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科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 第一节 能量及其形式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科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 第一节 能量及其形式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08 22:14:02

文档简介

浙科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 第一节 能量及其形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温州期中)在“电闪雷鸣”这一自然现象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是(  )
A.电能 B.声能 C.光能 D.核能
2.(2021九上·温州月考)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南中国海海底发现了一种俗称“可燃冰”的冰块天然气水合物,能源总量可达到全国石油总量的一半,燃烧1m3“可燃冰”释放的能量与164m3天然气相当,据此可判断“可燃冰”(  )
A.具有较高的内能 B.具有较高的化学能
C.只有燃烧时才有内能 D.没有点燃时没有化学能
3.(2021九上·义乌期中)下列关于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需要能量
C.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止的物体是没有能量的
D.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
4.(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机械能不变
B.太阳的巨大能量是内部核聚变产生的
C.核电站中的能量转化顺序是:核能→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一个物体已做过的功越多,说明这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
5.(2020九上·衢州期中)能量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物体具备的能量描述错误的是(  )
A.风具有风能
B.奔跑的豹有动能
C.食物中有化学能
D.跳水运动员有弹性势能
6.(2019九上·婺城期中)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下面对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贮存在食物中的能称为化学能
B.钩码被举高后具有的能是动能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正在发声的物体具有声能
7.(2018九上·桐乡竞赛)太阳能公路由三层组成:最上层为半透明的保护层,保护内部元件的同时也可以让太阳光透过;中间层为太阳能电池,用来产生电力;最底下的一层则用来隔绝土壤的湿气,避其影响到内部的线路。该设计可以将电力储存起来供给照明,同时也可以起加热的作用,避免冬天路面结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间层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最底层主要是为防止电路短路。
C.该设计可以起加热的作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D.冬天路面结冰,人容易摔倒是因为接触面越光滑,惯性越大。
8.人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间接利用了(  )
A.地热能 B.海洋能 C.电能 D.太阳能
9.恐怖分子曾利用劫持的客机,对美国的多个目标实施攻击。其中,一架质量为104吨,约载35吨燃油的波音757飞机,水平撞击世贸大楼的北部塔楼;另一架质量为156吨,约载51吨燃油的波音767飞机,则水平撞击南部塔楼,使两大楼产生幅度近1米的晃动并燃烧。一个多小时后两幢110层的高楼相继倒塌,造成数千人的伤亡。使世贸大楼受重创的巨大能量是(  )
A.飞机的机械能 B.飞机的声能
C.飞机的热能 D.燃油燃烧产生的热能
10.(2022九上·仙居期末)下列家用电器在工作中,将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电饭锅
B.电风扇
C.电视机
D.电热水壶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东阳月考)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成功。6 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请完成下列问题。
(1)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为主要燃料,其中储存了   能。
(2)在升空过程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所具有势能变化情况是   。
12.被某同学划动的火柴具有   能,火柴头的燃料中具有   能,火柴燃烧时具有   能和   能,这就是你看到的火焰。
13.“神舟十号”航天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能的种类。
(1)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为主要燃料,其中储存了   。
(2)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燃后燃料剧烈燃烧,具有   。
(3)火箭发射时发出巨大的声音具有   。
(4)升空过程中的火箭具有   。
(5)在太空中,“神舟十号”展开两块巨大的电池板吸收太阳发出的   ,为飞船提供了   。
(6)在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并组合飞行后,“神十”返回地面。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了大量的   。
14.“世界面临的每一个危险都能追究到科学,拯救世界的每一种手段都将来自科学。”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变害为宝,比如可以建立发电站利用海啸具有的    转化为    为人类服务(填“核能”、“机械能”或“电能”)。
15.如图所示,这是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装置图,伽利略发现,当小球从左侧斜面一定高度滚下时,无论右侧斜面的坡度如何,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左边下落点几乎等高的地方。假如右侧斜面变成水平放置,伽利略的结论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九上·仙居期末)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才建立起来的,是科学史上重大发现之一。
材料一:十七至十八世纪,多位科学家对能量的量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644 年,笛卡尔用物体的质量(单位kg)和其速度(单位m/s)的乘积来表示“能量”;1686年,莱布尼兹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平方的乘积来表示“能量”;1743年,达朗贝尔用“活力”(即物体受力作用通过一定距离)来表示“能量”。
材料二:温度计的不断改进给热与功研究的精确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材料三:焦耳通过400多次的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
(1)材料一中,笛卡尔所表示的“能量”的单位是   。
(2)如图所示是焦耳实验的装置,通过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这个过程中    (填能的一种形式)转化为水的内能。
