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1 植被 同步测试(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1 植被 同步测试(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7 22:46:5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1 植被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下·山西期末) 植被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植被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各个地区自然植被分布的差异往往意味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植被类型中,能够反映其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是(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河漫滩草甸
2.下列关于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越充足,植被越高大,种类越多
B.高温多雨的地区,土壤肥力高,植物茂盛
C.植被内部的垂直结构是水分差异导致的
D.自然植被遭破坏,就不能形成稳定的植被
【答案】1.D
2.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和亚寒带针叶林均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少;河漫滩草甸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土壤水分含量大。
1.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和亚寒带针叶林均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少;河漫滩草甸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土壤水分含量大,所以该题选D。
2.水热越充足,植被越高大,种类越多,故A正确;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生长茂盛主要是由于水热条件好,实际上土壤肥力较低,故B错误;植被内部的垂直结构是光照差异导致的,故C错误;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形成稳定的植被,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2021高一下·邵阳期末) 下图为我国某处茶园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茶园广泛分布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  )
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4.茶树多种植在山坡是因为山坡(  )
A.土壤肥力高 B.便于采摘 C.降水较多 D.利于排水
【答案】3.C
4.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常绿阔叶林 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栎类林或常绿樟栲林。这类森林的建群树种都具樟科月桂树叶片的特征,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
3.我国茶园广泛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地带性自然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我国热带雨林、针叶林面积不大,ABD错误。故答案为:C。
4.茶树不耐涝,要布局在排水较好的山坡,利于排水,D正确。山坡土壤肥力不高,A错误。山坡地形有起伏,不利于采摘,B错误。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但山坡降水较多易涝,因此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故答案为:D。
(2021高二上·“精诚联盟”开学考)卷柏原生长在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旱时内卷成团休眠,形如枯草,但遇水就会舒展茎叶,重新焕发生机,又名九死还魂草。因其生命力旺盛,流行制作成盆景观赏,宜放置隐蔽处或散光处,冬季需室内养护。完成下面小题。
5.推断卷柏能适应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①干旱缺水②光照强烈③寒冷干燥④土壤贫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卷柏对生长地土壤的影响是(  )
A.促进水分热量的交换 B.影响土壤粒度与成分
C.为土壤提供矿物养分 D.为表土提供了有机质
【答案】5.B
6.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要素 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气候 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冰川、波浪、风、地下水等的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5.结合材料分析,卷柏原生长在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说明其耐贫瘠的土壤,④正确;旱时内卷成团休眠,形如枯草,但遇水就会舒展茎叶,重新焕发生机,说明其耐干旱缺水的环境,①正确;宜放置隐蔽处或散光处,说明其喜阴,③错误;冬季需室内养护,说明其不耐寒,③错误。综上分析,①④正确,故答案为:B。
6.卷柏原生长在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土层浅薄,土壤贫瘠,随着卷柏不断生长,为表层土壤提供了有机质,促进了土壤的发育,D正确;卷柏对土壤的水分热量交换不会产生影响,A错误;卷柏不会影响土壤粒度与成分,也不会为土壤提供矿物养分,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下·开封期末)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约2000~2500m),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
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 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 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
8.随海拔升高,草本植物入侵减弱的原因有(  )
①气温降低②光照减弱③降水增加④种子传播距离加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7.B
8.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植被是对地理环境最明显的指示,因此在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往往围绕着植被的特点、分布特征、变化等进行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如水平自然带的分布与形成、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形成,植被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等。
(1)山地地形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山地地形导致了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了水热条件的变化,形成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差异。
①热量差异: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②水分差异: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③山地垂直带普: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山地中的雪线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的雪线高;而阴坡、迎风坡的雪线相对较低。
