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P74,75例1及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本节课有两内容。一个是“和是整十数”,另一个是“和是非整十数”。例题以小朋友摆画片为题材,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去探究。使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的办法,解决进位加法的计算。在探究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用不同的方法算出答案。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不进位)的内容。
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探究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就可以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率。
3: 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过程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4+6= 4+9= 5+8= 24+5= 55+3=
2+36= 20+10 40+13= 50+14=
2: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内容。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二:探究新知
师出示主题图
看例1图示思考:
(1):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加法的数学问题?写出哪些算式?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就选其中的几个问题一一解决。
1:教学24+6=
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要求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可以怎样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4+6=□( )
24+6等于几呢?请同学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尝试计算
师: 你们会算吗?你们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指名学生上讲台示范摆小棒。
课件演示。
师:现在大家都把小棒收起来,你们还会算吗?
指名汇报,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答:想4+6=10 10+20=30
教师追问:4从哪来的?
生答:24分成20和4.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4+6=30(张)
⑦再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 : 先算 4+6=10
再算20+10=30
⑧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教学24+9=
如果要求“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该怎样列式,怎样去计算呢?
请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说说思维过程。
根据刚才24+6的计算经验,想一想24+9该怎么算?
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善板书:24+9=33(张)
先算4+9=13
再算20+13=33
三:基本练习
1. 课本地75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2:想想做做的第2题
算一算 比一比
7+3= 4+8= 9+6
7+43= 34+8= 9+36=
7+83= 54+8= 9+76=
让学生先计算第一组的3道题想一想怎么算的?下面的两题都是先算什么的?指名说说。后面两组题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经验很快的口算出结果来。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口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哪些提醒大家注意的?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4+6=30(张) 24+9=33(张)
先算 4+6=10 先算4+9=13
再算20+10=30 再算20+13=33
课后反思
1: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课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学生在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变式训练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
2: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