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乐山期末)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23一31℃,年降水量以1200一2000mm为宜。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及柑橘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地壳运动 D.植被状况
2.该半岛的大西洋沿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与地中海沿岸相比,最主要是因为该地( )
A.降水不足 B.热量不足
C.市场需求量小 D.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不平
3.图中埃布罗河的流向大致为( )
A.由东南向西北 B.由西北向东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北向西南
4.下列对城市马拉加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少雨
C.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D.全年高温少雨
【答案】1.A
2.B
3.B
4.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此类题目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地中海信息,可判断出图示地区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量大,A正确;洋流、地壳运动、植被状况对图示地区降水量南北差异没有影响,BCD错。故答案为:A。
2.根据材料“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23一31℃”可知,影响柑橘种植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受地形影响小,D错;该岛的大西洋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最主要因素是热量不足,B正确;从图中看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沿岸降水差别不大,A错;两地都有城市分布,市场需求量差别不大,C错。故答案为:B。
3.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埃布罗河注入地中海,可判断出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4.从图中看,马拉加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汉中期末)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北京雨燕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越冬。为研究和保护北京雨燕,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8~2019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北京雨燕迁徙过程中,在乙、丙之间没有经过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北京雨燕沿秋季迁徙路线到达丁地时,影响丁地的主要气压带和风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东南信风
C.赤道低气压带 D.西风带
【答案】5.D
6.C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和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分布:赤道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分布: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气候成因:干季受信风带,湿季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东南亚、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季交替; 气候成因:冬(旱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雨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4.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分布:回归线~30度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气候成因: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信风是从大陆吹来的干风,且是由高纬吹向低纬,是一个升温的过程,不易形成降水)。
5.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 气候特点:冬低温少雨,夏湿热;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地中海气候: 气候分布:30~40度,大陆西岸;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成因:副高(干)和盛行西风(湿)交替控制。
7.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分布:40度~60度,大陆西岸; 气候特点:终年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冬天高于0度,夏天低于20度); 气候成因: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风是从海上吹来的暖湿风)。
8.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35~50度,大陆东岸; 气候特点: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分布:温带大陆内部; 气候特点:干,冬冷夏热温差大; 气候成因:身居大陆内部。
10.极地气候: 气候分布:极圈内;气候特点:终年寒冷干旱; 气候成因:纬度高,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5.读图可知:北京雨燕迁徙过程中,经过乙所在的区域为中亚,中亚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不合题意;继续向丙区域迁徙,经过沙特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A不合题意;到达丙之前经过了非洲的热带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B不合题意,在乙、丙之间没有经过地中海气候,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6.北半球冬季时雨燕飞到南半球丁地越冬,所以越冬期间南半球是夏季。据图可知,丁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当到达丁地时热带草原区一片翠绿,结合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受信风控制,较干燥,C对。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淅川月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7.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8.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答案】7.D
8.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
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
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
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7.根据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并结合图例可知,选项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应该是柴达木盆地,D正确。福建沿海年平均雾日≥ 50天,黄海沿岸年平均雾日20-49天,准噶尔盆地年平均雾日约为5-19天,ABC错误。故答案为:D。
8.雾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静风或逆温等。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气温高于同纬度,水汽不易凝结成雾,A错误。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会形成准静止锋,如昆明准静止锋,B错误。四川盆地秋、冬季节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小,C错误。四川盆地多雾主要原因是地形阻挡,水汽难以扩散;境内河流密布;且盆地地形,夜间辐射冷却强,冷空气容易汇集导致,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银川期中) 2021年8月北京市小明曾到图示群岛中甲岛(图1)旅游,在甲地沿海地区拍摄到的“旗形”树景观图(图2),据导游介绍该地树形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断甲地沿海树木成为“旗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风力 C.降水 D.气温
10.图中“旗形”树冠的朝向最可能为( )
A.西南 B.正南 C.东南 D.西北
【答案】9.B
10.A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点评】树木的枝叶只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旗子插在地上,这就是旗形树。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如高山和海岸边),有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有的树木,它的向风面虽然能长出枝条,但这些枝条也因受风的压力影响而弯向背风的一侧,这些原因,使得这一带的树木基本上都变成了旗形树。我们根据旗形树树冠的朝向,就可以知道这里的常见风是什么风向。
9.甲地沿海树木成为“旗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全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树木向风面(东北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西南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长年累月就形成了“旗形”树,B正确。降水和气温不会形成“旗形”树,BD错误;植物有趋光性,但在自然状态下不会形成“旗形”树,A错误。故答案为:B。
10.根据上题分析, 树木向风面不长枝条,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甲地全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所以树冠的朝向最可能为西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银川期中) 15世纪末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殖民主义者蜂拥而至。由于美洲缺马,大量的马匹被从欧洲经大西洋贩运到西印度群岛。当浩浩荡荡的风力帆船队航行到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时,经常会连续几个星期海面上平静无风,船队无法航行。加之天气炎热,淡水、草料和粮食用尽后,大批饿死或渴死的马匹被投入海中,人们就把当时船队所在的纬度称为“马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控制“马纬度”附近海域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12.“马纬度”附近海域在上述气压带控制下,大气垂直运动状况及气候特点表现为( )
A.以上升气流为主,高温多雨 B.以上升气流为主,炎热少雨
C.以下沉气流为主,高温多雨 D.以下沉气流为主,炎热少雨
13.“马纬度”现象会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南北移动。当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海域(34°N--40°N)出现“马纬度”现象时( )