(2)植被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①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②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如根系发达说明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叶片厚,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
7.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较低海拔地区的草本植物入侵为重度入侵,坡角为30°~35°,因此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故答案为:B。
8.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草本植物生长条件变差,①正确;随着海拔升高,光照没有减弱,②错误;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③错误;草本植物从较低海拔向上入侵,随着海拔升高种子传播距离加大,入侵减少,④正确。选C。
(2022高二下·宁波期末)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地代表性树种枯叶、枯枝等凋落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森林凋落物的总量)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甲地位于下列四地中的(  )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 C.江南丘陵 D.四川盆地
10.造成甲、乙两地树种凋落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季节分配 B.冬季平均气温
C.地形海拔高低 D.夏季最高气温
【答案】9.B
10.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常绿林的枝叶全年都有生长和凋落,故常绿林全年都有凋落物,我国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秋季是落叶林的主要落叶季节,故秋季落叶林的凋落物数量最大,由于冬季落叶林没有枝叶生长,一般冬季无凋落物,我国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代表性树种秋季凋落物数量大,冬季无凋落物,说明甲地的代表性树种主要在秋季落叶,冬季没有枝叶生长,所以甲地的代表性树种应为落叶阔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北方地区代表性树种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甲地应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题目选项中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云贵高原、江南丘陵及四川盆地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代表性树种全年都有凋落物,说明乙地的代表性树木枝叶全年都有生长和凋落,故乙地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甲、乙两地都是季风气候,两地降水均主要集中在夏季,故A选项错误;据图可知,冬季及初春甲、乙地树种凋落物数量差异最大(乙地冬季有凋落物,甲地没有),主要原因是乙地(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高,树木枝叶可以生长和凋落,甲地(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冬季没有枝叶生长,因此无凋落物,故B选项正确;无法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出甲、乙两地的地形海拔差异,故C选项错误;夏季,我国各地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下·阜阳开学考)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植被主要是苔原,如地衣和苔藓类,仅有的树木是小极地柳和矮桦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该群岛多数植物紧贴地面匍匐生长的因素是(  )
A.风力 B.光照 C.土壤 D.水源
12.该群岛苔原植物生长非常缓慢的原因是(  )
A.人类破坏 B.风浪侵蚀
C.气温低,且冻土排水差 D.动物啃食
【答案】11.A
12.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水分、空气光照、土壤酸碱度、土壤微生物。其中空气和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因素。
11.由题意知该岛多数植物矮小且紧贴地面匍匐生长,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其原因主要是该岛纬度高,气候寒冷;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力大,植物紧贴地面匍匐生长,可抗风、保温及减少植物蒸腾,A正确。与光照、土壤、水源关系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
12.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岛苔原植物生长非常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苔原植物生长在冻土层上,而冻土垂直排水能力很差,植物的根淹在水中,缺乏足够的氧气和营养,C正确。因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破坏、动物啃食活动较少,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AD错误。风浪是影响植物矮小的原因,不符合题意,B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二上·河南月考)泰加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和阿尔泰山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泰加林分布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泰加林的分布区域(  )
A.土壤肥力相同 B.气候类型相同
C.所处温度带相同 D.海拔相同
14.我国泰加林与相邻其他植被分布区的界线(  )
A.具有过渡性 B.不会发生变化
C.评价指标综合性强 D.与行政界线一致
15.我国东北地区泰加林遭到破坏后会导致当地(  )
A.气温逐渐上升 B.湖泊干涸严重
C.底层黑土流失严重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3.C
14.A
15.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泰加林又叫寒温带针叶林,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寒温带大陆,南半球没有。在欧亚大陆,从大西洋沿岸开始,从北欧到东欧再到西伯利亚,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俄罗斯泰加林5000公里长,1000公里宽,占了世界三分之一。东西伯利亚泰加林是世界最大的一片。中国的泰加林分布在最寒冷的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在北美洲,泰加林从阿拉斯加到加拿大,一直延伸大西洋沿岸。
13.大兴安岭地区土壤肥力更好,排除A。阿尔泰山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兴安岭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类型不同,排除B。两地都位于寒温带,C正确。两地分布区域海拔大兴安岭会低一些,排除D。故答案为:C。
14.自然界线具有过渡性,是模糊界线,A正确。与其他植被界线会随着水热条件改变而发生变化,排除B。评价指标比较单一,主要是看是否具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排除C。与行政界线不一致,排除D。故答案为:A。
15.植被破坏会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昼夜温差会变大,但是气温整体变化无法判断,排除A。植被破坏,海洋水源能力下降,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湖泊不会严重干涸,排除B。表层黑土会流失,底层黑土影响很小,排除C。森林减少,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D正确。故答案为:D。
