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温州市八上科学第二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综合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得分
1.(2021八上·诸暨期中)如图所示是工厂房顶安装的无动力风帽,其凸起的球状体为涡轮,在自然风的推动下,快速旋转,能有效将室内气体向外抽出的通风设施。下列与它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覆杯实验
B.、吸盘挂钩
C.真空压缩袋
D.飘出的窗帘
2.(2021八上·吴兴期末)2021年7月9日上映了一部电影——《中国医生》,影片反映了在这场浩大战役中,全国各地的中国医生纷纷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浴血奋战在武汉前线,不顾自身安危守护国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下列医院中物品的应用与气压无关的是( )
A. 医生进行肌肉注射
B.真空采血管采血
C.医生给病人拔火罐
D.注射器抽取药液
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2课时 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寒潮、台风和洪水)7月份,晶晶计划从淮北去吐鲁番探亲,爸爸提醒带太阳帽,妈妈提醒带防晒霜,爷爷提醒带毛背心,奶奶提醒带雨具,谁的提醒晶晶可以不考虑( )
A. 爸爸 B.妈妈 C.爷爷 D.奶奶
4.(2021八上·绍兴期中)某兴趣小组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将吹风机对准三个相同的水平通道左端口向下吹风,在通道右端口处同时放置相同规格的乒乓球,某时刻乒乓球处于 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此实验原理与高压锅工作原理相同。
B.三个通道的左端口处,C 处压强最小。
C.增大吹风机的风速,乒乓球向左移动更明显。
D.若通道变宽,乒乓球向左移动更明显。
5.(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2课时 季风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根据中国近5000年来气温距平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朝时北冰洋的极地冰盖曾经融化
B.寒冷时期农作物不会生长
C.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
D.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不同步
6.(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1课时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诗句主要体现了( )
A.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B.由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C.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7.(2021八上·诸暨期中)如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 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如图2中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图分析,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风
8.某同学测了当地12小时的降水量,如图所示,则该地12小时的降水量约为( )
A.4 mm B.8.1 mm C.8.2 mm D.12.1 mm
9.下列关于湿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一定大
B.相对湿度是100%,表明在当时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已达饱和状态
C.相同温度下绝对湿度越大,表明空气中水汽越接近饱和
D.露水总是出现在夜间和清晨,是因为气温的变化使空气里原来饱和的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10.晴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 )
A.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
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
C.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
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
11.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个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 )
A.烧杯和玻璃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玻璃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和玻璃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12.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
p2 C.p3>p4 D.p3=p4
13.为了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张老师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并加热至罐口出现白雾(如图所示),随后将罐口堵住并冷却,让同学们进行观察。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冷却后易拉罐将会变瘪,说明大气存在压强
B.注入的水量少,有利于节约燃料,缩短加热时间
C.注入水加热的目的是让水蒸发吸热,使易拉罐更好地冷却
D.易拉罐将会变瘪的原因是罐内气体压强减小,小于罐外大气压强
14.(2021八上·淳安期末)下列工具可作为校园气象站观测 “风向”的是( )
A. B.
C. D.
15.(2022八上·缙云期末)据图分析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往盛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烧瓶上浇冷水后,烧瓶内的水会重新沸腾
B.图乙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此时乒乓球不会下落
C.图丙中,冷锋过境时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大风、降水、降温
D.图丁中,风的方向应该是③
16.(2021八上·椒江期末)茶条槭每年 5 月开花、 10 月果实成熟, 果实轻小且有翅(如右图所 示), 到了冬季逐渐脱落。在台州某公园内种有 3 株该植物(下图中 的黑圈所示), 若公园环境适合其自然生长和繁殖, 请结合台州“夏季 盛行东南季风,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的特点, 推测若干年后该公园内 该植物的分布情况(白圈表示新长出的茶条槭) 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17.(2021八上·嘉兴期末)小李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玻璃杯,把乒乓球放入左边杯子中。将两个玻璃杯口对口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杯口之间距离大约为1cm。对准两个杯口中间快速吹一口气,则乒乓球将( )
A.向左杯的杯底处运动 B.向左杯的杯口处运动
C.静止不动 D.原地跳动
18.(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这些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纸片托水”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乙图实验,把乙图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面将下降
C.丙图实验,当向塑料管B中用力吹气时,细管A中液面将会下降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沸点升高
19.(2021八上·绍兴期中)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装置,此时管内外水银液面高度差为760mm,下列对此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变大
B.如果管中进了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大于760mm
C.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
D.如果不小心管顶部破了个洞,管中的水银将从上面喷出
20.(2021八上·杭州期中)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阅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得分
21.(2022八上·临海期末)
(1)下表是某地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
时间/时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12.2 10.4 9.4 11.1 12.0 17.6 18.5 21.1 20.5 18.1 14.4 13.9
(2)下图中C地和D地相比, 地降水较多,原因是该地处于 (填“迎风坡”或“背风坡”),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冷凝成云。
22.(2021八上·吴兴期末)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
(1)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对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失重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调整航天员所携带的装备,实现航天员在水中处于 状态;
(3)在空间站核心舱中,宇航员们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B.粗盐提纯实验
C.乒乓球在水中浮力消失实验
23.(2021八上·椒江期末)请仔细解读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两地的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具有的特点是降水均集中在 季, 但 地的雨 季相对较长。
(2)在我国的广州、台州、哈尔滨三地中, 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与甲图最吻合的是 。
(3)乙地的气温年较差较小, 估计乙地 (选填“地处沿海”或“地处内陆”)。
24.(2021八上·诸暨期中)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A点气压值 (高、低)于B点气压值。
(2)图中的两条锋线,甲乙之间的是 锋(冷或暖)
(3)C、D两处, 是低气压中心,在这种天气系统下的控制下,其天气是
25.(2021八上·绍兴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图甲)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C
(2)通过 (填“甲”“乙”或“丙”)的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 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3)要发生 D 过程,空气的相对湿度要达到 ,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干湿球湿度计中的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差值 (填“越大”或“越小”)
(4)图甲所示的水循环过程主要发生在图乙标号 (填“①”、“②”或“③”)所示的大气层,该层大气最显著的特点是 。
26.(2021八上·绍兴期中)读下列我国某日某时天气图(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甲中字母所示的天气系统名称: A 。
(2)图乙中 I 所示天气系统对应图甲中字母 所示的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常带来 的天气。
(3)图甲中④所在地区位内陆地区,其气温的年变化如图乙Ⅱ 中 (填“A”或“B”) 所示曲线。夏季晚上,①地区比④地区凉快,其气候的差异主要是 因素导致。
(4)图甲中 A、B 两地由于气压差会形成风,其风向为 (填“西北风”或“东南风”)
27.(2021八上·杭州期中)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1,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如图2,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后,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
(3)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偏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 。
(4)针对以上实验带来的误差,小明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图示3装置,将该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与水的总质量为4.1kg;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抽出2.2kg水时,活塞又开始向右滑动,则活塞与注射器筒之间的摩擦力为 N,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Pa。
28.(2021八上·金华期中)央视“大风车”栏目常介绍科普知识,其中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小科仿制了一个,发现比较灵验,在冬天时,当A管液面明显上升时,往往转为阴雨天气。这是因为此时的大气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明家住33楼,他将此装置带回家中,水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球内的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9.(2021八上·金华期中)如图所示的“负压病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这样既能保证向室内提供新鲜空气,还能在特殊装置下,实现将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通过专门通道排放到固定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医护人员交互感染,为防控提供了最“硬核”的支撑。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空气流通的角度分析,“负压病房”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到室外的原因是 。
