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高频考点冲刺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剩下的( )根长些.
A.第一根 B.第二根 C.两样长 D.无法比较
2.分母是7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
A. B. C.
3.甲乙两数不为零,甲数×>乙数×,则(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4.五年级三个班合做一项植树任务,五①班完成任务的,五②班完成任务的,五③班完成任务的.( )班完成任务最多.
A.五① B.五② C.五③
5.看同样的一本书,小红看了全书的,小芳看了全书的,她俩看的页数比较,( )
A.小红多 B.小芳多
C.同样多 D.无法确定谁看得多
6.a.、b、c都是自然数,已知a>b>c,那么、、中最小的是( )
A. B. C.
7.6m的与7m的比较,( )
A.6m的长 B.7m的长 C.一样长
8.六(1)班、六(2)班和六(3)班同学在学校操场上打扫卫生,每班负责打扫整个操场的,10分钟后,六(1)班已完成本班任务的,六(2)班完成了本班的,六(3)班完成了本班的.现在,( )完成的慢一些.
A.六(1)班 B.六(2)班 C.六(3)班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9.8吨的是( )吨,25米比( )米多。
10.5吨水泥用去,还剩下( )吨;5吨水泥用去吨,还剩下( )吨。
11.某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那么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12.根据图意,写出等量关系( )。
13.一块布长12m,用去,还剩多少米?把( )看作单位“1”,剩下的占它的( ),求剩下多少米,就是求( )的( )是多少。列式:( )。
14.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如果甲数是120,那么乙数是( )。
15.四月产量比三月多,把( )看作单位“1”,四月产量相当于三月的( )。
16.水结冰后,体积增加,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100L水结成冰后的体积是 L。
三、判断题
17.。( )
18.。( )
19.一根2米长的线,用去后,还剩米。( )
20.一件商品,先提价后,又降价,现价与原价相同。( )
21.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则汽车的速度比火车慢。( )
四、脱式计算
22.脱式计算。
五、看图列式
23.看图列式计算。
六、解答题
24.一个书架共有三层图书,上层图书的本数占总数的,如果从下层拿5本书放到上层,则三层的图书就一样多,这个书架共有图书多少本?
25.盒里装着各色圆珠笔,其中红色占,后来又往盒里放了8支红色圆珠笔,这时红色圆珠笔占总数的,则原有红色圆珠笔多少支?
26.某学校有男教师48人,占全校教师人数的,调入几名女教师后,女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调入女教师几人?
27.两根绳子一共长15.2米,如果第一根绳子增加它的,第二根绳子减少它的,则两根绳子就一样长,求第一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28.芳芳看了一本80页的科普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
29.淮安到南京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从淮安开往南京地,行了全程的,离南京还有多少千米?
七、口算和估算
30.直接写出得数。
+=
参考答案:
1.D
【详解】试题分析:由于不知道这两根钢管的具体长度,所以无法比较哪根剩下的长些:
如果这两根钢管同长为1米,则第二根用去的为1×米,即两根用去的同样长,则剩下的一样长;
如果这两根钢管长多于1米,则第二根用去的就多于米,即第二根用去的长,则第一根剩下的长;
如果这两根钢管长少于1米,则第二根用去的就少于米,即第一根用去的长,则第二根剩下的长;
解:由于不知道这两根钢管的具体长度,所以无法比较哪根剩下的长些.
故选D.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题目中两个分率的不同,前一个表示具体数量,后一个表示占全部的分率.
2.AC
【详解】试题分析:在分数中,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为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为假分数,由此可知,分母是7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的假分数是.
解:根据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可知,
分母是7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的假分数是.
故选C、A.
点评:分母相同的最大真分数与最小假分数相差一个分数单位.
3.B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在乘法算式中,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加一个因数越大,其积就越大.据此判断即可.
解:甲乙两数不为零,甲数×>乙数×,
则甲数>乙数.
故选B.
点评:在积不变的情况下,其中的一个因数越小,加一个因数就越大.
