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金色的鱼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金色的鱼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0 10: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5.金色的鱼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背景资料
红军二万五干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8.8万人,到达北后只利下约七千人。
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技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草地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在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
课文
我会读
青稞 威胁 搪瓷 鱼饵
收敛 搀扶 抽噎 瞻仰
奄奄一息 颧骨

xié
tánɡ
ěr
liǎn
chān

zhān
yǎn
quán
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01
02
03
04
接受任务
1-2自然段
护送病号
3-22自然段
壮烈牺牲
23-33自然段
永远怀念
34自然段
按照故事的发展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梳理情节
品读课文,走进人物
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和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表现了老班长饱经风霜,这是为革命长期艰苦斗争的结果
1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让我消除疑虑,让我们安心吃饭。
2
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1
“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2
品读课文
说说读了那两段话的感受。
老班长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忠于党的事业,把党交给他的任务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表现了他强烈的责任心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反复诵读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及其艰难,他是用革命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让我们感受到老班长关心战友、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品质。
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反复诵读
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们。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表现了老班长看到水塘里有鱼,急迫而又兴奋的心情。
1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让我消除疑虑,让我们安心吃饭。
2
神态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老班长的笑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老班长的“笑”,表现了他心里只有战友,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
心理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汤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用鱼骨草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我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讨论
···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鞠躬尽瘁
永垂不朽
从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用四字词语概括。
升华主旨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鱼钩”是故事发展的行文线索,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历程。
“金色”彰显课文的主旨,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缅怀之情,而且表达了对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尽职尽责精神品质的赞扬。
品读
课文
长征途中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读一读《倔强的小红军》。
课后作业