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单元测试(B卷)
一、单选题
()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是人们对生长发育快、生活周期短、生长于温带荒漠地区的一类植物的总称。主要生长在干旱区。在我国,此类植物主要生长在新疆北部(即天山中西部的伊犁盆地、准噶尔盆地),约有200多种。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生长发育,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活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渡过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季节,来年春季再由种子或地下器官形成新的个体,这类植物包括一年生短命植物和多年生类短命植物两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布在我国的短命植物只在春季生长旺盛的原因是( )
①降水丰沛②土壤水分较多③热量适宜④光照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推测短命植物的形态特征是( )
A.叶片厚 B.多肉有刺 C.根系浅短 D.植株粗壮
【答案】1.B
2.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短命植物无须像旱生植物那样将根系扎向更深的土层内,即可获得所需要的水分,因此形成了根系浅短的特征特征。
1.根据材料对短命植物的描述可知,短命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生长发育。新疆北部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降水少,①错误。春季气温回升,使新疆北部的高山冰雪融水融化,土壤中水分较多,为短命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的水分,②正确。春季气温回升,热量条件较好,为短命植物提供一定的温度,③正确。新疆北部降水较少,光照条件全年都较好,尤其夏季,因此不是春季的优势,④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选项错误。
2.根据材料可知,短命植物主要生长在干旱区,水分条件差,叶片应较薄,减少叶面水分流失,A选项正确。生命周期短,不会形成多肉有刺的形态,B选项错误。短命植物无须像旱生植物那样将根系扎向更深的土层内,即可获得所需要的水分,因此形成了根系浅短的特征特征,C选项正确。气候干旱,土壤中肥力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植株粗壮的特征,D选项错误。
(2022·河北模拟)我国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西段地区。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较快的生长速度,一般3月底或4月初发芽生长,4~6月开花、结果,在5月中旬或5月底至夏季来临之前完成整个生活史,其多样性随年均降水量和风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在5月中旬或5月底至夏季来临之前完成整个生活史,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气温 C.光照 D.水源
4.我国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的分布区域多位于( )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3.D
4.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温带荒漠植物的特征: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长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
3.土壤肥力对植物生长的周期长短影响不大,A错;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光照强,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类植物反而在夏季来临之前完成整个生活史,说明气温、光照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C错;西北内陆降水少,该类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湿度生长发育。在5月中旬或5月底至夏季来临之前,因气温过高,蒸发量大,土壤水份少,不能满足该类植物植物生长发育,形成了逃避干旱的夏季休眠现象,D对。故选D。
4.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影响该类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温带草原(带)地区夏季降水较多,水源会比较充足,A错;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水源不足,大范围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概率小,B、D错;该地区夏季缺水,最可能是位于沙漠地区,多为温带荒漠带,C对。故选C。
(2022高一下·十堰期末)风力作用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海岸一带。风力侵蚀地貌表现为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风力沉积地貌主要表现为沙丘地貌。
柽柳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灌木之一,根系发达,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并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拦截风中的尘土和种子,改变周围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将优势资源集中在灌木周围,形成资源岛,也称“肥岛”。然而当柽柳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会下降。下图为单株柽柳灌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柽柳周边肥岛效应最强的部位是( )
A.冠外 B.冠缘 C.冠下 D.冠外和冠缘
6.柽柳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①光照条件变差
②土壤水分减少
③枯枝落叶减少
④周边土壤养分消耗量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5.C
6.B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冠下,形成遮阴环境,光照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含量大,植被覆盖率高,肥岛效应最强;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植物覆盖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冠外、 冠缘遮阴效果差,光照强,蒸发旺盛,水分含量少,肥岛效应弱。
5.冠下,形成遮阴环境,光照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含量大,植被覆盖率高,肥岛效应最强,故C正确;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植物覆盖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冠外、 冠缘遮阴效果差,光照强,蒸发旺盛,水分含量少,肥岛效应弱,故ABD错误。故答案为:C。
6.柽柳树冠过大时,遮阴过强,光照弱,植物生长长势不好,故①正确;遮阴环境光照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含量较大,故②错误;结合材料柽柳根系发达,柽柳树冠过大时根系发达,养分消耗量大,故④正确;柽柳树冠过大,枯枝落叶增多,故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高二下·宁德期末)西西伯利亚平原河流众多,河曲蜿蜒,冻土广布,土壤细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壤细腻的主要原因是( )
A.冻土发育,冻融作用强 B.冬夏温差大,风化作用强
C.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 D.河流众多,沉积作用强
8.该地易发育河曲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冻土发育,下蚀困难②土壤细腻,易被侵蚀
③气候寒冷,人类干扰少④河流凌汛,侵蚀较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7.C
8.A
【知识点】河流地貌;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于土壤母质而形成的。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六种:
1、母质因素: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它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
2、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是对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造成影响,如温度每增加10℃,土壤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养分元素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搬运和搅动等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和改变土壤结构;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
4、地形因素: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影响土壤形成。如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因素:母质、地形、气候和生物等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都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如在极端环境中,岩石的风化物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土壤发生层,而典型灰壤的发育需要1000~1500年。