4.C
【详解】试题分析: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解:=,
=,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异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
5.B
【详解】试题分析:将两个分数通分,看哪一个分数大,看的页数就多.
解:=,
=,
所以<,即小芳看得多.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分母相同的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的分母大的反而小,分子与分母都不相同的可以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也可以化成小数来比较.
6.A
【详解】试题分析:依据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据此即可进行选择.
解:因为a.、b、c都是自然数,已知a>b>c,
所以<<,
最小的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7.B
【详解】试题分析:我们分别进行计算,得到正确的答案后,再进行选择即可.
解:6×=(米);
7×=1(米);
1米>米,
所以6m的小于7m的,
故应选:B.
点评:本题运用分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解答即可.
8.A
【详解】试题分析:由于每个班都是打扫整个操场的,所以每个班的工作量相等,把这个相同的工作量看成单位“1”,六(1)班已完成了,六(2)班完成了,六(3)班完成了;都是用了10分钟;比较已完成的工作量,完成最少的速度最慢.
解:每个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相同;
<;
六(1)班完成的工作量最少,所以它的工作效率就最慢.
故选A.
点评:本题关键是看已完成的工作量的单位“1”是否相同,只有它们的单位“1”相同才能比较.
9. 6 20
【分析】用8×,即可求出8吨的是多少吨;把要求的数看作单位“1”,它的(1+)是25米,求单位“1”,用25÷(1+),即可解答。
【详解】8×=6(吨)
25÷(1+)
=25÷
=25×
=20(米)
【点睛】本题考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10. 2.5(或) 4.5(或4)
【分析】5吨水泥用去,把水泥的总重量看作单位“1”,用去,则还剩下总重量的(1-),用总重量乘(1-)即可求出剩下的重量;5吨水泥用去吨,用5减去即可求出剩下的吨数。
【详解】5×(1-)
=5×
=2.5(吨)
5-=4.5(吨)
【点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要注意“”和“吨”的区别。
11.
【分析】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则女生人数就是(1-),求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用除以女生人数。
【详解】÷(1-)
=÷
=
【点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用这数之差除以另一个数。
12.八月份的吨数×(1-)=九月份的吨数(12吨)
【分析】根据图意可知,把八月份的吨数看作单位“1”,九月份的吨数看作八月份的吨数(1-),即八月份的吨数×(1-)=九月份的吨数(12吨)。设八月份的吨数为x吨,据此可列方程。
【详解】根据图意,写出等量关系:八月份的吨数×(1-)=九月份的吨数(12吨)
【点睛】这种类型的题目属于基本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只要找清单位“1”,利用基本数量关系列出等式解决问题。
13. 布长(12m) 布长(12m) 12×(1-)
【分析】把这块布的全长看成单位“1”,用去,还剩的长度就是它的(1-),剩下的长度就是12米的(1-),用乘法即可求出剩下的长度。
【详解】一块布长12m,用去,把这块布长看作单位“1”,剩下的占它的1-=,求剩下多少米,就是求这块布长的是多少,列式:12×(1-)。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解。
14.320
【分析】已知甲数是120,那么甲数的是120×=80,也就是80是乙数的,则乙数为8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20×÷
=80÷
=320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数应用题的两种基本类型: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除法计算;
(2)“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用乘法计算。
15. 三月产量
【分析】根据判断单位“1”的方法:一般是把“比、占、是、相当于”后面的量看作单位“1”,即分数“的”字前面的量看作单位“1”;把三月产量看作单位“1”,四月的产量相当于三月的1+,据此解答。
【详解】1+=
四月份产量比三月份多,把三月产量”看作单位“1”,四月产量相当于三月的。
【点睛】此题考查了判断单位“1”的方法,应注意灵活运用。
16.;110
【分析】把水的体积看作单位“1”,水结冰后,体积增加,也就是冰的体积相当于水体积的(1),再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详解】1+=
100×=110(升)
【点睛】这种类型的题目属于基本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只要找清单位“1”,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7.×