②下列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
A.漏气的气球 B.烧煮中的高压锅
C.吸饮料过程中的吸管 D.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
30.(2021八上·乐清月考)从一个装满液体的塑料壶往外到处液体时,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流出的液体时远时近,时断时续,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甚至还会撒出来溅到身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采用图 (填甲或乙)的方式倾倒液体。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
得分
31.(2021八上·吴兴期末)小明用如图装置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器材有:注射器、润滑油、压强传感器。
步骤一:在室温下将注射器的活塞上抹上适量的润滑油后,插入注射器内,留一定量的气体,将压强传感器套件连接在注射器小孔上;
步骤二:将测力计缓慢往左拉,在某位置停下,记录测力计的读数F;
步骤三:用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压强p,并记录相应空气柱的体积V;
步骤四:多次改变测力计的拉力,重复实验。
实验 拉力/N 气体体积V/mL 筒内气压p/×105Pa
1 F1 4 0.5
2 F2 8 0.25
3 F3 10 0.21
(1)完成本实验的基本要求是( )
A.在等温条件下操作
B.封闭气体的容器密封良好
C.本实验还应该用天平测出气体质量
(2)实验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 ,进一步定量分析可知: 。
(3)气压从微观角度看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容器壁而产生的一个持续的压力效果。一定质量的气体,气压除了与体积有关还与温度有关,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自行车胎夏季温度过高容易爆胎的原因 。
32.(2021八上·青田期末)洗衣服时,小科发现肥皂泡在不断地破裂。小科觉得,肥皂泡的破裂可能与肥皂泡内气压大小有关,而肥皂泡内的气压大小可能与肥皂泡的半径大小有关。小科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探究一:
【实验步骤】①闭合阀门3,打开阀门1和2,吹出较大的肥皂泡A,闭合阀门2;
②打开阀门3, ,闭合阀门1;
③打开阀门2,观察并记录肥皂泡A和B的大小变化。
【实验现象】肥皂泡A变大,肥皂泡B变小。
【实验结论】肥皂泡半径越大,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越 。
(2)探究二:
气球内气体压强大小和气球半径大小之间是否也满足肥皂泡的这一结论呢?小科用气球做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和肥皂泡相似,如图2,打开止水夹后,小气球(左侧气球)向大气球(右侧气球)中吹气,所以小科认为气球也同样遵循这个规律,但是同组的同学指出这样得出结论还不够可靠,原因是 。
(3)为了更好的了解气球内气体的压强和半径的关系,小科和同学们用不同大小的气球又重复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连通前2个气球最大橫向直径/cm 连通后2个气球最大横向直径/cm 连通后体积变化
大球 小球 大球 小球
实验1 21.0 9.0 19.5 13.0 大的变小。 小的变大
实验2 18.0 11.0 18.0 11.0 大的、小的都不变
实验3 19.5 17.0 20.5 15.8 大的更大小的更小
查阅资料发现台湾省某中学的学生已经做了类似的研究,研究方法和结果如图4: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气球内气体的压强和气球半径的大小关系为:
33.(2021八上·椒江期中)小丽要外出旅游,为防止阳台上的盆栽植物缺水,想制作一个自动浇花装置。她在瓶底与瓶盖上各开一个小孔,瓶内装水(如图甲)。发现水从瓶盖小孔快速流出,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呢?小丽和拓展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研究】只在瓶盖上开一个小孔,装入4/5的水,留下1/5的空气,瓶子倒放(如图乙)。在20℃的恒温室内,用40℃的湿毛巾裹在瓶子有气体部位,观察记录1小时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记录】开始时小孔只滴水(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停止滴水,没有气泡进入;然后小孔只进气泡、不滴水(如图丁);最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泡。测出有关科学量,并绘制成图(如图戊)。
换用25C、30℃、35℃、45℃的湿毛巾重复试验,均产生类似现象。
【实验分析】
(1)瓶子倒置后,瓶内液体对瓶盖存在 ;
(2)瓶子内气体吸收毛巾上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至室温。结合装置滴水的原理以及戊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A,B,C,D四点,其中 点瓶内气体温度最高;
(3)【实验预测】若用低于环境温度的湿毛巾包在乙瓶子外部,1小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
34.(2020八上·瑞安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可乐瓶等材料制作了水火箭(如图甲)。发射时,先将水倒入可乐瓶中,
把水火箭安装在发射架上,向水火箭内打气。发射成功后,测量水平方向的射程。水火箭的水平射程可能与充入气体的气压、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发射角度 水平射程
30° 31.32米
40° 43.60米
50° 53.07米
60° 49.82米
70° 35.42米
①在瓶内装 1/4体积的水,在打气管上连接带气压计的打气筒,将水火箭固定在发射架上。②调整发射角度为 30°(图乙),发射并测量水平射程,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③改变发射角度大小,使其分别为40°、50°、60°、70°,重复步骤①②。
(1)步骤①中气压计的作用是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继续研究瓶内气压对水平射程的影响。实验发现∶ 瓶内气压越大,水平射程越远。
某次制作完成后,小明第一次以40°、3.0×105帕气压发射,第二次以5.0×105帕气压发射,发现两次水平射程相同。第二次发射角度可能是_________。(可多选)
A.35° B.45° C.55° D.65°
阅卷人 四、解答题(第36题第3小题,第37题第2小题各2分,其他各空都是1分,共10分)
得分
35.(2021八上·温州期末)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年夏秋季易受台风侵袭。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台风是形成于洋面的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明显低于周边。图甲中A、B两个天气系统中可能形成台风的是 。
(2)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易造成城市内涝。图乙为水循环示意图,城市内涝的形成与地表径流有关,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 。(填图乙中序号)
(3)台风过境时,流速很大的风平行于窗户吹过,将窗户“吹”走,如图丙。从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窗户被“吹”走的原因。
36.(2021八上·杭州期中)
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
(1)实验室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往往会在两个半球的接触面上涂一层油。以下操作,目的与其一样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加稀硫酸
B.塑料吸盘使用前先蘸水
C.蒸馏实验中烧瓶底部加小石粒
(2)在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时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4个大气压,此时拉开半球的力为F1;如果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1个大气压,此时拉开半球的力为F2。则F1:F2= 。
(3)抽成真空后总共用了16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生的拉力是多少? (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
37.(2021八上·椒江期中)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普通高压锅不能调节温度的缺点,对普通高压锅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
(1)工作原理: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高压锅内气压变大,锅内水的沸点 。
(2)已知调节螺丝每向下旋转1毫米,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就增大0.1牛,大气压强为1.0×105帕,限压阀质量为50克,排气孔面积8×10-6米2,且测得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如表,当调节螺丝下旋转5毫米时,此高压锅内煮食物时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约为多少?(g取10N/㎏)
气压P/(×105帕) 1.1 1.2 1.4 1.7 2.0 2.3 2.7 3.1 3.6
水的沸点/℃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无动力风帽,主要根据这一原理工作,据此解答。
【解答】A. 覆杯实验,覆杯实验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将水托住,不符合题意。
B. 吸盘挂钩 ,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C. 真空压缩袋 ,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D.窗外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而窗内的气体流速不变,压强不变,窗内气压大于窗外气压,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窗帘会向外飘。利用流速和压强的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大气压的作用随处可见,茶壶倒水、吸管吸饮料、吸盘等都离不开大气压的作用。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同属于流体的压强,有一定的共同点。在生活中对大气压的相关实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比较快地得出答案。
【解答】A.用注射器注射药液是由于受到推力作用的缘故,与大气压无关,正确。
BCD.用真空采血管采血、医生给病人拔火罐、注射器抽取药液三个实例都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缘故,所以这些现象都与大气压有关,错误。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自然特征,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解答】新疆地处西北内陆,西北内陆地区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它地处内陆,东西距离很长,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基本上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所以,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故题干中的“雨具”是不必须的。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左端有风吹过时,气体流速大压强小,于是三个小球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推向左端,而高压锅的工作原理为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故A错误;
c处小球运动的距离最短,则说明c处的小球受到的推力最小,即c处压强最大,故B错误;
增大吹风机的风速,则左端气体压强更小,那么乒乓球受到的推力更大,则向左运动更明显,故C正确;
乒乓球移动的距离只与左右两端的气压差大小有关,而和通道的宽窄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熟知气候演变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明朝时期的气温低于平均气温,不应该是极地冰盖融化,故A错误。
B:即使气候寒冷也不会让农作物生长,故B错误。
C:从曲线的变化趋势看,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过程中,故C正确。
D:中国气候是在全球气候大背景下发展形成的,所以变化是同步的,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
【解答】“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诗句体现了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和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根据理解解答即可。
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最大,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会了阅读和使用这些资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较各地气候的特点。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 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 据图分析,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B海陆位置。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解答】】由图可知,雨量杯的示数为8.1mm,该地区12个小时内的降水量8.1 mm。
