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说课稿(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说课稿(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13:47: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4古寺《夜书所见 》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白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一边读一边想象,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
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
四、说学情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根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 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白己的语文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
一、与生对话,导入古诗
   1、与学生对话,体会如果自己在外孤单心情。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理解整个诗名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节奏应该是二二三拍。
   6、学生熟读。
  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给古诗加注释,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注释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非常难的词语,但是不要生硬的往里面套,只要明白诗人所写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讨论,尝试解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1、学生再读古诗,并且仔细看图,思考: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图画中的景象体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
     初步感知古诗,大致了解古诗意思
   2、(1)思考: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门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亲人。也就是第二句“动客情”。
     (2)思考:动客情,动的是什么情?往后读。
     (3)这个时候诗人看着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到孩子们正在捉蟋蟀,肯定非常开心,诗人也替他们开心,可是,诗人这时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这个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得出结论:那么,“客情”第一个是: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个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理解再读,品味赏析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六、说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 ∶梧叶 促织 一灯明
思乡之情 听∶寒声
感∶动客情(孤独)——(开心)
七、说教学反思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有意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研讨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先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进行得也较为顺利。一节课下来后,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但是,在体会诗意和感悟诗情上我还是感到有一些不足。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