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4.2 地貌的观察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大连期末)下图示意云南“路南石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在野外观察图示地貌景观时,宜选择( )
A.深山密林里 B.深谷洼地处
C.视野开阔的地方 D.视野狭小的地方
【答案】1.A
2.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为辅,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喀斯特地形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1.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A正确。冰川广布一般分布在高山地区或两极地区,冰川广布,河流众多为青藏高原地貌特点,B错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体现的是我国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形成的高原面地表型特征,C错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平原地貌特点,D错误。故答案为:A。
2.地貌观察时,深山密林里会遮挡视线,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A错误。深谷洼地处,四面高的地方会遮挡视线,不是最佳观测点,B错误。视野开阔的地点观察范围广,是最佳观测点,C正确。视野狭小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安徽月考)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
4.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
【答案】3.B
4.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
1.规模大小: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
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3.根据题意,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且视野开阔无遮挡,故应为最佳观察地点,故B项正确。
4.图中虽有河流(延河)流经,但观察图片可知,河流只存在于狭窄的河谷之中,并不是该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故A选项错误;风沙地貌主要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而冰川地貌主要存在于高山或两极地区,二者均不在图示区域内,故B、D项错误;由题可知当地位于延安地区,而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该地区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故C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5.地貌观察时,选择的观测点应该要( )
A.深山峡谷 B.低平洼地 C.视野开阔 D.视野狭小
【答案】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地貌观察时,深山峡谷四面高,遮挡视线,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A错误。低平洼地处,四面高的地方会遮挡视线,不是最佳观测点,B错误。视野开阔的地点观察范围广,是最佳观测点,C正确。视野狭小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6.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有( )
A.坡度和坡向 B.高度和坡度 C.高度和坡向 D.高度和面积
【答案】B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有高度和坡度。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故本题选B。
【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8.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答案】7.A
8.A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7.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A正确;与山顶相比,在深谷、山坡、陡崖下部观察山地地貌时,视线受阻,视野较小,BCD错误。故答案为:A。
8.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最后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答案为:A。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福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野外地貌考察。下图为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丙、丁四地中,从宏观上观察图示地区地貌宜选择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返校后同学们写了观察报告,下列报告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地地形以平原为主②乙地坡度较丙地大③河流干流自西向东流④戊处附近存在瀑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观察发现丙坡植物生长茂盛,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丙坡为( )
A.阴坡,水分条件好 B.迎风坡,光照条件好
C.阳坡,光照条件好 D.背风坡,水分条件好
【答案】9.A
10.B
11.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
【解析】【点评】等高线的特性有: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9.本题考查地貌的观察,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宏观上观察地貌宜选择视野较开阔、能观察到图示大部分地区;读图可知,四地中甲地海拔最高,视野最为开阔,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0.图中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丘陵为主,故①错误;乙地等高线较丙地稀疏,坡度较小,故②错误;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干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因此③正确;戊处附近为陡崖,且有河流经过,所以存在瀑布,因此④正确;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坡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图示地区位于福建,丙坡是南坡,南坡是阳坡,因此A错误;阳坡光照条件更好,植被生长更好,因此C项正确;迎风坡水分条件更好,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因此BD项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2.观察描述
