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2海水的性质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左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城等深线分布图”,右图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海域盐度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为( )
A.降水 B.温度 C.洋流 D.径流
2.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冬季表、底层海水温度更低并且差异更小,原因可能是( )
①甲处海水较浅,冬季受陆地影响大,海水温度较低
②甲处纬度高,太阳辐射少,海水温度较低
③甲处海域更封闭,流动性差,与外海热量交换少,故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别很小
④甲处沿岸有洋流经过,海水热量上下交换,故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别很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1.D
2.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因素:不同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降低海水的盐度;蒸发——使海水的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与外界海水交换少,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
⑤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1.读图可知,从甲到乙,盐度无论表层还是底层,大致呈上升趋势,乙海域盐度更高,甲海域盐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甲海域受陆地径流注入的影响,陆地径流稀释海水盐度,其盐度相对较低,D正确。降水、温度、洋流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答案为:D。
2.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冬季表层、底层海水温度更低,结合左图等深线信息可知,甲海域海水较浅,冬季受陆地影响更大,海水温度较低,乙海域海水更深,海水温度受陆地影响更小,海水温度相对较高,①正确。甲乙两海域纬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②错。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海域并没有体现更封闭的特点,③错。甲海域沿岸有洋流经过,洋流运动促使了海水热量的上下交换,从而使得甲海域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减小,④正确。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云南期末)当地时间2021年4月21日,印度尼西亚海军“南伽拉号”潜艇演练时失联,船上53人全部遇难。据分析,可能是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遭遇“海水断崖",即潜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南伽拉号”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由表层至深层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先下降,后上升 B.逐渐减小
C.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 D.逐渐增加
4.“南伽拉号”遭遇“海水断崖”掉入海底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突然下降,潜水艇设备失灵
B.潜水艇设施老旧
C.水压增大,潜水艇发生爆炸
D.海水密度突然减小
【答案】3.C
4.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3.依据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海深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所以在“南伽拉号”下潜过程中,水温变化规律应为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C正确,ABD错。故本题选C。
4.“海水断崖”实际上指的是海水密度突然发生变化。当潜艇在高密度的海水中行驶时,突然进入到低密度的海水当中,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减小,瞬间会有一种从悬崖上掉下来的体验,随着深度加大,水压增大,到达一定深度后,潜艇就会被巨大的水压破坏,D正确,C错。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不存在海水温度突然下降的现象,A错;此次“南伽拉”号在海底行驶过程中遭遇意外,与艇体老旧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B错。所以本题选D。
(2021高一上·期末)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粗实线曲线表示的是( )
A.温度 B.密度 C.盐度 D.纬度
6.在图示纬度,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由极地向赤道递减 B.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D.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5.B
6.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最根本的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盐度和降水量呈反比,和蒸发量呈正比。
判断的话可以根据三个方面:
1.纬度,副热带海区最高,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比如红海就在副热带,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
2.河流,有河流注入的地方,在河水的稀释下,盐度变低。
3.洋流,暖流盐度高,寒流盐度低。
5.从图中可以看出粗实线随纬度的升高数值增大,因此代表的是大西洋的密度,B正确;温度是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的,A错误;盐度是副热带地区最高,横坐标代表纬度,故粗实线不可能代表纬度,C、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6.根据图示信息及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出粗实线代表密度、实线代表盐度、虚线代表温度。从总体来看密度是由高纬向低纬递减,C正确,A、B、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2021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下图表示大西洋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
A.①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 B.③为海水盐度沿纬度分布
C.③为海水表面密度分布 D.②为海水表面盐度分布
8.②曲线值在副热带海域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温下降 B.降水减少
C.陆地径流增加 D.海洋面积增加
9.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成负相关,与盐度成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成负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
【答案】7.D
8.B
9.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一、海水温度
1.海水温度取决于海水的热量收支情况,收入指太阳辐射,支出指水汽蒸发。极地地区海水温度低是因为收入少,太阳辐射少,不是因为支出多,温度低蒸发少。