6、人类活动因素:主要影响是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在农业生产活动,通过耕耘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
7.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壤细腻最主要原因是,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搬运能力弱,只能将很细小的泥沙带到这,并发生沉积形成,C正确;冻土发育,冻融作用强,与河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无关,A错误;风化作用的强弱与河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无关,B错误;河流的多少,与沉积作用强弱关,沉积作用强弱主要与地形和流速有关,D错误。故答案为:C。
8.西西伯利亚平原纬度高,冻土发育,下蚀难度大,①正确;材料中给出土壤细腻,细腻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差,易被侵蚀,②正确;河曲发育跟人类干扰关系不大,③错误;河流凌汛,侵蚀会加强,但跟河曲发育没多大关系,河曲发育是凹侵蚀凸岸堆积的结果,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2高一下·衡阳期中)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各种形式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当地生物量的多少、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比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多,而东南丘陵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东南丘陵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湿热
②光照充足
③坡度较大
④植被茂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当前,东南丘陵部分茶园混播油菜和大豆并将秸杆就地还田,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油料作物产量,获取油料 B.适应市场,获取经济效益
C.充分利用热量条件,增加熟制 D.抑制杂草,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9.B
10.D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
2、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3、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
4、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5、时间因素—发育程度。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它是土壤发育的强度因子。生物、地形、气候、母质四大因素在随着成土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9.考查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地势崎岖,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表层土壤物质迁移速度快,因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①③正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光照条件关系不大,植被茂密地区生物量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较高,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根据题干所知,油菜和大豆就地还田,因此不是为了获取油料, A错误;没有将油菜和大豆投放到市场中,因此不是为了适应市场,B错误;茶园混播油菜和大豆并将其就地还田不可能增加熟制,C错误;最可能的目的是种植油菜和大豆,挤占了杂草的生长空间,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同时就地还田后,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下·南阳期末)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被称为风化壳,这些风化产物结构疏松,逐步发育成土壤。下图示意不同气候一植被带情况下风化壳厚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其他植被带相比,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较大的根本原因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低洼地多积水
C.生物作用强烈 D.人类活动频繁
12.决定甲地区土壤肥力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风化壳
【答案】11.A
12.C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
1、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
2、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3、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
4、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5、时间因素—发育程度。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它是土壤发育的强度因子。生物、地形、气候、母质四大因素在随着成土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11.从图中可以看到热带森林带全年气温在15℃以上,降水较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的湿热环境,气温高降水多,强烈化学风化,风化壳厚度最厚, A选项正确。低洼地多积水,不仅在热带森林带存在,在其他纬度带也仍有存在,这并不是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大的原因,B选项错误。生物作用强烈是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大的一个原因,但其根本原因仍是因为处于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生物活动比较强烈,C选项错误。热带森林带其风化壳厚度大与人类活动并无关联, 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
12.甲地位于温带森林带,应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位于中纬度地区。从世界土壤分布来看,该地带是世界黑土的集中分布地带,其土壤肥力相对较高。水热条件越好,岩石越容易受到化学生物风化,而寒冷干旱的地区相对物理风化为主,这就使得风化壳从湿热到干冷的地区逐渐变薄。而肥力主要来自生物,湿热地区的生物残体比较多,但是同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更强,反而使得有机质大量分解,土壤肥力不如相对寒冷的地区,中温带地区由于气温相对较低其生物的活跃程度相较低,这也是肥力最高的黑土往往分布在中温带的原因, 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土壤肥力的高低与地形因素并无关联,B选项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到热带森林带气风化壳厚度最大,但其肥力却相对较低,所以它并不是决定土壤肥力高低的关键因素,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2022·汕头模拟)东北黑土区为我国典型季节性冻土区,冻融循环发生时土壤孔隙水的相变过程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稳定性。科研人员采集黑龙江省克山县4种不同的土壤样品,选取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作为团聚体稳定性的评价指标,MWD值越大表明土壤团聚度越高,抗侵蚀能力越强。下图为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四种不同的土壤样品中含水量最少的是( )
A.a B.b C.c D.d
14.土壤趋于新的稳态出现在多少次冻融循环后( )
A.3次 B.7次 C.15次 D.20次
15.图中MWD的变化可能导致此后该区域夏季( )
A.植被根系扎根浅 B.大气温度上升快
C.河流泥沙含量低 D.土壤养分流失快
【答案】13.A
14.B
15.D
【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冻融循环发生时土壤孔隙水的相变过程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稳定性,非冻结条件下,土壤固相以矿物成分为主,冻结条件下,固相则由矿物和固态冰组成;随着土温的变化,水会发生相态转移,冻融土壤的相变及其伴生现象必然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这主要取决于土壤自身含水量,含水量大冻融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也大。