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绝对湿度是指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一般用mg/L作指标.相对湿度是指绝对湿度与该温度饱和状态水蒸气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达。
【解答】A:饱和湿度与温度有关,故相对湿度与温度有关,而绝对湿度与温度无关,指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故绝对湿度大而相对湿度一定大,相对湿度而绝对湿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相对湿度是100%,表明在当时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已达饱和状态,B正确。
C:相同温度下绝对湿度越大,表明空气中水汽越接近饱和,C正确。
D:露水总是出现在夜间和清晨,是因为气温的变化使空气里原来饱和的水蒸气液化的缘故,D正确。
故选A。
10.【答案】A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首先比较森林内和森林外的区别:森林内水分含量高,森林外水分含量少;
水分蒸发要吸热,吸热可以使空气的温度在光照情况下升高减慢;
然后根据风的形成来分析。
【解答】森林中水分含量高,在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吸热,使森林中空气温度升高慢,空气的温度比较低,密度比较大;
森林外空气温度高,密度比较小,热空气上升后,森林中的冷空气补充过来就形成风。
风是从森林吹向外界的,要走出森林,就要顺风走。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分析瓶内外水的沸点高低,再沸腾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个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根据p内=p大气+p水可知,瓶内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强,则瓶内水的沸点高于烧杯内水的沸点。烧杯内的水被加热时,首先到达沸点然后能继续吸热,因此水会沸腾;而瓶内的水的沸点高于外面水的沸点,因此它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会沸腾。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可根据图中气球体积的变化来判断气球内气压、玻璃瓶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关系。
【解答】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通,气球体积没有变化,所以与大气压相等;抽气后,气球与外界大气相通,气球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故p1=p2;
抽气前瓶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通,与大气压相等;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发现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此时气球内气体压强大,玻璃瓶内气体压强小才会导致气球膨胀,即p3>p4。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冷却后易拉罐将会变瘪,说明大气存在压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注入的水量少,有利于节约燃料,缩短加热时间,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注入水加热的目的是使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堵住罐口时里面的水蒸气液化,从而降低管内的气压,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易拉罐将会变瘪的原因是罐内气体压强减小,小于罐外大气压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向标是测定风来向的设备。风向标基本上是一个不对称形状的物体,重心点固定於垂直轴上。 当风吹过,对空气流动产生较大阻力的一端便会顺风转动,显示风向引。
【解答】A: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B: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
C:气压计,可预测天气的变化,气压高时天气晴朗;气压降低时,将有风雨天气出现 ;
D: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 ;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液体沸点,大气压,天气系统、天气图等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解答。
【解答】A:图甲中,往盛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烧瓶上浇冷水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所烧瓶内的水会重新沸腾,正确。
B:图乙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气体从乒乓球的上方流出,乒乓球上方气体流速大于下方气体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压强差使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不掉落下来,正确。
C: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方,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那么可能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所以冷锋过境时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大风、降水、降温,正确。
D: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如要知道图中某点的风向,先经此点画一条与等压线垂直的虚线,这条虚线的箭头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由图可知,只有②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故风向是②,错误。
故选D。
16.【答案】D
【知识点】季风
【解析】【分析】茶条槭属于风媒花,后期生长分布与风有关。台州“夏季 盛行东南季风,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且茶条槭每年5月开花
【解答】由题可知,台州“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且茶条槭每年5月开花,即考虑夏季即可,夏季盛行东南季风,D最有可能,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杯子口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杯底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于是小球会在杯底空气压强的作用下向杯口运动。
故选B。
18.【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
(2)首先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再根据p内=p大气+p水确定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
(3)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判断;
(4)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A.“纸片托水”实验中,水和纸片依靠大气压强的作用而不下落,故A正确;
B.把乙图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大气压强减小,根据p内=p大气+p水可知,玻璃管内水柱压强增大。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玻璃管中液面升高,故B错误;
C.向塑料管B中用力吹气时,A管上方空气流速增大而气压减小,烧杯内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流入A管,因此A管内液面升高,故C错误;
D.向外拉动活塞时,试管内气体体积增大而压强减小,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D错误。
故选A。
19.【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对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强的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A.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高度不变时,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外面的大气压强。根据p=ρ液gh可知,大气压强不变,则玻璃管内外的水银柱的高度差保持不变。将玻璃管倾斜后,管内的水银柱长度肯定会增大,故A正确;
B.如果管内进入空气,那么p大气=p内+p水银,那么水银柱的压强会减小,即它的高度会减小,故B错误;
C.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大气压强会减小,则管内外的高度差会减小,故C错误;
D.如果不小心管顶部破了个洞,那么管内外液面上方都受到大气压强,因此水银不会喷出,而是迅速下降,直到与外面的水银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A。
20.【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为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
【解答】A.温度低则气体收缩下沉,反之膨胀上升,故不符合题意。
B.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故不符合题意。
C.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故符合题意。
D.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答案】(1)14
(2)C;迎风坡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降水
【解析】【分析】1.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受地形的影响,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甲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非常丰富,而乙背风坡降水稀少。
【解答】(1)由表可知,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
(2)图中C地和D地相比,C地降水较多,原因是该地处于迎风坡,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冷凝成云。
22.【答案】(1)平流层
(2)悬浮
(3)A;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分层依据相关知识。大气从里到外可以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它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
(2)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3) 空间站核心舱 处于失重状态,根据各实验是否受重力影响分析答题.
【解答】(1)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失重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调整航天员所携带的装备,实现航天员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3)在空间站核心舱中,宇航员们能完成的实验是
A.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向光性与重力无关,可以完成。
B.粗盐提纯实验,利用重力的作用,不能完成。
C.乒乓球在水中浮力消失实验,没有重力,浮力消失,可以完成。
故选AC。
23.【答案】(1)夏;乙
(2)哈尔滨
(3)地处沿海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甲图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量较少;乙图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多。
【解答】(1)两地的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具有的特点是降水均集中在夏季, 但乙地的雨季相对较长。
(2)甲图气温年较差大且最低温低于-10℃,只有哈尔滨吻合。
(3)乙地的气温年较差较小,估计乙地此处沿海,因为海水比热容较大。
故答案为:(1)夏;乙 (2)哈尔滨 (3)地处沿海
24.【答案】(1)低
(2)冷
(3)D;阴雨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天气系统图的掌握及相应的读图能力。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而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低压中心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下向上,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多表现为阴雨天气。
【解答】(1)A点的气压值在1005到1010之间,B点气压值在1010到1015之间,故A点气压值低于B点气压值。
(2)甲乙之间的锋是以线条加黑三角表示的,所以是冷锋。
(3)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可以判断出D处为低气压中心,低压从气流运动来说也叫气旋,由于中心为上升气流,所以在其控制下常出现阴雨天气。
25.【答案】(1)水汽输送
(2)乙
(3)100%;越小
(4)③;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知识点】水循环;大气的分层;降水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解答】(1)由图可知,C环节是由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属于水汽输送;
