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9 17:2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熟练掌握与苏轼相关的重点文学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该词语言,借助于人、景、事等信息把握作者传递出来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3.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该词为例,学会鉴赏诗词的一些方法,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人生感悟的方式,学习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大家都知道啊,很好。苏轼,北宋大文豪,一生写了3000多首词,其中写月的有570多首,苏轼写月往往和他的心境相连。我们一起来看他写月的诗词(幻灯片)。
第一句:元丰五年十二月,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第二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三句: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苏轼写月,月寄托着他的友情、爱情和亲情,月代表着他的心境。既然苏轼对月情有独钟,那么苏轼被贬密州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今天的课文《水调歌头》。
走近作者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变法亦有现实之弊
例:青苗法。根据粮食生产的周期和粮食市价调节仓储,当粮价上涨时,各地粮仓将储备粮减价出售,粮价下跌时,高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播种时节,允许农民向政府借贷粮食或物资,待秋收后贴二分利息归还。
例:精简政府机构。裁掉大批无能无为的官员,北宋的政府机关是干活的少,吃空饷得多,耍无赖得多,贪污受贿的多,办实事的少。减少国家开支。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词是一种兴起于五代兴盛于宋、和乐可歌的文体。因为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
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词牌不同于题目。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
知识卡片
起舞弄影
辗转难眠
辗转难眠
翘首祝愿
围绕词中人与人,人与月的关系,选择一个角度,提一个值得思考的,有价值的问题。
思考发现,读懂词心
可以自己回答,也可以请别人帮忙。
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全词押平声韵(天、年、寒、间、眠、圆、全、娟),宜用平缓深沉的音调诵读,且适当拖长,而不押韵句的尾字为仄声,音调宜高,短促。这样交替变化,音节和谐,刚柔相济。
起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笔力奇崛,读时宜用较高的音调,吐字有力。上片结尾两句宜用升调。下片感情由深沉到豁达,诵读时音调由低——较高——高,速度宜由慢——较快,以表达引人向上的意蕴。
朗读指导
水调歌头
自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
自读一遍,给划线的字注音:
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
丙辰( ) 不胜寒( )
què
qióng

chán juān
bǐng chén
shēng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què
苏轼曾说过:三分诗,七分读,便是十分
朗读感悟,读懂字词
zhuǎn

明 月 几时 有? 把 酒 问 青天。
明亮的圆月什么时候才能有呢?
品析:词人把青天当作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对宇宙人生的怀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向往、赞美。
不知天上 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 乘 风 归 去,
不知道月中宫殿里,今晚是哪一年。
又恐琼楼玉宇③, 高处不胜寒。
又担心那美玉砌成的楼宇,
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清寒。
什么时候
执、持
把酒:端起酒杯
回到天上去
宫殿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经受不住
(我)端着酒杯询问苍天。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
品析:那美好皎洁的月,才是自已的精神家园,所以“欲乘风归去”。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词人又犹豫了,因为“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处刻画出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起舞 弄 清影, 何似 在人间。
在月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月宫里)哪里比得上热闹的人间。
品析:词人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的人间!表现了词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哪里比得上
上阙:写词人月下饮酒时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的身世之感思想矛盾。
转 朱 阁, 低 绮 户, 照 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
品析“转”和”低”都是指月影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吧,
品析这里表面上是写诗人对月亮的埋怨,实际上是写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为什么
雕花的窗户
动词做名词,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红色的楼阁
照着不能入睡的人。
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圆时呢?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下阙:生思不寐,由圆月而怀人,由怀人而感悟人生道理。
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的时候,就像月亮有阴睛圆缺的时候一样,
品析:议论:这里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到解开郁结,作达观之想,表现了词人心胸开国旷达的一面。
但愿人 长久, 千里 共 婵娟。
只希望亲人岁岁平安,
此事古难全。
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求全。
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今夜这美好的月亮。
进入课文,整体感知
“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钩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作者为什么把幻想乘风上天说成是“归去”?欲去却“又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
把上天说成是“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作者又犹豫了,通过“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赏析词中的“转”“低”“无眠”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
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的盈亏变化,对月表示原谅,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慨叹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情怀旷达的一面。
、同学们都说中秋月圆,人也应该圆满,可是总有遗憾,总有离人相思。丙辰中秋的苏轼和你们一样,饮酒望月,面对人生的坎坷,想起了与之七年未见的弟弟,并发出了声声感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同学们,你们说说看,人和月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很相似,既然月的阴晴圆缺是一件极为自然的事儿,那么人对待自己的悲欢离合就应该像对待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顺其自然!
请你用语言描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代表着什么?
明确:只愿思念的人儿长长久久,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推己及人,表达了作者对普天之下人们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浪花朵朵
水调歌头
祝愿“共”
“古

全”
释怀
问心


“偏”
问天
问月

梳理小结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拓展延伸
这句词借月亮意象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月亮”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朋友。它引发了中国诗人们无尽的想象,那么古诗词中借月亮表达了哪些情感呢?
中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孤 独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 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念 远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答舍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答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回洲》
赏月留香
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
虚景:
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绮户
宫阙(琼楼玉宇)
虚实结合
2.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感伤);词人“欢饮”时的想象(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乐观);词人“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抒情) 情景交融
写法归纳
课堂总结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 ,人有 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也表达了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阴晴圆缺
悲欢离合
中华传承
当堂训练
1.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 、一个“又恐” 、一个“何似” ,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 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 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C
中华传承
当堂训练
A
2.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道出千载离人之思,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两句是:
2.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3.《水调歌头》中直接描写月光流转的句子是:
4. 《水调歌头》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5.化用李白“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 :
当堂训练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