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基础巩固]
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B.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
C.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
D.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
2.关于我国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湿地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B.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没有湿地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而没有湿地
D.华北平原因蒸发旺盛而没有湿地
解析:第1题,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第2题,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分布。
答案:1.A 2.A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 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3~5题。
3.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洞庭湖面积缩小是长期围垦和泥沙淤积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A
4.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
解析:洞庭湖面积缩小后,其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加剧了长江洪灾。
答案:B
5.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D.围湖造田
解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引河流水灌溉,加上沿岸的蒸发、下渗,使得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甚至干涸。
答案:C
6.读“东北区沼泽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区沼泽分布面积自北向南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试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2)三江平原为什么有大面积沼泽集中分布?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在气候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地形、地势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土质、土层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保护沼泽这种湿地?试说出沼泽地的两方面生态功能。
(4)你认为有没有一些产业部门,既能利用沼泽资源,使其转化为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护沼泽生态功能不至于丧失?试分析并提出这些产业部门的名称。
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沼泽的分布区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沼泽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湿地的功能及开发。第(1)题,根据气候和地形的南北差异,分析东北地区沼泽分布的不同。第(2)题,低洼的地势、冷湿的气候及广泛分布的冻土使得三江平原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第(3)题,沼泽这种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第(4)题,合理利用,既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要有生态效益。
答案:(1)减少 北部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冷湿的环境使这里沼泽广布;而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
(2)冷湿特点突出 地势低洼且平坦 有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层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排水不畅,形成草甸或沼泽
(3)调节气候。生态功能如,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长、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4)有。用芦苇造纸(并治理造纸厂的废弃物),发展湿地养殖业,利用湿地特殊生物物种发展生物制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