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实数
二次根式(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已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本学期又学习了有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实数.这些都为本课时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公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当然,毕竟是一个新的运算,学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运算的熟练程度尚有一定的差距,在本节课及后两节课的学习中,应针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控制上课速度和题目的难度.
二、教材任务分析
本节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形式;第二课时,基于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二次根式乘除的法则以及加减运算的法则,进而利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第三课时,进一步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并关注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运用法则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探索二次根式的性质.
3.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经历观察、比较、总结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现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化简.
【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的化简.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第二环节:明晰概念;
第三环节:探究性质;第四环节:知识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课堂检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数字王国的实数班来了A、B、C三位新同学,他们分别用猜谜语的方式介绍了自己。
A说:“我很平凡,我是5的算术平方根。”
B说:“我很厉害,我是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
C说:“我很牛气,我是非负实数x的算术平方根。”
第二环节:明晰概念
问题1 :1)、塔座所形成的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_米
2)、圆形花坛的面积为S,那么这个圆的半径是
问题2:观察下列代数式:
这些式子都是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教学说明】通过学生观察、总结归纳这些式子的特点为给二次根式下定义做好准备.
【归纳结论】它们都含有开方运算,并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一般地,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二次根式有些什么性质呢?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吧!
第三环节:探究性质
(一)内容:通过探究得出,.
具体过程如下:
= ,= ;
= ,= ;
= ,= ; = ,= .
问题1:观察上面的结果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2:从你上面得出的结论,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问题3:其中的字母a,b有限制条件吗?
意图:最终归纳出(a≥0,b≥0),(a≥0, b>0).
说明:公式中字母a≥0,b≥0(或b>0)这一条件是公式的一部分,不应忽略.
第四环节:知识巩固
例1 化简(1);(2);(3)。
解:(1)
(2)
(3)
观察:化简以后的结果中的被开方数又有什么特征?
意图:由于现在还没有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学生实际上并不知道化简的方向,因此,这里以例题的形式呈现了有关结论.
被开方数中都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简时,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例2.化简:(1);(2); (3)
解:(1)
(2)
(3)
问题:(1)你怎么发现50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的?你怎么判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
(2)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时,你有哪些经验与体会,与同伴交流。
说明:含有根号的数与一个不含根号的数相乘,一般把不含根号的数写在前面,并省略去乘号.
反思:以上化简过程有何规律呢?希望学生得出:根号里面的数有一部分移到了根号外面,具体来说是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开方后写到了根号外面.从而明确:被开方数若有开得尽的因数,一般需要进行化简.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1、本节课说到的数学知识有哪些?
2、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时,你有那些经验与体会
第六环节:课堂检测
1、请指出下列哪些是二次根式?
2.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教学反思
(一)关注类比,提出重点
本节经历从具体实例到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实数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二)对运算技能要求恰当定位
根据新课标精神,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过分要求技巧,应关注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能否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能否依据算理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否确认结果的合理性等等,对于较复杂的实数运算,应关注学生是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因此,注意对运算技能要求作恰当的定位,特别是在开始运算的第一课时,不要提高要求。
(三)分层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学生的层次不同,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增加了知识拓展的内容,供层次高一些的学生及班级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