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C
4.B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的特征是突然爆发,巨大的岩石从山体上滚落,由于它们的高速和强大的能量,它们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凶猛性。滑坡的发生条件包括: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差。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3.图中所示为灾害发生后的防御措施,图中工程措施将上游的石块等拦住,减轻下游的危害,属于灾害防御措施,C正确。灾害监测是通过卫星、人工对灾害进行观察、监测,图中明显不符合,A错误。灾害救援是通过人类活动救助受灾地区人、财产等,图中明显不符合,B错误。灾害自救一般是灾害发生后,受灾的人展开自己救助自己的行为,图中明显不符合,D错误。故答案为:C。
4.图中所示针对的自然灾害是通过工程措施将上游的石块等拦住,减轻下游的危害,主要是防御滑坡泥石流,B正确。寒潮灾害一般是降温带来的危害,A错误。洪涝灾害应该是拦蓄洪水,而不是拦石块等、不拦水,C错误。台风在台风一般带来大风、暴雨等灾害,图中措施难以拦洪水,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5.D
6.C
【知识点】洪涝灾害;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点评】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1、技术措施:加强对暴雨和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2、生物措施: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3、工程措施: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中游地区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河道。相关措施还有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高加固大堤等。
4、意识与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防洪管理。
5.从图中可以看到1954年洪水在4月上旬便开始起涨,2020年其洪水大致是在6月初开始上涨,2020年洪水起涨时间晚,A选项错误。1954年洪水在4月上旬开始上涨,直至7月中旬涨至最高水位;2020年洪水从6月初开始上涨至7月中旬涨至最高水位,2020年其上涨时间更短,上涨速度更快,B选项错误。1954年洪水在7月中旬开始回落,至9月下旬才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2020年从7月中旬开始回落至8月中旬便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故2020年其洪水回落速度更快,C选项错误。1954年洪水自6月中旬进入警戒水位直至9月下旬结束,2020年洪水自7月上旬进入警戒水位到8月中旬结束,其持续时间更短,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
6.当洪水来临时,因水向低处蔓延,故可向高处暂避, A选项排除。洪水威力巨大,来时迅猛,可提前穿好救生衣,随时准备逃生,B选项排除。被洪水包围时,要寻找更高的位置进行躲避,等待救援,切不可贸然进入洪水, 迅速游泳逃生其行为不可取, C选项正确。如果突然落入洪水时,要尽可能的抓住一些固定或漂浮的物体,以保证身体不被洪水所淹没,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
【答案】7.C
8.C
9.B
【知识点】寒潮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寒潮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管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抗灾意识。
7.由材料可知,寒潮的路径是由北向南,所以发源地为我国北部的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地区,C正确;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A错误;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B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8.由材料信息“受寒潮的影响,1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部地区遭遇强降温雨雪天气”可知,寒潮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了冬小麦旱情,C正确;寒潮会带来大幅度降温天气,会冻死越冬害虫,会减少病虫害,D错误;海南省纬度低,受寒潮影响小,河流不会出现冰冻,A错误;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气温较低,不能缓解南阳市农田高温状况,B错误。故答案为:C。
9.由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自然灾害的预防,首要工作是发布信息,及时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以便各个部门和居民安排相关防治工作与生活;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可以预防寒潮,这些都可以预防寒潮,不符合题意,ACD正确,不合题意。在封闭室内采用煤炉取暖,如果烟囱排气不良,可能会产生煤气中毒事件,符合题意,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0.A
11.A
12.D
【知识点】洪涝灾害;滑坡与泥石流;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0.河南中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排水不畅,①正确。河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②正确。郑州距海较远,只有在河口地区,才会受海水倒灌的影响,③错。随着郑州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路面硬化多,下渗慢,排水不畅,④正确。A①②④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所以洪涝灾害在山区会引发泥石流和滑坡,故A正确。地震时由于板块运动造成的,而不是洪涝引起的,故B错误。风暴潮是由于台风登陆造成的,而不是由于洪涝引起的,故C错误。寒潮是由于冷锋过境引起的,而不是洪涝引起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A。
12.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灾害发生时,及时安全撤离,故①正确。地势低平地区容易遭受洪涝灾害,故②错。洪灾时应该尽快撤离到安全区域,故③错。不吃洪水泡过的食物,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安全饮食和安全用电,故④正确。所以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3.B
14.D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暴雨红色预警的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13.根据材料“7月20日,郑州市气象台分别在6时02分、9时08分、11时50分、13时25分、16时01分、21时32分、7月21日0时25分,连续发布7个暴雨预警信号,提示需关注城市内涝”,读“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20日22时降水量(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图”可知,7个暴雨预报时段均符合“3小时内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均为红色预警标准,推断其为7个红色预警,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14.选择在大树等遮雨的地点避雨,用手机与外界联系,可能遭遇雷击,应远离在大树等的地点,不要轻易拨打手机与外界联系,①错误。应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岗、地铁等),避免路段积水引发危险,②正确。暴雨来临尽量躲避在屋里,远离窗户,避免风雨雷电等危险,③错误。在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以免积水淹没设备引发泄露,发生次生灾害,④正确。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如高压线、高压电塔、变电器,远离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避免这些设备漏电威胁生命安全,⑤正确。在野外选择空旷地区、农田等地躲避,可能遭遇雷击,⑥错误。不要穿拖鞋、凉鞋或光脚,以免滑倒涉水,⑦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5.D