(2)能够为陆地补充淡水资源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即乙;
(3)D过程是降水,能够形成降水,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了100%;相对湿度越大,则干球温度计与湿球温度计的差值越小;
(4)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大气的最低层对流层,即图乙中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乙;(3)100%;越小;(4) ③;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26.【答案】(1)高压区
(2)D;降雨,降温,大风
(3)A;纬度位置
(4)西北风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解答】(1)由图可知,A地的气压最高,即A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区;
(2) 图乙中 I 所示天气系统是冷气团移向暖气团,是冷锋,即图甲中的D;冷锋过境会带来降水、降温、大风天气;
(3)内陆地区气温年变化较大,即A符合题意; ①地区、④地区都处于内陆地区,但 ①地区的纬度比④地区高,所以导致 ①地区和④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
(4)气流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即A吹向B,因此是西北风;
故答案为:(1)高压区;(2)D;降雨,降温,大风;(3)A;纬度位置;(4)西北风。
27.【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2)3.33cm2
(3)存在摩擦力
(4)11;0.9×105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如果注射器内残留部分空气,那么空气会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强,从而导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小,即测出的大气压强偏小;
(2)根据图2确定注射器内有刻度部分的长度和容积,然后根据V=SL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3)注射器的活塞与针筒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也会对测力计的示数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导致测量误差偏大。
(4)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列出两个等式,二者联立计算出摩擦力的大小和大气压力,最后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出大气压的数值即可。
【解答】(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2)根据图2可知,注射器针筒有刻度的长度为L=6cm,容积V=2mL,则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3)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偏大,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存在摩擦力。
(4)当活塞向左滑动时,它受到向右的大气压力和摩擦力,向左的拉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G=F+f ;
即4.1kg×10N/kg=F+f ①;
当活塞向右滑动时,它受到向右的大气压力,向左的拉力和摩擦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G'=F-f ;
即(4.1kg-2.2kg)×10N/kg=F-f ②;
①②联立得到:F=30N,f=11N。
则大气压强为:。
28.【答案】减小;下降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低气压常阴雨天,高气压常晴燥天。
【解答】在冬天时,当A管液面明显上升时,说明外界大气压降低。他将此装置带回家中,电梯上升的过程中,高度增加,气压减小,瓶内大于瓶外,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球内的液面将下降。
故答案为:减小;下降
29.【答案】气体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使得空气从室外流向室内;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的流动方向与压强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
(2)“负压”状态,即封闭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强,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从空气流通的角度分析,“负压病房”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到室外的原因是:气体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使得空气从室外流向室内。
(2)A.漏气的气球,气球内的气压大于外面的大气压强,故A不合题意;
B.烧煮中的高压锅,锅内气压大气外界大气压,故B不合题意;
C.吸饮料过程中的吸管,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面大气压强,故C符合题意;
D.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舱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0.【答案】乙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甲:倒出的液体将壶口封住,由于液体流出,因此里面空气的压强减小,外面的大气压强将液体堵住,于是液体暂时不会流出。当液体重力大于大气压力时,液体迅速流出部分,于是又出现前面的情形,出现“咕咚咕咚”的声音,且液体断断续续。
乙:当液体流出时,壶口并没有被液体封住。当里面气压减小时,外面的空气进入壶内,从而保持壶内气压稳定,于是液体能够稳定连续的流出,故选乙。
31.【答案】(1)A;B
(2)小;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车胎中分子的数量是一定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剧烈,碰撞容器壁更加频繁,产生的压力大,导致车胎破裂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完成本实验的基本要求;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封闭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3)分析温度对分子碰撞容器的影响,进而确定车胎受到压力的变化即可。
【解答】(1)本实验的目的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则需要在等温条件下操作,保证气体的温度不变;还要保证容器密封性良好,防止漏气。根据m=ρV可知,当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相同时,气体的质量就相同,因此不必刻意控制气体的质量相同,故选AB。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因为每组数据中压强和体积的乘积都是定值,所以得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从微观角度解释自行车胎夏季温度过高容易爆胎的原因:车胎中分子的数量是一定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剧烈,碰撞容器壁更加频繁,产生的压力大,导致车胎破裂。
32.【答案】(1)用同一肥皂水吹出较小的肥皂泡B(答出“吹出较小的肥皂泡B”即可);小
(2)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3)气球内气体的压强随着气球半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②根据图1可知,导气管两侧分别是一个大气泡和一个小气泡。①中已经在左侧吹出一个大气泡,那么②中应该在右侧再吹出一个小气泡。
【实验结论】气体总是从气压大的地方流向气压小的地方。打开阀门2后,大气泡变大,而小气泡变小,则说明空气从小气泡流向大气泡,即大气泡气压小,小气泡气压大,据此分析解答。
(2)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做多次实验,从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根据图4描述气球内的气压随气球半径大小的变化规律。
【解答】(1)②打开阀门3,用同一肥皂水吹出较小的肥皂泡B,闭合阀门1;
【实验结论】肥皂泡半径越大,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越小。
(2)小科认为气球也同样遵循这个规律,但是同组的同学指出这样得出结论还不够可靠,原因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3)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气球内气体的压强和气球半径的大小关系为:气球内气体的压强随着气球半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33.【答案】(1)压强
(2)B
(3)瓶内先进气泡,然后向外滴水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由于液体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
(2)根据瓶内外气压的大小分析;
(3)瓶内的气体的温度降低时,瓶内的气压减小,气体会在外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解答】解:(1)杯子倒置后,液体有压强作用在瓶盖上;
(2)该装置是通过气压的改变来实现自动滴水的;当瓶内气体开始吸收毛巾上的热量时,气压变大,大于外界气压,则水会流出来,在A点流水速度最大,即瓶内的压强最大,随着滴水,瓶内的压强逐渐变小,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同时瓶内气体继续吸收热量,在B点时,既不滴水也不进气;经过B点后,瓶内进入气体,使得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即瓶内气体在B点的内能是最大的;随着毛巾的温度和瓶内的温度会降低,瓶内气体逐渐增多,气压也会增大,最终平衡,即CD时刻瓶内气体的内能都小于B时刻的内能,则B点时瓶内气体温度最高。
(3)使用低温毛巾时,瓶内气体的热量会传递给毛巾,从而导致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则瓶内会先进气泡,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导致压强增大,则会向外滴水。
34.【答案】(1)显示气压数据,以便于控制气压大小相同
(2)气压相同时,随着发射角度增大,水平射程先增大后减小。50°时,水平射程最大
(3)A;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气压计是专门测量气压的仪表。在探究水火箭的射程与发射角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瓶内的气压相等而改变发射角度;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火箭的射程与发射角度的变化规律;
(3)根据水火箭与发射角度和气压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1)步骤①中气压计的作用是;显示气压数据,以便于控制气压大小相同;
(2)根据表格可知,在发射角度从30°~50°时,水平射程增大;在发射角度从50°~70°时,水平射程减小,那么得到结论:气压相同时,随着发射角度增大,水平射程先增大后减小。50°时,水平射程最大。
(3)根据前面结论可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水火箭的水平射程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发射角度小于50°时,水平射程不断增大,当发射角度大于50°时,水平射程减小。两次水火箭的射程相等,第一次的气压小于第二次的气压,那么第一次的发射角度要么小于40°,要么大于50°,故选AD。
35.【答案】(1)A
(2)③
(3)窗外空气流速很大压强明显减小,窗内气压将窗户向外推出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总伴有狂风暴雨,常给受影响地区造成严重灾害
(2)地表径流是是指经土壤或地被物吸收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流动的那部分天然降水形成的水流,一般流入江河,流进大海。
(3) 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1)根据中心气压明显低于周边可知, A 天气系统中可能形成台风。
(2)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 ③ 。
(3) 从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窗户被“吹”走的原因:窗外空气流速很大压强明显减小,窗内气压将窗户向外推出。
36.【答案】(1)B
(2)2:3
(3)解:F=PS=10 5Pa×3.14×(0.2m)2 = 12560N
一对马的拉力:F'= 12560N/8= 1570N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早在 1654 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就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 验。 他将两个直径为 30 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让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直到两边的马各增加到8 匹时,才把半球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实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解答】 (1)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将球内空气排尽,外面大气压压力将两个半球压一起,为了避免空气进入和漏气,经常涂一层油或者蘸水,故塑料吸盘使用前先蘸水;
(2)外面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剩余空气压强为0.4个Pa,内外的压强差为0.6个Pa,此时内外压力差F1=PS=0.6S·Pa·m2,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1个大气压 ,此时内外压强差为:0.9个大气压,内外压力差=F2=PS=0.9S·Pa·m2,半球受到的压力差和拉力,刚好平衡,故相等大小,F1:F2=0.6S·Pa·m2:0.9S·Pa·m2=2:3;
(3)20cm=0.2m, S=Πr2=3.14×(0.2m)2=0.1256m2,F=PS=1×105Pa×0.1256m2=12560N,这是一边16匹马拉力大小,其中2匹马拉力==1570N.
