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2课时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2课时 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9 15:5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一课时
蝙蝠
趣味导入
雷达
证明 驾驶 启示 即使 敏锐 避开 科学家 系铃铛 横七竖八
识字写字
证明 驾驶 启示 即使 敏锐
科学家 系铃铛 横七竖八
1.上幼儿园时我就学会了系鞋带。
2.这件事关系重大,你可不要意气用事。
我会读
飞蛾 苍蝇 蚊子
绳子
飞蛾 苍蝇 蚊子
绳子
飞蛾 苍蝇 蚊子
左窄右宽 左高右低 提笔短斜 礼让紧凑
超声波 荧光屏
障碍物 无线电波
自读要求:
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观察 蝙蝠 发现 研究 发明 雷达
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二课时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不明白的问题写在问题条上。
2、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
大胆提问
小组问题清单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
我发现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第1个
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
第2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
第3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来
课文内容问一问
课文写法问一问
联系生活问一问
筛选整理
1、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分别选择出一个大家认为对学习最有帮助的问题,写在小组问题卡上,把它帖在黑板上的问题分类表中。
实验准备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口头完成表格中的“第一次试验”。
分析课文
实验准备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第一次实验 拉绳子 系铃铛 蒙上眼睛 铃铛一个没响
绳子一根没碰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你能用“无论、即使、也”等关联词夸一夸蝙蝠的飞行本领吗?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读这段话的感受吗?请你用朗读表达出来。
实验准备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第一次实验 拉绳子 系铃铛 蒙上眼睛 铃铛一个没响
绳子一根没碰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1、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小组交流,完成“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实验准备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第一次实验 拉绳子 系铃铛 蒙上眼睛 铃铛一个没响
绳子一根没碰
第二次实验 拉绳子 系铃铛 塞上耳朵 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实验 拉绳子 系铃铛 封住嘴巴 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2、对比第4段和第5段的文字,说说作者对三次实验
的表达方式,为什么不一样?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课文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
小组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8段,说一说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2、请三位同学分别饰演障碍物、超声波、蝙蝠,模拟“蝙蝠探路”的过程。
3、那么雷达的工作原理跟蝙蝠飞行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完成以下填空。
揭开秘密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 )就像蝙蝠发出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嘴巴
无线电波
超声波
耳朵
回顾全班问题清单,看看我们还提了哪些问题。
请同学们进入UMU平台,拓展阅读《仿生学经典例子》,尝试运用本课学习的提问方法,从文章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记录在问题清单中。
拓展阅读
1、和爸爸妈妈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认真读一读课后提供的片段《它们是茎,还是根?》,试着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三个方面提出问题,并写在问题单上。
3、阅读课外书籍《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课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