16.B
【知识点】洪涝灾害;滑坡与泥石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点评】泥石流防灾应急:
1.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2.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3.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4.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5.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6.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15.暴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故①正确;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地震灾害(地球内力作用),暴雨不会引发地震灾害,故②错误;在山地、丘陵区,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故③④正确;台风属于热带气旋,会引发狂风、风暴潮、暴雨等灾害,暴雨不会引发台风灾害,故⑤错误。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速度快,能量大,可能会压塌树木,爬上高树躲避易受伤,故A选项错误;泥当山区发生泥石流时,应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而且密集的树木可以阻挡泥石流的前进,降低洪流速度,故B选项正确;遇到泥石流的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但不能丢弃通讯工具,以便与外界联系求助,故C选项错误;遇到泥石流时,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洪流汇集,易将人掩埋),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7.C
18.A
【知识点】洪涝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应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应选择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影响的地区,如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宜靠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交通运输便利,便于调运;市政条件较好(通信、供水、供电等),保证信息联络的畅通。
17.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洪涝灾害,C正确;旱灾应该准备抽水机、饮用水等,A错误;泥石流应该准备大型机械、帐篷、食物等,B错误;寒潮应该准备保暖物资,D错误。故答案为:C。
18.辽宁东港市政府广场比较宽阔,建筑低矮,地震发生时威胁较小,适合作为地震灾害避难场所,A正确;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本设施配置,也就是应该备齐充足的水和基本的救生物资,但是辽宁东港市雨季短、降水量不大,救生衣不是必须准备的,应该是准备基本的救生物资,B错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可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交通便利的地区,不适合建在远郊区县,C错误;应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得占用做大型停车场及露天仓库,D错误。故答案为:A。
19.【答案】(1)土质疏松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降雨以大雨和暴雨为主,对地表冲刷力大;地势起伏大。
(2)冲毁农田、房屋;破坏建筑、道路等公共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带来经济损失;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3)提高植被覆盖率;采取工程措施固坡;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系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分析】(1)泥石流的发生有三个必备的条件,一是地形陡峭,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结合材料分析,甘家沟整体为一个深切的"V"形谷,地形陡峭;土质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较低,沟谷内部松散物质数量多、分布广;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支沟多,短时间内就可以汇集大量的水流,对地表冲刷力大。
(2)甘家沟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如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等公共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带来经济损失;引发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分析。工程措施,如采取工程措施固坡;提高植被覆盖率。非工程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系统;健全灾害管理体系。
【点评】滑坡、泥石流(典型地区:我国西南地区)
(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旱雨季分明、雨季多暴雨;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坡度大;
③地壳运动强烈,岩石破碎,疏松碎屑物多。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大型工程建设。
(2)治理措施:恢复植被、大型工程建设需科学论证
20.【答案】(1)有松散物质;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植被覆盖率较差;连续性强降水;
(2)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造成破坏;导致河道淤塞;更严重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造成毁灭性冲淤;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危害交通安全
(3)①②;加强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注重防灾;遇到灾害时,应沉着冷静,迅速撤离危险地段;灾后,积极组织抢险救灾活动等。
【知识点】滑坡与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防避
