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题3元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3元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1-03 07:2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分类
2、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名称、意义。
3、认识元素周期表。
能力目标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断物质元素的组成。
通过学生查找元素周期表中一些常见元素。让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情感目标
认识元素周期表,组织好与本课有关的活动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常见元素的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记忆、元素概念。
教学过程
引言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物质有3000多万种,这3000多万种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如平常所说:加碘食盐、高钙奶粉、加铁酱油里的碘、钙、铁都是指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呢?
新课
一、元素
1.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例如:氧气是由________组成的,水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高锰酸钾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如平常所说:加碘食盐、高钙奶粉、加铁酱油里的碘、钙、铁都是指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呢?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准确理解元素定义,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前面讲过,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能否将质子数(核电荷数)改为核外电子数呢?(不能)
学生不知,老师讲解:因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分子时,会失去或得到电子,导致原子中电子数改变,所以只能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为什么是一类原子呢?
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时,以一种C-12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质子数 中子数
C—12 6 6
碳元素 C---13 6 7
C---14 6 8
H---1 1 0
氢元素 H---2 1 1
H---3 1 2
U---232 92
铀元素 U---235
U---238
3.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观察书60页图3----7,找出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发现: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异大
(指导阅读P60)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最多的元素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4.元素含量
地壳中: 氧 > 硅 > 铝 > 铁
生物细胞中: 氧 > 碳 > 氢 > 氮
讨论在发生化学反应:
S+O2SO2
水 氢气 + 氧气
在两个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明确: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但元素的种类不变。
5.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练习:
单独加热辰砂,可得到汞和硫,则辰砂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
加热氯酸钾,得到了氧气和氯化钾。则氯酸钾中含有___________元素。
(3)根据:蜡烛 + O2CO2 + H 2O ,推知蜡烛的组成元素
小结:元素的概念、分类,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
板书设计
课题2  元素
一、元素
1.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例如:氧气是由________组成的,水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高锰酸钾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4.元素含量
地壳中: 氧 > 硅 > 铝 > 铁
生物细胞中: 氧 > 碳 > 氢 > 氮
5.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3元素(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
(3)元素的分类
(4)物质由______组成,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非金属元素是______。
2、引言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00多种,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采用统一的元素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3、新课
二、元素符号
1、书写:
国际上对元素符号的书写有什么规定?书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书写时要注意: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
2、意义: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
讲述:N
Fe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N”既表示氮元素,又表示一个氮原子。
3、如何表示几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介绍元素周期表发现过程,引用周期表探讨P74的活动与探究。
1. 定义
2. 元素周期表:
7个横行 —— 7个周期 (同一周期: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每一周期元素的变化(从左到右):金属元素 —— 非金属元素 —— 稀有气体元素
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18个纵行 —— 18个族(同一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He除外)。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主要工具。
4.元素周期表简介
§3.3元素(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离子
2、了解三者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原子、分子、离子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
什么叫离子、阴离子、阳离子?
根据下列结构判断:
属于原子的_____ ________
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 __
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 ____
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有_______________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2Mg2+、Al3+、3Cl—的意义
引言: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新课
三、物质与其构成离子之间的关系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分子 N2 、O2、H2、Cl2

金属单质
纯净物 元素 原子 稀有气体
金刚石
离子 离子化合物(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练习:判断以下物质分别由哪些粒子构成?
H2O MgCl2 CO2 Fe3O4 N2 O2 He
Fe Ne SO2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