(3)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伟大科学家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B.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17.(2021九上·临安期中)小阳和小乐在收听新闻中发现: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他们分头查阅了许多资料,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信息:
①发生海啸时,海洋中聚积的能量造成滔天巨浪,形成一堵堵水墙狠命向岸上拍击,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
②潮汐能也是蕴含在海洋中的一种能量,利用潮汐来推动发电机发电的技术已日趋成
③火山爆发时,将大量的地热能带到地面,炽热岩浆将所到之处的动植物化为焦土
④地热能,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开辟的又一个新能源,它可直接用在住宅取暖、温室、供热和工业上的发电
⑤水力发电是利用江河水流从高处流到低处释放的势能发电
⑥雨季,长江洪水爆发,就会冲毁堤坝,淹没大批农田和城镇
⑦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所到之处破坏性极大,一切尽被摧毁
⑧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可以固结表土,降低泥石流的发生率
(1)他们经过讨论将上述能量释放分为了两大类:一类属于有益的能量,
如:    (填序号);另一类属于有害的能量,如:
    (填序号)。
(2)他们发现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潮汐能、水能的共同特点是蕴含了大量的   能和   能,一旦释放可以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3)他们了解到灾害的直接原因是由动能引起的,他们又查阅了资料,得知动能的大小:Ek= mv2。可以推断出动能大小跟物体的    和    有关。
四、解答题
18.(2019九上·温州期中)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Y 为氢氧燃料电池,物质和能量沿箭头方向转化。
(1)该系统中存在   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
(2)写出装置在白天工作时的能量转化过程   (至少写 2 条), 装置X 中的物质变化,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达为:   。
(3)关于该装置的其他说法正确的有(  )
A.太阳能电池只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装置X 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装置X、Y 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
C.该系统可以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能量形式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在“电闪雷鸣”这个现象中,“电”涉及电能,“鸣”涉及声能,“闪”涉及光能,唯独没有涉及核能,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解答】能够燃烧的物体叫做燃料,燃料本身具有化学能,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1m3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与燃烧164m3天然气释放的能量相当,由此可判断“可燃冰”具有很高的化学能.故选B.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燃料还具有化学能;“可燃冰”燃烧时可以释放出很大的能量,即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3.【答案】C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对能量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需要能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止的物体照样有能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分析】(1)根据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判断;
(2)根据太阳能量的来源判断;
(3)根据核电站的工作过程判断;
(4)根据能量与功的关系判断。
【解答】A.小孩从滑梯上滑下,与滑梯摩擦,会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导致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
B.太阳的巨大能量是内部核聚变产生的,故B正确;
C.核电站中的能量转化顺序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C错误;
D.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说明这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1)空气流动形成风,风具有的能量叫风能;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化学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才释放出来的能量,一般储存在物体内部。
(4)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解答】A.风具有风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奔跑的豹有动能,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食物中有化学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跳水运动员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具有弹性势能,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转换和转移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A.贮存在食物中的能称为化学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钩码被举高后具有的能是重力势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正在发声的物体具有声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当物体变得潮湿后,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3、电加热从能量的转化来讲是电能转化为热能,是电流的热效应;
4、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反之越小。
【解答】A:中间层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说法正确,A错误;
B:最底层主要是为防止电路短路。变潮湿后更易导电,易造成电路短路,说法正确,B错误;
C:该设计可以起加热的作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电能转化成热能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说法正确,C错误;
D:冬天路面结冰,人容易摔倒是因为接触面越光滑,惯性越大。接触面变光滑后是摩擦减小了,人的惯性不会变大,说法错误,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生物长时间的进化生成的化石能源.