【解析】【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地处清江河谷,地质特殊”、“持续强降雨,时间长、雨量多、强度大”。该地地质特殊,岩层破碎,松散物质较多,有泥石流发生的物质条件。泥石流发生地地处清江河谷,该地地势起伏应较大,有泥石流发生的动力条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植被的水土保持能力弱,更易发生泥石流。此次入梅后持续降水,降水时间长,强度大,雨量多,是本次泥石流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2)滑坡泥石流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毁坏道路等基础设施等。首先,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可能对附近城镇、矿山、乡村等造成毁灭性的冲击和掩埋,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滑落的物质阻塞交通,毁坏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也会对房屋以及工程设施等造成影响;最后,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会破坏耕地,如果滑落至河道会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如果将乙图的方向看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泥石流运动的方向为自西南向东北。其逃生方向应垂直于泥石流运动的方向向高处逃离,即图中的①②线路;③线路跨越泥石流,危险性大;④线路顺泥石流方向逃离,危险性大。面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作为自身而言,应该加强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遇到灾害发生时,应沉着冷静,迅速撤离危险地段,尽量减轻灾害对自身生命安全的影响,在灾后,可以积极组织抢险救灾活动等。
【点评】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21.【答案】(1)暴雨来时急,持续时间长,降水多;郑州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大量路面硬化,地表水难以下渗;排水系统建设落后,排水不畅,地表径流量大;郑州中西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快,而郑州附近地势较平坦,地表径流速度慢,排水不畅。
(2)加强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放水腾库工作,提高防洪能力;及时清理疏通排水沟渠,确保排水通畅;扩大城市绿地、湿地面积,增加下渗等。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1小时降雨量达201.9mm”等信息可知,受夏季风的影响,区域降水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州中西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快,而郑州附近地势较平坦,地表径流速度慢,排水不畅,导致水位上升速度快;加之城市路面硬化,下渗减少,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落后等因素,导致此次郑州洪灾严重。
(2)自然灾害不可避免,要加强对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搞好流域的生态建设等降低洪涝灾害强度;雨季前调整库容,以应对洪峰带来的巨大水量;定期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加强城市绿地、湿地建设,提高地表径流下渗的能力等。
【点评】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1、技术措施:加强对暴雨和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2、生物措施: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3、工程措施: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中游地区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河道。相关措施还有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高加固大堤等。
4、意识与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防洪管理。
22.【答案】(1)大风影响出行;低温造成冻害(危害身体健康,净化空气等);暴雪冰封道路,阻塞交通,破坏通信与电力设施(电网瘫痪);停水停电等。
(2)注意添加衣物,防寒保暖;外出注意防滑受伤,注意交通安全,远离广告牌、屋檐下,以防冰凌砸伤;不要在危房或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中逗留。
(3)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当自然灾害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和救助/灾后恢复)。
【知识点】寒潮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分析】(1)由题意,寒潮气象灾害的特征表现为大幅度降温、降雪、大风。降温导致下垫面道路、树枝水管、电线、通讯线路等结冰,导致道路冰封,影响交通。水管冰冻,流水受阻,电线、通讯线路被冰雪压断,断水断电断网。树枝被冰雪压断,威胁人身安全。大风影响人们出行和室外作业。但降雪能够促进空气污染物沉降,净化空气。
(2)由题意,从居民层面应对寒潮,可以从御寒,减少外出,提高对冰雪天气的风险认识,防滑、防砸、防摔等,避开因大风而出现的危险建筑,清理阳台、窗户上不固定的物品,避免大风吹落导致财产损失和造成他人人身安全威胁。
(3)由题意,从国家层面来预防寒潮灾害,在预防上,可以从技术层面提高气象的监测,提前做好预报和预警。从宣传教育层面,可以加强居民个人防灾意识和措施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在救灾上,提前做好救灾紧急预案,稳定社会秩序,从物质和心理上进行救援。
【点评】寒潮的防御措施:加固棚架设施,防止棚架倒塌或大风掀开棚膜加重冻害,并通过加盖草垫等方式给大棚保温增温;做好禽畜棚舍的防寒保温工作,水产养殖户要提前调试水温,适当减少投饵量;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必要时可关闭道路交通;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控,提醒涉水单位和施工企业做好防范寒潮大风的准备;公众要及时添衣保暖;关好门窗,加固搭建物;外出注意防滑;煤炉取暖居民要提防煤气中毒。
23.【答案】(1)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夏秋季节台风多发,易发洪涝;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顶托作用明显,河水下泄困难,加剧洪涝灾害。
(2)加强暴雨洪水监测预报;提高居民防灾意识;完善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疏浚河道;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上游修建水库。
【知识点】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
【解析】【分析】(1)曼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夏秋季节多台风,降水强度均较大,曼谷地处湄南河下游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入海河水受到海水顶托作用,水流不畅,加剧洪涝灾害。
(2)暴雨洪涝等灾害可提前预测,故首先应加强暴雨洪水监测预报,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可减轻城市内涝问题,疏浚河道可加快河流下泄,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可增加下渗,减少坡面径流,上游修建水库,可调蓄洪水,减轻下游洪涝灾害威胁。
【点评】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1、技术措施:加强对暴雨和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2、生物措施: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3、工程措施: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中游地区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河道。相关措施还有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高加固大堤等。
4、意识与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防洪管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