37.【答案】(1)升高
(2)调节螺丝向下旋转5mm时,限压阀受到压力为:0.1N×5=0.5N;
则限压阀对排气孔的压力为:F=0.5N+0.05kg×10N/kg=1N;
限压阀对排气孔的压强:;
则锅内的最大气压为:p内=p大气+p自重=1.0×105Pa+1.25×105Pa=2.25×105Pa≈2.3×105Pa;
根据表格可知,此时锅内的最高温度为125℃。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分析解答;
(2)首先计算出限压阀对排气孔产生的压强,再根据p内=p大气+p自重计算出高压锅内能够达到的最大压强,最后根据表格确定锅内的最高温度。
【解答】(1)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高压锅内气压变大,锅内水的沸点升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温州市八上科学第二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综合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得分
1.(2021八上·诸暨期中)如图所示是工厂房顶安装的无动力风帽,其凸起的球状体为涡轮,在自然风的推动下,快速旋转,能有效将室内气体向外抽出的通风设施。下列与它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覆杯实验
B.、吸盘挂钩
C.真空压缩袋
D.飘出的窗帘
【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无动力风帽,主要根据这一原理工作,据此解答。
【解答】A. 覆杯实验,覆杯实验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将水托住,不符合题意。
B. 吸盘挂钩 ,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C. 真空压缩袋 ,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D.窗外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而窗内的气体流速不变,压强不变,窗内气压大于窗外气压,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窗帘会向外飘。利用流速和压强的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八上·吴兴期末)2021年7月9日上映了一部电影——《中国医生》,影片反映了在这场浩大战役中,全国各地的中国医生纷纷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浴血奋战在武汉前线,不顾自身安危守护国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下列医院中物品的应用与气压无关的是( )
A. 医生进行肌肉注射
B.真空采血管采血
C.医生给病人拔火罐
D.注射器抽取药液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大气压的作用随处可见,茶壶倒水、吸管吸饮料、吸盘等都离不开大气压的作用。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同属于流体的压强,有一定的共同点。在生活中对大气压的相关实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比较快地得出答案。
【解答】A.用注射器注射药液是由于受到推力作用的缘故,与大气压无关,正确。
BCD.用真空采血管采血、医生给病人拔火罐、注射器抽取药液三个实例都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缘故,所以这些现象都与大气压有关,错误。
故选A。
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2课时 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寒潮、台风和洪水)7月份,晶晶计划从淮北去吐鲁番探亲,爸爸提醒带太阳帽,妈妈提醒带防晒霜,爷爷提醒带毛背心,奶奶提醒带雨具,谁的提醒晶晶可以不考虑( )
A. 爸爸 B.妈妈 C.爷爷 D.奶奶
【答案】D
【知识点】气候的概念;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自然特征,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解答】新疆地处西北内陆,西北内陆地区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它地处内陆,东西距离很长,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基本上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所以,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故题干中的“雨具”是不必须的。
故选D。
4.(2021八上·绍兴期中)某兴趣小组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将吹风机对准三个相同的水平通道左端口向下吹风,在通道右端口处同时放置相同规格的乒乓球,某时刻乒乓球处于 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此实验原理与高压锅工作原理相同。
B.三个通道的左端口处,C 处压强最小。
C.增大吹风机的风速,乒乓球向左移动更明显。
D.若通道变宽,乒乓球向左移动更明显。
【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左端有风吹过时,气体流速大压强小,于是三个小球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推向左端,而高压锅的工作原理为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故A错误;
c处小球运动的距离最短,则说明c处的小球受到的推力最小,即c处压强最大,故B错误;
增大吹风机的风速,则左端气体压强更小,那么乒乓球受到的推力更大,则向左运动更明显,故C正确;
乒乓球移动的距离只与左右两端的气压差大小有关,而和通道的宽窄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5.(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2课时 季风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根据中国近5000年来气温距平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朝时北冰洋的极地冰盖曾经融化
B.寒冷时期农作物不会生长
C.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
D.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不同步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熟知气候演变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明朝时期的气温低于平均气温,不应该是极地冰盖融化,故A错误。
B:即使气候寒冷也不会让农作物生长,故B错误。
C:从曲线的变化趋势看,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过程中,故C正确。
D:中国气候是在全球气候大背景下发展形成的,所以变化是同步的,故D错误。
故选C。
6.(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1课时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诗句主要体现了( )
A.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B.由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C.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
【解答】“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诗句体现了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故选C。
7.(2021八上·诸暨期中)如图1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 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如图2中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图分析,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风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和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根据理解解答即可。
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最大,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会了阅读和使用这些资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较各地气候的特点。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 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 据图分析,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B海陆位置。
故选B。
8.某同学测了当地12小时的降水量,如图所示,则该地12小时的降水量约为( )
A.4 mm B.8.1 mm C.8.2 mm D.12.1 mm
【答案】B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解答】】由图可知,雨量杯的示数为8.1mm,该地区12个小时内的降水量8.1 mm。
故选B。
9.下列关于湿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一定大
B.相对湿度是100%,表明在当时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已达饱和状态
C.相同温度下绝对湿度越大,表明空气中水汽越接近饱和
D.露水总是出现在夜间和清晨,是因为气温的变化使空气里原来饱和的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答案】A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绝对湿度是指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一般用mg/L作指标.相对湿度是指绝对湿度与该温度饱和状态水蒸气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达。
【解答】A:饱和湿度与温度有关,故相对湿度与温度有关,而绝对湿度与温度无关,指每单位容积的气体所含水分的重量,故绝对湿度大而相对湿度一定大,相对湿度而绝对湿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相对湿度是100%,表明在当时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已达饱和状态,B正确。
C:相同温度下绝对湿度越大,表明空气中水汽越接近饱和,C正确。
D:露水总是出现在夜间和清晨,是因为气温的变化使空气里原来饱和的水蒸气液化的缘故,D正确。
故选A。
10.晴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 )
A.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
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
C.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
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
【答案】A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首先比较森林内和森林外的区别:森林内水分含量高,森林外水分含量少;
水分蒸发要吸热,吸热可以使空气的温度在光照情况下升高减慢;
然后根据风的形成来分析。
【解答】森林中水分含量高,在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吸热,使森林中空气温度升高慢,空气的温度比较低,密度比较大;
森林外空气温度高,密度比较小,热空气上升后,森林中的冷空气补充过来就形成风。
风是从森林吹向外界的,要走出森林,就要顺风走。
故选A。
11.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个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 )
A.烧杯和玻璃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玻璃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和玻璃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分析瓶内外水的沸点高低,再沸腾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个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根据p内=p大气+p水可知,瓶内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强,则瓶内水的沸点高于烧杯内水的沸点。烧杯内的水被加热时,首先到达沸点然后能继续吸热,因此水会沸腾;而瓶内的水的沸点高于外面水的沸点,因此它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会沸腾。
故选B。
12.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 C.p3>p4 D.p3=p4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可根据图中气球体积的变化来判断气球内气压、玻璃瓶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关系。
【解答】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通,气球体积没有变化,所以与大气压相等;抽气后,气球与外界大气相通,气球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故p1=p2;
抽气前瓶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通,与大气压相等;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发现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此时气球内气体压强大,玻璃瓶内气体压强小才会导致气球膨胀,即p3>p4。
故选C。
13.为了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张老师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并加热至罐口出现白雾(如图所示),随后将罐口堵住并冷却,让同学们进行观察。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冷却后易拉罐将会变瘪,说明大气存在压强
B.注入的水量少,有利于节约燃料,缩短加热时间
C.注入水加热的目的是让水蒸发吸热,使易拉罐更好地冷却