二、图文分析题
16.(2021高一上·本溪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三幅图为世界不同地区地表的森林景观照片。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华北东部某沿海地区示意图,箭头代表水循环环节。
(1)材料一中最有可能在非洲拍摄的是照片   ,最有可能是人工植被的是照片   ,照片b拍摄的季节最有可能是   季。(填字母)
(2)图中,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图中水循环环节中水量最大的是   ,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序号),甲处地貌名称是   。
(3)描述照片a代表的森林植被特征。
(4)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试分析屋前多植落叶阔叶林的原因。
【答案】(1)a;b;秋(秋冬)
(2)④;①;④;三角洲
(3)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各月都有花开;植被高大稠密;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4)华北地区:夏季炎热,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秋冬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增加光照,提高室内温度(秋冬落叶采光效果好)。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照片a有典型的板根等现象,应表示热带雨林,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分布广泛,照片a最有可能在非洲拍摄。照片b中,树木间距大致相当,最可能是人工种植的植被,且树叶凋零,拍摄的季节可能是秋季或秋冬季。照片c中树木挺直,叶片呈针状,为典型的针叶林分布区。
(2)海陆间矿物质迁移需要通过陆地径流进行迁移,④表示径流环节。图中水循环环节中,①为海水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径流,其中,海水蒸发环节的水量最大,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最深。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其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a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植被全年均可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优越,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植被高大稠密,且有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可以见到茎花、板根等现象。全年热量充足,各月都有花开。
(4)本题要结合华北地区的气候的角度分析作答,华北地区夏季炎热,屋前栽有落叶阔叶树,其夏季树木葱绿,可有效削弱太阳辐射,遮阴取凉效果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角较小,屋前的落叶阔叶林树叶凋零,阳光可透过树干照射入室内,增加室内采光,提高室内的温度。
【点评】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从低纬高高纬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冰原)气候,亚欧大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一定的区别,世界主要的自然带从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亚欧大陆中部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17.(2020高三上·运城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植被变化显著。30年前,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海拔在2000-2500m之间,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能够适应高山苔原地带特殊的气候环境。近年来,科考队员参照1979年在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对灌木苔原进行植物样方调查的位置,布设长2250m,宽100m的调查样地。在样地内,沿着海拔升高的方向,每隔50m,横向设置100m的样条,进行了系统样方调查。下图为灌木和草本优势种聚集程度随海拔的变化图。
(1)阐述长白山高山苔原带中小灌木特征对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2)据科考队考察发现,入侵高山苔原带的草本植物,在空间分布上是离散的,呈斑块状。结合图示,确定高山苔原带中草本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海拔区域,以及草本植物入侵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3)试推测近年来草本植物入侵、灌木退化的原因。
【答案】(1)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有利于减少大风对植株的破坏,反映该地区风力大;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有利于在近地面形成温度较高的小气候环境,减少低温冻害的影响,反映地区气温低。
(2)草本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区域是2000m-2300m。随着海拔的升高,草本植物人侵强度降低。
(3)草本植物多为一年生植物,随着地区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积雪期缩短,草本植物的生长期延长,促进了草本植物的生长人侵;长白山苔原带冬季气温升高,积雪厚度下降,积雪对矮小灌木的保温作用减弱,不利于矮小灌木越冬,冻害加剧;春季升温快,积雪融化提前,导致后期灌木返青时土壤水分不足,使得灌木生长不利,产生退化。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此题需要知道植被对气候的作用,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即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从材料中可知小灌木的特征为“植株矮小,闹富贴地,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小灌木植株矮小,闹富贴地,有利于减少大风对植株的破坏,反映该地区风力大;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有利于在近地面形成温度较高的小气候环境,减少低温冻害的影响,反映地区气温低。
(2)由材料可知,2140-2220米海拔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鲜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特殊区域”指较低海拔、陡坡处。分析灌木和草本优势种聚集程度随海拔的变化图可知灌木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区域是2000m-2300m。随着海拔的升高,草本植物入侵强度降低。
(3)本题需要了解草本植物灌木的生长特征,长白山的特征。长白山在我国东北地区,故该区域的草本植物主要为一年生、生长周期短,受短日照影响。材料中“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植被变化显著。30年前,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海拔在2000-2500m之间”但现在高山苔原带的草本植物生存地海拔上移,草本植物入侵原因为草本植物多为一年生植物,随着地区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积雪期缩短,草本植物的生长期延长,促进了草本植物的生长入侵;灌木退化的原因长白山苔原带冬季气温升高,积雪厚度下降,积雪对矮小灌木的保温作用减弱,不利于矮小灌木越冬,冻害加剧。春季升温快,积雪融化提前,导致后期灌木返青时土壤水分不足,使得灌木生长不利,产生退化。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有利: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提高。