【解答】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过程都离不开太阳能,是在间接利用太阳能.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燃料燃烧时具有的化学能会释放出来,获得大量的热能.
【解答】飞机装有大量燃油,燃油爆炸后,燃料具有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大量的热能.故答案为D.
10.【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用电器的能量转化过程判断。
【解答】A.电饭锅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合题意;
B.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符合题意;
C.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故C不合题意;
D.电热水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1)化学
(2)增大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
重力势能是物体因为重力作用而拥有的能量。物体在空间某点处的重力势能等于使物体从该点运动到参考点(即一特定水平面)时重力所作的功。重力势能的公式:Ep=mgh 。
【解答】 (1)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其中储存了化学能。
(2)飞船 加速上升过程中,卫星质量不变,高度和速度变大,则其重力势能和动能增大。
12.【答案】机械;化学;热;光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1)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含有的能量叫化学能;
(2)根据物质燃烧时的能量转化分析解答。
【解答】(1)被某同学划动的火柴具有机械能,火柴头的燃料中具有化学能;
(2)火柴燃烧时具有热能和光能,这就是你看到的火焰。
13.【答案】(1)化学能
(2)热能
(3)声能
(4)机械能
(5)光能;电能
(6)热能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火箭升空时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时产生热能.
【解答】(1)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为主要燃料,其中储存了化学能;(2)燃料剧烈燃烧,具有热能;(3)火箭发射时发出巨大的声音具有声能;(4)升空过程中的火箭做机械运动,具有机械能;(5)电池板吸收太阳发出的光能,为飞船提供了电能;(6)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了大量的热能.
14.【答案】机械能;电能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解答】海啸具有较大的机械能,发电站输出的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电能,所以建立利用海啸发电站是将海啸具有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服务的。
故答案为:机械能;电能
15.【答案】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理想斜面,无论右侧斜面坡度如何,小球的机械能等于释放之前的机械能.
【解答】在实验过程中,当右侧斜面倾斜角度变化时,小球依然可以几乎达到原来的高度,这说明此时小球的机械能等于释放之前的机械能,即机械能是守恒的。经过推理,得出最后使斜面成水平面,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故答案: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
16.【答案】(1)kg·m/s (或千克·米/秒)
(2)机械能(或动能)
(3)B;C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1)在物理学中,可根据物理量的运算关系确定所求量的复合单位;
(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3)根据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1)材料一中,笛卡尔所表示的“能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质量的单位为kg,速度的单位为m/s,那么“能量”的单位为kg·m/s;
(2)叶片转动具有机械能,通过摩擦的方向将其转化为水的内能;
(3)A.伟大科学家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一切都要依靠实践的检验,故A错误;
B.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故B正确;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故C正确。
故选BC。
17.【答案】(1)②④⑤;①③⑥⑦
(2)动;重力势能
(3)质量;速度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能量称为有益的能量;不能被人类利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能量称为有害能量;
(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3)根据动能的公式分析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答】(1)他们经过讨论将上述能量释放分为了两大类:一类属于有益的能量, 如:②④⑤;另一类属于有害的能量,如:①③⑥⑦。
(2)他们发现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潮汐能、水能的共同特点是蕴含了大量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一旦释放可以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3)根据动能的公式 Ek= mv2 可知,影响动能的因素为质量m和速度v。
18.【答案】(1)4
(2)太阳能→电能→机械能,太阳→电能→化学能;2H2O 2H2↑+O2↑
(3)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能量转化;
(2)根据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能量转化。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①根据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分析;
②根据反应产物判断;装置X为电解池,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③化学能与电能间不可能完全转化。
【解答】(1)该装置涉及太阳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即4种能量。
(2)该装置白天时的能量转化:
①太阳能通过电池板转化为电能,电能通过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
②太阳能通过电池板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化学能。
在装置X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 2H2↑+O2↑ 。
(3)A.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故A错误;
B.装置X可电解水生成H2和O2,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故B正确;
C.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但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都不可能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完全转化,故C错误。
故选B。
1 / 1浙科版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 第一节 能量及其形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温州期中)在“电闪雷鸣”这一自然现象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是(  )
A.电能 B.声能 C.光能 D.核能
【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的能量形式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在“电闪雷鸣”这个现象中,“电”涉及电能,“鸣”涉及声能,“闪”涉及光能,唯独没有涉及核能,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21九上·温州月考)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南中国海海底发现了一种俗称“可燃冰”的冰块天然气水合物,能源总量可达到全国石油总量的一半,燃烧1m3“可燃冰”释放的能量与164m3天然气相当,据此可判断“可燃冰”(  )
A.具有较高的内能 B.具有较高的化学能
C.只有燃烧时才有内能 D.没有点燃时没有化学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解答】能够燃烧的物体叫做燃料,燃料本身具有化学能,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1m3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与燃烧164m3天然气释放的能量相当,由此可判断“可燃冰”具有很高的化学能.故选B.