A.亚欧大陆被亚洲高压控制 B.我国东部地区以西北风为主
C.夏威夷高压势力较为强盛 D.南亚印度半岛以东北风为主
【答案】11.C
12.D
13.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点评】当亚洲低压控制亚欧大陆时,陆地为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夏季;亚洲东部吹东南风,南部吹西南风。
11.由材料信息可知,“马纬度”附近海域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即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正确。极地高气压带位于两极地区, 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附近,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由材料信息可知,“马纬度”附近海域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即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其纬度较低,炎热少雨,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3.由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海域(34°N--40°N)出现“马纬度”现象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被亚洲低压控制,A错误。我国东部地区以东南风为主,B错误。 在副热带海区,亚欧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把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势力较为强盛,C正确。南亚印度半岛以西南风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丽江月考)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按图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15.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4.B
15.C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分布及对应的自然带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
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成因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分布在南北纬10°~2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
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成因为受赤道低气压带(夏季)和信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分布在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燥;成因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中纬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5)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多雨;成因为终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6)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分布在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的影响。
△西南风具体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7)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东南风),冬季低温少雨(西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8)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东南风),冬季寒冷干燥(西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分布在中纬度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内陆。
气候特征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夏季。
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地形闭塞,水汽难以到达。
14.读图可知,①地最冷月气温高于0℃,最热月气温高于20℃,且冬季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②地全年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③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应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最冷月气温高于0℃,最热月气温高于20℃,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判断,按图的顺序,图中表示的气候类型依次是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地的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②地的热带雨林气候,一般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③、④地的季风气候,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因此形成原因相同的是③地和④地气候,其他气候类型成因明显不同,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丽江月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图所示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7.风带a、b分别是( )
A.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 B.极地东风带、东南信风带
C.盛行西风带、东南信风带 D.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
18.常年受甲气压带和a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其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少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16.D
17.D
18.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热力因素形成,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盛行下沉流,动力因素形成,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动力因素形成,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90°附近,盛行下沉流,热力因素形成,寒冷干燥。低纬信风带:分布于0°—3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分布于30°—60°之间,北半球吹西南风,南半球吹西北风,温和多雨。极地东风带:分布于60°—9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寒冷干燥。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6.由所学知识可知,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于0°以南,可知气压带南移,是北半球的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7.根据图示纬度位置,a北半球的中纬度范围,是盛行西风带,AB错误。b位于北半球低纬度范围,是东北信风带,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8.读图可知,图中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a是西风带,甲气压带和a风带交替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一般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C正确。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特征,A错误。全年高温少雨是热带沙漠气候特征,B错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特征,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9.(2021高一上·银川期中)读图(下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示意图,右图为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上左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 ,上右图所示季节为南半球 。
(2)右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为 气压带,马来群岛终年受其控制形成 气候(类型名称),特征为 。
(3)左图中M城此季节季风的成因是 ,此时其降水特点是 。
(4)B、C气压带之间风带的名称为 带,在其影响下海水会向 (方向)流。
(5)左图中高气压是 (填气压系统名称),它切断了 (填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季风。
【答案】(1)冬季;夏季
(2)赤道低;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少雨
(4)西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向东(东南)流
(5)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为北半球的冬季。右图中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为南半球的夏季。
(2)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马来群岛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降水量大;纬度低,全年高温,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M地此季节为冬季,盛行东南风,成因为冬季陆地形成高压,风自陆地吹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东北季风。东北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降水少。
(4)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两者之间为西风带。在其影响下海水自西向东流。
(5)左图的高气压位于蒙古和西伯利亚附近,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点评】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上形成冷高压。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又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该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北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上形成热低压。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又名印度低压),该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上为亚速尔高压。