2.分布:海水温度赤道高,极地低,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二、海水盐度
1.海水盐度的因素:蒸发量越多,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多,盐度越低;温度越高,盐度越高;有河流注入,盐度低;暖流流经,海水温度升高,盐度升高;海域闭塞与开敞,与周围海域海水交换情况。
2.分布:副热带地区盐度最高,极地最低,由副热带向赤道和极地递减。
3.副热带海区盐度高的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
三、海水密度
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温度越高,密度越小;盐度越高,密度越大;深度越深,密度越大。
2.分布:赤道地区密度小,极地密度大,由极地向赤道递减。
3.海中断崖的形成与海水密度分布有关。
7.海水表面温度分布从低纬向高纬降低,所以③曲线表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最高,海水表面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②表示海水表面盐度分布曲线;赤道地区降水丰富,盐度较低,海水水温高,海水密度小,所以①表示海水表面密度分布曲线,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8.读图可知,②曲线为海水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在副热带海区盐度高,主要是由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B对。副热带地区水温并不低,A错误。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径流量少,C错误。副热带地区海洋面积没有增加,D错误。故答案为:B。
9.依据已学知识,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二者呈负相关;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大,二者呈正相关,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丽江期末)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C.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11.造成南北回归线附近海区盐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大 B.洋流
C.海区封闭程度 D.蒸发量大
【答案】10.B
11.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10.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①表示海水表层温度的纬度变化,②表示海水表层盐度的纬度变化,③表示海水表层密度的纬度变化。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同时,赤道附近海区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多,表层海水盐度低,密度小。故答案为:B。
11.南北回归线附近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降水量小,但蒸发量较大,海水的盐度大,D正确,A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为寒流,寒流降温减湿,使得海水盐度变低,与题干信息不符,B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海区并非均呈现封闭的特点,进而导致盐度高,C错。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
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
C.正相关 D.没有相关性
13.影响图中A纬度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河川径流 D.风向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影响海水盐度因素:
蒸发量与降水量:副高海区盐度高,赤道海区盐度稍低。
径流:北纬60°海区比南纬60°海区盐度低,长江口夏季盐度低。
洋流:暖流流过海区盐度较高,寒流反之。
海域封闭度:红海盐度高(副高,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无径流汇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波罗的海盐度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云多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大量径流汇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12.读图,大致0°~20°S范围,盐度升高,水量平衡下降,呈负相关。20°S~南极圈附近,盐度下降,水量平衡升高,呈负相关。南极圈以内主要为南极洲,海洋面积少。所以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负相关。故答案为:A。
13.图中北半球A纬度陆地面积广阔,受陆地径流对海水盐度稀释的影响,A纬度海洋表层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以海洋为主,河川径流少),C正确。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向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黄海冷水团。读“不同季节黄海中部海域水温与盐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黄海冷水团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黄海中部,上下层海水盐度差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4.B
15.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夏季,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水温高;夏季由于降水量大,并且注入海域的淡水多,受之影响浅层海水盐度低:而较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淡水的影响小,水温低、盐度高,所以在水深10-30米深处出现了水温和盐度突然变化的温跃层。
14.由材料可知,黄海冷水团表现最明显时即出现明显温跃层时;据图可知,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在夏季,下层海水相对低温,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盐度为正方形图例,读图可知上下层海水盐度差最大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二、图文分析题
16.(2021高一上·怀仁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层海水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随纬度变化图
(1)图中所示的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曲线与 随纬度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 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海域的海水盐度随温度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海水盐度却不是最高,其原因是。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 ‰,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 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 。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 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答案】(1)蒸发量;回归线