选址:选择视野较开阔的地方。
(1)顺序:从 到 :从 到 。
(2)手段:利用 图、 影像等辅助观察。
【答案】(1)宏观;微观;面;点
(2)地形;遥感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1)观察描述的顺序应该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2)观察描述手段经常利用地形图或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13.坡度
(1)地表形态的组成: 和近似水平的面。
(2)观察坡的内容: 和
(3)坡度:
①表示: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 的比值。
②应用:影响 和
(4)坡向:应重点关注 和 、 和 。
【答案】(1)坡
(2)坡度;坡向
(3)水平距离;生产;生活
(4)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1)地表形态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
(2)观察坡的内容主要是坡向和坡度。
(3)坡度表示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它会影响生产和生活。
(4)坡向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点评】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方向的距离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坡角的正切值。
14.下图为坡和坡度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对坡的观察,主要观察 和 。其中,划分坡的重要标准是 。
(2)坡度的大小一般用 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 。
(3)山地阳坡和阴坡, 条件存在差异;迎风坡和背风坡, 条件存在差异。
【答案】(1)坡度;坡向;坡度
(2)坡度角;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
(3)光照;降水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坡的形态多种多样,对坡的观察,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其中,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2)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用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3)由所学知识可知,阳坡是山地面向太阳的山坡,光照条件比阴坡好;迎风坡是迎着气流来向的山坡,多地形雨,降水条件比背风坡好。
【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15.某同学8月去澳大利亚墨尔本旅游,下图是其在当地处旅游热点地区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旅游期间,当地正值四季中的 季,气候温和湿润。沿岸有洋流流经,按洋流性质分类,该洋流属于 。
(2)该同学认为照片所示地区存在以下六种地貌类型,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填序号)。
①海岸地貌 ②河流侵蚀地貌 ③海浪侵蚀地貌
④喀斯特地貌 ⑤海岸堆积地貌 ⑥河流堆积地貌
(3)从地貌观察的内容来看,该同学的拍照视角中可以观察到的内容主要有 、 、 等。
(4)该同学在当地旅游时,导游说照片中矗立的柱状岩体景观正在渐渐消失,未来将不复存在。对此,该同学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冬;暖流
(2)①③⑤
(3)高度;坡度;坡向(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4)赞同,受海浪侵蚀作用,海蚀柱最终会消失;不赞同,地质过程很缓慢,无法观测到其消失的过程。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1)8月为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该时期正值当地冬季。沿岸的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按性质分类属于暖流。
(2)照片显示有海蚀崖和海蚀柱,为典型的海浪侵蚀地貌,照片中的沙滩为海岸堆积地貌,均属于海岸地貌,①③⑤正确;其他地貌在该照片中没有体现。
(3)地貌观察的内容主要有高度、坡度、坡向、地貌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该同学拍摄视角中可以观察的内容主要有高度、坡度和坡向。
(4)观点1:照片中矗立的柱状岩体为海蚀柱,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海浪侵蚀作用,该岩体会逐渐消失。观点2:一般而言,地质过程很缓慢,难以观测到其消失的过程。
【点评】地貌类型是地貌形态成因类型的简称。指从形态成因上进行地貌分类。自然界中地貌形态有大型、中型、小型或微型等,地貌成因类型 是相当复杂的。例如,剥蚀地貌有河蚀、湖蚀、海蚀、溶蚀、冻蚀、风蚀;堆积地貌有冲积、洪积、湖积、海积、冰碛、风积;构造地貌有褶皱的、断块的;气候地貌有湿热气候地貌、干旱气候地貌等等。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的是岳麓山周边的景观。橘子洲头(图甲)位于橘子洲的南端,而橘子洲位于湘江的江心,西望岳麓山,东靠长沙城,四面环水,全长5千米,宽40~20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被誉为“中国第一洲”,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图乙为某同学游览岳麓山时拍摄的照片。
(1)说出橘子洲的地貌类型,并描述其主要地貌特征。
(2)估算岳麓山山顶的海拔范围为 。
(3)图甲中序号代表的地形部位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①地——山峰 B.②地——陡崖
C.③地——山谷 D.④地——山脊
(4)从地貌观察顺序的角度,图乙所示地貌特点属于 (宏、微)观地貌形态,解释原因。
【答案】(1)河流堆积地貌。南北长达5千米;东西窄,最窄处仅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
(2)250—300米
(3)D
(4)微图乙为岳麓山某山脊景观图,属于微观地貌形态。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
【解析】【分析】第(1)题,设问橘子洲的地貌类型和地貌特征,主要根据文字、图像信息可以看出橘子洲位于湘江中心、是一个长岛,由此可以判断橘子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再结合材料可以得到橘子洲的地貌特点:南北长达5千米;东西窄,最窄处仅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
第(2)题,考查岳麓山山峰的海拔范围估算,即基于等高线图的判读,图示等高距为50米,依次读到岳麓山可以读出还把范围是250—300米。
第(3)题,进一步考查岳麓山的地形部位特点,基于等高线图判断即可(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的判断);①地——山谷,②地——山脊,③地——山坡,④地——山脊;因此D项正确。
第(4)题,考查地貌观察的顺序与内容,并简述原因,回归本节的重点内容。与山地、平原等规模较大的宏观地貌相比,山脊、山谷等地貌,属于微观地貌。