D.易拉罐将会变瘪的原因是罐内气体压强减小,小于罐外大气压强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冷却后易拉罐将会变瘪,说明大气存在压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注入的水量少,有利于节约燃料,缩短加热时间,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注入水加热的目的是使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堵住罐口时里面的水蒸气液化,从而降低管内的气压,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易拉罐将会变瘪的原因是罐内气体压强减小,小于罐外大气压强,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2021八上·淳安期末)下列工具可作为校园气象站观测 “风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向标是测定风来向的设备。风向标基本上是一个不对称形状的物体,重心点固定於垂直轴上。 当风吹过,对空气流动产生较大阻力的一端便会顺风转动,显示风向引。
【解答】A: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B: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
C:气压计,可预测天气的变化,气压高时天气晴朗;气压降低时,将有风雨天气出现 ;
D: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 ;
故选B。
15.(2022八上·缙云期末)据图分析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往盛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烧瓶上浇冷水后,烧瓶内的水会重新沸腾
B.图乙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将手指移开,此时乒乓球不会下落
C.图丙中,冷锋过境时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大风、降水、降温
D.图丁中,风的方向应该是③
【答案】D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风;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液体沸点,大气压,天气系统、天气图等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解答。
【解答】A:图甲中,往盛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烧瓶上浇冷水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所烧瓶内的水会重新沸腾,正确。
B:图乙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气体从乒乓球的上方流出,乒乓球上方气体流速大于下方气体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压强差使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不掉落下来,正确。
C: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方,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那么可能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所以冷锋过境时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大风、降水、降温,正确。
D: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如要知道图中某点的风向,先经此点画一条与等压线垂直的虚线,这条虚线的箭头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由图可知,只有②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故风向是②,错误。
故选D。
16.(2021八上·椒江期末)茶条槭每年 5 月开花、 10 月果实成熟, 果实轻小且有翅(如右图所 示), 到了冬季逐渐脱落。在台州某公园内种有 3 株该植物(下图中 的黑圈所示), 若公园环境适合其自然生长和繁殖, 请结合台州“夏季 盛行东南季风,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的特点, 推测若干年后该公园内 该植物的分布情况(白圈表示新长出的茶条槭) 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季风
【解析】【分析】茶条槭属于风媒花,后期生长分布与风有关。台州“夏季 盛行东南季风,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且茶条槭每年5月开花
【解答】由题可知,台州“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且茶条槭每年5月开花,即考虑夏季即可,夏季盛行东南季风,D最有可能,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2021八上·嘉兴期末)小李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玻璃杯,把乒乓球放入左边杯子中。将两个玻璃杯口对口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杯口之间距离大约为1cm。对准两个杯口中间快速吹一口气,则乒乓球将( )
A.向左杯的杯底处运动 B.向左杯的杯口处运动
C.静止不动 D.原地跳动
【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杯子口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杯底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于是小球会在杯底空气压强的作用下向杯口运动。
故选B。
18.(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这些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纸片托水”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乙图实验,把乙图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面将下降
C.丙图实验,当向塑料管B中用力吹气时,细管A中液面将会下降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沸点升高
【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
(2)首先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再根据p内=p大气+p水确定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
(3)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判断;
(4)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A.“纸片托水”实验中,水和纸片依靠大气压强的作用而不下落,故A正确;
B.把乙图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的过程中,大气压强减小,根据p内=p大气+p水可知,玻璃管内水柱压强增大。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玻璃管中液面升高,故B错误;
C.向塑料管B中用力吹气时,A管上方空气流速增大而气压减小,烧杯内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流入A管,因此A管内液面升高,故C错误;
D.向外拉动活塞时,试管内气体体积增大而压强减小,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D错误。
故选A。
19.(2021八上·绍兴期中)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装置,此时管内外水银液面高度差为760mm,下列对此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变大
B.如果管中进了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大于760mm
C.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大
D.如果不小心管顶部破了个洞,管中的水银将从上面喷出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对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强的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A.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高度不变时,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外面的大气压强。根据p=ρ液gh可知,大气压强不变,则玻璃管内外的水银柱的高度差保持不变。将玻璃管倾斜后,管内的水银柱长度肯定会增大,故A正确;
B.如果管内进入空气,那么p大气=p内+p水银,那么水银柱的压强会减小,即它的高度会减小,故B错误;
C.将它从山下移到山上,大气压强会减小,则管内外的高度差会减小,故C错误;
D.如果不小心管顶部破了个洞,那么管内外液面上方都受到大气压强,因此水银不会喷出,而是迅速下降,直到与外面的水银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A。
20.(2021八上·杭州期中)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为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
【解答】A.温度低则气体收缩下沉,反之膨胀上升,故不符合题意。
B.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故不符合题意。
C.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故符合题意。
D.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阅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得分
21.(2022八上·临海期末)
(1)下表是某地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
时间/时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12.2 10.4 9.4 11.1 12.0 17.6 18.5 21.1 20.5 18.1 14.4 13.9
(2)下图中C地和D地相比, 地降水较多,原因是该地处于 (填“迎风坡”或“背风坡”),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冷凝成云。
【答案】(1)14
(2)C;迎风坡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降水
【解析】【分析】1.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受地形的影响,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甲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非常丰富,而乙背风坡降水稀少。
【解答】(1)由表可知,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
(2)图中C地和D地相比,C地降水较多,原因是该地处于迎风坡,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冷凝成云。
22.(2021八上·吴兴期末)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
(1)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对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失重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调整航天员所携带的装备,实现航天员在水中处于 状态;
(3)在空间站核心舱中,宇航员们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B.粗盐提纯实验
C.乒乓球在水中浮力消失实验
【答案】(1)平流层
(2)悬浮
(3)A;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分层依据相关知识。大气从里到外可以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它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
(2)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3) 空间站核心舱 处于失重状态,根据各实验是否受重力影响分析答题.
【解答】(1)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依次穿过了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失重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调整航天员所携带的装备,实现航天员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3)在空间站核心舱中,宇航员们能完成的实验是
A.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向光性与重力无关,可以完成。
B.粗盐提纯实验,利用重力的作用,不能完成。
C.乒乓球在水中浮力消失实验,没有重力,浮力消失,可以完成。
故选AC。
23.(2021八上·椒江期末)请仔细解读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两地的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具有的特点是降水均集中在 季, 但 地的雨 季相对较长。
(2)在我国的广州、台州、哈尔滨三地中, 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与甲图最吻合的是 。
(3)乙地的气温年较差较小, 估计乙地 (选填“地处沿海”或“地处内陆”)。
【答案】(1)夏;乙
(2)哈尔滨
(3)地处沿海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甲图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量较少;乙图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多。
【解答】(1)两地的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具有的特点是降水均集中在夏季, 但乙地的雨季相对较长。
(2)甲图气温年较差大且最低温低于-10℃,只有哈尔滨吻合。
(3)乙地的气温年较差较小,估计乙地此处沿海,因为海水比热容较大。
故答案为:(1)夏;乙 (2)哈尔滨 (3)地处沿海
24.(2021八上·诸暨期中)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A点气压值 (高、低)于B点气压值。
(2)图中的两条锋线,甲乙之间的是 锋(冷或暖)
(3)C、D两处, 是低气压中心,在这种天气系统下的控制下,其天气是
【答案】(1)低
(2)冷
(3)D;阴雨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天气系统图的掌握及相应的读图能力。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而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低压中心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下向上,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多表现为阴雨天气。
