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小狗学叫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小狗学叫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15:1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上册-14《小狗学叫》说课稿(部编版)
一、说教材
《小狗学叫》是一篇童话故事,编排在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第四单元编排的阅读策略是“预测”,第一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旨在“学习预测”;第二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旨在“练习预测”,第三篇《不会叫的狗》旨在“独立预测”,所以课文给出了原文的三种结局,但每种结局只给了个开头,重在让学生在前两课阅读的基础上,运用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对课文结局进行预测。这篇童话故事较长,前边的部分是预测结局的根据。
二、说教学目标
1.借助读书单,厘清故事情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做到预测有一定的依据。
2.能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作品的多元化。
3.能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续编故事。
四、说学情
学生在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预测方法,不过对于有多种不确定结局的课文他们还是第一次碰到,预测不同结果有一定难度。本文较长,概括故事内容、分析前边内容特点需要老师引导,对故事结局的预测更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联系前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预测。
五、说教法学法
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就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如续写童话的多种结局,从而达到对童话主题的多元阐释。
六、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你们知道它的谜底是什么吗? 谜题:“走起路来落梅花,从早到晚守着家,看见生人就想咬,见了主人摇尾巴。”
生:狗。
师: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只狗,并且还是一只——不会叫的狗。
(学生读课题)这只狗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叫。看到课题,你觉得后面的故事会怎么写呢?
(师可以适当引导)
生1:这只狗可能一生下来就没有了妈妈,没有人告诉他怎样叫,所以才不会叫。
生2:这是狗有可能因为不会叫会被别人嘲笑,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
二、扫除生字词障碍
过渡语言:你们的猜想是不是跟课文内容一样呢?我们一起去验证吧!不过,在这之前,我们首先得闯过字词这一关。(出示生字词)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思考,说说你的发现。
1、自由读
2、说发现(红颜色的字都是多音字)
3、齐读多音字
三、听朗读视频,验证猜想。
(一)播放视频,学生聆听。
师:闯过字词这一关,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课文1-9自然段的朗读视频,验证一下之前的猜想。(播放视频,学生认真听)
(二)验证猜想
师:听了这段故事,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生1:我们知道了这只狗不会叫是因为“他孤零零的,不知道怎么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出示句子)
生2:我知道了这只狗它不知道“不会叫”是一种缺陷。 (师追问)你能说说什么是缺陷吗?(生答)
生3:我知道了这只狗受到了动物们的批评。
......
师总结:原来预测可以跟故事内容一样,也可以不一样。
四、有意识阅读课文,理清文脉,了解文意
(一)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预测故事。
师:我们预测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根据课题预测、还可以根据插图来进行预测。(出示图片)
续编提示:仔细看图,猜想小狗、公鸡狐狸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教师引导:小公鸡和小狗张着嘴巴在干什么?狐狸又为什么会捧着肚子在地下打滚?
1、抽生预测
2、教师评价(你们都说得有依有据,想象力非常丰富。)
(二)默读课文10-24自然段,理清文脉,了解文意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0--24自然段,独立完成《练习单》的第一题。 填空:
小狗跟( )学叫,一开始小狗觉得( )。后来它天天练,从早到晚练,终于能把公鸡的叫声学得很( )了。
1、学生默读
2、抽生回答
3、理解“逼真”。(评价:你解释得非常到位。)
4、教师总结:小狗跟谁学叫?它是怎么学的?最后学得怎样?学得这么逼真的小狗却受到了狐狸的嘲笑,受了委屈的小狗还会不会接着学呢?它又会遇到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25-37自然段。
(三)按照10--24自然段的阅读方法,读25--37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单》的第二大题。 练习单内容
A 填空
小狗跟( )学叫。一开始小狗就觉得( ),一个星期过后,就学得( )。
B比较小狗两次学叫的过程,说说它的两次学叫有什么不同?
1、学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练习
2、汇报交流
师:受了委屈的小狗又跟谁学叫?它又是怎么学的?最后学得怎样?(生回答,教师实时点拨)
3、指导朗读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体会一下这只可怜的小狗当时的心情。
出示对话:
“你怎么啦?” “没什么。”
“那你为什么这样伤心?”
“唉......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不会叫。”
“要是就因为这个,那我可以教你。你听我怎么叫,尽可能模仿我。咕咕......咕咕......咕咕......你听明白了吗?”
“我觉得很容易。”
“容易极了,我从小就会这样叫。你试试!咕咕......咕咕......” “咕......”小狗学着杜鹃叫,“咕......”
它那天试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试了。一个星期过后,它已经学得相当不错了。
a抽生表演读,学生评价,教师实时指导。
b、指导读好省略号,体会小狗的心情。
4、比较两次学叫的不同。
师:小狗的两次学叫有什么不同呢?
生:我还发现了一些不同,跟公鸡学叫时,小狗觉得很难,试了很久都没成功,更杜鹃学叫时,它就觉得很容易了。 ......
师:由此我们可以就知道,它以后再跟其他动物学,就会越学越快了。
五、推测结局,感受预测的乐趣
(一)谈话过渡:这样一只可怜又不服输的小狗,我们都希望它有一个精彩的结局。作者为小狗预设了三种结局: 第一种结局是小狗遇到了一只小母牛。(出示结局,男女生朗读,教师引导:接下来它和小母牛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第二种结局是小狗遇到了一位农民。 第三种结局是小狗遇到了一只狗。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任选其中的一种结局,将它补充完整。
(二)学生续编故事,教师实时指导。
(三)全班汇报,教师评价
六、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一)出示作者的结局,验证预测。
(二)谈话:
师:原来预测是有依据的,因为前面小狗遇到公鸡和杜鹃后会跟着他们学叫,所以第一种结局,当它遇到小母牛时也会跟着它学叫。第二种结局遇到的是农民,所以小狗学会了做事,第三种结局,遇到了最应该遇到的同类,所以就学会了狗叫。那么,这三种结局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三种结局,因为小狗终于学会了狗叫,成为了一只真正的狗。
七、拓展延伸,好书推荐
读《小蚂蚁搬家》,边读边预测,激发预测兴趣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小蚂蚁搬家》,我们一起来边读边预测吧!
出示故事:
有一只名叫莎莉的小蚂蚁,住在一个小女孩家。它常常坐在书架角落,垂头丧气地说:“哎,每天都呆在一个地方,真无聊啊!要不要换个地方住呢?”......
总结:如果你想知道小蚂蚁后边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那就课后找到这个故事去边读边预测吧!
七、说板书设计
小狗学叫
学叫
找准老师 认识自我
八、说教学反思
《学叫的小狗》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啊,预测单元的一篇课文。在讲评课文的时候,学生学过《不会倒的老屋》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已经会根据题目、根据情节、联系上下文进行预测,但是在这一课上,学生要学会根据情节预测不同的结局,但是这个结局还是要合情合理的。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在预测的时候,学生能够根据课文的主要意思进行顺延的预测。在梳理课文内容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猜想为什么小狗向牛、杜鹃都没有学会叫,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明白之后,根据适当的剧情去猜测,以后小狗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跟哪些小动物学叫呢?那么最后学会叫了吗?让学生去追问。
但是在本节课上,学生预测的时候,预测的内容比较简单,比如说小狗遇到了另外的一种小动物,他们在学叫的过程当中的对话、动作等具体的细节,学生都没有预测到,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出现这种情况之后,让学生借鉴课文当中的文段,根据文段去访说,打开学生的思路。预测在课堂上给方法,还要给予学习的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