(2)赤道附近蒸发量大,降水量也大
(3)34;南纬60°;北纬60°附近海域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南纬60°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
(4)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与海水盐度变化曲线比较接近的蒸发量变化曲线。根据海水盐度变化曲线,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海区。
(2)从根本上讲,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当然,地理中的某些海区的盐度变化,需要将以上几条综合起来考虑。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此赤道附近海域虽然温度高,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3)根据海水盐度曲线可知:60°S附近海水盐度为34‰左右。60°S附近海域海水盐度比60°N附近海域的盐度高。原因是60°N附近陆地面积大,大量的陆地径流汇入海洋,对海水有稀释作用,而60°S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无淡水稀释,故60°S附近海水盐度较高。
(4)根据以上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入海径流量等。
【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最根本的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盐度和降水量呈反比,和蒸发量呈正比。
判断的话可以根据三个方面:
1.纬度,副热带海区最高,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比如红海就在副热带,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
2.河流,有河流注入的地方,在河水的稀释下,盐度变低。
3.洋流,暖流盐度高,寒流盐度低。
17.(2021高一上·济宁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30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为27‰ 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
(1)分析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
(2)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分析这时鲸鱼也开始向海湾聚集的原因。
【答案】(1)靠近陆地,有河流淡水汇入;海域较封闭,海水与其他海域交换少;有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低温(低盐)海水注入
(2)水温上升;不同性质水流交汇,海水受扰动后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饵料丰富。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 (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洋流、河水稀释、海域封闭程度等。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同纬度比较,从图中分析该封闭海域,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补充多,受到拉布拉多寒流影响,蒸发弱,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与其他海域水体交换少,盐度低。
(2)从题干问题看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水温上升,与从北边来的冷海水交汇,海水受扰动后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饵料丰富。
【点评】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两极附近、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盐度比较小;在南北纬20度的海区,海水的盐度则比较大。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环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根据大洋中盐度分布的特征,可以鉴别水团和了解其运动的情况。在研究海水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关系,探索元素在海水中迁移的规律和测定溶于海水中的某些成分时,都要考虑盐度的影响。此外,因为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在现场直接准确测定海水的密度,所以各国通常测定盐度、温度和压力,再根据海水状态方程式计算密度。
18.(2020高一上·沧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一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分布图。
(1)简述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特点。
(2)分析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答案】(1)①海水温度自表层向深层大体呈不均匀递减趋势。②深度1000米以内,水温随深度增加显著下降;③深度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缓慢,保持低温状态。
(2)①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②深度1000米以内,海水随深度增加接受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水温也显著下降;③深度1000米以下,海水受太阳辐射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小,水温随深度增加变化缓慢,基本持低温状态。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整体而言,自海水表层至深层,海水温度呈下降趋势,但在不同的深度范围内其下降速度不同,海水温度自表层向深层下降呈不均匀递减趋势。具体来说,在海水表层至深度1千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较大。在海水深度1千米以下的海域,随着深度的持续增加,海水水温变化缓慢,下降速度较慢,保持低温状态。
(2)海水的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表层海水主要依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之后将热量层层向下传导。在深度1千米以内,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接受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水温显著下降。在海水深度1千米以下的海域,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很小,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较小(如海水蒸发、冷凝存在的潜热交换等),水温随着深度增加,变化缓慢,始终维持较低温的状态。
【点评】 ①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②深度1000米以内,海水随深度增加接受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水温也显著下降;③深度1000米以下,海水受太阳辐射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小,水温随深度增加变化缓慢,基本持低温状态。
19.(2020高一上·宿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入海口海域表层含沙量的水平分布及变化受入海河水、潮汐等多因素影响,且Ⅰ海区与Ⅱ海区变化规律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入海口海域。
(1)推测长江入海口海域表层含沙量和盐度由近岸向远岸的变化规律。
