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历史上册
素养综合检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2.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①洋务运动 ②义和团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一二·九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重庆谈判
4.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历了( )
A.从局部抗战发展到相持阶段
B.从相持阶段发展到全民族抗战
C.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
D.从全民族抗战到全国规模反攻
5.宣传画可以代表政府或某政府组织的态度。右侧宣传画体现的政治态度是( )
A.踊跃参军,抗美援朝
B.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C.联合英美,坚持抗战
D.发动民众,支援北伐
6.《时代》周刊1938年1月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粉碎日本“时间表”的是( )
A.一二·九运动 B.淞沪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7. 《拉贝日记》中记录了德国人拉贝在南京的见闻,“(1937年)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机枪声响个不停”。日记中描述的事件是( )
A.火烧圆明园 B.镇压义和团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8. 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枪杆子里出政权”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9.“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国家与中国历届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消领事裁判权。”材料表明第三次长沙会战( )
A.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首次大捷
B.促使美英政府放弃在华所有特权
C.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扭转抗战局势,推动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10. 1937年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 )
A.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
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打击国民党投降势力
D.结束国共十年内战
11. 1940年,日军某作战记载:(八路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这反映出( )
A.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
B.八路军取得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12.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中共七大于1945年4至6月在延安召开
B.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C.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D.中共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13. 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记载: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中国能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C.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1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B.国民政府军队多次组织会战
C.广大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D.苏联、美国等国家的大力援助
15.下图为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意在强调( )
A.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B.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C.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发展经济,富国强民
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16题18分,第17题22分)
16.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因抗战从危亡中崛起,从危亡中复兴,其中的历史情怀和历史记忆,可以说覆盖了整个20世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1935年)
材料二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1)材料一中的“亡国灭种大祸”是指当时面临的哪一问题 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进行的爱国斗争指的是什么 (9分)
(2)材料二是关于哪一抗战史实的报道。该战斗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请分别列举一个抗战相持阶段两大战场振奋人心的著名战例。(9分)
17.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大领导力和执政力的政党,她能够把亿万中国人民团结凝聚起来,一次次战胜困难危机,一次次从胜利走向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及重要将领……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并望红军全部速集于环县一带,以便共同行动,以防胡敌北进。
——1936年12月12日中共收到的一份电报
(1)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材料中“今已将蒋及重要将领……扣留”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中共主张并促成此次“扣留”事件的和平解决,对当时时局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8分)
材料二 《论持久战》开篇以“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做引子,然后针对这两种错误观点作者(注:毛泽东)进行了一一驳斥……毛泽东综合分析时代背景和中日国情……总结出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论持久战》发表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归纳毛泽东认为“战争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依据。(8分)
材料三 这次会议为期50天,共举行全体会议21次,是党的历史上时间最长、举行全会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独立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正确路线和方针。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真正成熟,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
(3)材料三中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其中的划线部分是“这次会议”制定的哪项内容 “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思想上……真正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6分)
答案全解全析
1.A 根据题干中的“我的家在东北”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2.B ①属于清朝统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②属于农民运动;③④属于学生运动。故选B。
3.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西安事变是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
4.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C项正确。
5.B 依据题干漫画中的关键词“军”“民”“抗战力量”,可知宣传画号召军民联合,团结一致,打败日本侵略者。故此题选B。
6.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937年11月结束,持续3个月,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项正确。
7.D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故D项正确。
8.C 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综上所述,正确答案选C。
9.C 第三次长沙会战后英美政府主动提出废除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消领事裁判权,说明第三次长沙会战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项符合题意。
10.A 1937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此时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抗日,要求收取地租不允许苛刻,有利于团结农民阶级抗日,故选A。
11.D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0年”“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内容反映的是百团大战。D项正确。
12.C C项是对中共七大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A、B、D三项是客观史实。故选C项。
13.C 根据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进行了全民族抗战,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故C符合题意。
14.A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故选A。
15.B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题干中的邮票意在强调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故此题选 B。
16.(1)华北危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
(2)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第三次长沙会战;百团大战。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出处的时间“1935年”可知,“亡国灭种大祸”指的是当时面临的华北危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华北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进行的爱国斗争是一二·九运动。(2)根据材料二中“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和出处的时间可知,材料三是对淞沪会战的报道。联系所学知识答出淞沪会战的影响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战例有第三次长沙会战,敌后战场的战例有1940年的百团大战。
17.(1)事件:西安事变。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背景:当时国民党内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依据:中国是大国,能支持长期战争(或敌小我大);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或敌退步我进步);中国的抗战取得了国际和人民的支持(或敌寡助我多助);等。
(3)内容:党的政治路线。标志: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1936年12月12日”“将蒋……扣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因此这一事件指的是西安事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中的“开篇以‘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做引子”和所学可知背景。根据材料二中的“总结出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和所学归纳依据。(3)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思想上的真正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