不利:气温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
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18.(2021高一上·济宁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原因是胡杨的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叶片都能吸纳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俗称“胡杨碱气一棵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胡杨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额济纳旗(位置见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拥有38万亩胡杨林,是全球仅存的三大胡杨林区之一,每年入秋后,胡杨叶色金黄,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1)指出胡杨林所属的植被类型及其具有的生态价值。
(2)胡杨从根部萌生幼苗,幼树上的叶片细长如柳叶,老树的叶片像心形,叶片大而厚,表面有蜡质层;结合胡杨树叶形态,说出其适应的气候特点。
(3)来自广东省的游客在游览额济纳旗美丽秋色后,想在自己家乡引种胡杨。对他的想法,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改良土壤(防治盐渍化)
(2)主要为了适应夏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光照强的气候特点
(3)不赞成。广东的热量、水分、土壤等条件不适合胡杨林的生长。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胡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沙漠地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从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经效益主要是木材、饲料和燃料。
(2)本题考查反向推理气候特征的能力。额济纳旗气温高降水少,胡杨叶表层的蜡质可以有效的减少蒸发,叶片厚也可以保存水分,以供自身生长;从胡杨树叶不同年龄的叶片分布特点更能体现出其能够很好地适应额济纳旗的气候。
(3)同意可从胡杨的适应能力强和胡杨的价值分析。不同意可从水资源和气候变干的角度分析。广东省降水量大,胡杨树喜旱,引种到广东不易存活;广东省全年气候温暖,年温差小,不适宜胡杨树生长;广东省土壤条件与额济纳旗的土壤差异较大,因此不适合将胡杨引种到广东省。胡杨有很强的生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此外年入秋后,胡杨叶色金黄,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所以赞同将胡杨引种到广东省。
【点评】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原因是胡杨的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叶片都能吸纳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
19.(2021高一上·临沂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月柳絮、五月杨树毛儿"是北京春李常见的地理现象。北京地区春季"杨花柳絮随风舞"是美景还是灾害?某校同学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探究问题一∶"杨花柳絮"是什么?
杨树和柳树为雌雄异株植物,原产于中国,生长迅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强,加之易于繁殖和养护成本较低,成为北方最为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杨花柳絮"其实是杨柳雌株种子上附生的白色长毛。在春天,当日最高气温连续三天超过25℃时最有利于这些种子的成熟,随后杨柳絮携带着种子便开始飘飞繁殖。华北地区的飘絮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可长达半月以上。
探究问题二∶大江南北都有杨柳,但为什么我国南方没有北方这样的飞絮?
图1为某年4月19日某时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2为北京和上海多年平均气温降水统计图。
(1)结合日常观察,判断柳树和杨树所属的树种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根据材料判断影响"杨花柳絮"产生的主要气候要素   。
(3)同学们研究认为北方春季多风且风向复杂是原因之一。
图1中甲地受   气压控制,其中心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   ;此时北京的风向为   风;与上海相比,北京风力较   ,理由是   。
(4)南北方气候差异对飞絮条件影响也很大。对比图2,推测南方春季没有飞絮的原因。
(5)根据以上学习和研究,同学们对治理北京春季飞絮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意见①;应当将杨树、柳树全部砍伐,更换为生长期长、观赏性高的银杏树。意见②∶应当减少和控制城市绿化树种中杨树与柳树的雌株,增加其他树种。以上哪一种意见更合理   ?请你说明理由   。
【答案】(1)B
(2)气温
(3)低;上升;东南;大;北京附近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大
(4)湿润(降水较多)
(5)②;从飞絮成因、树种的适应性、杨柳作为绿化树的优点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杨树和柳树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即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所属物种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项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ACD项错误。故答案为:B。
(2)结合材料信息,“在春天,当日最高气温连续三天超过25℃时最有利于这些种子的成熟,随后杨柳絮携带着种子便开始飘飞繁殖”可知,影响"杨花柳絮"产生的主要气候要素为气温。
(3)结合图中甲地外侧等压线变化特点,可以判断出此时甲地受低压控制,中心气流垂直上升,甲地空气密度降低,气压降低。以北京为基准点作垂线,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可以判断出此时北京的风向为东南风。观察北京和上海两地等压线分布状况,北京附近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上海附近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4)读图可知,春季南北方气温差异不大,但春季北方降水较少,气候较干燥,南方降水较多,气候较湿润,利于杨柳絮沉降。
(5)将杨树、柳树全部砍伐的处理方式过于粗暴,杨树和柳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繁殖及养护成本较低,对于北方城市环境绿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银杏树的初期生长较为漫长,且对生长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意见①不合理,北方地区杨柳絮成灾主要与当地气候和杨柳树数量有关,因此可以适当减少杨柳树数量,控制绿化树种中杨树与柳树的雌株,适当增加其他树种,减少春季飘飞的杨柳絮量。
【点评】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分布在30°N-50°N的温带地区,以落叶乔木为主的森林。该区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 落叶阔叶林分布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梣,椴,桦等。这些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子,叶子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的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5.1 植被 同步测试(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下·山西期末) 植被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植被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各个地区自然植被分布的差异往往意味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植被类型中,能够反映其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是(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河漫滩草甸