(2)与低潮(海水水位最低)时相比,说明涨潮过程中Ⅰ海区与Ⅱ海区表层含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答案】(1)含沙量由近岸向远岸逐渐减小;盐度由近岸向远岸逐渐增大。
(2)Ⅰ海区表层含沙量增大,Ⅱ海区表层含沙量减小;原因:涨潮时,海水水位上升,阻碍河流入海泥沙向海洋方向扩散。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长江入海口海域地势变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变缓,泥沙不断沉积,随着泥沙沉积,含沙量不断下降,因此表层含沙量由近岸向远岸逐渐减小;河流水为淡水,对海水有稀释作用,因此海水盐度由近岸向远岸,受到的河流稀释作用越来越小,盐度逐渐增大。
(2)与低潮(海水水位最低)时相比,涨潮过程中海水水位较高,对河流多顶托作用增强,阻碍河流入海泥沙向海洋方向扩散。此时Ⅰ海区河水与海水的扰动增强,表层含沙量增大,而Ⅱ海区表层受到潮汐的影响,含沙量减小。
【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20.(2020高一上·安徽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以上适宜游泳。下图为我国近海四个海区月均海洋表层水温变化图。
(1)分别描述①②④三个海域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2)指出③海域适宜游泳的时间。
(3)推测四个海域中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域,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海域:终年水温较高,长夏无冬,年较差小;②海域: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年较差较大;④海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较差大。
(2)6月到10月
(3)④;因为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最为密切;一般情况,海水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四个海域中,④海域表层水温各月均最低,故密度最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①曲线全年走向平稳,且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均在其他3条曲线之上;因此①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的月平均温度最高,季节变化最小。②曲线整体有一定起伏,起伏不太大,且最低月平均温度也在18℃左右;因此②附近海域的海水月平均温度较高,季节变化较小。④曲线整体起伏很大,且最低月平均温度在2℃左右;因此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的月平均温度最低,季节变化最大。
(2)根据题意得知: 20℃以上适宜游泳,我们可以根据曲线图可知,20℃的横线和③曲线有两个交叉点,从两个交叉点向下垂直做一条线与代表月份的横坐标月份交叉,这两个横坐标上的交叉点,正好处于6月和10月,因此③适宜游泳的时间是6月—10月。
(3)海水的密度随温度、盐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或压力加大时,海水密度就大。从曲线图我们只能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所以我们从温度的层面进行分析。①曲线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②曲线整体有一定起伏,起伏不太大,且最低月平均温度也在18℃左右;③曲线整体起伏较大,且最低月平均温度在8℃左右;④曲线整体起伏很大,且最低月平均温度在2℃左右。因此,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密度最大。.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循环经济,完整的表达是资源循环型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_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2海水的性质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左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城等深线分布图”,右图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海域盐度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为( )
A.降水 B.温度 C.洋流 D.径流
2.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冬季表、底层海水温度更低并且差异更小,原因可能是( )
①甲处海水较浅,冬季受陆地影响大,海水温度较低
②甲处纬度高,太阳辐射少,海水温度较低
③甲处海域更封闭,流动性差,与外海热量交换少,故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别很小
④甲处沿岸有洋流经过,海水热量上下交换,故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别很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21高一上·云南期末)当地时间2021年4月21日,印度尼西亚海军“南伽拉号”潜艇演练时失联,船上53人全部遇难。据分析,可能是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遭遇“海水断崖",即潜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南伽拉号”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由表层至深层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先下降,后上升 B.逐渐减小
C.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 D.逐渐增加
4.“南伽拉号”遭遇“海水断崖”掉入海底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突然下降,潜水艇设备失灵
B.潜水艇设施老旧
C.水压增大,潜水艇发生爆炸
D.海水密度突然减小
(2021高一上·期末)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粗实线曲线表示的是( )
A.温度 B.密度 C.盐度 D.纬度
6.在图示纬度,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由极地向赤道递减 B.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D.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2021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下图表示大西洋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
A.①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 B.③为海水盐度沿纬度分布
C.③为海水表面密度分布 D.②为海水表面盐度分布
8.②曲线值在副热带海域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温下降 B.降水减少
C.陆地径流增加 D.海洋面积增加
9.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成负相关,与盐度成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成负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
(2021高一上·丽江期末)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C.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11.造成南北回归线附近海区盐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大 B.洋流
C.海区封闭程度 D.蒸发量大
(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