13.读图文材料可知,冻融循环发生时土壤孔隙水的相变过程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稳定性,非冻结条件下,土壤固相以矿物成分为主,冻结条件下,固相则由矿物和固态冰组成;随着土温的变化,水会发生相态转移,冻融土壤的相变及其伴生现象必然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这主要取决于土壤自身含水量,含水量大冻融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也大,在图中20次冻融循环内,4种不同的土壤样品,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不断减小,其中变化最小的是a,说明a土壤中含水分最少,多次冻融循环对这种土壤影响最小。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读图文材料可知,在图中20次冻融循环内,4种不同的土壤样品,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不断减小,开始变化较大,在7次冻融循环后减小的幅度发生变化,减小幅度变得很小,冻融循环发生时土壤孔隙水的相变过程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稳定性,当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的量趋于稳定,土壤趋于新的稳态出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读图文材料可知,MWD值越大表明土壤团聚度越高,抗侵蚀能力越强。在图中20次冻融循环内,4种不同的土壤样品,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的变化是呈现不断减小,土壤的抗侵蚀能力越弱,夏季是东北地区的雨季,降水多,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图中MWD的变小使土壤养分流失更快,D正确。团粒结构土壤具有保肥、供肥协调的作用,在团粒结构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强烈,因而生物活性强,土壤养分供应较多,有效肥力较高,而且,土壤养分的保存与供应得到较好的协调,图中MWD的变小土壤的保水供肥的能力变差,植被根系为了获得充足的水肥扎根更深;A错误。MWD的变化对大气温度变化影响不大,B错误;MWD的变小,土壤的抗侵蚀能力越弱,夏季是东北地区的雨季,降水多,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大,C错误。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云县期末)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7.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温度低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答案】16.A
17.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胡杨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树皮淡灰褐色,下部条裂;萌枝细,圆形,光滑或微有绒毛。芽椭圆形,光滑,褐色,长约7毫米。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全缘或不规则的疏波状齿牙缘;成年树小枝泥黄色,有短绒毛或无毛,枝内富含盐量,嘴咬有咸味。
16.大漠胡杨主要生长在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正确;兴安林海位于黑龙江省,冬季积雪覆盖,冻土广布,夏季高温多雨,没有雪域高原,B错误;海南椰林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为砖红壤,较贫瘠,C错误;黄山迎客松位于湿润的安徽,山上流水侵蚀作用强,D错误。故答案为:A。
17.甲地根系发达,是因该地降水少,根系为吸收地下水,会生长很长的根系,A错误;乙地叶成针状,是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天,B错误;丙地四季长青是海南常年温度较高,C正确;丁地生长较快是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8.(2022高一下·柳州期末)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
(1)图示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自然植被景观,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 (填序号),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 。(填序号)
(2)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 ,主要分布于 、 的温带气候区,叶片多呈 。
(3)指出②代表的自然植被的主要分布区域 ,并说出植被特性 。
(4)说出柳州市自然植被的类型 ,并指出其生长环境的气候特征 。
【答案】(1)①;④
(2)温带落叶阔叶林;湿润;半湿润;纸质
(3)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特征:植被以松、杉类为主;树叶为针状;抗寒抗旱。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通过读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判断:图示①有板状根,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热带(季)雨林、②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亚寒带针叶林、③为银杏叶,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中有骆驼,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温带沙漠。其中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①热带(季)雨林。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④温带沙漠。
(2)由上题可知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叶片多呈纸质。
(3)由上题可知②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亚寒带针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区域为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其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
(4)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所以自然植被的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点评】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1.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1)热带雨林
①分布: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②特征
a.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b.主要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c.没有老叶更新的周期性,也没有一定的开花季节,四季常绿。
(2热带稀树草原
①分布:热带较干燥的地区。
②特点: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典型植物为猴面包树。
2.亚热带植被
⑴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⑵常绿硬叶林
①分布: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②特点: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⑶)亚热带荒漠草原: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北缘,主要由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
⑴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⑶温带草原:在北半球常呈带状分布。
4.寒带植被
(1)苔原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2)极地苔原位于极地地区。
(3)高山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
19.(2021高一下·邢台开学考)下列左图为巴西轮廓图,阴影区域表示某种植被在巴西的分布,右图为阴影区域某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中阴影部分的植被类型,并简述该地树木高大的原因。
(2)简述该植被对甲河流量的影响。
(3)图中甲河流域土壤贫瘠,请说明原因。
【答案】(1)植被类型:热带雨林。原因: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生物循环旺盛;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小,为植被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2)使甲河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削峰补枯);推迟洪峰出现的时间
(3)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矿物养分流失多;纬度低,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树木高大,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被植被大量吸收。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亚马孙河流域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雨林树木高大主要从气候角度分析,抓住气温、降水两个基本要素,纬度低,终年高温,生物循环旺盛,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小,能提供植被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所以树木高大。
(2)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削峰补枯,使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二是推迟了洪峰的时间,都可以从森林对降水具有截留、吸收和贮存的作用去理解。
(3)土壤贫瘠与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息息相关,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这两点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气温高,有机质容易被分解,降水多,淋溶作用强,都是这个地方土壤肥力低的原因,再加上植被吸收了土壤中大量的养分,使土壤更贫瘠,此地被形象地称为“长着绿色森林的沙漠”。