【解答】(1)A点的气压值在1005到1010之间,B点气压值在1010到1015之间,故A点气压值低于B点气压值。
(2)甲乙之间的锋是以线条加黑三角表示的,所以是冷锋。
(3)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可以判断出D处为低气压中心,低压从气流运动来说也叫气旋,由于中心为上升气流,所以在其控制下常出现阴雨天气。
25.(2021八上·绍兴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图甲)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C
(2)通过 (填“甲”“乙”或“丙”)的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 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3)要发生 D 过程,空气的相对湿度要达到 ,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干湿球湿度计中的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差值 (填“越大”或“越小”)
(4)图甲所示的水循环过程主要发生在图乙标号 (填“①”、“②”或“③”)所示的大气层,该层大气最显著的特点是 。
【答案】(1)水汽输送
(2)乙
(3)100%;越小
(4)③;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知识点】水循环;大气的分层;降水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解答】(1)由图可知,C环节是由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属于水汽输送;
(2)能够为陆地补充淡水资源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即乙;
(3)D过程是降水,能够形成降水,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了100%;相对湿度越大,则干球温度计与湿球温度计的差值越小;
(4)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大气的最低层对流层,即图乙中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乙;(3)100%;越小;(4) ③;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26.(2021八上·绍兴期中)读下列我国某日某时天气图(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甲中字母所示的天气系统名称: A 。
(2)图乙中 I 所示天气系统对应图甲中字母 所示的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常带来 的天气。
(3)图甲中④所在地区位内陆地区,其气温的年变化如图乙Ⅱ 中 (填“A”或“B”) 所示曲线。夏季晚上,①地区比④地区凉快,其气候的差异主要是 因素导致。
(4)图甲中 A、B 两地由于气压差会形成风,其风向为 (填“西北风”或“东南风”)
【答案】(1)高压区
(2)D;降雨,降温,大风
(3)A;纬度位置
(4)西北风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解答】(1)由图可知,A地的气压最高,即A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区;
(2) 图乙中 I 所示天气系统是冷气团移向暖气团,是冷锋,即图甲中的D;冷锋过境会带来降水、降温、大风天气;
(3)内陆地区气温年变化较大,即A符合题意; ①地区、④地区都处于内陆地区,但 ①地区的纬度比④地区高,所以导致 ①地区和④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
(4)气流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即A吹向B,因此是西北风;
故答案为:(1)高压区;(2)D;降雨,降温,大风;(3)A;纬度位置;(4)西北风。
27.(2021八上·杭州期中)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1,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如图2,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后,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
(3)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偏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 。
(4)针对以上实验带来的误差,小明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图示3装置,将该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与水的总质量为4.1kg;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抽出2.2kg水时,活塞又开始向右滑动,则活塞与注射器筒之间的摩擦力为 N,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Pa。
【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2)3.33cm2
(3)存在摩擦力
(4)11;0.9×105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如果注射器内残留部分空气,那么空气会对活塞产生向外的压强,从而导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小,即测出的大气压强偏小;
(2)根据图2确定注射器内有刻度部分的长度和容积,然后根据V=SL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3)注射器的活塞与针筒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也会对测力计的示数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导致测量误差偏大。
(4)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列出两个等式,二者联立计算出摩擦力的大小和大气压力,最后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出大气压的数值即可。
【解答】(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2)根据图2可知,注射器针筒有刻度的长度为L=6cm,容积V=2mL,则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3)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偏大,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存在摩擦力。
(4)当活塞向左滑动时,它受到向右的大气压力和摩擦力,向左的拉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G=F+f ;
即4.1kg×10N/kg=F+f ①;
当活塞向右滑动时,它受到向右的大气压力,向左的拉力和摩擦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G'=F-f ;
即(4.1kg-2.2kg)×10N/kg=F-f ②;
①②联立得到:F=30N,f=11N。
则大气压强为:。
28.(2021八上·金华期中)央视“大风车”栏目常介绍科普知识,其中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小科仿制了一个,发现比较灵验,在冬天时,当A管液面明显上升时,往往转为阴雨天气。这是因为此时的大气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明家住33楼,他将此装置带回家中,水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球内的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答案】减小;下降
【知识点】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低气压常阴雨天,高气压常晴燥天。
【解答】在冬天时,当A管液面明显上升时,说明外界大气压降低。他将此装置带回家中,电梯上升的过程中,高度增加,气压减小,瓶内大于瓶外,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球内的液面将下降。
故答案为:减小;下降
29.(2021八上·金华期中)如图所示的“负压病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谓“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这样既能保证向室内提供新鲜空气,还能在特殊装置下,实现将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通过专门通道排放到固定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医护人员交互感染,为防控提供了最“硬核”的支撑。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空气流通的角度分析,“负压病房”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到室外的原因是 。
②下列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
A.漏气的气球 B.烧煮中的高压锅
C.吸饮料过程中的吸管 D.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
【答案】气体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使得空气从室外流向室内;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的流动方向与压强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
(2)“负压”状态,即封闭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强,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从空气流通的角度分析,“负压病房”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到室外的原因是:气体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使得空气从室外流向室内。
(2)A.漏气的气球,气球内的气压大于外面的大气压强,故A不合题意;
B.烧煮中的高压锅,锅内气压大气外界大气压,故B不合题意;
C.吸饮料过程中的吸管,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面大气压强,故C符合题意;
D.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舱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30.(2021八上·乐清月考)从一个装满液体的塑料壶往外到处液体时,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流出的液体时远时近,时断时续,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甚至还会撒出来溅到身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采用图 (填甲或乙)的方式倾倒液体。
【答案】乙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甲:倒出的液体将壶口封住,由于液体流出,因此里面空气的压强减小,外面的大气压强将液体堵住,于是液体暂时不会流出。当液体重力大于大气压力时,液体迅速流出部分,于是又出现前面的情形,出现“咕咚咕咚”的声音,且液体断断续续。
乙:当液体流出时,壶口并没有被液体封住。当里面气压减小时,外面的空气进入壶内,从而保持壶内气压稳定,于是液体能够稳定连续的流出,故选乙。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
得分
31.(2021八上·吴兴期末)小明用如图装置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器材有:注射器、润滑油、压强传感器。
步骤一:在室温下将注射器的活塞上抹上适量的润滑油后,插入注射器内,留一定量的气体,将压强传感器套件连接在注射器小孔上;
步骤二:将测力计缓慢往左拉,在某位置停下,记录测力计的读数F;
步骤三:用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压强p,并记录相应空气柱的体积V;
步骤四:多次改变测力计的拉力,重复实验。
实验 拉力/N 气体体积V/mL 筒内气压p/×105Pa
1 F1 4 0.5
2 F2 8 0.25
3 F3 10 0.21
(1)完成本实验的基本要求是( )
A.在等温条件下操作
B.封闭气体的容器密封良好
C.本实验还应该用天平测出气体质量
(2)实验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 ,进一步定量分析可知: 。
(3)气压从微观角度看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容器壁而产生的一个持续的压力效果。一定质量的气体,气压除了与体积有关还与温度有关,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自行车胎夏季温度过高容易爆胎的原因 。
【答案】(1)A;B
(2)小;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车胎中分子的数量是一定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剧烈,碰撞容器壁更加频繁,产生的压力大,导致车胎破裂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完成本实验的基本要求;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封闭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3)分析温度对分子碰撞容器的影响,进而确定车胎受到压力的变化即可。
【解答】(1)本实验的目的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则需要在等温条件下操作,保证气体的温度不变;还要保证容器密封性良好,防止漏气。根据m=ρV可知,当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相同时,气体的质量就相同,因此不必刻意控制气体的质量相同,故选AB。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因为每组数据中压强和体积的乘积都是定值,所以得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从微观角度解释自行车胎夏季温度过高容易爆胎的原因:车胎中分子的数量是一定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剧烈,碰撞容器壁更加频繁,产生的压力大,导致车胎破裂。
32.(2021八上·青田期末)洗衣服时,小科发现肥皂泡在不断地破裂。小科觉得,肥皂泡的破裂可能与肥皂泡内气压大小有关,而肥皂泡内的气压大小可能与肥皂泡的半径大小有关。小科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探究一:
【实验步骤】①闭合阀门3,打开阀门1和2,吹出较大的肥皂泡A,闭合阀门2;
②打开阀门3, ,闭合阀门1;
③打开阀门2,观察并记录肥皂泡A和B的大小变化。
【实验现象】肥皂泡A变大,肥皂泡B变小。
【实验结论】肥皂泡半径越大,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越 。
(2)探究二:
气球内气体压强大小和气球半径大小之间是否也满足肥皂泡的这一结论呢?小科用气球做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和肥皂泡相似,如图2,打开止水夹后,小气球(左侧气球)向大气球(右侧气球)中吹气,所以小科认为气球也同样遵循这个规律,但是同组的同学指出这样得出结论还不够可靠,原因是 。
(3)为了更好的了解气球内气体的压强和半径的关系,小科和同学们用不同大小的气球又重复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连通前2个气球最大橫向直径/cm 连通后2个气球最大横向直径/cm 连通后体积变化
大球 小球 大球 小球
实验1 21.0 9.0 19.5 13.0 大的变小。 小的变大
实验2 18.0 11.0 18.0 11.0 大的、小的都不变
实验3 19.5 17.0 20.5 15.8 大的更大小的更小
查阅资料发现台湾省某中学的学生已经做了类似的研究,研究方法和结果如图4:
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气球内气体的压强和气球半径的大小关系为:
【答案】(1)用同一肥皂水吹出较小的肥皂泡B(答出“吹出较小的肥皂泡B”即可);小
(2)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3)气球内气体的压强随着气球半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②根据图1可知,导气管两侧分别是一个大气泡和一个小气泡。①中已经在左侧吹出一个大气泡,那么②中应该在右侧再吹出一个小气泡。
【实验结论】气体总是从气压大的地方流向气压小的地方。打开阀门2后,大气泡变大,而小气泡变小,则说明空气从小气泡流向大气泡,即大气泡气压小,小气泡气压大,据此分析解答。
(2)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做多次实验,从而收集多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根据图4描述气球内的气压随气球半径大小的变化规律。
【解答】(1)②打开阀门3,用同一肥皂水吹出较小的肥皂泡B,闭合阀门1;
【实验结论】肥皂泡半径越大,肥皂泡内的气体压强越小。
(2)小科认为气球也同样遵循这个规律,但是同组的同学指出这样得出结论还不够可靠,原因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3)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气球内气体的压强和气球半径的大小关系为:气球内气体的压强随着气球半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33.(2021八上·椒江期中)小丽要外出旅游,为防止阳台上的盆栽植物缺水,想制作一个自动浇花装置。她在瓶底与瓶盖上各开一个小孔,瓶内装水(如图甲)。发现水从瓶盖小孔快速流出,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自动供水呢?小丽和拓展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研究】只在瓶盖上开一个小孔,装入4/5的水,留下1/5的空气,瓶子倒放(如图乙)。在20℃的恒温室内,用40℃的湿毛巾裹在瓶子有气体部位,观察记录1小时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记录】开始时小孔只滴水(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停止滴水,没有气泡进入;然后小孔只进气泡、不滴水(如图丁);最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泡。测出有关科学量,并绘制成图(如图戊)。
换用25C、30℃、35℃、45℃的湿毛巾重复试验,均产生类似现象。
【实验分析】
(1)瓶子倒置后,瓶内液体对瓶盖存在 ;
(2)瓶子内气体吸收毛巾上的热量后温度会升高,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至室温。结合装置滴水的原理以及戊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A,B,C,D四点,其中 点瓶内气体温度最高;
(3)【实验预测】若用低于环境温度的湿毛巾包在乙瓶子外部,1小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
【答案】(1)压强
(2)B
(3)瓶内先进气泡,然后向外滴水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由于液体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
(2)根据瓶内外气压的大小分析;
(3)瓶内的气体的温度降低时,瓶内的气压减小,气体会在外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解答】解:(1)杯子倒置后,液体有压强作用在瓶盖上;
(2)该装置是通过气压的改变来实现自动滴水的;当瓶内气体开始吸收毛巾上的热量时,气压变大,大于外界气压,则水会流出来,在A点流水速度最大,即瓶内的压强最大,随着滴水,瓶内的压强逐渐变小,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同时瓶内气体继续吸收热量,在B点时,既不滴水也不进气;经过B点后,瓶内进入气体,使得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即瓶内气体在B点的内能是最大的;随着毛巾的温度和瓶内的温度会降低,瓶内气体逐渐增多,气压也会增大,最终平衡,即CD时刻瓶内气体的内能都小于B时刻的内能,则B点时瓶内气体温度最高。
(3)使用低温毛巾时,瓶内气体的热量会传递给毛巾,从而导致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则瓶内会先进气泡,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导致压强增大,则会向外滴水。
34.(2020八上·瑞安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可乐瓶等材料制作了水火箭(如图甲)。发射时,先将水倒入可乐瓶中,
把水火箭安装在发射架上,向水火箭内打气。发射成功后,测量水平方向的射程。水火箭的水平射程可能与充入气体的气压、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发射角度 水平射程
30° 31.32米
40° 43.60米
50° 53.07米
60° 49.82米
70° 35.42米
①在瓶内装 1/4体积的水,在打气管上连接带气压计的打气筒,将水火箭固定在发射架上。②调整发射角度为 30°(图乙),发射并测量水平射程,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③改变发射角度大小,使其分别为40°、50°、60°、70°,重复步骤①②。
(1)步骤①中气压计的作用是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明继续研究瓶内气压对水平射程的影响。实验发现∶ 瓶内气压越大,水平射程越远。
某次制作完成后,小明第一次以40°、3.0×105帕气压发射,第二次以5.0×105帕气压发射,发现两次水平射程相同。第二次发射角度可能是_________。(可多选)
A.35° B.45° C.55° D.65°
【答案】(1)显示气压数据,以便于控制气压大小相同
(2)气压相同时,随着发射角度增大,水平射程先增大后减小。50°时,水平射程最大
(3)A;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气压计是专门测量气压的仪表。在探究水火箭的射程与发射角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瓶内的气压相等而改变发射角度;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火箭的射程与发射角度的变化规律;
(3)根据水火箭与发射角度和气压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1)步骤①中气压计的作用是;显示气压数据,以便于控制气压大小相同;
(2)根据表格可知,在发射角度从30°~50°时,水平射程增大;在发射角度从50°~70°时,水平射程减小,那么得到结论:气压相同时,随着发射角度增大,水平射程先增大后减小。50°时,水平射程最大。
(3)根据前面结论可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水火箭的水平射程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发射角度小于50°时,水平射程不断增大,当发射角度大于50°时,水平射程减小。两次水火箭的射程相等,第一次的气压小于第二次的气压,那么第一次的发射角度要么小于40°,要么大于50°,故选AD。
阅卷人 四、解答题(第36题第3小题,第37题第2小题各2分,其他各空都是1分,共10分)
得分
35.(2021八上·温州期末)温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年夏秋季易受台风侵袭。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台风是形成于洋面的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明显低于周边。图甲中A、B两个天气系统中可能形成台风的是 。
(2)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易造成城市内涝。图乙为水循环示意图,城市内涝的形成与地表径流有关,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 。(填图乙中序号)
(3)台风过境时,流速很大的风平行于窗户吹过,将窗户“吹”走,如图丙。从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窗户被“吹”走的原因。
【答案】(1)A
(2)③
(3)窗外空气流速很大压强明显减小,窗内气压将窗户向外推出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总伴有狂风暴雨,常给受影响地区造成严重灾害
(2)地表径流是是指经土壤或地被物吸收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流动的那部分天然降水形成的水流,一般流入江河,流进大海。
(3) 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1)根据中心气压明显低于周边可知, A 天气系统中可能形成台风。
(2)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 ③ 。
(3) 从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窗户被“吹”走的原因:窗外空气流速很大压强明显减小,窗内气压将窗户向外推出。
36.(2021八上·杭州期中)
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
(1)实验室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往往会在两个半球的接触面上涂一层油。以下操作,目的与其一样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加稀硫酸
B.塑料吸盘使用前先蘸水
C.蒸馏实验中烧瓶底部加小石粒
(2)在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时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4个大气压,此时拉开半球的力为F1;如果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1个大气压,此时拉开半球的力为F2。则F1:F2= 。
(3)抽成真空后总共用了16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生的拉力是多少? (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
【答案】(1)B
(2)2:3
(3)解:F=PS=10 5Pa×3.14×(0.2m)2 = 12560N
一对马的拉力:F'= 12560N/8= 1570N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早在 1654 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就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 验。 他将两个直径为 30 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让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直到两边的马各增加到8 匹时,才把半球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实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解答】 (1)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将球内空气排尽,外面大气压压力将两个半球压一起,为了避免空气进入和漏气,经常涂一层油或者蘸水,故塑料吸盘使用前先蘸水;
(2)外面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剩余空气压强为0.4个Pa,内外的压强差为0.6个Pa,此时内外压力差F1=PS=0.6S·Pa·m2,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1个大气压 ,此时内外压强差为:0.9个大气压,内外压力差=F2=PS=0.9S·Pa·m2,半球受到的压力差和拉力,刚好平衡,故相等大小,F1:F2=0.6S·Pa·m2:0.9S·Pa·m2=2:3;
(3)20cm=0.2m, S=Πr2=3.14×(0.2m)2=0.1256m2,F=PS=1×105Pa×0.1256m2=12560N,这是一边16匹马拉力大小,其中2匹马拉力==1570N.
37.(2021八上·椒江期中)某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普通高压锅不能调节温度的缺点,对普通高压锅进行了技术改造,如图:
(1)工作原理: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高压锅内气压变大,锅内水的沸点 。
(2)已知调节螺丝每向下旋转1毫米,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就增大0.1牛,大气压强为1.0×105帕,限压阀质量为50克,排气孔面积8×10-6米2,且测得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如表,当调节螺丝下旋转5毫米时,此高压锅内煮食物时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约为多少?(g取10N/㎏)
气压P/(×105帕) 1.1 1.2 1.4 1.7 2.0 2.3 2.7 3.1 3.6
水的沸点/℃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答案】(1)升高
(2)调节螺丝向下旋转5mm时,限压阀受到压力为:0.1N×5=0.5N;
则限压阀对排气孔的压力为:F=0.5N+0.05kg×10N/kg=1N;
限压阀对排气孔的压强:;
则锅内的最大气压为:p内=p大气+p自重=1.0×105Pa+1.25×105Pa=2.25×105Pa≈2.3×105Pa;
根据表格可知,此时锅内的最高温度为125℃。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分析解答;
(2)首先计算出限压阀对排气孔产生的压强,再根据p内=p大气+p自重计算出高压锅内能够达到的最大压强,最后根据表格确定锅内的最高温度。
【解答】(1)调节螺丝可以上下旋转,当往下旋转时,弹簧对限压阀的压力变大,高压锅内气压变大,锅内水的沸点升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