【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燃料还具有化学能;“可燃冰”燃烧时可以释放出很大的能量,即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3.(2021九上·义乌期中)下列关于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需要能量
C.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止的物体是没有能量的
D.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
【答案】C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对能量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需要能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止的物体照样有能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2020九上·杭州月考)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机械能不变
B.太阳的巨大能量是内部核聚变产生的
C.核电站中的能量转化顺序是:核能→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一个物体已做过的功越多,说明这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
【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分析】(1)根据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判断;
(2)根据太阳能量的来源判断;
(3)根据核电站的工作过程判断;
(4)根据能量与功的关系判断。
【解答】A.小孩从滑梯上滑下,与滑梯摩擦,会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导致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
B.太阳的巨大能量是内部核聚变产生的,故B正确;
C.核电站中的能量转化顺序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C错误;
D.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说明这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故D错误。
故选B。
5.(2020九上·衢州期中)能量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物体具备的能量描述错误的是(  )
A.风具有风能
B.奔跑的豹有动能
C.食物中有化学能
D.跳水运动员有弹性势能
【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1)空气流动形成风,风具有的能量叫风能;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化学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才释放出来的能量,一般储存在物体内部。
(4)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解答】A.风具有风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奔跑的豹有动能,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食物中有化学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跳水运动员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具有弹性势能,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2019九上·婺城期中)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下面对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贮存在食物中的能称为化学能
B.钩码被举高后具有的能是动能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正在发声的物体具有声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转换和转移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A.贮存在食物中的能称为化学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钩码被举高后具有的能是重力势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正在发声的物体具有声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2018九上·桐乡竞赛)太阳能公路由三层组成:最上层为半透明的保护层,保护内部元件的同时也可以让太阳光透过;中间层为太阳能电池,用来产生电力;最底下的一层则用来隔绝土壤的湿气,避其影响到内部的线路。该设计可以将电力储存起来供给照明,同时也可以起加热的作用,避免冬天路面结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间层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最底层主要是为防止电路短路。
C.该设计可以起加热的作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D.冬天路面结冰,人容易摔倒是因为接触面越光滑,惯性越大。
【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当物体变得潮湿后,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3、电加热从能量的转化来讲是电能转化为热能,是电流的热效应;
4、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反之越小。
【解答】A:中间层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说法正确,A错误;
B:最底层主要是为防止电路短路。变潮湿后更易导电,易造成电路短路,说法正确,B错误;
C:该设计可以起加热的作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电能转化成热能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说法正确,C错误;
D:冬天路面结冰,人容易摔倒是因为接触面越光滑,惯性越大。接触面变光滑后是摩擦减小了,人的惯性不会变大,说法错误,D正确。
故选D
8.人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间接利用了(  )
A.地热能 B.海洋能 C.电能 D.太阳能
【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生物长时间的进化生成的化石能源.
【解答】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过程都离不开太阳能,是在间接利用太阳能.故答案为D.
