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单元测试(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单元测试(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8 22:12:48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单元测试(B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上·桐城月考) 2018年11月18日-19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
读18日12时—19日12时降温幅度图,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  )
A.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江淮准静止锋
(2)此时长江流域网友评论说:“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与“君”相一致的天气系统有可能是(  )
A.高气压系统 B.低气压系统 C.暖锋系统 D.冷锋系统
2.(2019高一上·南宁月考)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虚线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天气系统是(  )
A.南半球的反气旋 B.南半球的气旋
C.北半球的反气旋 D.北半球的气旋
(2)与图示同类的天气系统有(  )
A.夏季在我国形成雨带的锋面
B.使江淮地区形成伏旱的高压
C.冬半年控制我国大部的亚洲高压
D.夏季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3)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发生的沙尘暴与如图四幅图中哪一个有关(  )
A. B.
C. D.
3.(2019高一上·黑龙江月考)下列能正确反映昆明准静止锋剖面结构的是(  )
A.
B.
C.
D.
4.(2019高一上·普宁月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果下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
(2)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5.(2018高一上·吉林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2021高一上·南充期末)读气温和降雨量统计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南充市气候特征最为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形成②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A.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B.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C.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2020高一上·大庆期末)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2)图示季节:(  )
A.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
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2021高一上·南宁期末)下面四图为某中学学生绘制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阴影代表气压带,箭头代表盛行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风带绘制出现错误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11.乙图气压带出现在图示位置时,北半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甲图所示季节,30°~40°之间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的降水状况是(  )
A.两岸都多雨 B.东岸多雨,西岸少雨
C.两岸都少雨 D.东岸少雨,西岸多雨
二、综合题
13.(2019高一上·惠东月考)读图1“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世界部分地区海陆分布图”和图3“①、②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气压带A的名称是   ,盛行   气流,B风带的风向是   ,性质   。
(2)当气压带、风带如图1中甲位置时,图2中雅典受图1中    (填字母)控制,其气候特征是   ,与图3中    (填序号)城市相似。
(3)与伦敦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受   的影响,形成   气候。
(4)当气压带、风带如图1中乙位置时, 南亚地区盛行   季风。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选择填空)   、   
14.(2019高一上·蛟河期中)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回答问题。
(1)说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B风带名称为   。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   。
(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   。
(5)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罗马的天气特点是   ,形成原因是   。
15.(2020高一上·沙湾期中)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风带名称。B气压带为   ,C气压带为   ,E风带为   ,G风带为   。
(2)在B、F交替控制地区形成   气候,气候特征为   。
(3)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在夏季向   移动。
(4)各气压带中,由于冷热原因形成的有   、   (用字母表示)。
(5)极锋的形成与图中   、   风带有关。(用字母表示)
16.(2020高一上·西昌期中)读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特征是   。
(2)图b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成因是   。
(3)图c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主要分布在   ,其多雨期主要受   控制。
17.(2018高一上·黑龙江期末)下图为“某日某时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气压状况看A为   中心,此时,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
(2)该图表示北半球   (1月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此季节丙地盛行    风(风向),该地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该图所示季节南亚盛行   季风,成因是   。
(3)上图中甲地的自然带是   ,常年盛行风向是   ,该自然带若分布在大陆东部,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下图①②③中的   (填序号)。
(4)下图①②③中,代表乙地气候类型的是   (填序号),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成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D
【知识点】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1)“秋裤”预警主要是由于气温降低产生的,此时在亚欧大陆上为高压天气系统,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导致冷空气不断南下,从而产生大幅度降温,故A正确,BCD错误。(2)结合上题分析,此处的“君”对应的应是冷锋系统,故D正确,ABC错误。
【点评】热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b+加试)
锋面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主要区别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移动方向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来回摆动
锋前锋后 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 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小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 小 较大 大
示意图
雨区
符号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2.【答案】(1)D
(2)D
(3)C
【知识点】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的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因此该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气旋(低压)。D符合题意。
(2)根据上题的分析没改天气系统是气旋(低压)。夏季在我国形成雨带的锋面是冷锋系统带来的天气变化,使江淮地区形成伏旱的高压,是副热带高气压的高压脊线影响形成的;冬半年控制我国大部的亚洲高压是反气旋系统;夏季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主要是受低压(热带气旋)影响,发展形成的。D符合题意。
(3)我国北方的沙尘暴主要受快行冷锋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扬沙天气。A选项中天气系统过境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应该是受暖锋影响;B选项中的天气系统是准静止锋;C选项中冷暖气团相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是冷锋;D选项中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是北半球的气旋(低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D;(3)C
【点评】 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方法
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以北半球气旋为例)
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即为风向。东侧:东南风;西侧:西北风;南侧:西南风;北侧:东北风。
3.【答案】A
【知识点】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昆明准静止锋是一个在云贵高原的大气现象,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变而形成,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昆明一侧为暖空气,贵阳一侧为冷空气,昆明地势较高,贵阳地势较低。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