20.(2021高一上·兰州期末)下图为亚洲某月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的月份是 (1月/7月)月季风,A处的气压名称是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B处盛行 (风向)季风,此季风影响下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附近的洋流名称是 。
(3)C处盛行 (方向)季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此季节洋流呈 时针方向。
(4)东亚成为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区,其原因是 。
【答案】(1)7;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东南;高温多雨;日本暖流
(3)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顺
(4)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的变化,季风气候比较显著。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北半球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7月份,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升温快,出现印度低压,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洋陆地形成不同的气压。(2)东南;7月,我国东南沿海风由太平洋上的高压吹向内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为东南风,在东南风影响下我国东部地区高温多雨。流经我国东部的自南向北流动的洋流是日本暖流。(3)西南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西南风;受西南季风影响,此时印度洋季风洋流自西向东运动,成顺时针方向流动。(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位于亚欧大陆东部,面临太平洋,海陆气温冬夏的差异,形成气压的差异,从而导致风随季节的不同而风向不同,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点评】季风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夏季风
东亚 温带季风 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
亚热带季风
东南亚、南亚 热带季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性质 干燥 湿润
21.(2020高一上·银川期末)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A的名称是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2)B风带的名称是 。
(3)图甲中I表示北半球 季节,此季节我国东部盛行 (风向)风。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4)图乙中C海沿岸气候类型是 ,特点是 。
(5)图乙中由D到E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地带性)规律,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
(2)东北信风带
(3)夏;东南;直射点回归运动
(4)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自赤道向两极;热量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图中的A在赤道附近,终年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在其控制下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2)B风带在北半球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是东北信风带。
(3)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甲I中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故为北半球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此季节我国东部盛行东南风。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4)图乙中C海为地中海,沿岸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
(5)读图可知,图中D自然带位于非洲北部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荒漠带,地中海沿岸地区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E为欧洲西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由D到E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所以热量条件是纬度地带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的,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内部两侧,其特征是:终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季节;热带沙漠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影响形成的,其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及西岸地区,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干燥;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主要分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高温干燥,受西风带影响时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22.(2021高一上·西宁期末)读“南美洲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反映③地和④地降水状况的分别可能是 图和 图。
(2)比较①地与②地气候的差异(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3)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明显不同,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1)丁;丙
(2)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且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特点:全年炎热干燥。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3)④地位于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地处安第斯山脉迎风坡,所以,全年降水丰富,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⑤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1)该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及推理判断的能力。①~⑥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与③地中海气候对应的降水量图应为丁图(南半球),与④温带海洋性气候相对的降水量图为丙图。(2)从图的位置可知,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降水少,沿岸有秘鲁寒流流过,寒流使热带沙漠向低纬延伸,加剧干旱;从而形成全年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对流上升,成云致雨,降水丰富;特点:终年高温多雨。(3)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从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上分析。④位于南纬40°~60°之间,来自太平洋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⑤处于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点评】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一步:判断该地所属的南北半球。如果气温曲线中7月份温度高,是北半球的气候类型;如果气温曲线中1月份温度高,则是南半球的气候类型。如上图中,甲、乙、丙的气温都是7月份温度低,1月份最高的,所以三地都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值确定所在热量带。 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
2.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加上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属于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4.最热月均温-15℃以下,属于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注:以上的温度界限中的温度是一个大约值,而不是绝对值。)
第三步:根据雨型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情况:
1.属于年雨型的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属于夏雨型的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3.属于冬雨型的有:地中海气候。
4属于少雨型的有: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
23.(2020高一上·南充期末)读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图中“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式”出现时,判断北半球的季节并从亚欧大陆气压分布的角度说明理由。
(2)说明该季节南亚盛行风的风向及成因。
【答案】(1)夏季;图中亚洲副热带地区形成低压中心(印度低压) , 北太平洋形成高压中心,说明此时北半球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判断该图为北半球夏季。
(2)西南风;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读图,该季节副热带地区陆地为低气压,海洋为高气压,说明陆地气温高,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垂直方向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
(2)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季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 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偏为西南风。
【点评】季风,地理气象学概念。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的差异。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同步练习(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乐山期末)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23一31℃,年降水量以1200一2000mm为宜。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及柑橘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地壳运动 D.植被状况
