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的塔》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内容是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第三册第二课《雄伟的塔》一课。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效果预测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不同背景下的塔,使学生对塔这一建筑形式有进一步的了解,引导学生去关注家乡的塔,进而去了解塔的历史、文化,从而产生保护古迹的意识。而塔的基本型组合、不同线条的运用以及疏密等关系的学习是本课的技能要点,前一课《会变的线条》目的是了解线条的名称,感受画家非凡的创造力,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会变的线条》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本课是前一课的延伸。也是对一年级《圆的世界》、《漂亮的建筑》、《我们身边的线条》、《童话城堡》的一个延续,为以后学习《自行车局部写生》、《精细的描写》、《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等打下基础,本课在整个小学美术手绘线条的学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他们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不同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感受体验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激活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现美,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目标制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不同地区塔的特点,能运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喜欢的或想象的雄伟的塔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记忆、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发现塔的雄伟、外形、材质、装饰、功能等特点,学习用基本型组合以及线条疏密、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表现塔。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雄伟的气势,产生保护古迹的意识。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不同地区塔的塔外形、材质、装饰、功能等特点,学习运用基本型组合以及线条疏密、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表现塔。
(四)教学难点:塔雄伟又独特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授过程中,我主要运用的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等。学法主要有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观察对比法等等。
这些方法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我会在教学过程环节中赘述。
三、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改革的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我把课堂教学模式分成以下六个环节进行教学,即“感知体验、研究分析、作品赏析、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现在我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感知体验( 用时2分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而感知觉是思维的前提,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了解塔的组成部分。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为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开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示大连广播电视塔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利用家乡的塔联系学生的生活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进而了解塔由塔刹、塔身、塔基组成,对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2、认识生活中的塔。
新课标理念强调:“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利用谈话法让学生小组讨论大连还有哪些塔,国内外有哪些塔。从而开阔思维,借此产生爱护文明古迹的意识。
因为刚才欣赏了很多塔,对塔也有了一定的感受,所以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一说对塔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塔的雄伟。顺势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雄伟的塔》。
板书——《雄伟的塔》。
(二)、研究分析(用时12分钟)
1、塔的外形
新课标理念中指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所以本环节,我运用对比赏析法,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概括,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塔的外形是对称的、是由各种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塔的造型各异,学会用各种基本图形概括塔的外形并且融入自己的创意,避免学生在创作中造型单一,为下面表现奠定基础。
2、塔的材质
运用对比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材质的塔,自主探究并总结塔的材质的多样,孩子们总结出有砖塔、石塔、泥塔等等。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塔。
3、塔的用途
运用对比观察法、讲授法让学生观察并且自己总结塔的用途有藏经书的、观光的、发射广播信号的等。目的是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塔。
以上三个小环节解决了本课教学重点。
4、塔的装饰
①线的运用
借助多媒体教学法出示塔的细节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塔中都藏着哪些线条,巩固已学的知识。观察线的变化,因为有前一节课《会变的线条》作为基础,所以学生能轻易的总结出线条有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线的变化来表现塔。
②疏密关系
新课标中教学建议中指出“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此环节我运用自己的作品促使学生自主观察比较、讨论探究的方式,发现疏密线条的变化之处,归纳疏密关系的要点。首先,展示教师三幅塔的范画,第一幅是单线勾勒塔的轮廓、第二幅是用很多密集线条表现的塔,第三幅是用疏密关系得当的方式表现的塔。通过这三幅范画的对比,学生们通过比对、研究,明确要按塔的结构去装饰,塔檐的部分线条密集墙面上的线条疏松,不仅理解了疏密得当带给人的美感,也解决了教学重点,为下面的的创作打好基础。
③图案样式
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组塔上的图案,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图案在塔造型中的作用及意义,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维,创作时不要拘泥于只表现几何图案。
(三)作品赏析(用时1分钟)
新课标中指出:“要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所以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几幅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学会用独特的外形、线条疏密、粗细等的变化来表现塔。利用比较法,展示了两个同样的塔,其中一幅在塔周围添加了树木和白云,让学生感受哪一座塔更雄伟,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可以通过添加事物和塔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塔显得更加雄伟的方法。
(四)、创作实践(用时20分钟)
新课标理念强调“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造型表现领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领域,所以我留给学生20分钟时间大胆的、自由的进行创作。首先提出作业要求——选用勾线笔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者想象中的雄伟的塔,然后出示了评价标准:1塔要雄伟而独特 ;2线条要有疏密、粗细、长短、曲直的变化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展示评价(用时4分钟)
新课标对评价的建议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品。”所以我利用了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首先利用自评和互评按照评价标准,自己评价和小组内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每组推选一个最好的作品,派代表给大家介绍他的作品。
最后教师评价,展示获得较高评价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示学生课下进行有目的的修改,最终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六)、拓展延伸(用时1分钟)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所以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其他表现形式的塔,开拓学生的思维,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感。
四、效果预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能独立表现塔,造型也能大胆的进行创新,大多数学生线条疏密关系表现较得当,但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低,个别学生的线条会出现变化单一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必要时要进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