4.【答案】B
(1)B
(2)C
【知识点】季风环流;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根据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分布可知,若该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丙地气流下沉,丁地气流上升,因此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①为盛行西风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地区,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凝云致雨,降水稀少,为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受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 若该图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近地面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判断丙为陆地,丁为海洋;陆地由于降温快,故气温低,而形成高压,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冷高压,①为冬季风,寒冷干燥。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二、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5.【答案】(1)C
(2)B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
⑴根据图示亚欧大陆上被高气压控制,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则东亚盛行西北季风。
⑵由于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故切断了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故答案为:(1)C;(2)D。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和季风气候。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7月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答案】6.D
7.C
8.D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气候的影响因素:
6.从气温降水资料图可以看出,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全年温和多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④相似,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属于地中海气候、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①③正确;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④错误。故答案为:C。
8.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②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正确,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都不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ABC错误。故答案为:D。
9.【答案】(1)D
(2)A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为东亚夏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为南亚夏季风,成因主要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向右偏转形成,故D正确。C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常年存在,成因主要是副高与赤道到低压间的水平气压差;信风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少。故ABC错误。
(2)A.图中东亚和南亚盛行偏南风,说明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故A正确;
B.北半球陆地形成低压,北半球为夏季。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故B错误;
C.亚洲东部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故C错误;
D.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故D错误。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成因主要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其范围大致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
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2)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也会偏北。
【答案】10.C
11.D
12.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10.丙图中纬度为60°N,其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其北侧应为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南侧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丙图绘制错误,其他图示绘制均正确。故答案为:C。
11.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注意图中气压带出现在30°S-40°S的区间),表明季节为北半球冬季,而非其他季节。故答案为:D。
12.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注意图中气压带出现在30°N-40°N的区间),表明季节为北半球夏季。30°~40°之间亚欧大陆西岸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雨;30°~40°之间亚欧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此季节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强,多雨。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13.【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上升;东北风;干热
(2)C;炎热干燥;①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答季风环流);温带季风
(4)东北;寒潮;沙尘暴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A气压带紧贴赤道,为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受热盛行上升气流,B在赤道低气压带北侧为东北信风带,发源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性质干热。(2)图一中气压带风带整体北移,证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应为北半球夏季。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图中C正确。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为典型的雨热不同期气候,与图三中①相似。(3)伦敦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东岸因海陆面积较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温带季风气候。(4)图一中乙图气压带风带整体南移,为北半球冬季。亚洲高压强盛,南亚地区受东北季风影响。华北地区冬季易受到寒潮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影响。
【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的,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内部两侧,其特征是:终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季节;热带沙漠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影响形成的,其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及西岸地区,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干燥;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主要分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高温干燥,受西风带影响时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地区,终年温和湿润。受季风环流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依据纬度的不同,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降水集中于夏季。
14.【答案】(1)赤道低压带、全年高温多雨
(2)东北信风
(3)甲;西北风
(4)亚洲高压;寒冷干燥
(5)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在其控制下,全年高温多雨。(2)B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为东北信风带。(3)图a可知,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亚洲大陆受高压控制,东部盛行西北季风,与图甲相同。(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寒冷干燥的天气。(5)读图由上题分析,图a为北半球冬季,罗马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
【点评】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就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南北两个高气压带,以及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北纬30°附近)和两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气压带间形成六个风带。近地面与高空之间形成六个环流圈(在北半球三个,南半球三个)。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密切相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南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世界各地气候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亚洲东部位于世界上最大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上最大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强大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季风对亚洲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冬季盛行时,多偏北风,气候特征是低温、干燥、少雨;夏季风盛行时,多偏南风,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多雨。
