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导入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结构
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
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以及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立足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民营企业。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马关条约》里有关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也获得了这项权利。
近代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知识链接——状元实业家张謇
卢作孚(1893-1952)重庆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
周学熙(1866-1947)安徽人,袁世凯的财政管家。举办多种实业,有“南张北周”之誉。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知识链接——近代中国著名企业家
知识链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1949年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信任感。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荣毅仁于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的春天”
(1)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2)原因:
①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表现:
其中发展最快的纺织业和面粉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萧条发展
(1)时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原因:
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3)表现: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过程艰辛,总体还比较落后。
(2)资金少,小,技术差。
(3)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4)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江沿海的大城市,内地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掠夺。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汽车
火车
飞机
轮船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1)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跪
拜
握手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2)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3)取消“老”爷 “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新风尚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4)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
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①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②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④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③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不平衡
课堂探究: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4)新的社会制度的推广。
(3)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冲击。
(2)西方文明的传播和影响。
(1)自然科学及技术的进步和引入。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