2.下列关于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越充足,植被越高大,种类越多
B.高温多雨的地区,土壤肥力高,植物茂盛
C.植被内部的垂直结构是水分差异导致的
D.自然植被遭破坏,就不能形成稳定的植被
(2021高一下·邵阳期末) 下图为我国某处茶园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茶园广泛分布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  )
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4.茶树多种植在山坡是因为山坡(  )
A.土壤肥力高 B.便于采摘 C.降水较多 D.利于排水
(2021高二上·“精诚联盟”开学考)卷柏原生长在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旱时内卷成团休眠,形如枯草,但遇水就会舒展茎叶,重新焕发生机,又名九死还魂草。因其生命力旺盛,流行制作成盆景观赏,宜放置隐蔽处或散光处,冬季需室内养护。完成下面小题。
5.推断卷柏能适应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①干旱缺水②光照强烈③寒冷干燥④土壤贫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卷柏对生长地土壤的影响是(  )
A.促进水分热量的交换 B.影响土壤粒度与成分
C.为土壤提供矿物养分 D.为表土提供了有机质
(2022高二下·开封期末)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约2000~2500m),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
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 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 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
8.随海拔升高,草本植物入侵减弱的原因有(  )
①气温降低②光照减弱③降水增加④种子传播距离加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2高二下·宁波期末)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地代表性树种枯叶、枯枝等凋落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森林凋落物的总量)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甲地位于下列四地中的(  )
A.云贵高原 B.华北平原 C.江南丘陵 D.四川盆地
10.造成甲、乙两地树种凋落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季节分配 B.冬季平均气温
C.地形海拔高低 D.夏季最高气温
(2022高二下·阜阳开学考)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上植被主要是苔原,如地衣和苔藓类,仅有的树木是小极地柳和矮桦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该群岛多数植物紧贴地面匍匐生长的因素是(  )
A.风力 B.光照 C.土壤 D.水源
12.该群岛苔原植物生长非常缓慢的原因是(  )
A.人类破坏 B.风浪侵蚀
C.气温低,且冻土排水差 D.动物啃食
(2021高二上·河南月考)泰加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和阿尔泰山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泰加林分布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泰加林的分布区域(  )
A.土壤肥力相同 B.气候类型相同
C.所处温度带相同 D.海拔相同
14.我国泰加林与相邻其他植被分布区的界线(  )
A.具有过渡性 B.不会发生变化
C.评价指标综合性强 D.与行政界线一致
15.我国东北地区泰加林遭到破坏后会导致当地(  )
A.气温逐渐上升 B.湖泊干涸严重
C.底层黑土流失严重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图文分析题
16.(2021高一上·本溪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三幅图为世界不同地区地表的森林景观照片。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华北东部某沿海地区示意图,箭头代表水循环环节。
(1)材料一中最有可能在非洲拍摄的是照片   ,最有可能是人工植被的是照片   ,照片b拍摄的季节最有可能是   季。(填字母)
(2)图中,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图中水循环环节中水量最大的是   ,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序号),甲处地貌名称是   。
(3)描述照片a代表的森林植被特征。
(4)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试分析屋前多植落叶阔叶林的原因。
17.(2020高三上·运城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植被变化显著。30年前,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海拔在2000-2500m之间,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能够适应高山苔原地带特殊的气候环境。近年来,科考队员参照1979年在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对灌木苔原进行植物样方调查的位置,布设长2250m,宽100m的调查样地。在样地内,沿着海拔升高的方向,每隔50m,横向设置100m的样条,进行了系统样方调查。下图为灌木和草本优势种聚集程度随海拔的变化图。
(1)阐述长白山高山苔原带中小灌木特征对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2)据科考队考察发现,入侵高山苔原带的草本植物,在空间分布上是离散的,呈斑块状。结合图示,确定高山苔原带中草本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海拔区域,以及草本植物入侵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3)试推测近年来草本植物入侵、灌木退化的原因。
18.(2021高一上·济宁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原因是胡杨的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叶片都能吸纳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俗称“胡杨碱气一棵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胡杨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额济纳旗(位置见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拥有38万亩胡杨林,是全球仅存的三大胡杨林区之一,每年入秋后,胡杨叶色金黄,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1)指出胡杨林所属的植被类型及其具有的生态价值。
(2)胡杨从根部萌生幼苗,幼树上的叶片细长如柳叶,老树的叶片像心形,叶片大而厚,表面有蜡质层;结合胡杨树叶形态,说出其适应的气候特点。
(3)来自广东省的游客在游览额济纳旗美丽秋色后,想在自己家乡引种胡杨。对他的想法,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19.(2021高一上·临沂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月柳絮、五月杨树毛儿"是北京春李常见的地理现象。北京地区春季"杨花柳絮随风舞"是美景还是灾害?某校同学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探究问题一∶"杨花柳絮"是什么?