15.【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极地东风带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南
(4)A;D
(5)F;G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 B在30°N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压带位于60°N,是副极地低气压带,E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属于信风 带,北半球是东北信风带。G为极地东风带。
(2)根据上图可知,B是副热带高气压带,F 是西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在 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相反。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在夏季向南移动。
(4)由于冷热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图中的字母是A、D。
(5)极锋的形成主要是形成在60度附近,与图中F、G风带有关。
【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6.【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2)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盛行西风带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1)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图示可知,a图中全年气温在15℃以上,应该是热带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最多降水量超过600毫米,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说明是降水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
(2)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图示可知,b图中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应该属于亚热带型的气候,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图中1月降水少,气温高的7月降水较多,应该属于夏雨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图示可知,c图最冷月气温在7月,说明是南半球的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应该属于亚热带型的气候,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图示降水集中在气温低的冬季,夏季高温少雨,应该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冬季的降水是由大陆西岸盛行西风控制。
【点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分布及对应的自然带: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
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成因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分布在南北纬10°~2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
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成因为受赤道低气压带(夏季)和信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分布在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燥;成因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中纬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5)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多雨;成因为终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6)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分布在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的影响。
△西南风具体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7)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东南风),冬季低温少雨(西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8)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东南风),冬季寒冷干燥(西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分布在中纬度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内陆。
气候特征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夏季。
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地形闭塞,水汽难以到达。
17.【答案】(1)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7月;东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西南风;③
(4)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⑴读图可知,A处气压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为低压中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得副高只保留在海洋上。
⑵读图可知,此时亚洲大陆受低压控制,为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所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夏季以7月为代表。丙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该地为季风气旋,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地区夏季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盛行西南季风。
⑶读图可知,甲位于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对应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对应图中③。
⑷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对应①。
故答案为:(1) 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七月;东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西南风; ③ (4)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点评】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 由于海陆分布等影响即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7月份,大陆增温快,形成低气压,同纬度的海洋增温慢,水温低于陆温相对形成高气压;1月份,大陆降温快,形成高气压,同纬度海洋降温慢,水温高于陆温相对形成低气压。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中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30°S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1 / 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单元测试(B卷)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上·桐城月考) 2018年11月18日-19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
读18日12时—19日12时降温幅度图,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  )
A.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江淮准静止锋
(2)此时长江流域网友评论说:“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与“君”相一致的天气系统有可能是(  )
A.高气压系统 B.低气压系统 C.暖锋系统 D.冷锋系统
【答案】(1)A
(2)D
【知识点】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1)“秋裤”预警主要是由于气温降低产生的,此时在亚欧大陆上为高压天气系统,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导致冷空气不断南下,从而产生大幅度降温,故A正确,BCD错误。(2)结合上题分析,此处的“君”对应的应是冷锋系统,故D正确,ABC错误。
【点评】热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b+加试)
锋面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主要区别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移动方向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来回摆动
锋前锋后 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 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小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 小 较大 大
示意图
雨区
符号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2.(2019高一上·南宁月考)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虚线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天气系统是(  )
A.南半球的反气旋 B.南半球的气旋
C.北半球的反气旋 D.北半球的气旋
(2)与图示同类的天气系统有(  )
A.夏季在我国形成雨带的锋面
B.使江淮地区形成伏旱的高压
C.冬半年控制我国大部的亚洲高压
D.夏季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3)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发生的沙尘暴与如图四幅图中哪一个有关(  )
