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灯光(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灯光(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9 18: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8* 灯 光
灯光是多么光明,多么温暖。我们对灯光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课作者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名战士内心对灯光的向往。
新课导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学习课文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习目标
王愿坚:(1929年-1991年),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
作者简介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朗读课文
千钧一发
jiān
歼灭
照耀
倚靠
电钮
憧憬
微弱
暴露
牺牲
璀璨
聚精会神
震天动地
jūn
cuǐ
càn
自言自语
爆炸
焦急
围歼战




xū xū

魆魆
hǎo
副营长
niǔ
学习字词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
灯光
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哪些段落是写往事的?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我”想起“往事”,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1-2
3-11
12
现在
回忆
现在
整体感知
灯多
建筑宏伟壮大
灯多
规模雄伟壮大
祖国建设突飞猛进
感到光明
感到温暖
思考:为什么看到这千万盏灯感到温暖?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课文导读
2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设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由设问引入回忆,开始倒叙。 “深深的回忆” 暗指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记忆深刻的。
课文导读
课文共有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句话,你能不能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
天安门广场
广场上千万盏灯
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国的建设发展的真快啊!
战斗前夕
交通沟
书中插图
如果大家能够过上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
战斗前夕
交通沟
书中插图
胜利了,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当时情况
出现次数
不是。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
还指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
思考:“多好啊!”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
课文导读
读课文第8—11自然段,思考:郝副营长美好的愿望实现了吗?他见到电灯了吗?。
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课文导读
没有,他生前没有见到电灯
革命先烈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文章通过写灯光表现了郝副营长怎样的精神品质?
课文导读
结尾又回到了灯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首尾呼应
寄托了作者的哀思和愿望,不要忘记革命先烈。
课文导读
再读课题,思考本文以《灯光》为题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灯光”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代表,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郝副营长的理想,是他奋勇杀敌、英勇捐躯的动力,也是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永远的记忆。
课文导读
今天,我们来到了埋葬郝副营长的沙柳丛里。站在英雄的墓前,回忆他生前的梦想,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课文导读
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与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它们与题目又有何联系?
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无数战士用生命铸就的; “理想--奋斗--现实”都与课文题目“灯光”有关,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课文导读
朗读指导
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缓,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
课文导读
战前憧憬
烧书引路
战斗结束


歌颂先烈
珍惜现在
现在 璀璨的华灯
现在
往事
看到:花灯照耀
听到:“多好啊”
课文结构
理想
《灯光》通过一件关于 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 的精神,说明了 。
灯光
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主题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用倒叙的写法,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
课堂小结
让我们记住那些战争年代的英雄们!
—黄继光
舍身堵抢眼
拓展延伸
六十年照明灯变迁
新中国成立前,多数农家点的是陶瓷制成的豆油灯后来有了煤油灯,瓶子口上扣一个铁制圆盖。当中嵌着细铁管,管内有一根灯芯,煤油渗上来,再后来有了子灯。20世纪10年代来,有的用上汽灯。20世纪50年代初,有的地方建立发电厂,改革开放后,城乡百姓逐渐用上了电灯,“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成为现实。
豆油灯
煤油灯
台灯
拓展延伸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改编了剧本《闪闪的红星》,它以在20世纪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中心人物安排情节,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画得生动鲜活。
《闪闪的红星》
拓展延伸
1.歌颂了他热爱生活的好品质。( )
2.刻画了他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为大部队燃书照明自己牺牲的感人事迹。 ( )
3.歌颂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 )
一、选择文章中心,并说明理由。
舍主取次
主要内容

课堂练习




请你用倒叙的手法写一段话!
每当想起那件事,我就感到羞愧。
那是发生在上一个星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