【点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无疑是地球赐予地球上所有生物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由于现时有超过25%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同时由于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地球空气的能力尤为强大,其中仅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热带雨林主要的作用是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保证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有序进行。
20.(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读“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表示的土壤形成阶段的名称:A ;B ;C 。
(2)在土壤四个组成部分中,A缺少的是 。
(3)成土过程的标志是 ,它出现在 (填字母)阶段。
(4)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 ,它多集中在土壤的 ,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成分,直接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
(5)土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起主导作用的是 。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 的积累过程和 的富集过程两个面。
【答案】(1)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2)有机质
(3)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开始着生;B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表层;土壤肥力
(5)生物;有机质;养分元素
【知识点】认识土壤
【解析】【分析】(1)土壤的发生起始于母岩的风化过程,坚硬的裸露母岩在日积月累的风化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质。接下来,这些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原始的土壤,然后再经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熟化最终产生肥力,形成成熟土壤,这个过程称之为成土过程。土壤形成阶段的名称:A是成土母质,B是原始土壤,C是成熟土壤。
(2)土壤是由土壤有机体、土壤无机体、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4部分组成的。在土壤四个组成部分中,A是成土母质阶段,缺少的是有机质。
(3)在低等植物作用下,岩体风化加速,母质性能得以改善,使土壤肥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土层浅薄的原始土壤。成土过程的标志是微生物和低等生物在母质上着生,它出现B(原始土壤)阶段。
(4)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是土壤中除矿物质、空气、水以外的物质,它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它多集中在土壤的表层,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成分,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5)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动物粪便和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而且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残体、土壤有机物,释放各种养分,合成土壤腐殖质,固定大气中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参与养分形态转化。土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两个面。
【点评】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①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②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21.(2020高三上·湖北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 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材料二
放牧有蹄类食草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径称为牧道。牲畜在牧道上的活动对维持牧道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图(a)(b)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一处具有山羊牧道的坡面景观图(图中浅色线条即为山羊踩踏形成的牧道,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
材料三 下图为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牧道下方凸肩区和上方坡间区的坡度较大)。牧道景观单元中牧道区、凸肩区、坡间区的微地形、植物、土壤特征各异,这些因子又相互影响。科考队研究发现,有牧道景观的坡面相对于普通坡面而言,土壤侵蚀程度较轻。
(1)判断牧道坡面上牧道区、凸肩区和坡间区土壤容重的空间差异。
(2)在牧道景观中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请从地形坡度和土壤容重两方面分析牧道对凸肩区植被生长的影响。
(3)说明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的原因。
(4)有人建议,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凸肩区容重最低;坡间区土壤容重中等
(2)牧道坡度低,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同时牧道土壤容重大,土壤紧实,不利于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可以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
(3)牧道区表面坡度平缓、土壤紧实,使得流水难以侵蚀;凸肩区植被覆盖率高,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可减小落差,降低流速
(4)同意 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植被恢复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自然生产力和载畜量,缓解人地矛盾;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不同意 黄土高原丘陵区降水适中、坡度适宜,宜牧面积较广;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禁牧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坡面土壤侵蚀加剧;人口、经济压力较大,经济转型基础差,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牧道是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所以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而牧道下方凸肩区的坡度较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最好,土壤容重最小;则坡间区坡度中等,土壤容重中等。(2)从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可以看出,牧道坡度平缓,使坡面径流的流速减慢,而且牧道土壤牲畜长期踩踏,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差,土壤容重大,不利于坡面径流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而凸肩区坡度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好,土壤容重小,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所以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3)据材料分析可知,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坡面径流难以侵蚀;而坡度最大的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流水侵蚀也较轻;而且凸肩区茂密的植被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加之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所以,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4)同意的理由: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而天然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缓解人地矛盾等。
不同意的理由: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看:黄土高原丘陵区宜牧面积较广,禁牧会导致短期内经济收入减少,经济压力增大;人口、经济压力增大,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从生态环境效益角度看,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提高凸肩区植被覆盖率;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禁牧会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导致坡面土壤侵蚀加剧等。
【点评】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 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单元测试(B卷)
