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17《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首诗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晴姿和雨姿的美好奇妙,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训练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其在本组课文中的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五、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并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求达到以读代讲、读中促思、读中悟情的效果。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本节课将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朗读感悟法,想象感悟法,穿插自主合作学习法,力求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学习中掌握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走近西湖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现代诗人艾青曾经写道: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诗人笔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间的明镜就是——西湖。又有一位诗人周起渭这样写道: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他把西湖比成什么了 是啊,西湖成了他心中的那轮明月。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他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此时,他眼中的西湖就像——一幅画。
2几千年来,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诗人苏轼对西湖更是醉心。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 (介绍苏轼)
(二)、印象西湖
1,老师写诗题,请同学们举起手来,和老师一块儿写。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是啊,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 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
2,小组自学:出示自学要求。(自学3分钟)
3,检查自学结果:现在老师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合作读。(变换方式对诗)
(三)、走近西子
1,西湖给每个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还记得吗 有人说西湖像一面——镜子。
有人说西湖就像一轮亮晶晶的——明月。还有人说西湖就像一幅——图画。
可是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却像什么呢 西子。你怎么知道的 诗中就是这样写的。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 他把西湖比成了西子。(板书:西湖比西子)
2你知道西子吗 西子是我们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到底有多美呢 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缓缓地)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且是之首。传说每次当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洗纱,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不好意思地沉入了江底。西施美吗 太美了,西湖真的如西子那样美 (板书: )那就让我们坐着画舫,一同去欣赏西湖吧!
(四)、晴雨西湖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组长组织成员轮流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问问同学。
2汇报——水光潋滟晴方好。
①指名说诗意。(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是多么美好!)
②你从诗句中那个词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闪闪 (潋滟)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是什么让 西湖水面波光闪动
同学们,阳光照耀着水面,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 同学们,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难怪苏轼会说——生:(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③老师在读的时候,查了查字典,发现“方”在字典里有七种解释,我选择了三种,你看看“方”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生:第二种:正好,恰恰。
晴天的西湖正好显得是那样的美好,你能给“方”换个词吗
④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 指名读。
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3汇报——山色空蒙雨亦奇
①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生接读。
指名说诗意。(雨天,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么奇妙!)
从哪个字当中你读出了“也” (亦)亦就是也的意思,在古诗文当中常常用到。
②来,看看吧!(放课件,随着音乐,教师轻声描绘)瞧!山变了——房子变了——树,也给人感觉不一样了。如果此时,你就是苏轼,喝着杯中的酒,赏着西湖的美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③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用一个字表达 (奇)是啊,这是一种奇妙,也是一种奇特,更是一种神奇,你能把这种感觉读进诗中吗 当苏轼看见柳枝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桥在细雨的沐浴中,仿若披上轻纱,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草在细雨的浇灌下摇曳生姿,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4品读一二句。
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生:山色空蒙。
短短一天之中,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同学们,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的14个字,仿佛汇成了一幅画,愿意读一读吗 看看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
(五)、西子西湖
1晴天的西湖是那样的娇媚,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的温柔,像谁呢 欲把西湖比——生:西子。
师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那么美丽,西湖也是——生:(齐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2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 (教师随着音乐中讲述)
美吗 难怪说,欲把西湖比西子——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抹;那么——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生:夏天(秋天)的西湖是浓抹。 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 如果说,荷花为西湖化浓妆;那么——生:荷叶(柳叶、枫叶)为西湖化淡妆。
3同学们,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能和西子去比吗 (将“ ”擦去,改成“!”)
难怪苏轼会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情系西湖
1苏轼像我们一样,就这么看着,从早到晚,从日出到黄昏,从春到冬,在杭州的这三年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苏轼为西湖做了什么 (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2拓展阅读一:其他描写西湖的诗。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拓展阅读二《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3同学们,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生:(全班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美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在艾青的眼中,月宫里的明镜——生:(接读)不幸失落人间。
在周起渭的眼中,若把西湖比明月——生:(接读)湖心亭似广寒宫。 在白居易的眼中,湖上春来似图画——生:(接读)乱峰围绕水平铺。 而在苏轼的眼中却是——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让我们齐诵这首诗吧! 全班背诵,下课。
七、说教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了晴天和雨天西湖优美的湖光山色,诗人以浓烈的情感赞叹了西湖的天然之美,表达了自己对西湖,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视频,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学生交流读懂诗的内容。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主要抓住“潋滟”、“空蒙”、“好”这几个重点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晴天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想象画面,用语言描绘,感受这首古诗蕴含的美妙的意境。这不仅为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很好地把诗歌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
这次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放开,对后两句的理解有点困难,有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