杨树和柳树为雌雄异株植物,原产于中国,生长迅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强,加之易于繁殖和养护成本较低,成为北方最为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杨花柳絮"其实是杨柳雌株种子上附生的白色长毛。在春天,当日最高气温连续三天超过25℃时最有利于这些种子的成熟,随后杨柳絮携带着种子便开始飘飞繁殖。华北地区的飘絮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可长达半月以上。
探究问题二∶大江南北都有杨柳,但为什么我国南方没有北方这样的飞絮?
图1为某年4月19日某时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2为北京和上海多年平均气温降水统计图。
(1)结合日常观察,判断柳树和杨树所属的树种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根据材料判断影响"杨花柳絮"产生的主要气候要素   。
(3)同学们研究认为北方春季多风且风向复杂是原因之一。
图1中甲地受   气压控制,其中心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   ;此时北京的风向为   风;与上海相比,北京风力较   ,理由是   。
(4)南北方气候差异对飞絮条件影响也很大。对比图2,推测南方春季没有飞絮的原因。
(5)根据以上学习和研究,同学们对治理北京春季飞絮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意见①;应当将杨树、柳树全部砍伐,更换为生长期长、观赏性高的银杏树。意见②∶应当减少和控制城市绿化树种中杨树与柳树的雌株,增加其他树种。以上哪一种意见更合理   ?请你说明理由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和亚寒带针叶林均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少;河漫滩草甸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土壤水分含量大。
1.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和亚寒带针叶林均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土壤水分含量较少;河漫滩草甸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土壤水分含量大,所以该题选D。
2.水热越充足,植被越高大,种类越多,故A正确;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生长茂盛主要是由于水热条件好,实际上土壤肥力较低,故B错误;植被内部的垂直结构是光照差异导致的,故C错误;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形成稳定的植被,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答案】3.C
4.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常绿阔叶林 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栎类林或常绿樟栲林。这类森林的建群树种都具樟科月桂树叶片的特征,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
3.我国茶园广泛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地带性自然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我国热带雨林、针叶林面积不大,ABD错误。故答案为:C。
4.茶树不耐涝,要布局在排水较好的山坡,利于排水,D正确。山坡土壤肥力不高,A错误。山坡地形有起伏,不利于采摘,B错误。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但山坡降水较多易涝,因此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5.B
6.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要素 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气候 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水文 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
地貌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冰川、波浪、风、地下水等的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
土壤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5.结合材料分析,卷柏原生长在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说明其耐贫瘠的土壤,④正确;旱时内卷成团休眠,形如枯草,但遇水就会舒展茎叶,重新焕发生机,说明其耐干旱缺水的环境,①正确;宜放置隐蔽处或散光处,说明其喜阴,③错误;冬季需室内养护,说明其不耐寒,③错误。综上分析,①④正确,故答案为:B。
6.卷柏原生长在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土层浅薄,土壤贫瘠,随着卷柏不断生长,为表层土壤提供了有机质,促进了土壤的发育,D正确;卷柏对土壤的水分热量交换不会产生影响,A错误;卷柏不会影响土壤粒度与成分,也不会为土壤提供矿物养分,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7.B
8.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植被是对地理环境最明显的指示,因此在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往往围绕着植被的特点、分布特征、变化等进行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如水平自然带的分布与形成、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形成,植被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等。
(1)山地地形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山地地形导致了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了水热条件的变化,形成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差异。
①热量差异: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②水分差异: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③山地垂直带普: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山地中的雪线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的雪线高;而阴坡、迎风坡的雪线相对较低。
(2)植被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①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②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如根系发达说明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叶片厚,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
7.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较低海拔地区的草本植物入侵为重度入侵,坡角为30°~35°,因此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故答案为:B。
8.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草本植物生长条件变差,①正确;随着海拔升高,光照没有减弱,②错误;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③错误;草本植物从较低海拔向上入侵,随着海拔升高种子传播距离加大,入侵减少,④正确。选C。
【答案】9.B