【点评】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 / 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4.2 地貌的观察 同步测试(A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大连期末)下图示意云南“路南石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在野外观察图示地貌景观时,宜选择( )
A.深山密林里 B.深谷洼地处
C.视野开阔的地方 D.视野狭小的地方
(2021高一上·安徽月考)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
4.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
5.地貌观察时,选择的观测点应该要( )
A.深山峡谷 B.低平洼地 C.视野开阔 D.视野狭小
6.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有( )
A.坡度和坡向 B.高度和坡度 C.高度和坡向 D.高度和面积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8.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福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组织了野外地貌考察。下图为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丙、丁四地中,从宏观上观察图示地区地貌宜选择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返校后同学们写了观察报告,下列报告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地地形以平原为主②乙地坡度较丙地大③河流干流自西向东流④戊处附近存在瀑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观察发现丙坡植物生长茂盛,明显好于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丙坡为( )
A.阴坡,水分条件好 B.迎风坡,光照条件好
C.阳坡,光照条件好 D.背风坡,水分条件好
二、综合题
12.观察描述
选址:选择视野较开阔的地方。
(1)顺序:从 到 :从 到 。
(2)手段:利用 图、 影像等辅助观察。
13.坡度
(1)地表形态的组成: 和近似水平的面。
(2)观察坡的内容: 和
(3)坡度:
①表示: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 的比值。
②应用:影响 和
(4)坡向:应重点关注 和 、 和 。
14.下图为坡和坡度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对坡的观察,主要观察 和 。其中,划分坡的重要标准是 。
(2)坡度的大小一般用 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 。
(3)山地阳坡和阴坡, 条件存在差异;迎风坡和背风坡, 条件存在差异。
15.某同学8月去澳大利亚墨尔本旅游,下图是其在当地处旅游热点地区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旅游期间,当地正值四季中的 季,气候温和湿润。沿岸有洋流流经,按洋流性质分类,该洋流属于 。
(2)该同学认为照片所示地区存在以下六种地貌类型,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填序号)。
①海岸地貌 ②河流侵蚀地貌 ③海浪侵蚀地貌
④喀斯特地貌 ⑤海岸堆积地貌 ⑥河流堆积地貌
(3)从地貌观察的内容来看,该同学的拍照视角中可以观察到的内容主要有 、 、 等。
(4)该同学在当地旅游时,导游说照片中矗立的柱状岩体景观正在渐渐消失,未来将不复存在。对此,该同学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简要说明理由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的是岳麓山周边的景观。橘子洲头(图甲)位于橘子洲的南端,而橘子洲位于湘江的江心,西望岳麓山,东靠长沙城,四面环水,全长5千米,宽40~20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被誉为“中国第一洲”,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图乙为某同学游览岳麓山时拍摄的照片。
(1)说出橘子洲的地貌类型,并描述其主要地貌特征。
(2)估算岳麓山山顶的海拔范围为 。
(3)图甲中序号代表的地形部位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①地——山峰 B.②地——陡崖
C.③地——山谷 D.④地——山脊
(4)从地貌观察顺序的角度,图乙所示地貌特点属于 (宏、微)观地貌形态,解释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喀斯特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为辅,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喀斯特地形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1.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A正确。冰川广布一般分布在高山地区或两极地区,冰川广布,河流众多为青藏高原地貌特点,B错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体现的是我国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形成的高原面地表型特征,C错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平原地貌特点,D错误。故答案为:A。
2.地貌观察时,深山密林里会遮挡视线,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A错误。深谷洼地处,四面高的地方会遮挡视线,不是最佳观测点,B错误。视野开阔的地点观察范围广,是最佳观测点,C正确。视野狭小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3.B
4.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
1.规模大小: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
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3.根据题意,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且视野开阔无遮挡,故应为最佳观察地点,故B项正确。
4.图中虽有河流(延河)流经,但观察图片可知,河流只存在于狭窄的河谷之中,并不是该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故A选项错误;风沙地貌主要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而冰川地貌主要存在于高山或两极地区,二者均不在图示区域内,故B、D项错误;由题可知当地位于延安地区,而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该地区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故C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5.【答案】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地貌观察时,深山峡谷四面高,遮挡视线,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A错误。低平洼地处,四面高的地方会遮挡视线,不是最佳观测点,B错误。视野开阔的地点观察范围广,是最佳观测点,C正确。视野狭小观察范围小,不是最佳观测点,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6.【答案】B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有高度和坡度。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故本题选B。
