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件(3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9 22:2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课程内容:
1.1近代早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变化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1.2新航路的开辟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领域
11世纪开始,出现垦殖运动,大量的新耕地被开发出来
仿效自治城市
成为取得司法权和行政自治的地区
劳役地租变成货币地租
封建领主的庄园随着法律的规范,劳役被固定化
佃户的人身依附减弱,逃离庄园,庄园逐渐瓦解
14世纪中叶开始,越来越的领主出租自营地,土地逐渐集中
承租、购买
形成租地农场,雇佣农民耕种,产品面向市场
产生
1.农业工人、富裕的农民、农场主
2.农产品进入市场,商品化程度提高,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
(一)手工业和商业领域
(1)长途贸易兴起
(2)手工业生产逐渐集中,形成手工工场,规模大,分工越来越细
商人
工人
提供原料、生产工具
出卖劳动力
形成雇佣关系
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业者失去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再与市场发生联系,出现资本与劳动分离的现象。
二.富裕的农民和市民阶层
农村
城市
13、14世纪,欧洲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富裕的农民、农场主
农业工人
雇佣
掌握
农业生产、乡村行政事务
最有生气的阶级
成为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层)
新的经营方式
分化
早期资产阶级
政治权力扩大
成为
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欧洲新的阶级力量
三.课堂小结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
三大主题:资本主义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殖民地人民的斗争运动
起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14—16世纪)
终点:20世纪初
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一时期,欧洲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发展,需要开拓市场和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主要是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
第14课 文艺复兴
——寻找“人”的声音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呼唤“人”的声音
拉斐尔 《雅典学院》
生活于15 —16世纪的拉斐尔为何要与几近两千年前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拉斐尔在这场“隔空”对话中要 寻找到什么声音?此时的欧洲发生了什么促使拉斐尔做出如此行为?他的行为又带来了什么?
导入·呼唤“人”的声音
意大利 佛罗伦萨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绘画)
材料一:13—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天主教教会势力加紧对人民的精神控制,残酷压制与教会观点相背离的异端思想,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天主教打击与天主教思想不符的有“异端”思想的人。
罗马宗教法庭审判伽利略
布鲁诺被罗马宗教法庭判处火刑
(1)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天主教对人民实行思想控制
新兴的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财富、享受现世生活。
根本原因
一、文艺复兴
神权特权 压抑
专制 愚昧
个性
自由
幸福
VS
一、文艺复兴
材料三:“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 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陈志强《欧洲中古史 视阈 中的拜占庭帝国》《历史教学》2022年第12期
1·背景
(3)意大利继承、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一、文艺复兴
2·概况
(1)时间:
(2)地点:
(3)核心内容:
(4)发动阶层:
14——17世纪
兴起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后向西欧传播
人文主义
新兴资产阶级

“巨人”的声音
一、文艺复兴
但丁 (1265-1321)
代表作:《神曲》,与彼特拉克(文艺复兴之父)、薄伽丘并成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对教皇尼古拉三世说:
“你留在这里(指地狱)吧,
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
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
——节选《神曲》
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
“人不能向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追求知识、美德和个性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
文艺复兴的先驱
一、文艺复兴
薄伽丘在《十日谈 》中讲的一个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 跟父亲下山进城,遇见一群漂亮年轻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 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回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 :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薄伽丘(1313—1375)
代表作:《十日谈》,与彼特拉克、但丁并成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肯定了人的本能欲望
一、文艺复兴
达·芬奇(1452-1519)
代表作:《蒙娜丽萨》、《最后的晚餐》,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成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被恩格斯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
《蒙娜丽萨》
神态自若
嘴角含一丝微笑
恬静、自然
体现了人的自然美
一、文艺复兴
《最后的晚餐》:耶稣从神坛上走下,坐在门徒们中间,讨论着共同的话题。
自由平等
一、文艺复兴
拉斐尔(1483—1520)
中世纪的圣母像
呆板,冷漠,流露着悲伤的情愫,表现痛苦,悲泣风格
神性
圣母像 1508年 拉斐尔
美丽、幸福、洋溢着母爱的光辉
人性
意大利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代表作《圣西斯廷圣母》《玫瑰圣母》《草地上的圣母》、《雅典学院》等
有何不同
体现了人的自然美
一、文艺复兴
意大利画家,代表作:《大卫》、《创世纪》等。
米开朗琪罗 (1475—1564)
体态健美 神情坚定
肌肉饱满 有生命力
《大卫》
体现了人的自然美
一、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1564—1616)
英国诗人、戏剧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等。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莱特》
讴歌人性内在的丰富感情与高尚的尊严

“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
3·人文主义的内涵
但丁: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
薄伽丘:肯定了人的本能欲望
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展现了人的自然美
莎士比亚:讴歌人性内在的丰富感情与高尚的尊严
个人主义:用“人本位”反对“神本位”,提倡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世俗主义:追求现实的幸福。
对人的认识一步一步加深
一、文艺复兴
4·文艺复兴的本质
文艺复兴运动是那些对教会不满的先进人物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开创新文化、新思想的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意大利人不满当时教会对文化的控制,重新学习和宣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就是复古。
讨论“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
是创新。它虽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但实质是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来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
实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一、文艺复兴
5·文艺复兴与教会
文艺复兴运动否定了教会吗?
但丁《神曲》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打入地狱。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子》
米开朗琪罗《创世纪》
没有;
一方面抨击教会的丑陋一面,另一方面借助宗教题材来展示人性,弘扬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
6·文艺复兴的历史影响
材料四: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和其他外界权威对思想的束缚,这又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扫清了障碍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还促使欧洲人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唤醒了人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罗易《寻找“人”的声音》
1.解放了欧洲人的思想;
2.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
3.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4.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课堂小结
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反对教会压迫,要求发扬个性、追求现世生活
文化: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
核心内容: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
实质:资产阶级新文化
意义:
(1)促进思想解放
(2)促进近代科技发展
(3)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繁荣
(4)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表人物:
意大利:但丁:《神曲》
达·芬奇:《蒙娜丽萨》、《最后的晚餐》
西欧:(英国)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艺复兴运动——人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