10.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常绿林的枝叶全年都有生长和凋落,故常绿林全年都有凋落物,我国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秋季是落叶林的主要落叶季节,故秋季落叶林的凋落物数量最大,由于冬季落叶林没有枝叶生长,一般冬季无凋落物,我国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代表性树种秋季凋落物数量大,冬季无凋落物,说明甲地的代表性树种主要在秋季落叶,冬季没有枝叶生长,所以甲地的代表性树种应为落叶阔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北方地区代表性树种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甲地应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题目选项中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云贵高原、江南丘陵及四川盆地均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代表性树种全年都有凋落物,说明乙地的代表性树木枝叶全年都有生长和凋落,故乙地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甲、乙两地都是季风气候,两地降水均主要集中在夏季,故A选项错误;据图可知,冬季及初春甲、乙地树种凋落物数量差异最大(乙地冬季有凋落物,甲地没有),主要原因是乙地(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高,树木枝叶可以生长和凋落,甲地(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冬季没有枝叶生长,因此无凋落物,故B选项正确;无法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出甲、乙两地的地形海拔差异,故C选项错误;夏季,我国各地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1.A
12.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水分、空气光照、土壤酸碱度、土壤微生物。其中空气和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因素。
11.由题意知该岛多数植物矮小且紧贴地面匍匐生长,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其原因主要是该岛纬度高,气候寒冷;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力大,植物紧贴地面匍匐生长,可抗风、保温及减少植物蒸腾,A正确。与光照、土壤、水源关系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
12.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岛苔原植物生长非常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苔原植物生长在冻土层上,而冻土垂直排水能力很差,植物的根淹在水中,缺乏足够的氧气和营养,C正确。因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破坏、动物啃食活动较少,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AD错误。风浪是影响植物矮小的原因,不符合题意,B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3.C
14.A
15.D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泰加林又叫寒温带针叶林,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寒温带大陆,南半球没有。在欧亚大陆,从大西洋沿岸开始,从北欧到东欧再到西伯利亚,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俄罗斯泰加林5000公里长,1000公里宽,占了世界三分之一。东西伯利亚泰加林是世界最大的一片。中国的泰加林分布在最寒冷的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在北美洲,泰加林从阿拉斯加到加拿大,一直延伸大西洋沿岸。
13.大兴安岭地区土壤肥力更好,排除A。阿尔泰山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兴安岭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类型不同,排除B。两地都位于寒温带,C正确。两地分布区域海拔大兴安岭会低一些,排除D。故答案为:C。
14.自然界线具有过渡性,是模糊界线,A正确。与其他植被界线会随着水热条件改变而发生变化,排除B。评价指标比较单一,主要是看是否具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排除C。与行政界线不一致,排除D。故答案为:A。
15.植被破坏会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昼夜温差会变大,但是气温整体变化无法判断,排除A。植被破坏,海洋水源能力下降,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湖泊不会严重干涸,排除B。表层黑土会流失,底层黑土影响很小,排除C。森林减少,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D正确。故答案为:D。
16.【答案】(1)a;b;秋(秋冬)
(2)④;①;④;三角洲
(3)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各月都有花开;植被高大稠密;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4)华北地区:夏季炎热,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秋冬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增加光照,提高室内温度(秋冬落叶采光效果好)。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照片a有典型的板根等现象,应表示热带雨林,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分布广泛,照片a最有可能在非洲拍摄。照片b中,树木间距大致相当,最可能是人工种植的植被,且树叶凋零,拍摄的季节可能是秋季或秋冬季。照片c中树木挺直,叶片呈针状,为典型的针叶林分布区。
(2)海陆间矿物质迁移需要通过陆地径流进行迁移,④表示径流环节。图中水循环环节中,①为海水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径流,其中,海水蒸发环节的水量最大,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最深。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其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a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植被全年均可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优越,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植被高大稠密,且有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可以见到茎花、板根等现象。全年热量充足,各月都有花开。
(4)本题要结合华北地区的气候的角度分析作答,华北地区夏季炎热,屋前栽有落叶阔叶树,其夏季树木葱绿,可有效削弱太阳辐射,遮阴取凉效果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角较小,屋前的落叶阔叶林树叶凋零,阳光可透过树干照射入室内,增加室内采光,提高室内的温度。
【点评】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从低纬高高纬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冰原)气候,亚欧大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一定的区别,世界主要的自然带从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亚欧大陆中部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17.【答案】(1)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有利于减少大风对植株的破坏,反映该地区风力大;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有利于在近地面形成温度较高的小气候环境,减少低温冻害的影响,反映地区气温低。
