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课文写一夜秋雨后水泥道上落满了金色的梧桐树叶,将水泥道装扮得更美了。作者小心地走在水泥道上,第一回觉得水泥道真美啊!表达了作者对雨后美景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1.能借助近义词、借熟字猜词义、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运用抓关键词语谈感受的方法体会描写水泥道美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4.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描写水泥道美的句子,在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中,能运用联系上下文、借熟字猜词义等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识字、写字的基本能力,并且已经学习掌握了较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词典、猜一猜、描绘词语情景、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富有童真童趣,善于想象。但是,受年龄的制约,他们还会经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把握词语意思的能力有待提高,理解词语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总结才可达到熟练运用;在思维方面,抽象分析概括能力需要提高。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 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 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四个一展示:“记一句”。
一、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齐读课题。
二、 概括总体印象:
1、 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
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指名说: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3、 作者的感受如何?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吗?
4、 读第11段。
三、 美度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写出了水泥道的美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出示默读要求: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最能体现水泥道的美,用()画出,把这一段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在下面用—————画出,最美的词语下面用△△画出,然后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说一说你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默读自学
3、全班汇报交流:汇报的要求:我认为最美的是第————--段,这一段最美的句子是————————,尤其是(词语)————————,我感受到了————————————。
四、美读、背诵
1、 亮晶晶的水洼,巴掌似的梧桐叶,地毯似的水泥道,小鸟似的雨靴,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请大家选择一段,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美美的读一读。
2、 谁想美美的读一读,用心倾听,想象一下画面。
3、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请大家选取最美的一段,借助刚刚抓的关键词,用想象画面的方法,美美的背背。
4、 现在请你背给同桌听一听,背得不好的请你帮帮他,全班比一比谁背得最美?
5、 指名背诵。
6、 总结:我们不仅能美美的读,美美的背,还能美美的写,请大家从所画得句子中选取一句你最喜欢的抄写在日积月累本上,抄写完请你边背边想象画面,美美的背下来。(强调抄写的方法:开头空两格,每一个标点符号占一个格,抄一句写一句,注意坐姿,执笔姿势。)
7、 指名背诵。
五、是谁把水泥道铺满了金色的金色巴掌?是谁把这么美的景色带给我们的?(一夜秋风,一夜秋雨)齐读第1段和第10段。
六、小练笔。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指名说一说。
3.写一写。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美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七、布置作业:
请大家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下节课我们写一写。
七、说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爱 美
八、说教学反思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水泥道的变化,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水泥道的喜爱之情及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因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所以,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理解词语,为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奠定基础。如,教学“明朗”一词,就需要联系前文领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而第二自然段写到“天开始放晴了”,这正是“明朗”的意思;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文中出现了“熨帖”一词,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感的词语,需要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我首先出示了字典中的意思,然后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熨即熨斗,可以把衣服弄平展,而帖,他的意思应该是贴在地面 ,由此,我们大概可以推算出熨帖的意思是平整地贴在地面上,最后,通过观看图片再次加深理解熨帖的意思;解释词语时,运用找出这个词的反义词,再加以否定的方法也非常不错。如教学“凌乱”一词,先让学生采用找反义词(否定词“不”+凌乱)的方法,得到“凌乱”的意思就是不整齐。同时“凌乱”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不规则”的意思。总之,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我们只有交给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真正的理解的基础上,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去体会和感悟,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本课的教学,虽然引导学生尝试了用几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但是部分学生似乎仍不知所云,以后仍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另外,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有些延时。总之,出现诸多不足,还是由于自己备课没备到位,以后我会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