一、单选题
()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是人们对生长发育快、生活周期短、生长于温带荒漠地区的一类植物的总称。主要生长在干旱区。在我国,此类植物主要生长在新疆北部(即天山中西部的伊犁盆地、准噶尔盆地),约有200多种。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生长发育,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活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渡过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季节,来年春季再由种子或地下器官形成新的个体,这类植物包括一年生短命植物和多年生类短命植物两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布在我国的短命植物只在春季生长旺盛的原因是( )
①降水丰沛②土壤水分较多③热量适宜④光照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推测短命植物的形态特征是( )
A.叶片厚 B.多肉有刺 C.根系浅短 D.植株粗壮
(2022·河北模拟)我国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西段地区。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较快的生长速度,一般3月底或4月初发芽生长,4~6月开花、结果,在5月中旬或5月底至夏季来临之前完成整个生活史,其多样性随年均降水量和风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在5月中旬或5月底至夏季来临之前完成整个生活史,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气温 C.光照 D.水源
4.我国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的分布区域多位于( )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022高一下·十堰期末)风力作用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海岸一带。风力侵蚀地貌表现为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风力沉积地貌主要表现为沙丘地貌。
柽柳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灌木之一,根系发达,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并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拦截风中的尘土和种子,改变周围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将优势资源集中在灌木周围,形成资源岛,也称“肥岛”。然而当柽柳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会下降。下图为单株柽柳灌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柽柳周边肥岛效应最强的部位是( )
A.冠外 B.冠缘 C.冠下 D.冠外和冠缘
6.柽柳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①光照条件变差
②土壤水分减少
③枯枝落叶减少
④周边土壤养分消耗量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1高二下·宁德期末)西西伯利亚平原河流众多,河曲蜿蜒,冻土广布,土壤细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壤细腻的主要原因是( )
A.冻土发育,冻融作用强 B.冬夏温差大,风化作用强
C.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 D.河流众多,沉积作用强
8.该地易发育河曲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冻土发育,下蚀困难②土壤细腻,易被侵蚀
③气候寒冷,人类干扰少④河流凌汛,侵蚀较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2高一下·衡阳期中)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各种形式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当地生物量的多少、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比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多,而东南丘陵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东南丘陵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湿热
②光照充足
③坡度较大
④植被茂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当前,东南丘陵部分茶园混播油菜和大豆并将秸杆就地还田,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油料作物产量,获取油料 B.适应市场,获取经济效益
C.充分利用热量条件,增加熟制 D.抑制杂草,提高土壤肥力
(2022高二下·南阳期末)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被称为风化壳,这些风化产物结构疏松,逐步发育成土壤。下图示意不同气候一植被带情况下风化壳厚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其他植被带相比,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较大的根本原因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低洼地多积水
C.生物作用强烈 D.人类活动频繁
12.决定甲地区土壤肥力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风化壳
(2022·汕头模拟)东北黑土区为我国典型季节性冻土区,冻融循环发生时土壤孔隙水的相变过程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稳定性。科研人员采集黑龙江省克山县4种不同的土壤样品,选取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作为团聚体稳定性的评价指标,MWD值越大表明土壤团聚度越高,抗侵蚀能力越强。下图为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四种不同的土壤样品中含水量最少的是( )
A.a B.b C.c D.d
14.土壤趋于新的稳态出现在多少次冻融循环后( )
A.3次 B.7次 C.15次 D.20次
15.图中MWD的变化可能导致此后该区域夏季( )
A.植被根系扎根浅 B.大气温度上升快
C.河流泥沙含量低 D.土壤养分流失快
(2021高一上·云县期末)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7.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温度低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二、综合题
18.(2022高一下·柳州期末)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
(1)图示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自然植被景观,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 (填序号),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 。(填序号)
(2)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 ,主要分布于 、 的温带气候区,叶片多呈 。
(3)指出②代表的自然植被的主要分布区域 ,并说出植被特性 。
(4)说出柳州市自然植被的类型 ,并指出其生长环境的气候特征 。
19.(2021高一下·邢台开学考)下列左图为巴西轮廓图,阴影区域表示某种植被在巴西的分布,右图为阴影区域某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中阴影部分的植被类型,并简述该地树木高大的原因。
(2)简述该植被对甲河流量的影响。
(3)图中甲河流域土壤贫瘠,请说明原因。
20.(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读“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表示的土壤形成阶段的名称:A ;B ;C 。
(2)在土壤四个组成部分中,A缺少的是 。
(3)成土过程的标志是 ,它出现在 (填字母)阶段。
(4)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 ,它多集中在土壤的 ,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成分,直接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
(5)土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起主导作用的是 。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 的积累过程和 的富集过程两个面。
21.(2020高三上·湖北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 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材料二
放牧有蹄类食草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径称为牧道。牲畜在牧道上的活动对维持牧道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图(a)(b)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一处具有山羊牧道的坡面景观图(图中浅色线条即为山羊踩踏形成的牧道,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
材料三 下图为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牧道下方凸肩区和上方坡间区的坡度较大)。牧道景观单元中牧道区、凸肩区、坡间区的微地形、植物、土壤特征各异,这些因子又相互影响。科考队研究发现,有牧道景观的坡面相对于普通坡面而言,土壤侵蚀程度较轻。
