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地理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一、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涉及到课标要求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中国地理的基础是中国的自然地理,了解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学习中国自然地理的一个基本目标。只有了解了我国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才能认识我国人文地理的特征,以及区域发展差异。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具有复杂多样的基本特点。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决定了我国自然资源原的丰富多彩。从学习目标来看,对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既要了解其有利的一面,也要了解其不利的一面,这样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才会客
观和全面,既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也培养对不利条件的忧患意识。本章的第一节是对自然资源特征的了解,了解到我国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不均少。可再生不合理利用也可转化为不可再生,并通过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和现阶段可再生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合理的治理措施。
本章教学设计理念
本章课标要求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要有资源节约,开发新资源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章与前一章中国的自然环境都是认识中国区域主要的一环,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才能合理进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活动,中国的自然资源对祖国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珍惜、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技开发新的资源,是祖国强大,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强有力武器。本单元设计的主题活动和课堂互动比赛游戏活动,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调查、反思等,意识到我国资源总量巨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也会成为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越用越少,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发展科技,寻找新的能源和资源替代。本章活动主题《我身边的自然资源》,通过调查,讨论、反思,利用本章所学知识,学生形成一种资源危机意识,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本章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
1.认识到不同区域资源不同。
2.能举例说明身边几种资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针对某一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综合思维能力 :
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区域认知 :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
地理实践力:
通过调查、反思发现身边的资源来源地、利用情况以及对不合理利用的措施。
四、学生分析
1.需求分析:本章依然是认识中国全貌的一部分,上一章了解了中国的自然环境,本章是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两者是认识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图示也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法宝,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
2.学情分析:学生对前面两章的学习认识了中国全貌的一部分,第二章有了中国自然环境的铺垫,结合本章对区域自然资源的了解,对于学生发展家乡经济思想上的认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有了一定的思维框架,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激情。
五、单元教学目标
(一)内容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
(二)学业目标
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的信息资料,从区域的视角认识自然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与自然资源的联系,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
5.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七、教学难点
区域自然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
八、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活动、小组竞赛、学生互评以及小组合作等。
九、本章活动主题:“我身边的自然资源”
课题目标:人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课题中,你要调查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自然资源,以及它们的来源、用途和人们对它们的利用情况。
课题活动的设计:本课题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大致了解和其特征后调查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设计一张表格,填写自然资源的名称,出产地在哪里?这些资源有哪些用途?我们用到其哪些方面?目前利用情况如何?有哪些利用不当的地方吗?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查询和调查,在了解身边资源的使用情况时,不断发现问题,形成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自主建构对资源的危机感,学会利用资源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题准备:请班级找出绘制中国地图较好的同学准备好一张地图,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至少完成四项身边的资源(每多一项+2分)。为了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你需要完成以下活动:调查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自然资源。填写自然资源的名称,出产地在哪里?这些资源有哪些用途?我们用到其哪些方面的功能?目前你的利用情况如何?有哪些利用不当的地方吗?提出合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方案。
资源名称 产地 用途 是否可再生 已用功能 利用方案 存在问题 采取措施
检查进度:在学习本章内容的同时,要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按时完成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在每一学习阶段完成一定的研究进度。
第一节第65页时设计一个表格,记录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各种自然资源(至少四项)。
第二节第72页时记录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名称和来源。在
