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雨的四季》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雨的四季》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9 20:1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2.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反复朗读,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
4.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学习作者大胆联想和想象的风格,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难点:体会比喻、拟人等手法的妙处,赏析本文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阅读赏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雨景的图片,学生思考:你喜欢哪幅图画?为什么?
新课讲授:
一、作者常识
1. 刘湛秋,生于1935年,籍贯安徽芜湖,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他的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 “抒情诗之王。” 代表作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等。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二、初读感知
1.播放课文范读
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把握感情。
斗笠(lì) 吝啬(lìn)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粗犷(guǎng) 绿茵茵(yīn) 瓢泼(pō)
淅沥( xīlì) 花苞(bāo) 咄咄逼人(duō du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自然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二自然段:写春雨;第三自然段:写夏雨;第四自然段:写秋雨;第五自然段:写冬雨;第六、七两个自然段:赞美雨。
第一部分 喜雨(1):作者直接表明对雨的情感——喜欢雨。
第二部分 绘雨(2~5):作者以时间顺序写出了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
第三部分 赞雨(6~7):抒发对雨的赞美之情。
三、重点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春、夏、秋、冬的雨各有什么特点?用四字词语概括。
明确: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美丽、娇媚)
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
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端庄、沉静)
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
2.品味语言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朗读,并仿照下面的句式:“ ” 这句话运了 (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特点)加以赏析描述,教师点评补充强调。
示例1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化了妆”, 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示例2 :“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运用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
示例3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出了春雨的娇媚美丽。
四、合作探究
1.第2段,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了万物经雨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里从侧面写春雨后的美景,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间接地写了春雨的娇媚, 表现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2.第6段,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
明确:(结合三种人称的好处分析)这里将第三人称换为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更直接地表现对雨的喜爱之情。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3.为何文章的题目是“雨的四季”,而不是“四季的雨”
明确:“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变得更鲜活,就像一个人经历了春秋逐渐丰盈的生命历程,给读者留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四季的雨》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因此,可以说,作者爱恋四季的雨,更是爱恋四季的生命。
五、拓展延伸
搜集含有“雨”字或描写“雨”的古诗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 赵师秀《有约》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 李商隐《夜雨寄北》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尘雨打萍。—— 南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课堂练习
1.下面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彩棱镜(líng) 粗犷(guǎng) 睫毛(jié)
B.咄咄逼人(duō) 池畦(wā) 吝啬(lìn sè)
C. 高邈(mào) 莅临(lì) 刘湛秋(zhàn)
D. 静谧(mì) 淅沥(lì) 萌发(méng)
2. 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柔软 畅快 恣容 绵绵如丝
B. 浇灌 铃铛 倾诉 争先恐后
C. 厌烦 凄冷 飘落 迫不急待
3. 下列对文章《雨的四季》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 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参考答案
1.D(A项,“棱”应读“léng”。B项,“畦”应读“qí”。C项,“邈”应读“miǎo”。)
2. B(A项,“恣容”应为“姿容”;C项,“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
3.C(C项“托物言志”“古朴典雅”不妥,应为“写景抒情”和“优美活泼”。)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写出了雨的可爱,寄托了对雨的赞美与喜爱,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作业布置:
1.积累文中你喜欢的描写雨的句子。
2.写作片段练习:行走在雨中
提示:写出“雨中”二字,注重“我”与“雨”的关联,突出“行走”时的感受,可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描写,在描写中展示新鲜感。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喜雨
春雨:美丽、娇媚
第二部分:绘雨 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端庄、沉静
冬雨:自然、平静
第三部分:赞雨
【课后反思】
学习散文时,要立足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故而本节课,我将重点放在了美美地读,美美地品这两个环节,尤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文章诗化的语言美,继而理解其画面美。但是对文章内涵的挖掘上就做得不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