A. B.
C. D.
【答案】(1)D
(2)D
(3)C
【知识点】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的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因此该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气旋(低压)。D符合题意。
(2)根据上题的分析没改天气系统是气旋(低压)。夏季在我国形成雨带的锋面是冷锋系统带来的天气变化,使江淮地区形成伏旱的高压,是副热带高气压的高压脊线影响形成的;冬半年控制我国大部的亚洲高压是反气旋系统;夏季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主要是受低压(热带气旋)影响,发展形成的。D符合题意。
(3)我国北方的沙尘暴主要受快行冷锋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扬沙天气。A选项中天气系统过境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应该是受暖锋影响;B选项中的天气系统是准静止锋;C选项中冷暖气团相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是冷锋;D选项中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是北半球的气旋(低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D;(3)C
【点评】 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方法
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以北半球气旋为例)
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即为风向。东侧:东南风;西侧:西北风;南侧:西南风;北侧:东北风。
3.(2019高一上·黑龙江月考)下列能正确反映昆明准静止锋剖面结构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准静止锋
【解析】【分析】昆明准静止锋是一个在云贵高原的大气现象,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变而形成,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昆明一侧为暖空气,贵阳一侧为冷空气,昆明地势较高,贵阳地势较低。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
4.(2019高一上·普宁月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果下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
(2)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答案】B
(1)B
(2)C
【知识点】季风环流;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根据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分布可知,若该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丙地气流下沉,丁地气流上升,因此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①为盛行西风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地区,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凝云致雨,降水稀少,为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受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 若该图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近地面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判断丙为陆地,丁为海洋;陆地由于降温快,故气温低,而形成高压,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冷高压,①为冬季风,寒冷干燥。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二、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5.(2018高一上·吉林期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答案】(1)C
(2)B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
⑴根据图示亚欧大陆上被高气压控制,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则东亚盛行西北季风。
⑵由于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故切断了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故答案为:(1)C;(2)D。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和季风气候。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7月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021高一上·南充期末)读气温和降雨量统计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南充市气候特征最为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形成②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
A.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B.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C.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6.D
7.C
8.D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气候的影响因素:
6.从气温降水资料图可以看出,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全年温和多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④相似,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属于地中海气候、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①③正确;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②④错误。故答案为:C。
8.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②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正确,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都不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ABC错误。故答案为:D。
9.(2020高一上·大庆期末)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2)图示季节:(  )
A.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
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答案】(1)D
(2)A
【知识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为东亚夏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为南亚夏季风,成因主要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向右偏转形成,故D正确。C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常年存在,成因主要是副高与赤道到低压间的水平气压差;信风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少。故ABC错误。
(2)A.图中东亚和南亚盛行偏南风,说明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故A正确;
B.北半球陆地形成低压,北半球为夏季。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故B错误;
C.亚洲东部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故C错误;
D.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故D错误。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成因主要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其范围大致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
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2)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也会偏北。
(2021高一上·南宁期末)下面四图为某中学学生绘制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阴影代表气压带,箭头代表盛行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风带绘制出现错误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11.乙图气压带出现在图示位置时,北半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甲图所示季节,30°~40°之间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的降水状况是(  )
A.两岸都多雨 B.东岸多雨,西岸少雨
C.两岸都少雨 D.东岸少雨,西岸多雨
【答案】10.C
11.D
12.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10.丙图中纬度为60°N,其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其北侧应为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南侧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丙图绘制错误,其他图示绘制均正确。故答案为:C。
11.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注意图中气压带出现在30°S-40°S的区间),表明季节为北半球冬季,而非其他季节。故答案为:D。
12.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注意图中气压带出现在30°N-40°N的区间),表明季节为北半球夏季。30°~40°之间亚欧大陆西岸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雨;30°~40°之间亚欧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此季节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强,多雨。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3.(2019高一上·惠东月考)读图1“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世界部分地区海陆分布图”和图3“①、②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气压带A的名称是   ,盛行   气流,B风带的风向是   ,性质   。
(2)当气压带、风带如图1中甲位置时,图2中雅典受图1中    (填字母)控制,其气候特征是   ,与图3中    (填序号)城市相似。
(3)与伦敦同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受   的影响,形成   气候。
(4)当气压带、风带如图1中乙位置时, 南亚地区盛行   季风。此时我国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选择填空)   、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上升;东北风;干热
(2)C;炎热干燥;①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答季风环流);温带季风
(4)东北;寒潮;沙尘暴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A气压带紧贴赤道,为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受热盛行上升气流,B在赤道低气压带北侧为东北信风带,发源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性质干热。(2)图一中气压带风带整体北移,证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应为北半球夏季。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图中C正确。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为典型的雨热不同期气候,与图三中①相似。(3)伦敦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东岸因海陆面积较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温带季风气候。(4)图一中乙图气压带风带整体南移,为北半球冬季。亚洲高压强盛,南亚地区受东北季风影响。华北地区冬季易受到寒潮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影响。