2.该半岛的大西洋沿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与地中海沿岸相比,最主要是因为该地( )
A.降水不足 B.热量不足
C.市场需求量小 D.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不平
3.图中埃布罗河的流向大致为( )
A.由东南向西北 B.由西北向东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北向西南
4.下列对城市马拉加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少雨
C.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D.全年高温少雨
(2021高一上·汉中期末)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北京雨燕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越冬。为研究和保护北京雨燕,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8~2019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北京雨燕迁徙过程中,在乙、丙之间没有经过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北京雨燕沿秋季迁徙路线到达丁地时,影响丁地的主要气压带和风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东南信风
C.赤道低气压带 D.西风带
(2021高一上·淅川月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7.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8.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2021高一上·银川期中) 2021年8月北京市小明曾到图示群岛中甲岛(图1)旅游,在甲地沿海地区拍摄到的“旗形”树景观图(图2),据导游介绍该地树形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断甲地沿海树木成为“旗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风力 C.降水 D.气温
10.图中“旗形”树冠的朝向最可能为( )
A.西南 B.正南 C.东南 D.西北
(2021高一上·银川期中) 15世纪末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殖民主义者蜂拥而至。由于美洲缺马,大量的马匹被从欧洲经大西洋贩运到西印度群岛。当浩浩荡荡的风力帆船队航行到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时,经常会连续几个星期海面上平静无风,船队无法航行。加之天气炎热,淡水、草料和粮食用尽后,大批饿死或渴死的马匹被投入海中,人们就把当时船队所在的纬度称为“马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控制“马纬度”附近海域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12.“马纬度”附近海域在上述气压带控制下,大气垂直运动状况及气候特点表现为( )
A.以上升气流为主,高温多雨 B.以上升气流为主,炎热少雨
C.以下沉气流为主,高温多雨 D.以下沉气流为主,炎热少雨
13.“马纬度”现象会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南北移动。当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海域(34°N--40°N)出现“马纬度”现象时( )
A.亚欧大陆被亚洲高压控制 B.我国东部地区以西北风为主
C.夏威夷高压势力较为强盛 D.南亚印度半岛以东北风为主
(2021高一上·丽江月考)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按图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15.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高一上·丽江月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图所示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7.风带a、b分别是( )
A.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 B.极地东风带、东南信风带
C.盛行西风带、东南信风带 D.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
18.常年受甲气压带和a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其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少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综合题
19.(2021高一上·银川期中)读图(下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示意图,右图为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上左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 ,上右图所示季节为南半球 。
(2)右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为 气压带,马来群岛终年受其控制形成 气候(类型名称),特征为 。
(3)左图中M城此季节季风的成因是 ,此时其降水特点是 。
(4)B、C气压带之间风带的名称为 带,在其影响下海水会向 (方向)流。
(5)左图中高气压是 (填气压系统名称),它切断了 (填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上,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季风。
20.(2021高一上·兰州期末)下图为亚洲某月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的月份是 (1月/7月)月季风,A处的气压名称是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B处盛行 (风向)季风,此季风影响下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附近的洋流名称是 。
(3)C处盛行 (方向)季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此季节洋流呈 时针方向。
(4)东亚成为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区,其原因是 。
21.(2020高一上·银川期末)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A的名称是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2)B风带的名称是 。
(3)图甲中I表示北半球 季节,此季节我国东部盛行 (风向)风。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4)图乙中C海沿岸气候类型是 ,特点是 。
(5)图乙中由D到E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地带性)规律,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22.(2021高一上·西宁期末)读“南美洲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反映③地和④地降水状况的分别可能是 图和 图。
(2)比较①地与②地气候的差异(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3)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明显不同,试分析其成因。
23.(2020高一上·南充期末)读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图中“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式”出现时,判断北半球的季节并从亚欧大陆气压分布的角度说明理由。
(2)说明该季节南亚盛行风的风向及成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B
4.B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此类题目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①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②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③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④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地中海信息,可判断出图示地区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南部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量大,A正确;洋流、地壳运动、植被状况对图示地区降水量南北差异没有影响,BCD错。故答案为:A。
2.根据材料“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23一31℃”可知,影响柑橘种植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受地形影响小,D错;该岛的大西洋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最主要因素是热量不足,B正确;从图中看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沿岸降水差别不大,A错;两地都有城市分布,市场需求量差别不大,C错。故答案为:B。
3.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埃布罗河注入地中海,可判断出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4.从图中看,马拉加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答案】5.D
6.C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和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分布:赤道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分布: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气候成因:干季受信风带,湿季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东南亚、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季交替; 气候成因:冬(旱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雨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4.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分布:回归线~30度附近;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气候成因: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信风是从大陆吹来的干风,且是由高纬吹向低纬,是一个升温的过程,不易形成降水)。
5.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 气候特点:冬低温少雨,夏湿热;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地中海气候: 气候分布:30~40度,大陆西岸;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成因:副高(干)和盛行西风(湿)交替控制。
7.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分布:40度~60度,大陆西岸; 气候特点:终年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冬天高于0度,夏天低于20度); 气候成因: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风是从海上吹来的暖湿风)。