(1)判断牧道坡面上牧道区、凸肩区和坡间区土壤容重的空间差异。
(2)在牧道景观中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请从地形坡度和土壤容重两方面分析牧道对凸肩区植被生长的影响。
(3)说明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的原因。
(4)有人建议,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短命植物无须像旱生植物那样将根系扎向更深的土层内,即可获得所需要的水分,因此形成了根系浅短的特征特征。
1.根据材料对短命植物的描述可知,短命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生长发育。新疆北部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降水少,①错误。春季气温回升,使新疆北部的高山冰雪融水融化,土壤中水分较多,为短命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的水分,②正确。春季气温回升,热量条件较好,为短命植物提供一定的温度,③正确。新疆北部降水较少,光照条件全年都较好,尤其夏季,因此不是春季的优势,④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选项错误。
2.根据材料可知,短命植物主要生长在干旱区,水分条件差,叶片应较薄,减少叶面水分流失,A选项正确。生命周期短,不会形成多肉有刺的形态,B选项错误。短命植物无须像旱生植物那样将根系扎向更深的土层内,即可获得所需要的水分,因此形成了根系浅短的特征特征,C选项正确。气候干旱,土壤中肥力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植株粗壮的特征,D选项错误。
【答案】3.D
4.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温带荒漠植物的特征:荒漠植物有的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有的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抵抗灼热;有的长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荒漠植物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
3.土壤肥力对植物生长的周期长短影响不大,A错;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光照强,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类植物反而在夏季来临之前完成整个生活史,说明气温、光照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C错;西北内陆降水少,该类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湿度生长发育。在5月中旬或5月底至夏季来临之前,因气温过高,蒸发量大,土壤水份少,不能满足该类植物植物生长发育,形成了逃避干旱的夏季休眠现象,D对。故选D。
4.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影响该类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温带草原(带)地区夏季降水较多,水源会比较充足,A错;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水源不足,大范围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概率小,B、D错;该地区夏季缺水,最可能是位于沙漠地区,多为温带荒漠带,C对。故选C。
【答案】5.C
6.B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冠下,形成遮阴环境,光照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含量大,植被覆盖率高,肥岛效应最强;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植物覆盖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冠外、 冠缘遮阴效果差,光照强,蒸发旺盛,水分含量少,肥岛效应弱。
5.冠下,形成遮阴环境,光照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含量大,植被覆盖率高,肥岛效应最强,故C正确;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植物覆盖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冠外、 冠缘遮阴效果差,光照强,蒸发旺盛,水分含量少,肥岛效应弱,故ABD错误。故答案为:C。
6.柽柳树冠过大时,遮阴过强,光照弱,植物生长长势不好,故①正确;遮阴环境光照弱,蒸发量小,土壤水分含量较大,故②错误;结合材料柽柳根系发达,柽柳树冠过大时根系发达,养分消耗量大,故④正确;柽柳树冠过大,枯枝落叶增多,故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7.C
8.A
【知识点】河流地貌;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于土壤母质而形成的。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六种:
1、母质因素: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它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
2、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是对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造成影响,如温度每增加10℃,土壤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养分元素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搬运和搅动等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和改变土壤结构;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
4、地形因素: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影响土壤形成。如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因素:母质、地形、气候和生物等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都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如在极端环境中,岩石的风化物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土壤发生层,而典型灰壤的发育需要1000~1500年。
6、人类活动因素:主要影响是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在农业生产活动,通过耕耘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
7.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壤细腻最主要原因是,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搬运能力弱,只能将很细小的泥沙带到这,并发生沉积形成,C正确;冻土发育,冻融作用强,与河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无关,A错误;风化作用的强弱与河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无关,B错误;河流的多少,与沉积作用强弱关,沉积作用强弱主要与地形和流速有关,D错误。故答案为:C。
8.西西伯利亚平原纬度高,冻土发育,下蚀难度大,①正确;材料中给出土壤细腻,细腻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差,易被侵蚀,②正确;河曲发育跟人类干扰关系不大,③错误;河流凌汛,侵蚀会加强,但跟河曲发育没多大关系,河曲发育是凹侵蚀凸岸堆积的结果,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9.B
10.D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
2、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3、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
4、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5、时间因素—发育程度。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它是土壤发育的强度因子。生物、地形、气候、母质四大因素在随着成土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9.考查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地势崎岖,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表层土壤物质迁移速度快,因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①③正确;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光照条件关系不大,植被茂密地区生物量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较高,②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根据题干所知,油菜和大豆就地还田,因此不是为了获取油料, A错误;没有将油菜和大豆投放到市场中,因此不是为了适应市场,B错误;茶园混播油菜和大豆并将其就地还田不可能增加熟制,C错误;最可能的目的是种植油菜和大豆,挤占了杂草的生长空间,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同时就地还田后,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1.A
12.C
【知识点】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
1、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
2、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3、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