9.恐怖分子曾利用劫持的客机,对美国的多个目标实施攻击。其中,一架质量为104吨,约载35吨燃油的波音757飞机,水平撞击世贸大楼的北部塔楼;另一架质量为156吨,约载51吨燃油的波音767飞机,则水平撞击南部塔楼,使两大楼产生幅度近1米的晃动并燃烧。一个多小时后两幢110层的高楼相继倒塌,造成数千人的伤亡。使世贸大楼受重创的巨大能量是(  )
A.飞机的机械能 B.飞机的声能
C.飞机的热能 D.燃油燃烧产生的热能
【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燃料燃烧时具有的化学能会释放出来,获得大量的热能.
【解答】飞机装有大量燃油,燃油爆炸后,燃料具有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大量的热能.故答案为D.
10.(2022九上·仙居期末)下列家用电器在工作中,将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电饭锅
B.电风扇
C.电视机
D.电热水壶
【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用电器的能量转化过程判断。
【解答】A.电饭锅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合题意;
B.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符合题意;
C.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故C不合题意;
D.电热水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东阳月考)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成功。6 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请完成下列问题。
(1)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为主要燃料,其中储存了   能。
(2)在升空过程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所具有势能变化情况是   。
【答案】(1)化学
(2)增大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
重力势能是物体因为重力作用而拥有的能量。物体在空间某点处的重力势能等于使物体从该点运动到参考点(即一特定水平面)时重力所作的功。重力势能的公式:Ep=mgh 。
【解答】 (1)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其中储存了化学能。
(2)飞船 加速上升过程中,卫星质量不变,高度和速度变大,则其重力势能和动能增大。
12.被某同学划动的火柴具有   能,火柴头的燃料中具有   能,火柴燃烧时具有   能和   能,这就是你看到的火焰。
【答案】机械;化学;热;光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1)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含有的能量叫化学能;
(2)根据物质燃烧时的能量转化分析解答。
【解答】(1)被某同学划动的火柴具有机械能,火柴头的燃料中具有化学能;
(2)火柴燃烧时具有热能和光能,这就是你看到的火焰。
13.“神舟十号”航天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能的种类。
(1)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为主要燃料,其中储存了   。
(2)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燃后燃料剧烈燃烧,具有   。
(3)火箭发射时发出巨大的声音具有   。
(4)升空过程中的火箭具有   。
(5)在太空中,“神舟十号”展开两块巨大的电池板吸收太阳发出的   ,为飞船提供了   。
(6)在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并组合飞行后,“神十”返回地面。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了大量的   。
【答案】(1)化学能
(2)热能
(3)声能
(4)机械能
(5)光能;电能
(6)热能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火箭升空时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时产生热能.
【解答】(1)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为主要燃料,其中储存了化学能;(2)燃料剧烈燃烧,具有热能;(3)火箭发射时发出巨大的声音具有声能;(4)升空过程中的火箭做机械运动,具有机械能;(5)电池板吸收太阳发出的光能,为飞船提供了电能;(6)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了大量的热能.
14.“世界面临的每一个危险都能追究到科学,拯救世界的每一种手段都将来自科学。”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变害为宝,比如可以建立发电站利用海啸具有的    转化为    为人类服务(填“核能”、“机械能”或“电能”)。
【答案】机械能;电能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解答】海啸具有较大的机械能,发电站输出的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电能,所以建立利用海啸发电站是将海啸具有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服务的。
故答案为:机械能;电能
15.如图所示,这是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装置图,伽利略发现,当小球从左侧斜面一定高度滚下时,无论右侧斜面的坡度如何,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左边下落点几乎等高的地方。假如右侧斜面变成水平放置,伽利略的结论是   。
【答案】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理想斜面,无论右侧斜面坡度如何,小球的机械能等于释放之前的机械能.