8.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分布:35~50度,大陆东岸; 气候特点: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分布:温带大陆内部; 气候特点:干,冬冷夏热温差大; 气候成因:身居大陆内部。
10.极地气候: 气候分布:极圈内;气候特点:终年寒冷干旱; 气候成因:纬度高,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5.读图可知:北京雨燕迁徙过程中,经过乙所在的区域为中亚,中亚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不合题意;继续向丙区域迁徙,经过沙特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A不合题意;到达丙之前经过了非洲的热带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B不合题意,在乙、丙之间没有经过地中海气候,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6.北半球冬季时雨燕飞到南半球丁地越冬,所以越冬期间南半球是夏季。据图可知,丁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当到达丁地时热带草原区一片翠绿,结合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受信风控制,较干燥,C对。故答案为:C。
【答案】7.D
8.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
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
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
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7.根据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并结合图例可知,选项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应该是柴达木盆地,D正确。福建沿海年平均雾日≥ 50天,黄海沿岸年平均雾日20-49天,准噶尔盆地年平均雾日约为5-19天,ABC错误。故答案为:D。
8.雾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静风或逆温等。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气温高于同纬度,水汽不易凝结成雾,A错误。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会形成准静止锋,如昆明准静止锋,B错误。四川盆地秋、冬季节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小,C错误。四川盆地多雾主要原因是地形阻挡,水汽难以扩散;境内河流密布;且盆地地形,夜间辐射冷却强,冷空气容易汇集导致,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9.B
10.A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点评】树木的枝叶只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旗子插在地上,这就是旗形树。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如高山和海岸边),有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有的树木,它的向风面虽然能长出枝条,但这些枝条也因受风的压力影响而弯向背风的一侧,这些原因,使得这一带的树木基本上都变成了旗形树。我们根据旗形树树冠的朝向,就可以知道这里的常见风是什么风向。
9.甲地沿海树木成为“旗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全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树木向风面(东北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向风面不长枝条;而背风面(西南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长年累月就形成了“旗形”树,B正确。降水和气温不会形成“旗形”树,BD错误;植物有趋光性,但在自然状态下不会形成“旗形”树,A错误。故答案为:B。
10.根据上题分析, 树木向风面不长枝条,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甲地全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所以树冠的朝向最可能为西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1.C
12.D
13.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点评】当亚洲低压控制亚欧大陆时,陆地为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夏季;亚洲东部吹东南风,南部吹西南风。
11.由材料信息可知,“马纬度”附近海域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即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正确。极地高气压带位于两极地区, 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附近,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由材料信息可知,“马纬度”附近海域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即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其纬度较低,炎热少雨,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3.由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海域(34°N--40°N)出现“马纬度”现象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被亚洲低压控制,A错误。我国东部地区以东南风为主,B错误。 在副热带海区,亚欧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把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势力较为强盛,C正确。南亚印度半岛以西南风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4.B
15.C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分布及对应的自然带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
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成因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分布在南北纬10°~2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
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成因为受赤道低气压带(夏季)和信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分布在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燥;成因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中纬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5)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多雨;成因为终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6)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分布在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的影响。
△西南风具体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7)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东南风),冬季低温少雨(西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8)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东南风),冬季寒冷干燥(西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分布在中纬度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内陆。
气候特征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夏季。
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地形闭塞,水汽难以到达。
14.读图可知,①地最冷月气温高于0℃,最热月气温高于20℃,且冬季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②地全年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③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应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最冷月气温高于0℃,最热月气温高于20℃,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判断,按图的顺序,图中表示的气候类型依次是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地的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②地的热带雨林气候,一般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③、④地的季风气候,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因此形成原因相同的是③地和④地气候,其他气候类型成因明显不同,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答案为:C。
【答案】16.D
17.D
18.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热力因素形成,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30°附近,盛行下沉流,动力因素形成,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动力因素形成,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90°附近,盛行下沉流,热力因素形成,寒冷干燥。低纬信风带:分布于0°—3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炎热干燥。中纬西风带:分布于30°—60°之间,北半球吹西南风,南半球吹西北风,温和多雨。极地东风带:分布于60°—90°之间,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寒冷干燥。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6.由所学知识可知,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于0°以南,可知气压带南移,是北半球的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7.根据图示纬度位置,a北半球的中纬度范围,是盛行西风带,AB错误。b位于北半球低纬度范围,是东北信风带,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8.读图可知,图中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a是西风带,甲气压带和a风带交替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一般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C正确。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特征,A错误。全年高温少雨是热带沙漠气候特征,B错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特征,D错误。故答案为:C。