(2)草本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区域是2000m-2300m。随着海拔的升高,草本植物人侵强度降低。
(3)草本植物多为一年生植物,随着地区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积雪期缩短,草本植物的生长期延长,促进了草本植物的生长人侵;长白山苔原带冬季气温升高,积雪厚度下降,积雪对矮小灌木的保温作用减弱,不利于矮小灌木越冬,冻害加剧;春季升温快,积雪融化提前,导致后期灌木返青时土壤水分不足,使得灌木生长不利,产生退化。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此题需要知道植被对气候的作用,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即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从材料中可知小灌木的特征为“植株矮小,闹富贴地,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小灌木植株矮小,闹富贴地,有利于减少大风对植株的破坏,反映该地区风力大;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有利于在近地面形成温度较高的小气候环境,减少低温冻害的影响,反映地区气温低。
(2)由材料可知,2140-2220米海拔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鲜地衣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特殊区域”指较低海拔、陡坡处。分析灌木和草本优势种聚集程度随海拔的变化图可知灌木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区域是2000m-2300m。随着海拔的升高,草本植物入侵强度降低。
(3)本题需要了解草本植物灌木的生长特征,长白山的特征。长白山在我国东北地区,故该区域的草本植物主要为一年生、生长周期短,受短日照影响。材料中“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植被变化显著。30年前,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海拔在2000-2500m之间”但现在高山苔原带的草本植物生存地海拔上移,草本植物入侵原因为草本植物多为一年生植物,随着地区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积雪期缩短,草本植物的生长期延长,促进了草本植物的生长入侵;灌木退化的原因长白山苔原带冬季气温升高,积雪厚度下降,积雪对矮小灌木的保温作用减弱,不利于矮小灌木越冬,冻害加剧。春季升温快,积雪融化提前,导致后期灌木返青时土壤水分不足,使得灌木生长不利,产生退化。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有利: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提高。
不利:气温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
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18.【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改良土壤(防治盐渍化)
(2)主要为了适应夏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光照强的气候特点
(3)不赞成。广东的热量、水分、土壤等条件不适合胡杨林的生长。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胡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沙漠地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从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经效益主要是木材、饲料和燃料。
(2)本题考查反向推理气候特征的能力。额济纳旗气温高降水少,胡杨叶表层的蜡质可以有效的减少蒸发,叶片厚也可以保存水分,以供自身生长;从胡杨树叶不同年龄的叶片分布特点更能体现出其能够很好地适应额济纳旗的气候。
(3)同意可从胡杨的适应能力强和胡杨的价值分析。不同意可从水资源和气候变干的角度分析。广东省降水量大,胡杨树喜旱,引种到广东不易存活;广东省全年气候温暖,年温差小,不适宜胡杨树生长;广东省土壤条件与额济纳旗的土壤差异较大,因此不适合将胡杨引种到广东省。胡杨有很强的生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此外年入秋后,胡杨叶色金黄,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所以赞同将胡杨引种到广东省。
【点评】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上,原因是胡杨的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叶片都能吸纳盐分,当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胡杨泪”,
19.【答案】(1)B
(2)气温
(3)低;上升;东南;大;北京附近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大
(4)湿润(降水较多)
(5)②;从飞絮成因、树种的适应性、杨柳作为绿化树的优点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杨树和柳树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即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所属物种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项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ACD项错误。故答案为:B。
(2)结合材料信息,“在春天,当日最高气温连续三天超过25℃时最有利于这些种子的成熟,随后杨柳絮携带着种子便开始飘飞繁殖”可知,影响"杨花柳絮"产生的主要气候要素为气温。
(3)结合图中甲地外侧等压线变化特点,可以判断出此时甲地受低压控制,中心气流垂直上升,甲地空气密度降低,气压降低。以北京为基准点作垂线,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可以判断出此时北京的风向为东南风。观察北京和上海两地等压线分布状况,北京附近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上海附近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4)读图可知,春季南北方气温差异不大,但春季北方降水较少,气候较干燥,南方降水较多,气候较湿润,利于杨柳絮沉降。
(5)将杨树、柳树全部砍伐的处理方式过于粗暴,杨树和柳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繁殖及养护成本较低,对于北方城市环境绿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银杏树的初期生长较为漫长,且对生长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意见①不合理,北方地区杨柳絮成灾主要与当地气候和杨柳树数量有关,因此可以适当减少杨柳树数量,控制绿化树种中杨树与柳树的雌株,适当增加其他树种,减少春季飘飞的杨柳絮量。
【点评】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分布在30°N-50°N的温带地区,以落叶乔木为主的森林。该区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 落叶阔叶林分布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梣,椴,桦等。这些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子,叶子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的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