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部编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部编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13:5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上册-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课文。围绕着美丽这个中心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本文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
2.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
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学情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处干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 ,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 ,运云用词语的能力。然而,准确地运用词语和恰到好子处地表达对干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倡 ,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学生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
五、说教法学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
2.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与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谈话导入。
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几张图片,和大家共同欣赏。(课件播放: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旺盛,绿树成荫的夏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的秋天;冰雪覆盖,白雪皑皑的冬天。)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指名回答(板书:小兴安岭)指导学生用“兴”的不同读音组词。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看了这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回答。(板书;美丽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说,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回答。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
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电教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哪儿吗?(出示课件:中国地图,请学生找出小兴安岭的位置)想知道小兴安岭有多美吗?
(一)指导自学
1、请同学们快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2、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
1、同学们,读完课文之后,请大家与生字朋友打打招呼吧。 (出示:融、涨、葱、挡、浸、剑、舔、刮、汇、缕) 指名读生字,及时正音。
谁来找出几个后鼻音的生字?(融、涨、葱、挡)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吗?
读得很正确,这里面还有一些前鼻音的字,还有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呢?(浸、剑、舔)
还剩下三个生字呢,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刮、汇、缕)
2、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把这些生字分别组成词语好吗?
(多名学生口头组词,不当之处共同订正)。
看老师也组了词语,我们来读一读,好吗?(出示:融化、涨满、葱葱笼笼、挡住、浸在、利剑、舔脚掌、刮过、汇成、千万缕)(多种方式读词语)
3、同学们,这篇课文比较长,生字又比较多,比较难读,对吧。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4、下面老师请六位同学轮读课文,同学们还要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呢?(读后评价,及时正音)
5、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春天,第三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夏天,第四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秋天,第五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冬天,所以说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总的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6、这样一说,我们就更清楚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之后,用上课文中的语句简单的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谁来介绍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A、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你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数不清”这个词和省略号读懂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很多;从“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读懂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多得数不胜数。)
(出示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
(出示课件: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齐读
小兴安岭的树木可真多呀,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第一自然段)
B、谁能用更简单的话来介绍小兴安岭呢?(出示课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是啊,小兴安岭既是一座大花园,又是一座大宝库。
设计意图:【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对难读的字词进行检查与指导,扫除了字词障碍,落实了把课文读通读顺这一最基本的阅读要求。同时,也理清了作者按四季介绍小兴安岭的写作顺序。】
三、指导写字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出示课件:汇成、欣赏、映在、挡住、视线、浸在、献出、药材、又松又软、刮过、舌头),这些词语中都含有我们要写的生字呢?请大家读一读,找一找吧。
再来看看这些字(出示课件:舌、汇、挡、软、药、刮、浸、视、线、欣、赏、献、映、材),你觉得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欣赏”的“赏”字还不容易写漂亮呢,请大家看老师来写一个。
“浸”字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系,可我觉得浸字的右半部分很难写,老师给大家范写一个。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抄一遍,要是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还可以多写几个。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下节课我们还要讲一步来欣赏。
五、作业超市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读给家长听。
七、说板书设计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夏 秋冬
风景宜人 物产丰富
八、说教学反思
重视积累,提升素养。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在理解课文后我及时指导学生积累美言佳句,如:在美丽的语言熏陶下及时出示背诵提示,在学生感情投入的状况下是很容易背下来的,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不需要多少时间,学生都能在提示下流利的背诵出文字。这篇课文还是一篇很好的习作示范,所以在总结了作者的写作特点、方法后我出示了“习作小窍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课下“作业超市”中也设置了“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无论是从语言的“纳”还是“吐”我都注意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真正做到了“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正因为有课前的周密预设才获得了课堂上可贵的动态生成,孩子们在课堂上学的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尽管如此,课堂中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模式化的方式没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继续在探索研究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祝愿语文教学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堂!
三年级语文上册-20《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部编版)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色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四、说学情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 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 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上节课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简单说说吗 生说印象。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 学习新课
(一)寻美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小兴安岭美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生边读边画)
师: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树多)课文什么地方告诉你的?(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读出了树多?(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省略号) 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画面。
师:春、夏、秋、冬的树木又有哪些特点呢?请你把描写树或与树有关的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随机出示句子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谁能给“抽出”换一个词?(长出)
师:我们读读看,哪个词用的更好? 让学生做“抽出”的动作来体会。
师:作者选用抽出一词,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十分的生动形象。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曾几何时,笔直的长长的枝干上都不约而同地生长出鲜嫩的枝条,多神奇啊!我们能读出这种旺盛的生命力吗?(学生齐读)
出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生说原因)
师:夏天的树木怎样?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相机理解“葱葱茏茏”“严严实实”
师:文中用了一个词准确地形容这种茂密的程度,哪个词你能找出来吗?(封)
师:长了一双火眼金睛啊!“封”字形象地表现了树木遮天蔽日,又密又严的景象,也显示出树木在夏天里生长的勃勃生机。谁来读读这句?
指名读,评议,再读。
师:树木如此茂盛,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阳光能照进来吗?
出示: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师:这是个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太阳光比作利剑)说明夏天的阳光——(强烈),同时也说明树木长得——(茂盛)
太阳没出来时,森林是什么样子?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雾大)哪个词写出了雾大?(浸)
师:一个“浸”字让我们感受到森林在浓雾中犹如仙境一般的美丽。想不想读读这些美丽的句子? 指名学生读。师读,学生想象画面。
师:这么美的句子,在配上优美的音乐,岂不是更美。 配乐朗读,齐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总结学法:读句子;找关键词;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学生用以上方法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秋天,白桦和栎树得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师:谁愿意做一片快乐的落叶,把快乐送给大家。(指名读)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经济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师:是的,小兴安岭的冬天冰天雪地,非常寒冷,但那里的树仍然笔直地挺立着,不怕风雪,不怕严寒。让我们把赞美送给她。 (学生齐读)
师: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树装扮着小兴安岭,这么多的树,如此美的树,难怪课文一开头就这样写到: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再读。读出赞美,读出自豪。
(二)、寻宝
师:我们这双眼睛不仅能发现美,还能寻找到宝贝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些宝贝。 学生读文,画句子。 汇报交流相关句子。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师:还有哪些美我们还没有欣赏到?请你读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 学生汇报。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是文章的中心句。)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
三、 拓展
说一说:如果你有机会去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说说理由。
四、 作业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希望我们同学能用自己的笔写一写自己美丽的家乡。
七、说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树多 夏: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花园 景美
秋:树木、落叶、野果、药材 宝库
冬: 树木、积雪、西北风、动物
总 分 总
八、说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学生在比较欢快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 ,学习了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体会了作者的用次准确 ,比如∶学生对"浸"的理解的很到位 ,说是森林"泡"在浓雾里,;还有"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里抽 ,通过比较抽与长,学生理解为树木长的速度很快,并想象树木生长的画面,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再现,很精彩。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细节的落实还不够到位。例∶在学习写"夏天"这一段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说的不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抓住学生在阅读当中一些生成性问题,调整教学环节,突出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