【解答】在实验过程中,当右侧斜面倾斜角度变化时,小球依然可以几乎达到原来的高度,这说明此时小球的机械能等于释放之前的机械能,即机械能是守恒的。经过推理,得出最后使斜面成水平面,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故答案:小球将一直运动下去.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2九上·仙居期末)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才建立起来的,是科学史上重大发现之一。
材料一:十七至十八世纪,多位科学家对能量的量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644 年,笛卡尔用物体的质量(单位kg)和其速度(单位m/s)的乘积来表示“能量”;1686年,莱布尼兹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平方的乘积来表示“能量”;1743年,达朗贝尔用“活力”(即物体受力作用通过一定距离)来表示“能量”。
材料二:温度计的不断改进给热与功研究的精确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材料三:焦耳通过400多次的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
(1)材料一中,笛卡尔所表示的“能量”的单位是   。
(2)如图所示是焦耳实验的装置,通过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这个过程中    (填能的一种形式)转化为水的内能。
(3)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伟大科学家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B.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答案】(1)kg·m/s (或千克·米/秒)
(2)机械能(或动能)
(3)B;C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1)在物理学中,可根据物理量的运算关系确定所求量的复合单位;
(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3)根据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1)材料一中,笛卡尔所表示的“能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质量的单位为kg,速度的单位为m/s,那么“能量”的单位为kg·m/s;
(2)叶片转动具有机械能,通过摩擦的方向将其转化为水的内能;
(3)A.伟大科学家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一切都要依靠实践的检验,故A错误;
B.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故B正确;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故C正确。
故选BC。
17.(2021九上·临安期中)小阳和小乐在收听新闻中发现: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他们分头查阅了许多资料,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信息:
①发生海啸时,海洋中聚积的能量造成滔天巨浪,形成一堵堵水墙狠命向岸上拍击,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
②潮汐能也是蕴含在海洋中的一种能量,利用潮汐来推动发电机发电的技术已日趋成
③火山爆发时,将大量的地热能带到地面,炽热岩浆将所到之处的动植物化为焦土
④地热能,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开辟的又一个新能源,它可直接用在住宅取暖、温室、供热和工业上的发电
⑤水力发电是利用江河水流从高处流到低处释放的势能发电
⑥雨季,长江洪水爆发,就会冲毁堤坝,淹没大批农田和城镇
⑦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所到之处破坏性极大,一切尽被摧毁
⑧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可以固结表土,降低泥石流的发生率
(1)他们经过讨论将上述能量释放分为了两大类:一类属于有益的能量,
如:    (填序号);另一类属于有害的能量,如:
    (填序号)。
(2)他们发现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潮汐能、水能的共同特点是蕴含了大量的   能和   能,一旦释放可以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3)他们了解到灾害的直接原因是由动能引起的,他们又查阅了资料,得知动能的大小:Ek= mv2。可以推断出动能大小跟物体的    和    有关。
【答案】(1)②④⑤;①③⑥⑦
(2)动;重力势能
(3)质量;速度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能量称为有益的能量;不能被人类利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能量称为有害能量;
(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3)根据动能的公式分析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答】(1)他们经过讨论将上述能量释放分为了两大类:一类属于有益的能量, 如:②④⑤;另一类属于有害的能量,如:①③⑥⑦。
(2)他们发现海啸、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潮汐能、水能的共同特点是蕴含了大量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一旦释放可以产生强大的破坏力。
(3)根据动能的公式 Ek= mv2 可知,影响动能的因素为质量m和速度v。
四、解答题
18.(2019九上·温州期中)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Y 为氢氧燃料电池,物质和能量沿箭头方向转化。
(1)该系统中存在   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
(2)写出装置在白天工作时的能量转化过程   (至少写 2 条), 装置X 中的物质变化,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达为:   。
(3)关于该装置的其他说法正确的有(  )
A.太阳能电池只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装置X 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装置X、Y 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
C.该系统可以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答案】(1)4
(2)太阳能→电能→机械能,太阳→电能→化学能;2H2O 2H2↑+O2↑
(3)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能量转化;
(2)根据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能量转化。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①根据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分析;
②根据反应产物判断;装置X为电解池,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③化学能与电能间不可能完全转化。
【解答】(1)该装置涉及太阳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即4种能量。
(2)该装置白天时的能量转化:
①太阳能通过电池板转化为电能,电能通过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
②太阳能通过电池板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化学能。
在装置X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 2H2↑+O2↑ 。
(3)A.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故A错误;
B.装置X可电解水生成H2和O2,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故B正确;
C.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但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都不可能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完全转化,故C错误。
故选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