4、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5、时间因素—发育程度。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它是土壤发育的强度因子。生物、地形、气候、母质四大因素在随着成土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11.从图中可以看到热带森林带全年气温在15℃以上,降水较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的湿热环境,气温高降水多,强烈化学风化,风化壳厚度最厚, A选项正确。低洼地多积水,不仅在热带森林带存在,在其他纬度带也仍有存在,这并不是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大的原因,B选项错误。生物作用强烈是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大的一个原因,但其根本原因仍是因为处于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生物活动比较强烈,C选项错误。热带森林带其风化壳厚度大与人类活动并无关联, 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
12.甲地位于温带森林带,应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位于中纬度地区。从世界土壤分布来看,该地带是世界黑土的集中分布地带,其土壤肥力相对较高。水热条件越好,岩石越容易受到化学生物风化,而寒冷干旱的地区相对物理风化为主,这就使得风化壳从湿热到干冷的地区逐渐变薄。而肥力主要来自生物,湿热地区的生物残体比较多,但是同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更强,反而使得有机质大量分解,土壤肥力不如相对寒冷的地区,中温带地区由于气温相对较低其生物的活跃程度相较低,这也是肥力最高的黑土往往分布在中温带的原因, 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土壤肥力的高低与地形因素并无关联,B选项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到热带森林带气风化壳厚度最大,但其肥力却相对较低,所以它并不是决定土壤肥力高低的关键因素,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3.A
14.B
15.D
【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冻融循环发生时土壤孔隙水的相变过程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稳定性,非冻结条件下,土壤固相以矿物成分为主,冻结条件下,固相则由矿物和固态冰组成;随着土温的变化,水会发生相态转移,冻融土壤的相变及其伴生现象必然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这主要取决于土壤自身含水量,含水量大冻融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也大。
13.读图文材料可知,冻融循环发生时土壤孔隙水的相变过程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稳定性,非冻结条件下,土壤固相以矿物成分为主,冻结条件下,固相则由矿物和固态冰组成;随着土温的变化,水会发生相态转移,冻融土壤的相变及其伴生现象必然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这主要取决于土壤自身含水量,含水量大冻融引起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也大,在图中20次冻融循环内,4种不同的土壤样品,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不断减小,其中变化最小的是a,说明a土壤中含水分最少,多次冻融循环对这种土壤影响最小。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读图文材料可知,在图中20次冻融循环内,4种不同的土壤样品,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不断减小,开始变化较大,在7次冻融循环后减小的幅度发生变化,减小幅度变得很小,冻融循环发生时土壤孔隙水的相变过程会改变土壤结构及稳定性,当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的量趋于稳定,土壤趋于新的稳态出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读图文材料可知,MWD值越大表明土壤团聚度越高,抗侵蚀能力越强。在图中20次冻融循环内,4种不同的土壤样品,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的变化是呈现不断减小,土壤的抗侵蚀能力越弱,夏季是东北地区的雨季,降水多,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图中MWD的变小使土壤养分流失更快,D正确。团粒结构土壤具有保肥、供肥协调的作用,在团粒结构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强烈,因而生物活性强,土壤养分供应较多,有效肥力较高,而且,土壤养分的保存与供应得到较好的协调,图中MWD的变小土壤的保水供肥的能力变差,植被根系为了获得充足的水肥扎根更深;A错误。MWD的变化对大气温度变化影响不大,B错误;MWD的变小,土壤的抗侵蚀能力越弱,夏季是东北地区的雨季,降水多,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大,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6.A
17.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胡杨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树皮淡灰褐色,下部条裂;萌枝细,圆形,光滑或微有绒毛。芽椭圆形,光滑,褐色,长约7毫米。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全缘或不规则的疏波状齿牙缘;成年树小枝泥黄色,有短绒毛或无毛,枝内富含盐量,嘴咬有咸味。
16.大漠胡杨主要生长在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A正确;兴安林海位于黑龙江省,冬季积雪覆盖,冻土广布,夏季高温多雨,没有雪域高原,B错误;海南椰林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为砖红壤,较贫瘠,C错误;黄山迎客松位于湿润的安徽,山上流水侵蚀作用强,D错误。故答案为:A。
17.甲地根系发达,是因该地降水少,根系为吸收地下水,会生长很长的根系,A错误;乙地叶成针状,是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天,B错误;丙地四季长青是海南常年温度较高,C正确;丁地生长较快是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D错误。故答案为:C。
18.【答案】(1)①;④
(2)温带落叶阔叶林;湿润;半湿润;纸质
(3)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特征:植被以松、杉类为主;树叶为针状;抗寒抗旱。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通过读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判断:图示①有板状根,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热带(季)雨林、②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亚寒带针叶林、③为银杏叶,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中有骆驼,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温带沙漠。其中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①热带(季)雨林。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④温带沙漠。
(2)由上题可知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叶片多呈纸质。
(3)由上题可知②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亚寒带针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区域为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其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
(4)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所以自然植被的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点评】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1.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1)热带雨林
①分布: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②特征
a.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b.主要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c.没有老叶更新的周期性,也没有一定的开花季节,四季常绿。
(2热带稀树草原
①分布:热带较干燥的地区。
②特点: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典型植物为猴面包树。
2.亚热带植被
⑴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⑵常绿硬叶林
①分布: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②特点: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⑶)亚热带荒漠草原: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北缘,主要由旱生灌木和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
⑴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⑶温带草原:在北半球常呈带状分布。
4.寒带植被
(1)苔原是寒带典型的植被类型。(2)极地苔原位于极地地区。