19.【答案】(1)冬季;夏季
(2)赤道低;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少雨
(4)西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向东(东南)流
(5)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为北半球的冬季。右图中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为南半球的夏季。
(2)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马来群岛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降水量大;纬度低,全年高温,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M地此季节为冬季,盛行东南风,成因为冬季陆地形成高压,风自陆地吹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东北季风。东北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降水少。
(4)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两者之间为西风带。在其影响下海水自西向东流。
(5)左图的高气压位于蒙古和西伯利亚附近,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点评】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上形成冷高压。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又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该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北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上形成热低压。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又名印度低压),该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上为亚速尔高压。
20.【答案】(1)7;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东南;高温多雨;日本暖流
(3)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顺
(4)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的变化,季风气候比较显著。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解析】【分析】(1)北半球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7月份,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升温快,出现印度低压,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洋陆地形成不同的气压。(2)东南;7月,我国东南沿海风由太平洋上的高压吹向内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为东南风,在东南风影响下我国东部地区高温多雨。流经我国东部的自南向北流动的洋流是日本暖流。(3)西南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西南风;受西南季风影响,此时印度洋季风洋流自西向东运动,成顺时针方向流动。(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位于亚欧大陆东部,面临太平洋,海陆气温冬夏的差异,形成气压的差异,从而导致风随季节的不同而风向不同,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点评】季风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夏季风
东亚 温带季风 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
亚热带季风
东南亚、南亚 热带季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性质 干燥 湿润
21.【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
(2)东北信风带
(3)夏;东南;直射点回归运动
(4)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自赤道向两极;热量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图中的A在赤道附近,终年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在其控制下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2)B风带在北半球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是东北信风带。
(3)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甲I中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故为北半球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此季节我国东部盛行东南风。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4)图乙中C海为地中海,沿岸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
(5)读图可知,图中D自然带位于非洲北部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荒漠带,地中海沿岸地区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E为欧洲西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由D到E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于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所以热量条件是纬度地带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的,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内部两侧,其特征是:终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季节;热带沙漠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影响形成的,其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及西岸地区,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干燥;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主要分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高温干燥,受西风带影响时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22.【答案】(1)丁;丙
(2)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且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特点:全年炎热干燥。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3)④地位于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地处安第斯山脉迎风坡,所以,全年降水丰富,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⑤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1)该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及推理判断的能力。①~⑥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与③地中海气候对应的降水量图应为丁图(南半球),与④温带海洋性气候相对的降水量图为丙图。(2)从图的位置可知,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降水少,沿岸有秘鲁寒流流过,寒流使热带沙漠向低纬延伸,加剧干旱;从而形成全年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对流上升,成云致雨,降水丰富;特点:终年高温多雨。(3)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从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上分析。④位于南纬40°~60°之间,来自太平洋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⑤处于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点评】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一步:判断该地所属的南北半球。如果气温曲线中7月份温度高,是北半球的气候类型;如果气温曲线中1月份温度高,则是南半球的气候类型。如上图中,甲、乙、丙的气温都是7月份温度低,1月份最高的,所以三地都位于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值确定所在热量带。 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
2.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加上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属于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4.最热月均温-15℃以下,属于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注:以上的温度界限中的温度是一个大约值,而不是绝对值。)
第三步:根据雨型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情况:
1.属于年雨型的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属于夏雨型的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3.属于冬雨型的有:地中海气候。
4属于少雨型的有: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
23.【答案】(1)夏季;图中亚洲副热带地区形成低压中心(印度低压) , 北太平洋形成高压中心,说明此时北半球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判断该图为北半球夏季。
(2)西南风;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读图,该季节副热带地区陆地为低气压,海洋为高气压,说明陆地气温高,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垂直方向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
(2)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季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 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偏为西南风。
【点评】季风,地理气象学概念。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的差异。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