【分析】分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是相同的,如果含有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详解】
=
=
=
=
,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分析】根据运算顺序,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
=++
=+(+)
=+
=
≠1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四则运算,熟练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并灵活运用。
19.×
【分析】将这根线的长度看成单位“1”,用去后,还剩下(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剩下的长度即可判断。
【详解】2×(1-)
=2×
=(米)
米≠米
故答案为:×
【点睛】解题时要明确分数带单位表示具体的量,分数不带单位表示整体的几分之几。
20.×
【分析】现价=原价×(1+先提价几分之几)×(1-再降价几分之几),然后再与原价进行比较。
【详解】假设这件商品原价为100元;
100×(1+)×(1-)
=100××
=110×
=99(元)
99<100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解题时注意前后单位“1”的不同。
21.√
【分析】首先把汽车的速度看作单位“1”,则火车的速度是(1+),用两车的速度之差除以火车的速度就是汽车比火车慢几分之几,据此解答。
【详解】÷(1+)
=÷
=
汽车的速度比火车慢。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单位“1”的变化,单位“1”作除数。
22.88.78;;6
【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根据减法的性质和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详解】(
=2.25×4.8+77.5+4.8×0.1
=(2.25+0.1)×4.8+77.5
=2.35×4.8+77.5
=11.28+77.5
=88.78
(
(
=
=
=36-18-12
23.30支
【分析】看线段图可知:钢笔有40支,铅笔比钢笔少,把钢笔的数量看作单位“1”,则铅笔的数量是钢笔的(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40×(1-)
=40×
=30(支)
24.120本
【分析】把这三层图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上层图书的本数占总数的,如果从下层拿5本书放到上层,则三层的图书就一样多,则此时上层图书展总数的,-对应的数量是5本,用除法求出这个书架共有图书多少本。
【详解】5÷(-)
=5÷
=120(本)
答:这个书架共有图书120本。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出上层图书的本数占总数的两个分率差。
25.7支
【分析】设原有圆珠笔x支,放入8支红色圆珠笔后总数为x+8支。根据放入前红色圆珠笔的支数+8支=放入后的支数列出方程求出放入前的总支数,进而求出原来红色圆珠笔的支数。
【详解】解:设原有圆珠笔x支,放入8支红色圆珠笔后总数为x+8支
x+8=(x+8)×
x=8-
x=÷
x=28
28×=7(支)
答:原有红色圆珠笔7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
26.4人
【分析】男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则全校教师有48÷=60人。调入几名女教师后,男教师人数不变,此时占全校教师人数的1-=,此时全校教师有48÷=64人,所以调入女教师64-60=4人;据此解答。
【详解】48÷(1-)-48÷
=48÷-60
=64-60
=4(人)
答:调入女教师4人。
【点睛】抓住男教师人数不变,分别求出调入前后教师总人数是解题的关键。
27.5.7米
【分析】由题意可知:第一根绳子的(1+)等于第二根绳子的(1-),设第一根绳子原来长x米,则第二根绳子长15.2-x米,根据“第一根绳子的(1+)等于第二根绳子的(1-)”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第一根绳子原来长x米,则第二根绳子长15.2-x米。
(1+)x=(1-)(15.2-x)
x+x=12.16
x=12.16÷
x=5.7
答:第一根绳子原来长5.7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第一根绳子的(1+)等于第二根绳子的(1-)”。
28.44页
【分析】将这本书的总页数看成单位“1”,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看了80×=24页;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则第二天看了24×=12页,还剩下80-24-12=44页;据此解答。
【详解】80-80×-80××
=80-24-12
=44(页)
答:还剩下44页没有看。
【点睛】解题时要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29.20千米
【分析】把淮安到南京的距离看作单位“1”,一辆车行了全程的,还剩(1-)的距离到南京,用淮安到南京的距离×(1-),即可求出离南京还有多少千米。
【详解】100×(1-)
=100×
=20(千米)
答:离南京还有2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0.;9;;;
;;
【详解】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