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
C.正相关 D.没有相关性
13.影响图中A纬度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河川径流 D.风向
(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黄海冷水团。读“不同季节黄海中部海域水温与盐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黄海冷水团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黄海中部,上下层海水盐度差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图文分析题
16.(2021高一上·怀仁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层海水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随纬度变化图
(1)图中所示的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曲线与 随纬度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 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海域的海水盐度随温度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海水盐度却不是最高,其原因是。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 ‰,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 附近海域。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 。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 是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
17.(2021高一上·济宁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30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为27‰ 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9月,这里是世界最佳的赏鲸地之一。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
(1)分析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
(2)每年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分析这时鲸鱼也开始向海湾聚集的原因。
18.(2020高一上·沧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一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分布图。
(1)简述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特点。
(2)分析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19.(2020高一上·宿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入海口海域表层含沙量的水平分布及变化受入海河水、潮汐等多因素影响,且Ⅰ海区与Ⅱ海区变化规律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入海口海域。
(1)推测长江入海口海域表层含沙量和盐度由近岸向远岸的变化规律。
(2)与低潮(海水水位最低)时相比,说明涨潮过程中Ⅰ海区与Ⅱ海区表层含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0.(2020高一上·安徽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以上适宜游泳。下图为我国近海四个海区月均海洋表层水温变化图。
(1)分别描述①②④三个海域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2)指出③海域适宜游泳的时间。
(3)推测四个海域中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域,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因素:不同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降低海水的盐度;蒸发——使海水的盐度升高。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与外界海水交换少,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
⑤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1.读图可知,从甲到乙,盐度无论表层还是底层,大致呈上升趋势,乙海域盐度更高,甲海域盐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甲海域受陆地径流注入的影响,陆地径流稀释海水盐度,其盐度相对较低,D正确。降水、温度、洋流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答案为:D。
2.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冬季表层、底层海水温度更低,结合左图等深线信息可知,甲海域海水较浅,冬季受陆地影响更大,海水温度较低,乙海域海水更深,海水温度受陆地影响更小,海水温度相对较高,①正确。甲乙两海域纬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②错。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海域并没有体现更封闭的特点,③错。甲海域沿岸有洋流经过,洋流运动促使了海水热量的上下交换,从而使得甲海域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差异减小,④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3.C
4.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3.依据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海深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所以在“南伽拉号”下潜过程中,水温变化规律应为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C正确,ABD错。故本题选C。
4.“海水断崖”实际上指的是海水密度突然发生变化。当潜艇在高密度的海水中行驶时,突然进入到低密度的海水当中,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减小,瞬间会有一种从悬崖上掉下来的体验,随着深度加大,水压增大,到达一定深度后,潜艇就会被巨大的水压破坏,D正确,C错。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不存在海水温度突然下降的现象,A错;此次“南伽拉”号在海底行驶过程中遭遇意外,与艇体老旧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B错。所以本题选D。
【答案】5.B
6.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最根本的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盐度和降水量呈反比,和蒸发量呈正比。
判断的话可以根据三个方面:
1.纬度,副热带海区最高,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比如红海就在副热带,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
2.河流,有河流注入的地方,在河水的稀释下,盐度变低。
3.洋流,暖流盐度高,寒流盐度低。