【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答案】7.A
8.A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7.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A正确;与山顶相比,在深谷、山坡、陡崖下部观察山地地貌时,视线受阻,视野较小,BCD错误。故答案为:A。
8.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最后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答案为:A。
【答案】9.A
10.B
11.C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
【解析】【点评】等高线的特性有: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9.本题考查地貌的观察,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宏观上观察地貌宜选择视野较开阔、能观察到图示大部分地区;读图可知,四地中甲地海拔最高,视野最为开阔,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0.图中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丘陵为主,故①错误;乙地等高线较丙地稀疏,坡度较小,故②错误;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干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因此③正确;戊处附近为陡崖,且有河流经过,所以存在瀑布,因此④正确;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坡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图示地区位于福建,丙坡是南坡,南坡是阳坡,因此A错误;阳坡光照条件更好,植被生长更好,因此C项正确;迎风坡水分条件更好,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因此BD项错误。故答案为:C。
12.【答案】(1)宏观;微观;面;点
(2)地形;遥感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1)观察描述的顺序应该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2)观察描述手段经常利用地形图或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13.【答案】(1)坡
(2)坡度;坡向
(3)水平距离;生产;生活
(4)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1)地表形态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
(2)观察坡的内容主要是坡向和坡度。
(3)坡度表示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它会影响生产和生活。
(4)坡向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点评】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方向的距离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坡角的正切值。
14.【答案】(1)坡度;坡向;坡度
(2)坡度角;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
(3)光照;降水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坡的形态多种多样,对坡的观察,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其中,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2)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用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3)由所学知识可知,阳坡是山地面向太阳的山坡,光照条件比阴坡好;迎风坡是迎着气流来向的山坡,多地形雨,降水条件比背风坡好。
【点评】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15.【答案】(1)冬;暖流
(2)①③⑤
(3)高度;坡度;坡向(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4)赞同,受海浪侵蚀作用,海蚀柱最终会消失;不赞同,地质过程很缓慢,无法观测到其消失的过程。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
【解析】【分析】(1)8月为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该时期正值当地冬季。沿岸的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按性质分类属于暖流。
(2)照片显示有海蚀崖和海蚀柱,为典型的海浪侵蚀地貌,照片中的沙滩为海岸堆积地貌,均属于海岸地貌,①③⑤正确;其他地貌在该照片中没有体现。
(3)地貌观察的内容主要有高度、坡度、坡向、地貌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该同学拍摄视角中可以观察的内容主要有高度、坡度和坡向。
(4)观点1:照片中矗立的柱状岩体为海蚀柱,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海浪侵蚀作用,该岩体会逐渐消失。观点2:一般而言,地质过程很缓慢,难以观测到其消失的过程。
【点评】地貌类型是地貌形态成因类型的简称。指从形态成因上进行地貌分类。自然界中地貌形态有大型、中型、小型或微型等,地貌成因类型 是相当复杂的。例如,剥蚀地貌有河蚀、湖蚀、海蚀、溶蚀、冻蚀、风蚀;堆积地貌有冲积、洪积、湖积、海积、冰碛、风积;构造地貌有褶皱的、断块的;气候地貌有湿热气候地貌、干旱气候地貌等等。
16.【答案】(1)河流堆积地貌。南北长达5千米;东西窄,最窄处仅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
(2)250—300米
(3)D
(4)微图乙为岳麓山某山脊景观图,属于微观地貌形态。
【知识点】地貌的观察;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
【解析】【分析】第(1)题,设问橘子洲的地貌类型和地貌特征,主要根据文字、图像信息可以看出橘子洲位于湘江中心、是一个长岛,由此可以判断橘子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再结合材料可以得到橘子洲的地貌特点:南北长达5千米;东西窄,最窄处仅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
第(2)题,考查岳麓山山峰的海拔范围估算,即基于等高线图的判读,图示等高距为50米,依次读到岳麓山可以读出还把范围是250—300米。
第(3)题,进一步考查岳麓山的地形部位特点,基于等高线图判断即可(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的判断);①地——山谷,②地——山脊,③地——山坡,④地——山脊;因此D项正确。
第(4)题,考查地貌观察的顺序与内容,并简述原因,回归本节的重点内容。与山地、平原等规模较大的宏观地貌相比,山脊、山谷等地貌,属于微观地貌。
【点评】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