【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的,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内部两侧,其特征是:终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季节;热带沙漠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影响形成的,其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及西岸地区,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干燥;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主要分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高温干燥,受西风带影响时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地区,终年温和湿润。受季风环流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依据纬度的不同,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降水集中于夏季。
14.(2019高一上·蛟河期中)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回答问题。
(1)说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B风带名称为   。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   。
(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   。
(5)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罗马的天气特点是   ,形成原因是   。
【答案】(1)赤道低压带、全年高温多雨
(2)东北信风
(3)甲;西北风
(4)亚洲高压;寒冷干燥
(5)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
【知识点】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在其控制下,全年高温多雨。(2)B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为东北信风带。(3)图a可知,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亚洲大陆受高压控制,东部盛行西北季风,与图甲相同。(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寒冷干燥的天气。(5)读图由上题分析,图a为北半球冬季,罗马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
【点评】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就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南北两个高气压带,以及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南北纬30°附近)和两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气压带间形成六个风带。近地面与高空之间形成六个环流圈(在北半球三个,南半球三个)。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密切相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南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世界各地气候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亚洲东部位于世界上最大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上最大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强大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季风对亚洲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冬季盛行时,多偏北风,气候特征是低温、干燥、少雨;夏季风盛行时,多偏南风,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多雨。
15.(2020高一上·沙湾期中)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风带名称。B气压带为   ,C气压带为   ,E风带为   ,G风带为   。
(2)在B、F交替控制地区形成   气候,气候特征为   。
(3)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在夏季向   移动。
(4)各气压带中,由于冷热原因形成的有   、   (用字母表示)。
(5)极锋的形成与图中   、   风带有关。(用字母表示)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极地东风带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南
(4)A;D
(5)F;G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1) B在30°N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压带位于60°N,是副极地低气压带,E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属于信风 带,北半球是东北信风带。G为极地东风带。
(2)根据上图可知,B是副热带高气压带,F 是西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在 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相反。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在夏季向南移动。
(4)由于冷热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图中的字母是A、D。
(5)极锋的形成主要是形成在60度附近,与图中F、G风带有关。
【点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6.(2020高一上·西昌期中)读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特征是   。
(2)图b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成因是   。
(3)图c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主要分布在   ,其多雨期主要受   控制。
【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2)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盛行西风带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1)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图示可知,a图中全年气温在15℃以上,应该是热带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最多降水量超过600毫米,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说明是降水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
(2)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图示可知,b图中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应该属于亚热带型的气候,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图中1月降水少,气温高的7月降水较多,应该属于夏雨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图示可知,c图最冷月气温在7月,说明是南半球的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应该属于亚热带型的气候,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图示降水集中在气温低的冬季,夏季高温少雨,应该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冬季的降水是由大陆西岸盛行西风控制。
【点评】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分布及对应的自然带: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
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成因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分布在南北纬10°~2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
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成因为受赤道低气压带(夏季)和信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分布在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燥;成因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和中纬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
(5)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多雨;成因为终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6)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分布在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的影响。
△西南风具体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7)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东南风),冬季低温少雨(西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8)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东南风),冬季寒冷干燥(西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分布在中纬度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内陆。
气候特征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夏季。
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地形闭塞,水汽难以到达。
17.(2018高一上·黑龙江期末)下图为“某日某时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气压状况看A为   中心,此时,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
(2)该图表示北半球   (1月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此季节丙地盛行    风(风向),该地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该图所示季节南亚盛行   季风,成因是   。
(3)上图中甲地的自然带是   ,常年盛行风向是   ,该自然带若分布在大陆东部,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下图①②③中的   (填序号)。
(4)下图①②③中,代表乙地气候类型的是   (填序号),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成因是   。
【答案】(1)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7月;东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西南风;③
(4)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⑴读图可知,A处气压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为低压中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得副高只保留在海洋上。
⑵读图可知,此时亚洲大陆受低压控制,为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所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夏季以7月为代表。丙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该地为季风气旋,形成原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地区夏季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盛行西南季风。
⑶读图可知,甲位于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对应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对应图中③。
⑷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对应①。
故答案为:(1) 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七月;东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西南风; ③ (4)①;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点评】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 由于海陆分布等影响即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7月份,大陆增温快,形成低气压,同纬度的海洋增温慢,水温低于陆温相对形成高气压;1月份,大陆降温快,形成高气压,同纬度海洋降温慢,水温高于陆温相对形成低气压。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中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30°S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