5.从图中可以看出粗实线随纬度的升高数值增大,因此代表的是大西洋的密度,B正确;温度是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的,A错误;盐度是副热带地区最高,横坐标代表纬度,故粗实线不可能代表纬度,C、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6.根据图示信息及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出粗实线代表密度、实线代表盐度、虚线代表温度。从总体来看密度是由高纬向低纬递减,C正确,A、B、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7.D
8.B
9.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一、海水温度
1.海水温度取决于海水的热量收支情况,收入指太阳辐射,支出指水汽蒸发。极地地区海水温度低是因为收入少,太阳辐射少,不是因为支出多,温度低蒸发少。
2.分布:海水温度赤道高,极地低,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二、海水盐度
1.海水盐度的因素:蒸发量越多,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多,盐度越低;温度越高,盐度越高;有河流注入,盐度低;暖流流经,海水温度升高,盐度升高;海域闭塞与开敞,与周围海域海水交换情况。
2.分布:副热带地区盐度最高,极地最低,由副热带向赤道和极地递减。
3.副热带海区盐度高的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
三、海水密度
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温度越高,密度越小;盐度越高,密度越大;深度越深,密度越大。
2.分布:赤道地区密度小,极地密度大,由极地向赤道递减。
3.海中断崖的形成与海水密度分布有关。
7.海水表面温度分布从低纬向高纬降低,所以③曲线表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最高,海水表面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②表示海水表面盐度分布曲线;赤道地区降水丰富,盐度较低,海水水温高,海水密度小,所以①表示海水表面密度分布曲线,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8.读图可知,②曲线为海水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在副热带海区盐度高,主要是由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B对。副热带地区水温并不低,A错误。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径流量少,C错误。副热带地区海洋面积没有增加,D错误。故答案为:B。
9.依据已学知识,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二者呈负相关;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大,二者呈正相关,故答案为:C。
【答案】10.B
11.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10.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①表示海水表层温度的纬度变化,②表示海水表层盐度的纬度变化,③表示海水表层密度的纬度变化。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同时,赤道附近海区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多,表层海水盐度低,密度小。故答案为:B。
11.南北回归线附近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降水量小,但蒸发量较大,海水的盐度大,D正确,A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为寒流,寒流降温减湿,使得海水盐度变低,与题干信息不符,B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海区并非均呈现封闭的特点,进而导致盐度高,C错。故答案为:D。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影响海水盐度因素:
蒸发量与降水量:副高海区盐度高,赤道海区盐度稍低。
径流:北纬60°海区比南纬60°海区盐度低,长江口夏季盐度低。
洋流:暖流流过海区盐度较高,寒流反之。
海域封闭度:红海盐度高(副高,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无径流汇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波罗的海盐度低(温带海洋性气候,多云多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大量径流汇入,海域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12.读图,大致0°~20°S范围,盐度升高,水量平衡下降,呈负相关。20°S~南极圈附近,盐度下降,水量平衡升高,呈负相关。南极圈以内主要为南极洲,海洋面积少。所以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负相关。故答案为:A。
13.图中北半球A纬度陆地面积广阔,受陆地径流对海水盐度稀释的影响,A纬度海洋表层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以海洋为主,河川径流少),C正确。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向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答案为:C。
【答案】14.B
15.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夏季,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水温高;夏季由于降水量大,并且注入海域的淡水多,受之影响浅层海水盐度低:而较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淡水的影响小,水温低、盐度高,所以在水深10-30米深处出现了水温和盐度突然变化的温跃层。
14.由材料可知,黄海冷水团表现最明显时即出现明显温跃层时;据图可知,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在夏季,下层海水相对低温,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盐度为正方形图例,读图可知上下层海水盐度差最大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6.【答案】(1)蒸发量;回归线
(2)赤道附近蒸发量大,降水量也大
(3)34;南纬60°;北纬60°附近海域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南纬60°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
(4)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与海水盐度变化曲线比较接近的蒸发量变化曲线。根据海水盐度变化曲线,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海区。
(2)从根本上讲,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当然,地理中的某些海区的盐度变化,需要将以上几条综合起来考虑。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此赤道附近海域虽然温度高,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3)根据海水盐度曲线可知:60°S附近海水盐度为34‰左右。60°S附近海域海水盐度比60°N附近海域的盐度高。原因是60°N附近陆地面积大,大量的陆地径流汇入海洋,对海水有稀释作用,而60°S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无淡水稀释,故60°S附近海水盐度较高。
(4)根据以上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重要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入海径流量等。
【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最根本的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盐度和降水量呈反比,和蒸发量呈正比。
判断的话可以根据三个方面:
