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3《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13:5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上册-23《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父亲、树林和鸟》写的是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虑:
1、知识与能力: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能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说学情
由于平时语文课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识字的意识,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能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逐渐树立了实践创新的精神。
五、说教法学法
说学法: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以及语言感悟能力,能根据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感受语言的能力并不强,针对学生特点,在本课中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

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参与,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情。
1.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
2.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 重点指导:黎、喃、腾、喙、翎、瞬。
②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然后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4.再次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要求会写字的识记。
3.词语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七、说板书设计
23父亲、树林和鸟(爱鸟)
看 鸟动
闻 鸟味
听 鸟歌
知 快活与危险
八、说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生朗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例如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新课标精神,把准课文中的布疑点,巧妙地运用自主质疑,解疑的探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突破点,找出重点词句,随之相机指导朗读,诱发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在语言环境中体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能合理应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三年级语文上册-23《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部编版)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通过 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而语文重在读,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从字里行间悟情,找到语言感悟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本课难点在于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四、说学情
1、基于阅读∶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已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并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但对体会文中关机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还需要引 导。
2、基于口语交际∶学生已经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的自信,但缺少倾听意识。
3、基于综合性学习∶ 三年级学生能在引导下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但主动意识不够。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 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 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课文生词。
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学生自己读。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对文中的父亲做进一步了解。
2.检查交流:出示课后习题2
(1)学生判断。
(2)同桌合作,从文中寻找理由。
(3)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体会多个形容词连用的好处: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我茫茫然地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二)讨论升华。
1、读读父亲的话,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知鸟爱鸟、热爱自然的人)
2、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把自己的理解批注书上。
3、学了本课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体会写法:
1、多个形容词连用
2、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情节
3、体会引号的用法,出示句子,学生观察,师小结。
四、摘抄。
摘抄佳词佳句。
五、拓展
读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案例。
七、说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知鸟爱鸟
热爱自然
八、说教学反思
学完全文,学生已经知晓父亲知鸟,更爱鸟。此时我采取续写故事,提升学生的爱鸟情感。我播放音频∶《我是一只小小乌》,然后播放视频∶ 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此时学生的情感需要流露,我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故事,并写下来。这样的处理,提升了学生的情感。
成功之处
这次比较成功之处是∶自主学习生字。
本课生字共有13个,在前面几个单元我已经教会了学生很多识字方法,因此本课我采用学生自主识字,"看谁是识字王"的竞争方式。学生纷纷说出识字方法,争当"识字王",出现很多识字方法。如加一加"雨+务=雾";减一减"潮-三点水=朝";猜谜语"千里(重)"月亮旁边(膀)";形近字∶"猎、借、错"等,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果好。
不足之处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手悟得热腾腾的。"这一句和有关鸟味的这一句,学生因为缺少生活经验,在感悟上不是很到位。对于鸟味,我让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买菜时,经过卖鸡地方时你会闻到的味是什么样的,鸟味和这种味是差不多的,帮助学生搭起生活与文本的桥梁。但是关于前一句,虽然也作了引导,但是总觉得学生没有学好。
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本课我和父亲的对话,充分体现了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爱护,因此在教学时,要多多进行分角色对话练习,感悟父亲话中蕴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