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 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
1.(2022·吉林·大安市乐胜乡中学校七年级期末)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秦朝
2.(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3.(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汉
4.(2022·吉林·大安市乐胜乡中学校七年级期末)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是
A.四羊方尊 B.三星堆青铜树
C.青铜面具 D.司母戊鼎
5.(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封神榜》电视剧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 )
A.周武王 B.商汤 C.周文王 D.周成王
6.(2022·吉林四平·七年级期末)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中国古代国家最早形成于( )
A.秦朝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7.(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西周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建立诸侯国,从而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9.(2022·吉林延边·七年级期末)下列文字中,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0.(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利簋
C.三星堆青铜面具 D.司母戊鼎
11.(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禹传子,家天下 B.西周分封制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东汉光武中兴
12.(2022·吉林吉林·七年级期末)西周为控制地方、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采用的措施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3.(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下面是某同学画的一张示意图,他要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4.(2022·吉林长春·七年级期末)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在那个久远的时代里,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东周建立的历史事件是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殷 C.周武王伐纣 D.周平王东迁
15.(2022·吉林·七年级期末)(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中说:“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司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把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太小小的诸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治制度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16.(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我国文字演变的过程正确的是
A.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D.甲骨文→小篆→金文→楷书→隶书
17.(2022·吉林·七年级期末)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参考答案:
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依据题干“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现代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A项符合题意;金文、小篆、隶书是汉字以后的演变形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
3.B
【解析】题文中的“殷”是商朝的都城,因为公元前14世纪,商朝的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所以商朝又名殷朝。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所以答案选B。
4.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故选D;ABC均不符合“形体最大、最重”的限定条件,排除。
5.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族日益强盛。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因此,这位君王是周武王,A项正确;汤建立了商朝,与题干“打败了商朝的暴君”不符,排除B项;周文王死后,继位的儿子武王,灭亡了商朝,排除C项;周成王是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与题干“建立了西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D项正确;ABC项都是夏朝之后的朝代,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7.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土地和人口分给亲属和功臣等,让他们在地方建立诸侯国,从而形成了一套社会等级制度,即分封制,C项正确;世袭制是中国夏朝确立的王位世代继承的政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禅让制指的是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首领的方式,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朝人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者兽骨上,这种文字已经具备汉子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9.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A项正确;金文是指汉字的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排除B项;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排除C项;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解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D项正确;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排除A项;利簋不是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排除B项;三星堆青铜面具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A符合题意;BCD项发生在世袭制开始之后,排除。故选择A。
12.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西周为控制地方、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C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宗法制是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排除B项;郡县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官吏由君主任免,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的调兵。这与材料主旨相符,B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和行省制的设立,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1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选项D符合题意;商汤灭夏建立商朝,A排除;盘庚迁殷是商朝迁都,B排除;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C排除;故选D。
15.B
【解析】根据“先后封邦建国把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太小小的诸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诸侯的分封制,故选B;周代已经不存在禅让制,排除A;皇帝制到秦朝才出现,排除C;郡县制与分封诸侯不符,排除D。
16.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它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秦朝统一后,把小作为规范文字通行全国;后来,我国又出现隶书,隶书之后是楷书。故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历程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B项正确;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排除A项;会意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排除C项;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