1.纬度,副热带海区最高,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比如红海就在副热带,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
2.河流,有河流注入的地方,在河水的稀释下,盐度变低。
3.洋流,暖流盐度高,寒流盐度低。
17.【答案】(1)靠近陆地,有河流淡水汇入;海域较封闭,海水与其他海域交换少;有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低温(低盐)海水注入
(2)水温上升;不同性质水流交汇,海水受扰动后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饵料丰富。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 (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洋流、河水稀释、海域封闭程度等。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同纬度比较,从图中分析该封闭海域,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补充多,受到拉布拉多寒流影响,蒸发弱,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与其他海域水体交换少,盐度低。
(2)从题干问题看5月底海冰开始解冻,水温上升,与从北边来的冷海水交汇,海水受扰动后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饵料丰富。
【点评】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两极附近、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盐度比较小;在南北纬20度的海区,海水的盐度则比较大。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环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根据大洋中盐度分布的特征,可以鉴别水团和了解其运动的情况。在研究海水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平衡关系,探索元素在海水中迁移的规律和测定溶于海水中的某些成分时,都要考虑盐度的影响。此外,因为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在现场直接准确测定海水的密度,所以各国通常测定盐度、温度和压力,再根据海水状态方程式计算密度。
18.【答案】(1)①海水温度自表层向深层大体呈不均匀递减趋势。②深度1000米以内,水温随深度增加显著下降;③深度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缓慢,保持低温状态。
(2)①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②深度1000米以内,海水随深度增加接受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水温也显著下降;③深度1000米以下,海水受太阳辐射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小,水温随深度增加变化缓慢,基本持低温状态。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整体而言,自海水表层至深层,海水温度呈下降趋势,但在不同的深度范围内其下降速度不同,海水温度自表层向深层下降呈不均匀递减趋势。具体来说,在海水表层至深度1千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较大。在海水深度1千米以下的海域,随着深度的持续增加,海水水温变化缓慢,下降速度较慢,保持低温状态。
(2)海水的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表层海水主要依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之后将热量层层向下传导。在深度1千米以内,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接受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水温显著下降。在海水深度1千米以下的海域,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很小,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较小(如海水蒸发、冷凝存在的潜热交换等),水温随着深度增加,变化缓慢,始终维持较低温的状态。
【点评】 ①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②深度1000米以内,海水随深度增加接受的太阳辐射显著减少,水温也显著下降;③深度1000米以下,海水受太阳辐射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小,水温随深度增加变化缓慢,基本持低温状态。
19.【答案】(1)含沙量由近岸向远岸逐渐减小;盐度由近岸向远岸逐渐增大。
(2)Ⅰ海区表层含沙量增大,Ⅱ海区表层含沙量减小;原因:涨潮时,海水水位上升,阻碍河流入海泥沙向海洋方向扩散。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长江入海口海域地势变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变缓,泥沙不断沉积,随着泥沙沉积,含沙量不断下降,因此表层含沙量由近岸向远岸逐渐减小;河流水为淡水,对海水有稀释作用,因此海水盐度由近岸向远岸,受到的河流稀释作用越来越小,盐度逐渐增大。
(2)与低潮(海水水位最低)时相比,涨潮过程中海水水位较高,对河流多顶托作用增强,阻碍河流入海泥沙向海洋方向扩散。此时Ⅰ海区河水与海水的扰动增强,表层含沙量增大,而Ⅱ海区表层受到潮汐的影响,含沙量减小。
【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20.【答案】(1)①海域:终年水温较高,长夏无冬,年较差小;②海域: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年较差较大;④海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较差大。
(2)6月到10月
(3)④;因为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最为密切;一般情况,海水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四个海域中,④海域表层水温各月均最低,故密度最高。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①曲线全年走向平稳,且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均在其他3条曲线之上;因此①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的月平均温度最高,季节变化最小。②曲线整体有一定起伏,起伏不太大,且最低月平均温度也在18℃左右;因此②附近海域的海水月平均温度较高,季节变化较小。④曲线整体起伏很大,且最低月平均温度在2℃左右;因此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的月平均温度最低,季节变化最大。
(2)根据题意得知: 20℃以上适宜游泳,我们可以根据曲线图可知,20℃的横线和③曲线有两个交叉点,从两个交叉点向下垂直做一条线与代表月份的横坐标月份交叉,这两个横坐标上的交叉点,正好处于6月和10月,因此③适宜游泳的时间是6月—10月。
(3)海水的密度随温度、盐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或压力加大时,海水密度就大。从曲线图我们只能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所以我们从温度的层面进行分析。①曲线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②曲线整体有一定起伏,起伏不太大,且最低月平均温度也在18℃左右;③曲线整体起伏较大,且最低月平均温度在8℃左右;④曲线整体起伏很大,且最低月平均温度在2℃左右。因此,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密度最大。.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循环经济,完整的表达是资源循环型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_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