记录来源地时,要尽量详细地记录地名,调查身边的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三节第78页时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并根据表格完成任务,分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四节第81页调查身边的海洋资源有哪些?调查这些自然资源在当地的利用情况,分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汇总全班同学的记录,合并同类项,制成一个大表,根据这个表绘制一幅自然资源来源地分布图。
本章结束时(第81页)在班里展示你们的调查成果,并与同学一起交流当地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搜集资料的渠道:调查、讨论、查询、自我发现等方式。
呈现结果方式:边调查边填写表格,边思考表格的问题边反思自己的行为。
课题收获: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调查、交流、分析,总结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自然资源多种多样,来源也很多,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尽合理,感受到资源危机而逐渐形成珍惜、合理利用、科学利用、不能浪费的资源观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调查结果评价细目表如下:
评价结果 评价内容
优秀+5 能按照要求说出四项及以上资源,来源填写详细,对每一项资源调查相对比较清楚,汇报时流畅、清晰,对于资源的治理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良好+4 能按照要求说出四项资源,来源填写详细,对其中两项资源调查相对比较清楚,汇报时流畅、清晰,对于资源的治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合格+3 能按照要求说出四项资源,来源填写表格,对其中一项资源调查相对比较清楚,对于资源的治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不合格+0 未能按照要求说出四项资源,未填写资源来源,对填写资源调查相不清楚,对于资源的治理措施没有可操作方案。
十、教学流程图
教学思路: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中国的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差异——中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状况及解决措施——中国的海洋资源种类及保护措施——展示“我身边的自然资源”——激发热爱家乡、祖国的热情
十一、教学过程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1)区分自然资源的属性,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总结自然资源的特征
(3)初步形成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4)了解新能源的含义和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教学目标:
对自然资源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4.教学方法:多媒体、识图、讨论活动等
5.导学过程设计
环节 内容 活动 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2021年“世界地球日”CCTV13新闻。 请说出我们身边的物品用到哪些自然资源? 学生七嘴八舌 闪电不是自然资源 生活与自然资源息息相关,培养观察、发现事物的能力。
转承 生活中所有都属于自然资源吗?并非所有的都属于自然资源。(举例闪电) 疑惑眼神 根据两个标准判断①存在于自然界②为人类所用 培养问题的能力
新内容导学 什么是自然资源(板书) 1.自然资源的概念 2.自然资源的种类 3.自然资源的特点 (抽查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回答全对的 2分。) 学生看书得出 课本P61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内容导学 4.完成活动P61活动。活动1.食盐不是自然资源。是海水经过晒制加工,加碘而成,并不是存在自然界。 5.小组讨论活动:结合身边的事例,说明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三分钟) (评价细目表附在后面) 转承:自然界的资源是不是都是可以无限循环呢?(不是)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搬书) 1.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请举例说明。 2.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呢?举例说明哪些能源是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时间3分钟,积极回答正确 2分。) 3.课件呈现太阳能发电,水能发电,风能发电。 4.完成P62~63活动(可以讨论,两分钟) 学生回答活动问题。 5.通过读图,简单归纳中国主要能源和金属矿产的分布规律并完成P65活动。 学生活动:说说所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 6.介绍新能源 生物柴油,可燃冰。 7.我国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有哪些?“土地资源管理法”、“森林资源管理法”、“自然资源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等 8.说说垃圾分类的好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小窍门? 学生积极讨论 部分同学很活跃 食盐是海水经过晒制 提醒身边利用的资源,如吃,穿衣等。 我们身边有哪些? 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事物,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培养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熟悉身边的资源,激发研发新能源的热情。 知道国家大力度在保护自然资源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到的知识点。自然资源概况、种类、分类、保护措施以及某些新能源的使用和还没有大量使用的新能源。 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专注力
课堂总结评价 能回忆起四点知识并能说出两项新能源在身边的使用情况+3分。 能回忆起三点知识并能说出两项新能源在身边的使用情况+2分。 能回忆起两点知识并能说出一项新能源在身边的使用情况+1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附: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课堂活动评价表1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能举例说出三种及以上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条理清晰,声音洪亮。 能举例说出两种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条理清晰,声音洪亮。 能举例说出一种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条理清晰,声音洪亮。
6.板书设计
7、作业设计
1. 根据主题活动要求,设计一个表格,记录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各种自然资源(至少四项)。
2.分辨身边哪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哪些不是?(举例说明,下一节课抽查汇报)
8、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让学生发现身边使用的资源,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说出该资源的出生地,有利于了解我们身边的资源并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对身边资源的调查进行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好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培养。说出新能源的使用情况,了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但是有限并合理利用,培养勤奋学习,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情感。从而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的激发。
试卷第10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