(3)高山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
19.【答案】(1)植被类型:热带雨林。原因: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热量充足,生物循环旺盛;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小,为植被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2)使甲河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削峰补枯);推迟洪峰出现的时间
(3)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矿物养分流失多;纬度低,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树木高大,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被植被大量吸收。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亚马孙河流域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雨林树木高大主要从气候角度分析,抓住气温、降水两个基本要素,纬度低,终年高温,生物循环旺盛,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小,能提供植被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所以树木高大。
(2)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削峰补枯,使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二是推迟了洪峰的时间,都可以从森林对降水具有截留、吸收和贮存的作用去理解。
(3)土壤贫瘠与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息息相关,热带雨林地区气温高、降水多,这两点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气温高,有机质容易被分解,降水多,淋溶作用强,都是这个地方土壤肥力低的原因,再加上植被吸收了土壤中大量的养分,使土壤更贫瘠,此地被形象地称为“长着绿色森林的沙漠”。
【点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无疑是地球赐予地球上所有生物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由于现时有超过25%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同时由于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地球空气的能力尤为强大,其中仅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热带雨林主要的作用是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保证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有序进行。
20.【答案】(1)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
(2)有机质
(3)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开始着生;B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表层;土壤肥力
(5)生物;有机质;养分元素
【知识点】认识土壤
【解析】【分析】(1)土壤的发生起始于母岩的风化过程,坚硬的裸露母岩在日积月累的风化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质。接下来,这些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原始的土壤,然后再经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熟化最终产生肥力,形成成熟土壤,这个过程称之为成土过程。土壤形成阶段的名称:A是成土母质,B是原始土壤,C是成熟土壤。
(2)土壤是由土壤有机体、土壤无机体、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4部分组成的。在土壤四个组成部分中,A是成土母质阶段,缺少的是有机质。
(3)在低等植物作用下,岩体风化加速,母质性能得以改善,使土壤肥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土层浅薄的原始土壤。成土过程的标志是微生物和低等生物在母质上着生,它出现B(原始土壤)阶段。
(4)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是土壤中除矿物质、空气、水以外的物质,它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它多集中在土壤的表层,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成分,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5)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动物粪便和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而且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残体、土壤有机物,释放各种养分,合成土壤腐殖质,固定大气中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参与养分形态转化。土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两个面。
【点评】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①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②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21.【答案】(1)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凸肩区容重最低;坡间区土壤容重中等
(2)牧道坡度低,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同时牧道土壤容重大,土壤紧实,不利于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可以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
(3)牧道区表面坡度平缓、土壤紧实,使得流水难以侵蚀;凸肩区植被覆盖率高,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可减小落差,降低流速
(4)同意 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植被恢复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自然生产力和载畜量,缓解人地矛盾;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不同意 黄土高原丘陵区降水适中、坡度适宜,宜牧面积较广;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禁牧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坡面土壤侵蚀加剧;人口、经济压力较大,经济转型基础差,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牧道是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所以牧道区土壤容重最大;而牧道下方凸肩区的坡度较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最好,土壤容重最小;则坡间区坡度中等,土壤容重中等。(2)从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可以看出,牧道坡度平缓,使坡面径流的流速减慢,而且牧道土壤牲畜长期踩踏,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差,土壤容重大,不利于坡面径流下渗,使得大量的坡面径流流到凸肩区,补给凸肩区水分和养分,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而凸肩区坡度大,没有牲畜采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疏松,透气透水性能好,土壤容重小,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所以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3)据材料分析可知,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因为牲畜长期踩踏,所以土壤结构比较紧实板结,透气透水性能越差,坡面径流难以侵蚀;而坡度最大的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流水侵蚀也较轻;而且凸肩区茂密的植被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促进淤积;加之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所以,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4)同意的理由: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退牧还草还林,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而天然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缓解人地矛盾等。
不同意的理由:从社会经济效益角度看:黄土高原丘陵区宜牧面积较广,禁牧会导致短期内经济收入减少,经济压力增大;人口、经济压力增大,禁牧政策难以深入推行。从生态环境效益角度看,放牧活动形成的牧道有利于凸肩区植被生长条件的改善,提高凸肩区植被覆盖率;牧道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减小落差,降低了流速,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禁牧会导致牧道景观退化,导致坡面土壤侵蚀加剧等。
【点评】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 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